-
1 # 寶媽的初心
-
2 # 園園姐
1、嬰兒有了嗯啊說話的表現,這時已經說明有初步的語言交流能力,家長可以多和寶寶交流說話,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如在換尿布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聊一聊正在做的事情;透過抑揚頓挫的的語調給寶寶讀兒歌和雜誌;給寶寶多唱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
2、寶寶一時興奮就會有咿呀的聲音,這時可以模仿他的聲音,甚至頭部的動作,就像能聽懂他說話一樣。跟寶寶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寶寶的眼睛,這樣能夠更能吸引住寶寶的注意力,與寶寶說話的時候,應該用簡單的短語,並且要拉長髮音,如媽~媽,爸~爸等。
3、說話的語氣應該抑揚頓挫,而且要配上一些誇張的表情和動作,這樣更能吸引住寶寶的注意力,不要總是自顧自說,最好是採用詢問的方式等待寶寶的回答,讓寶寶更加有機會的說話,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表情,如果寶寶厭倦了就應該換一個話題。
堅持這樣的規律就能更早聽到寶寶開口說話啦!
-
3 # 愛睿兒
嬰兒咿呀咿呀咿呀學說話,是因為他發現了語言的興趣,就開始興趣盎然地操練起來了。在興趣的引導下,寶寶自覺地練習運用,1歲~3歲是幼兒口語發展的最佳年齡,也是掌握最基本語言的階段,寶寶學說話即容易又快速。
-
4 # 親子繪畫心理學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肚子裡其實就已經在和媽媽互動了,那麼,出生以後,想要正確的與孩子對話,就要聽懂寶寶的“嬰語”。從兩個方面來講你就明白了。
一、嬰兒的肢體動作都表達的什麼意思呢?二、嬰兒的哭聲都表達什麼意思?在嬰兒還不會說話之前,理解嬰兒的咿呀學語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真正的理解嬰兒的語言,才能更好的愛他啊。
-
5 # Baciuzzi帕琦官方
在嬰兒咿呀學語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給與合適的迴應,孩子的情緒就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也能自然地學習到溝通的方法。
1、可以給孩子唱童謠和兒歌,童謠和兒歌的韻律感會讓孩子產生興趣,能夠更快的學會說話。孩子聽著歌曲,感受著節奏,雖然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是孩子能感受到,這樣的親子活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2、寶爸寶媽們說話時速度要慢,發音要清晰,最好以有趣或者色彩鮮明的圖片或者實物作以輔助。比如在外面散步時,指著花來教寶寶這是花,指著小狗告訴寶寶這是狗狗,可以模仿狗狗的汪汪聲來加深寶寶的印象。
3、在教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要有耐心,需要不斷地重複。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大腦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是不斷重複記憶的過程,一個單詞我們短時間可能很容易記得住,但是如果事後不經常使用或者長時間不鞏固記憶會慢慢衰退,小孩子也是一樣的。比如,在教寶寶認識學說爸爸媽媽的過程中,要不斷得給孩子重複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直到孩子有意識地區分爸爸與媽媽的區別,爸媽與其他人的區別為止。
-
6 # 娜媽心語
感謝邀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對“人類嬰兒期是怎麼學習語言”的最新發現。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近期公佈一項研究稱,幼鳥透過聽覺皮層的深層神經元會對附近成年鳥的鳴叫特徵產生調諧,從而開始學習鳴叫。研究人員發現,其過程與人類在幼年時學習言語原理類似。人類起初學習聲音及語言也是先與所處的特定性的聲音環境產生調諧開始,進而從塑造“聽覺編碼”逐漸形成“語言直覺”,然後再去開展“語言編碼”能力,當然在寶寶全面開始學習語言的階段,這一系列過程就會同步進行。
透過對這個研究的理解,嬰兒在咿呀學語期娜媽結合實踐與查閱梳理出以下建議:1、聽覺環境非常重要
嬰兒從出生開始,便會大量地聽到各種簡單和複雜的語音和句子。在這個階段要為嬰兒提供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儘管他還不能進行清晰、準確的語言溝通,但父母可以將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斷地講給寶寶聽,讓寶寶的頭腦中將語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聯絡起來(而不要太在乎寶寶是否真的理解),這是在進行語言的儲備,對孩子將來的語言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同時聲音環境避免太過嘈雜,尤其避免讓嬰兒身處髒話環境,這對其初期接受資訊編碼非常不利。
爸媽也可以偶爾給孩子聽一聽柔和一些的音樂或兒歌,也可以偶爾聽聽標準普通話的講故事音訊等。
2、開啟寶寶的語言直覺
嬰兒出生的第一聲啼哭就是發聲開始。第1個月齡的哭聲,幾乎限於本能反應,沒有什麼特別意義。第2個月齡嬰兒的哭聲可能有幾種意思:如飢餓、口渴或大小便等。這時候家長不要一聽他哭就馬上去抱他,或者爸媽趕緊把奶頭塞到他嘴裡。這樣反而剝奪了嬰兒由哭聲練習發聲和呼吸配合的機會。因為嬰兒哭時,吸氣短,呼氣長,正好和談話時的呼吸狀況相同。
當然過多的啼哭也不好。嬰兒從第3個月起陸續發出各種單音,家長要多和嬰兒交談,誘導其自然發聲或模仿成人發聲。嬰兒月齡到了7、8個月,由於多次感知某種物體或動作,同時昕到成人說出代表物體或動作的詞,在頭腦裡,就在物體或動作的形象和相應的詞的聲音之間建立了一種比較穩固的聯絡。以後,只要聽到這個詞的聲音,就懂得了它的含義。嬰兒一般要到10個月左右才能模仿成人的語言。在聽懂詞音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聽懂詞義。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聽懂詞,主要靠聽覺和視覺系統就行,而說出詞,不僅要靠聽覺和視覺系統,還要靠語言運動系統,靠幾種感覺的協調活動。
3、全面開啟語言學習如嬰兒要看著成人的嘴模仿口形動作,要注意成人的發音及發音過程中口形動作的變化,要逐步學會協調唇、舌、聲帶等發音器官的活動,學會控制發聲氣流等,才能發酸到說話。
伴隨發音器官的逐漸成熟,讓嬰兒先後發出單音、雙音,逐漸會說簡單句、複雜句子。在這一階段,家庭成員說話要注意,儘量使用規範的句子和句型,多與寶寶交談,並給寶寶朗讀,讓孩子反覆練習兒歌;同時要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練習使用語詞,如:認識家中的各種東西;外出時教給寶寶所看見的東西等;
4、學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第一,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不要反應太快,比如寶寶指著水瓶,家長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使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第二,不要經常用兒語和寶寶說話,簡單地說就是不說不完整的話,例如,吃飯說成飯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第三,不要老是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成人可能會覺得好玩,可愛,在不經意間重複錯誤的發音,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第四,別讓寶寶置身於語言複雜的環境當中,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複雜,多種方言並存,這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寶寶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最好都說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
7 # 媽媽i寶寶
幾個月大的時候喂他吃飯可以說“吃飯飯,孩子話聽不懂什麼意思,只是在觀察爸媽的表情。再大一些,和孩子對話就不要用這種”嬰兒語“了。孩子處於語言學習期,能聽懂爸媽簡單的單詞,所以為了能刺激他們語言系統,儘量詞彙要豐富。例如說,媽媽邊做飯邊和寶寶聊天,就要描述今天要吃的什麼,媽媽手裡拿的是什麼,正在切的是什麼,哪種蔬菜什麼顏色等。對話中要加入和寶寶的互動,讓他們能把詞彙和物品進行聯絡。
-
8 # 永紅愛分享
陪著孩子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嬰兒咿呀學語期,也是寶爸寶媽們學習期,學習如何讓寶寶快點學會講話,如何教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在咿呀學語期,孩子給媽媽接觸最多,媽媽就要教寶寶叫媽媽一定的要媽媽教,物件不要弄錯了。有口型到發聲一點一點的慢慢引導,當有一天你聽到自己的寶寶會叫你媽媽,那是一件多麼開心,多麼自豪的事情啊,用言語無法形容的。想讓寶寶有多優秀,自己就要學習成為那麼優秀,努力學習樹立好榜樣。
-
9 # 早教圈子
首先,小寶寶在反覆說一些大人聽不懂的話的時候,爸爸媽媽迴應的時候再重複一遍寶寶的發音就可以了。
比如:當孩子說:“哦,爸爸把阿布”的時候,我們可以迴應:“哦,爸爸把阿布。小寶貝,你是肚肚餓了嗎?要喝neinei嗎?”同時如果能夠表現出豐富的表情,再使用大量的擬聲詞,擬態詞的話,小寶寶會被爸爸媽媽的語音語調吸引,更積極的學習說話的。
其次,可以使用“父母語(parentese)
“父母語”是全世界通用的大人對嬰兒說話的方式,說的還是平時正常說的話,只不過: 要說的更慢,發音更清晰,音調高,拉長韻母。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用高音調,拉長韻母,更有韻律的,慢慢說話的話,就更能清晰的傳達內容,孩子也更能聽進去媽媽的話。
比如:媽媽說:“木~啊~木~啊”,爸爸說:“爸~啊~爸~啊”。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親子閱讀的時候,使用“父母語”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專注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大~啊`大~啊的蘋~果掉在地上”這樣講故事的話,寶寶覺得發音很有趣,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在閱讀上。
還可以給孩子唱童謠和兒歌
童謠和兒歌的韻律感會讓孩子產生興趣,能夠更快的學會說話。把孩子放到腿上,邊唱邊用腿上下顛著她打拍子,她聽著歌曲,感受著節奏,雖然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是每次都能開懷大笑,這樣的親子活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開始咿呀學語之後,孩子聽到的對話越多,語言發展能力越強,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關鍵期,經常和孩子交流哦。
在教孩子說話時速度要慢,發音要清晰,最好以有趣或者色彩鮮明的圖片或者實物作以輔助。
比如在外面散步時,指著花來教寶寶這是花,指著小狗告訴寶寶這是狗狗,可以模仿狗狗的汪汪聲來加深寶寶的印象。
在培養孩子說話時切記要以鼓勵理解為主,多表揚,多微笑。
一開始寶寶可能發音不好或者記不住,千萬不要打罵,發脾氣,或者責備說“這個多簡單呀,這都學不會,笨死了”,“不會叫人,我們就不喜歡你了”等等。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要給寶寶點耐心和信心,自己也要有信心寶寶早晚會學會說話這項基本技能的哦。
-
10 # 有故事的文小姐
嬰兒咿呀學語也是嬰兒語言發展初期,要互動,要讓孩子覺著有迴應。
可以根據寶寶所處的環境,像成人一樣和寶寶交流,有時說對了,寶寶會做出開心的反應。
我家的兩個寶寶,都是多話性寶寶。因為帶他們最久的婆婆 是愛說話的人。在寶寶二三個月的時候,平日裡也會自對著他們說一些家常的話,逗他們笑和玩。
語言發育期初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帶孩子不善交流,只是看孩子的眼神和行動來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是不可取的。一定鼓勵孩子多說,多聽。聽多的孩子自然就說的好,孩子說話都是透過聽多了家人的交流,在寶寶開始學說話的階段,都會經常盯著你的嘴巴和聽著你的聲音,然後才慢慢自己嘗試著開口說話,愛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都不會太差,以後的理解力也有所提升。
我的侄子,8歲,語言表達能力比正常水平小孩子要差一些。因為在小時候,媽媽就靠眼視和舉止猜孩子的想法,沒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造成現在的晚說話,說不清,不愛表達的狀況。在學習也比較難和群。
寶寶每個階段都有他們特殊能力的發展階段,父母留心一定能幫助到孩子更好的發育成長。祝所有的寶寶茁壯成長,健康長大!
-
11 # 歡樂巴巴
嬰兒咿呀學語期,對寶貝的語言和智力發育非常關鍵,寶爸寶媽和孩子的說話方式尤其重要,一定要注意“三少、三多”,避免三個誤區,倡導三個正確方法,千萬要注意:
一、避免3個誤區
1.少使用疊詞
避免使用“睡覺覺”,“吃飯飯”,“喝藥藥”。如果寶爸寶媽長期這樣對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完整說話的時間。
2.少模仿寶貝不準確的發音
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寶寶經常會出現發音不準確的問題:如把“襪子、鞋子”說成“襪幾、鞋幾”。家長如果覺得好玩,模仿發音,會負面強化,不利於寶寶學會正確發音。
3.少強迫孩子學說話
根據情況不同,每個寶寶說話時間早晚各不相同,尤其是男寶要晚於女寶,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應該按照嬰兒生長髮育的規律來進行啟發教育,不要刻意強迫寶寶學說話,否則會適得其反,強迫或者訓斥等不好的體驗,會引發寶寶的排斥和影響開口說話的意願。
二、倡導3個正確方法
1.多用寶寶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寶爸寶媽和寶寶交流時,可以多詢問寶寶感興趣的問題,像寶寶喜歡吃什麼水果啊、媽媽在幹嘛啊這些寶寶感感興趣問題。這種方式可以刺激寶寶表達,開口說話,自然的提高語言能力。
2.多講故事,多教兒歌
在寶寶語言發展時期,要多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除了日常對話之外,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寶寶背誦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講述一些適合寶寶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寶寶增加詞彙量,激發說話的興趣。
3.多鼓勵,建立說話自信
寶寶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寶爸寶媽經常給予及時的迴應、讚賞與鼓勵,則寶寶就可以從這種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愉悅的情緒,從而更傾向於多多開口,從“學說話”過渡到“想說話”、“愛說話”。
明知帶娃苦,偏向虎山行。橫批:愛母老虎
回覆列表
我的娃兒咿咿呀呀,我就跟他對話聊天,他說啊,我就說:你是在喊我呀?他又說啊,我就接著說:哦,是的啊,你是在喊我啊?怎麼啊?想要玩具啊?想吃蘋果啊等等,反正就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簡單的說給他聽,不敷衍他,積極迴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