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達1985
-
2 # 那年二月十五
說實話,對著片子還蠻失望的。
失望不是說片子質量不好,是等了這麼些年,就等來這樣一個片,原本期待的是劇情有巨大的推進,現在看來就是一個引子,而且引子都不能算完整,就是一個引子的開胃菜。
怎麼來形容這種失望呢,我來表述一下我的心裡變化。
想當初《霍位元人》打著指環王的前傳出的,《普羅米修斯》是《異形》前傳,這兩部片大家回憶一下,是不是同時期的。
假如當初是戀人一起看這部《普羅米修斯》,現在再看下,究竟是和當初的戀人分道揚鑣了還是步入婚姻殿堂了。
《霍位元人》都特麼出了多少部了,霍位元人都可以單獨開一個單元了。
契約還在第一部劇情打轉,滿懷期待的以為這部是不是會遇到先知啥的,現在進入另外一個迴圈,第一部以為見到了先知,以為遇到造物主,然後結尾留了一點懸念,以為第二部圍繞這個展開,以為博士有巨大的突破,
結果第二部是這樣一個套路。
對第二部失望的點是劇情展開太慢,幾年下來,如果第一部的進度是20%,很期待第二部可以進入到百分之七八十,第二部倒好,基本上跳脫了第一部的劇情展開,只是用第一部的線索,單獨開闢一條線,滿懷期待的百分之七八十,只感覺到了5%,
-
3 # 霍金的滑板鞋
一部電影中的任何細節都是有寓意的,都是導演精心安排呈現給觀眾的。不然何必做那麼一場微子爆發的特效燒錢呢?
這是有一定意義的。首先,原先艦長被卡在休眠艙內出不去,醒來的船員拼命救他,甚至以卵擊石,用斧頭來劈砸可以承受堅硬的合成玻璃。這與後來船員們公然違抗新艦長的命令形成對比。暗示著船員之前的不協調已經出現。為後來的那位金髮女船員把同伴和異形關在一起的情節埋下伏筆。
艦體受損這其實是一種凶兆。在恐怖片中隨處可見,如突然出現的雙聲道高音訊的BGM,和詭異的安靜,血跡等等。
另外,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這一隻探險隊的硬體設施和船員素質反而不如普羅米修斯號。不僅開個槍都開不好,連防護面罩和醫療艙全給坑了。船員到外星球上隨地抽菸,連艦長也沒當年普羅米修斯號的艦長有骨氣,就算全軍覆沒也不會讓異形擴散出去。
大衛和沃爾特之間的交流有一段大衛是這麼說的:“人類已經瀕死了,他們想要變的更為強大,可是他們不配。”
可得知此時人類文明已經滯緩,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普羅米修斯號是私人公司承辦的的人類起源探索計劃(但其實是為了那個公司老總的永生),而此時的契約號不單單是探索人類起源了。他們是想要跟《星際穿越》一樣,到別的星球上殖民,來延續人類的種族。
這個跟我們平常印象中私立學校沒公立學校好一樣。契約號的整體配置完全比不上普羅米修斯號,除了沃爾特。這也導致了全體艦隊撲街。
一開頭這個凶兆也是給我們傳達這個資訊。在這個宇宙中,人類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無助。這支艦隊必將走向不歸之路
-
4 # 神威如獄阿東
這片子有一船的蠢貨,不團滅才怪。1.新船長剛上臺就和底下人鬧僵。大哥,這種套路你在天朝隨便找個科員,都知道要怎麼做的好吧?籠絡人心,找助手等等這是做領導的基本功。2.莫名其妙的一個訊號,就能讓帶著幾千人的運輸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探險。大哥你們是運輸的好不好,不是探路的。你們擅自改變計劃,你們的公司,投資人不管的?3.星際殖民,這是多危險的事情,這些人竟然沒有一點軍事素養?碰到一點事情就怕成狗,自己把自己的飛機給炸了。4.彩筆新船長,我實在無法吐槽這個弱智。大衛明顯表露出對異型的偏愛,你殺了異形,還特麼跟著大衛走?這是有多弱智?看看人家曹操,錯殺人家全家,二話不說,再把剩下的也殺了。你要知道,在星際,遠比在地球殘酷。5.既然初代大衛出問題了,那麼後代的那個會不會也出問題?就這樣讓這個機器人接管所有的人?一點防護手段都不用?這種智商可以告別星際旅行了…
-
5 # 星河旅行社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無論《異形》還是《普羅米修斯》系列,片中的男人都不太走運,甚至很多都很愚蠢,女性總是主角,和女主走的近的幾乎都掛了(感受到導演深深地惡意)…
其次,因為是殖民,所以包括船員大多都是夫妻,女主也不例外,由於女主太醜(對不起,這次的選角我實在受不了,怎麼看都是個麻瓜女地精)艦長太帥,留著就成男主角了,為了突出女主的堅韌,必須有些意外,所以還沒出場就掛了…
Branson是在影片一開始的星際災難中遇難的。這個死亡導致了幾個主要的結果:
1、Oram成為了新的艦長,首先他和其他成員的相處不太融洽,互相不太信任;其次Oram也透露自己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沒有成為首選的艦長。
2、承受喪父之痛的Daniels成為之後團隊行動裡的中堅力量。
但是問題在於,儘管在一開始,劇情對Oram和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多有渲染,但是在此後的歷險過程中,這個矛盾沒有任何激化的表現,對劇情推動也沒有實際幫助,甚至隨著劇情發展逐漸被淡化。另外,Oram的宗教信仰,以及Daniels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幾乎也都沒有再對劇情發展有任何實質的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Branson這個角色,從一開始Oram就是艦長,Daniels是大副,整個團隊在星際災難中無損地醒來,然後照常進行船體修補並發現引誘訊號,然後一樣可能產生爭執,並且一樣可能由艦長決定前往未知的行星探險。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有Branson這個角色的設定?
一般在電影裡出現這類情況,按照我的理解,主要有三種可能:1、導演有某種隱喻的意圖埋藏其中;2、原本該角色有戲,後因為各種原因被剪掉;3、刻意為了突出某演員,強行加角色和戲。
對此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希望能解答我的疑惑。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1. 從 Daniels 喪夫後的影像回憶來看,愛好徒手攀巖的 Branson 是一個更具主見的人(Oram 後續甚至對這一點頗有微詞)。從 Branson 死後眾人違背 Oram 命令祭奠他來看,Branson 也是那個更深孚眾望的人。
如果 Branson 沒有死,發現未知行星後他的選擇會是怎樣?
考慮到他更具主見且深孚眾望,很可能會力排眾議、成功勸服眾人躺回休眠艙中繼續奔赴 Origae 6,而不是盲從眾議冒險前往未知行星。
再加上他妻子 Daniels 的立場,這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正因為 Branson 死了, Oram 意識到自己難以服眾,才更具傾向順從眾議,以換取船員的好感,如同他向 Daniels 講的自己的主要決策理由:大家不願意再躺回到休眠艙裡了!
簡單說,導演要給大家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為什麼這艘有既定目的地的飛船會偏航?
*1979年的《異形1》中也發生了相似的情境,電影給出的冠冕堂皇的明面理由是:一旦發現智慧生物的訊號,飛船有義務一探究竟。這個情境在近40年後看,是難以服人的。《異形:契約》營造的這個情境顯得更合理。
*影片後半部分 Oram 被 David 欺騙,逐漸步入黑暗地穴,最終被異形卵抱臉,也顯示了他缺乏主見的一面——雖然我覺得這個情節合理性稍弱
2. 為了突出女主角 Daniels 的性格,這也與異形歷代主角皆為女性有關。面對壓力(衝擊、挑戰)做出的反應(應對)最能表現人物的性格,也是編劇千古不易的準則。發生了同一件事情,一個人這麼反應,另一個人那麼反應,就有了人與人不同的獨特性。可以看到,Daniels 很快從悲痛中回過神,甚至挑戰繼任一把手 Oram 的決定,顯示了她超乎常人的堅強。
影片還有一個點也許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Branson 死後,Oram 曾在與 Daniels 爭執中嘲諷了她丈夫愛好徒手攀巖;但當 Oram 的愛人死後,Oram 瀕臨崩潰向 Daniels 獨白,責備自己的選擇害死了船員們,Daniels 卻給予足以使他鎮靜下來的安慰。這也說明了兩人性格上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