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羅廖夫
-
2 # 法眼大師
核心是開採成本不一樣,沙特這些產區,石油開採成本和品相都好於俄羅斯。比如說沙特每桶油成本20美元,俄羅斯可能要35美元。售價俄羅斯因為品相差含雜質多,價格還要更少,那麼油價下降,俄羅斯顯然壓力更大
-
3 # 優己
會有這個說法的肯定是印象流!現在的俄羅斯雖然看重石油收益,但是石油收益對俄經濟的所佔比重已經在大幅降低,以2019年的原油貿易額來看還不如其軍貿所帶來的收益高。
現在俄羅斯每年的石油貿易所佔經濟比重大約佔到其經濟總量的66%以上,但是呢,石油貿易並不等同於原油貿易。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在全球僅次於美國,普京在2014年後對俄羅斯國內石油產業進行了限制,原油出口不得超過產能的20%,這意味著有80%的俄羅斯原油是在其本土消化,這些原油被加工成各種化工產品,比如纖維布料等等,俄羅斯目前的化工成品對比2011年足足增長了8倍左右。也就是說,原油價格下跌對俄羅斯產業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不過呢,原油交易價格下跌多少也是會對俄國內百姓的生活造成影響倒是。現在俄羅斯原油的貿易收入是歸國家所有,然後用來補貼公交車,地鐵,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支出(俄羅斯醫療教育養老都是免費的),如果原油價格下跌,這些收入少了,那麼用來公益支出的錢款就少了。
-
4 # 吳辰溪
俄羅斯是要給美國致命一擊,只要美油無法進入國際市場,那他在中東的各種軍事行動都歸零,就不會再打中東的主意。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才是關鍵,五常峰會即將召開,石油的價格之戰又會成為俄羅斯談判最重要的籌碼。
-
5 # 紫苔菜
提問不科學,看原油賤到什麼價位,看出於什麼目的。從主要產油國看,分歐佩克+美、俄,中東原油成本最低,也是說歐佩克成員原油成本普遍較低,大致在10美元/桶,俄國稍高一點,美國由於頁岩油開採成本比較高成本在40美元/桶。可以看到,假如40美元/桶以上一點,是美國願意看到的,自已不虧又能打壓俄國,使之經濟受損;假如大大低於40美元/桶,比如現在低至35美元/桶以下,並較長時間,那麼俄國最多收入少一點,美國卻由於虧損嚴重而導致頁岩油企業大量破產引發危機。這一次原油突然跌至35美元/桶以下,其實是俄國引發的,(沙特預設而已),目的是打壓美國頁岩油企業,同時報天然氣北線(美國使壓德國)一箭之仇。
-
6 # 天涯海角6647
上聯:不降不降就不降,下聯:你能把我怎麼樣,橫批:就是任性
上聯:原油降,我不降,我和原油不一樣。 下聯:原油漲,我就漲,原油對我有影響。 橫批:中國石油
上聯:不動不動就不動,下聯:你說什麼也沒有用,橫批:說也無用。
-
7 # 老程
沒錯!普鯨最受傷。
全世界石油生產大國沒有一個像俄羅斯一樣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那麼大,而俄羅斯的致命傷是採油成本太高,油價降到30美元,俄華人的利潤就所剩無幾了!普鯨承諾的許多事情根本無法兌現。比如:改良軍備,增加工資養老金,抑制通脹,維持國民現有福利待遇等等。而海灣國家開採成本最低,就是降到每桶10美元他們也有錢可賺,尤其是沙特。在這個價格上美國頁岩油也早已退出了!他們成本太高。現在的情況對中國很有好處,我們70%石油消耗來著進口,油價大幅降低可節約鉅額的外匯儲備,國內車主們也能降低養車支出,因此現在肯定是增加石油進口的大好時機 !
-
8 # 首席投資官
油賤了,最受傷的不是沙特,阿聯酋,而是俄羅斯。俄羅斯受傷,中國買單。受傷的還有我大中華,因為中國與俄羅斯簽訂的原有訂單為120美金/每桶。
石油開採成本:俄羅斯本身開採成本相對於沙特會比較高,但是石油下跌,也就導致了俄羅斯的總體成本提升,另外,因為開採成本提高的國家,也不僅僅只有俄羅斯,還有別的一些國家,比如其他國家也會受到波及,其中以委內瑞拉為代表。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開採成本呢:主要因為地區差異性:不同地區,其所需要的開採成本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海洋、有的平原、有的紹莫、也有的是在山區。
沙特優勢:沙特是全世界原油出產和開採潛力最大的國家,其開採成本也是全球最低的,成本3~4美元。俄羅斯地區石油開採的成本60~70美元之間。同樣,對於中國來講,中國出產的石油,開採成本也較高,高於70美元每桶。
-
9 # 真I皇甫俊孝
沙特把油價搞下來,就是因為和俄羅斯談不攏產量分配。他降價就是要對付俄羅斯,讓俄羅斯痛,讓俄羅斯傷,讓俄羅斯回到談判桌上。難道他有病,故意去更多的傷害美國?
-
10 # 抄底狂人松果
此次國際油價的大跌對於原油輸出國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衝擊,這裡包括沙特、阿聯酋、俄羅斯,也包括美國。
對於中東地區像沙特、阿聯酋這樣的國家來說,這裡本來就是富得流油的地方,而促進其發展的正是擁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同時具備了開採成本低、交通便利等優勢,另外,這些國家也沒有像世界大國那樣大力的搞武器裝備競賽。只能說油價的大跌影響了他們的利潤,但是這一切也都在其可控範圍內。
對於俄羅斯而言,是大的消費國也是出口國,要完成其強軍強國夢,賣石油自然是更好的收入來源,這也可能是此次歐佩克及其他產油國會議就減產未能達成一致的影響因素,也從而影響了國際油價。雖然價格大跌對俄羅斯衝擊比較大,但是就其和美國的競爭上也不是毫無益處,畢竟美國能夠從原來的石油進口消費大國變成現在的出口國,當然它出口的是頁岩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石油主產國的市場份額,所以按照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這樣的油價大跌對美國也是衝擊不小的。另外,作為國際通用的結算貨幣美元,也可能因為油價的下跌導致很多國家減少美元儲備。
總之,以目前這個局面來說,“石油戰”開啟,對各方的影響都還有待評估,還有一群比較慘的應該就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了。
-
11 # 楚風九章
因為俄羅斯是最大的原油出口國,而且國內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
和沙特比起來,沙特,沒錢可以過窮日子,對俄羅斯來說,沒錢,軍事力量就無法維持,就是要命了!
-
12 # 諮詢師天生
油價下降對俄羅斯傷害較大的原因是原油開採成本的差異,同樣因為油價下降而受到挫折的,還有委內瑞拉。
首先我們要知道,雖然原油的開採是一樣的,但是不同地區原有儲藏的地質結構不同,原油的質量不同,所以開採成本不同。
沙特作為全世界原油出產和開採潛力最大的國家,它的開採成本也是全球最低的,大概每桶原油開採成本只需要3~4美元。而相對的,俄羅斯地區石油開採的成本要在60~70美元之間,並且屬於重質原油還需要較高的煉油成本。而委內瑞拉的原油也是重質原油,並且開採成本要超過70美元。
這就是為什麼在原油價格腰斬之後,俄羅斯和委內瑞拉同時受到了經濟的重創。而同時沙特並未急於進行減產協議來調高原油價格,因為對於沙特和其盟友美國來說,原油價格在這個區間對於委內瑞拉伊朗和俄羅斯都是傷害。
同樣,中國出產的石油,開採成本也較高,高於70美元每桶,因此在中國銷售成品油時要加上百分之50左右的稅費來平衡油價,以保證國內原油產能。
-
13 # 萬事皆空70
沙特,阿聯酋,俄羅斯都是盛產石油的國家,以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這三個國家中,沙特和科威特工業水平落後,教育水平落後,幾乎完全依賴石油出口,而俄羅斯則不然,工業水平,教育水平,文化素質都比較高,除了石油,還有軍火等經濟來源,理論上當石油價格下跌時,俄羅斯應該承受力大於沙特和阿聯酋,事實卻相反,當油價下跌時,俄羅斯經濟衰退,盧布貶值,股市下跌,通貨膨脹,而沙特,阿聯酋經濟則不疼不癢,
第一,沙特,阿聯酋地處能源中心中東地區,石油質量好,成本低,沙漠下石油儲存很淺,有的甚至是自流井,而俄羅斯則不然,石油質量不如中東地區,埋藏較深,再加上俄羅斯環境惡劣,溫度低,開採成本遠遠高於中東地區,
同時,中東地處各大洲交匯處,交通便利,可以透過海洋運到任何國家,這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俄羅斯地緣封閉,原油只能透過管道運輸,既不方便,成本又高,石油貿易既要鋪管道又要維護國際關係,不像中東,用油輪運輸你愛買不買,一言不合運到其他國家,
第二,沙特,阿聯酋家底厚,是著名的土豪,長期的石油財富積累讓這兩個國家有大量的美元儲備,因此是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俄羅斯可以說是多災多難,麻煩不斷,蘇聯解體,俄羅斯人民過的很窘迫,隨後雖然碰上油價上漲,日子緩和,但是與土豪是不沾邊,這樣油價稍有風吹草動,俄羅斯經濟立馬受影響,
第三,俄羅斯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俄羅斯是大國,不可能像小家碧玉那樣與世無爭,安慰過日子,需要面對北約不斷東擴,與原獨聯體國家的領土爭端,軍事援助盟友維護勢力範圍,這些都是燒錢的事情,而沙特,阿聯酋則沒有這些麻煩,只需要操心數錢花錢就行了,甚至連國防都有部分由美國代勞,
俄羅斯與油價的難解難分,隨波逐流,說明俄羅斯的沒有找到方向,國力衰弱的事實,
-
14 # 雲中史記
開採原油,沙特一桶的成本才3-8美元,海灣其他國家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卡達等國都低於10美元,俄羅斯則超過20美元,委內瑞拉也在20多美元以上,美國在30美元左右,我們在50美元以上。
這裡的成本僅僅是開採成本,綜合來說,一桶油賣出去,國家和企業需要承擔的除了開採成本,還有運輸、庫存、稅費、資本投入等等,其中運輸和倉儲是個大頭。
不過,總體來說,中東國家的開採成本極低(包括利比亞),俄羅斯居中,美國、中國等等都比較高。
因為成本高,所以一旦油價暴跌,對於以石油為主要收入的俄羅斯、委內瑞拉之類的國家打擊是極其厲害的。
2014年初,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美國聯合沙特等中東地區產油國實行大規模增產,企圖壓低石油價格這個命門,來迫使俄羅斯屈服。
2014年初,國際油價還有120美元/桶左右,到了2015年初,已經跌到了20多美元,此後幾年,國際油價長期在三四十美元徘徊,直到這2年才恢復到五六十美元每桶。
這種價格,對普京來說是很要命的,俄羅斯的油田大多在西伯利亞苦寒之地,開採運輸成本遠大於中東國家,國際油價長期在二三十美元徘徊,俄羅斯幾乎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但是又不能不賣,不賣就沒有美元等外匯收入,所以,越賣越虧,到了2014年底,俄羅斯的經濟就差點垮了,盧布暴跌了一半,結果以美元計價的GDP,俄羅斯一下子就從2萬多億美元的GDP硬生生跌成了1萬多億美元,人均也從2萬美元左右跌破了1萬美元,可謂苦不堪言。
要說,老美聯合沙特大幅度增產,迫使國際油價暴跌,這確實是個損招,也只有中東那幫君主國才能配合美國玩這個遊戲,換在一般的國家,政府敢這麼幹,早就下臺滾蛋了。
國際油價即使跌破20美元,沙特那些王爺們還是有大把大把的美元進賬,但是,後來國際油價怎麼又逐漸恢復了呢?
其實也簡單,玩不下去了。
現在油價跌倒20多美元,沙特每天的收入也只有小几億美元了,跌了一大半。
隨著沙特深陷葉門內戰,每月幾十億美元的戰爭開銷讓沙特王室的家底一天天被掏空,它不過是個中等體量的國家,每年幾百億美元砸在葉門戰場,沙特哪裡吃得消。
缺錢了就要想著增收節支,只是沙特這國家沒辦法節支,只能想著增收,所以,一方面,沙特有意識地也開始減產,號召兄弟們也跟著減產,把國際油價慢慢拉起來,另外,就是王儲搞起了反腐運動,抓了幾十上百個有錢的王室成員,反正這個龐大的王室裡,大家的錢的來路大多都不正,王儲軟硬兼施,收了幾千億美元的“罰款”之後,反腐運動成功結束。
如果沙特不打葉門內戰,不在中東地區各種搞事情,把王室成員的福利減少一些,說不定還是能繼續陪著老美玩下去的。
不過老美那邊的資本家也靠不住,他們能忍受的時間比沙特王爺們少的多了,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是可忍孰不可忍。
-
15 # 花木童說史
俄羅斯握有石油“核武器”,美國操控油價打不倒俄羅斯。
自美國頁岩油革命以來,美國由最大石油進口國一舉成為石油出口國。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和維護石油美元霸權,美國一直開足馬力增產石油,導致國際油價崩潰。
俄羅斯、沙特等國不斷減產,維護國際油價穩定,但美國仍步步緊逼,不斷蠶食石油市場空間。美國這麼做肯定不是為了對付沙特等中東國家,顯然主要是想擊潰俄羅斯經濟。
有不少人以為油價下跌,俄羅斯最受傷,因為俄羅斯石油開採成本高,其實這是個誤區。俄羅斯和沙特的開採成本差不多,大概在2~5美元左右,算個機器損耗,成本約為9美元左右。
而且2014年以前,沙特是大國的石油最大供應國,而如今大國最大石油供應國是俄羅斯。為什麼俄羅斯能取代沙特的位置呢?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離大國近,有價格優勢。所以油價下跌,不存在俄羅斯最受傷的問題。
其實美國不惜得罪沙特等盟友,死“咬”住俄羅斯不放,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握有改變世界石油格局的“核武器”。
眾所周知,美國如今能成為石油第一大生產國,主要是美國在二疊紀盆地發現了大量的頁岩油。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俄羅斯也有一個頁岩油儲藏區,而且儲藏量是美國的4~8倍。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巴熱諾夫地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發現了大量頁岩油,蘇聯曾嘗試開採,但由於技術不成熟後來不得不放棄。
自美國爆發頁岩油革命後,俄羅斯也準備開採頁岩油,並和有先進技術和雄厚資金的埃克森美孚、殼牌等石油巨頭,簽署了合作協議。
美國會讓俄羅斯有翻身的機會嗎?顯然不可能,於是美國以制裁相要挾,逼迫幾大石油巨頭退出了俄羅斯的油氣市場。
經過兩年的努力,俄羅斯已掌握了頁岩油開採技術,唯一缺乏的就是資金。一旦把這頭“猛獸”放出來,必將在國際原油市場掀起血雨腥風,俄羅斯的經濟也會大大改善。
美國肯定不會“縱虎歸山”,所以一直死死打壓油價,不讓俄羅斯有獲得資金積累的機會。
綜上所述,不管美國如何在原油市場翻江倒海,俄羅斯背靠大國,而且有價格優勢,不可能比沙特等國更受傷。
而且一旦俄羅斯有一日祭出石油“核武器”,必然會給美國致命一擊。也許那個時候就是美國石油美元霸權崩塌的一天。
-
16 # 銘蘇先生
沙特、俄羅斯、阿聯酋都是世界產油大國,其中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位居世界前三,日產量都在1000萬桶以上,阿聯酋日產量在300萬桶左右,位居世界第八。
對於世界產油大國而言,國際油價下跌,那麼就意味著同樣的石油產量賺取的收入會減少,這對任何產油國都是一樣的。如果國際油價下降的幅度較大,那麼這些國家依靠石油帶來的收入都會大幅下降,都會因此而受傷。但是,由於各國開採石油的成本不同,抵禦油價下跌的風險就不同。
對於石油出口國,石油從生產到銷售出去,不但要計算開採成本,還要計算運輸成本。根據公開資料,中東地區的石油開採成本是最低的,基本都在10美元以下,沙特和阿聯酋從開採到運輸到本國沿海的港口,成本在7美元/每桶。由於中東國家石油開採成本低,運輸便利,所以中東地區的石油在國際市場非常具有競爭力。
俄羅斯的石油開採和運輸成本就要高的多,俄羅斯的石油開採成本在每桶20美元左右,在加上運輸成本的話,俄羅斯一桶石油的成本在30美元左右。畢竟俄羅斯地處大陸內部,開採成本本來就高,又遠離消費市場,不管是透過管道運輸,還是透過油輪運輸,成本都比較高。
沙特、阿聯酋、俄羅斯都是以石油為支柱產業的國家,石油產業在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是,中東國家由於石油的開採和運輸成本比較低,抵禦國際油價下跌的能力要強一些,而俄羅斯由於本國的石油開採運輸成本比較高,所以抵禦國際油價下跌的能力弱一些。
比如,國際油價跌倒一桶30美元,中東產油國一桶距離成本價還有20多美元的空間,但是對俄羅斯而言已經到了成本價,再跌下去,中東國家還可以賺錢,但是俄羅斯已經開始虧本了。這就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俄羅斯為何比沙特和阿聯酋更受傷的原因了。
-
17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由於原油開採環境不同,俄羅斯原油生產成本很高,當下的價格對俄羅斯來說是“雞肋”行情,原油價格降的話、俄羅斯原油盈利情況是雪上加霜。
假設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到140美元以上,俄羅斯的五代機或者六代機早就出來了,很可能走向超級大國的道路。
印度等用油大戶經濟大幅承壓,民族生活成本暴增。
-
18 # 歲月靜好7684209691403
國際間的事就是這樣,有時用戰爭不好解決的問題,只能採用經濟制裁的手段來打壓。比如對一些被制裁的國家,實行港口封鎖出口限令。如效果不好則對一些石油輸出國,採取大幅降低石油價格來扼殺本國的經濟,這也是美國及西方慣用的伎倆。實則就是衝著俄羅斯而來。
石油價格從每桶一百多美元,一直降到現在的三十美元,說不好還會降下去。這樣一個結果從表面看起來,好像產油國都吃了虧。但實際受損最重的國家是俄羅斯,伊朗及委內瑞拉。海灣產油國成本較低受損不大。再者一說,這些平時就掙得盆滿罐滿的石油小國,能不聽美國的指揮嗎?
以此看來,這是一場美國及西方聯合海灣產油國,針對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打壓行動。俄羅斯經濟三十來一直不景氣,石油和天燃氣是本國最大的支柱產業。自從普京執政後,恢復其大國強國的決心毫不動搖。這自然不被美國和西方接受。俄中關係的走近和加強互利,也是美國操縱這場石油價格大戰的導火索。
-
19 # boonhoo
錯,最受傷的是美國,美國已經成為石油輸出大國,而且成本是最高的。
-
20 # 跟著之時
錯了,油賤了最受傷的是美國,甚至會導致石油美元的崩盤,世界各國為什麼儲存美元?因為美元能買石油,石油是世界各國都需要的,所以美國的金本位失效後,趕快制定了石油美元制度,如果油賤了世界各國都不需要那麼多美元了,想想是啥後果?世界各國都會拋售美元,美債,有句話說的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美國超發的貨幣會成為美國的災難。沒人要的美元必定會瘋狂貶值。
回覆列表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雖然新能源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但石油作為世界能源主力的地位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不會動搖。而放眼世界,不少國家的經濟極度地依賴石油出口帶來的紅利,沒有石油出口提供的資金,這些國家的經濟根本發展不下去。這其中,包括俄羅斯、沙特、阿聯酋和伊朗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經濟結構單一,極度依賴石油出口換取資金。目前,國際油價基本在50多美元一桶徘徊,對於石油出口國而言,這隻能算是勉強可以接受的水平。然而,過去多年來有一個趨勢似乎越來越明顯,既石油價格過低的時候,最受打擊的似乎總是俄羅斯,俄羅斯的國力和國民經濟在石油價格低下的年頭,遭遇的挫折似乎是最大的,而阿聯酋和沙特這些石油和出口國受到的影響卻似乎遠小於俄羅斯。表面上看這樣的情況難以理解,但如果分析一下俄羅斯和那些中東產油國之間的差距就會發現,油價低迷對俄羅斯的影響遠大於對中東國家的影響。油價大跌,那麼賣出同樣多的石油獲得的資金會變少,對所有石油出口國而言是壞訊息,這一點無須多言。然而,沙特和阿聯酋和俄羅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些中東產油國是富裕國家,透過石油出口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且由於是地區國家無需承擔俄羅斯負擔的大國競爭成本。在有足夠財力積累的情況下,短期甚至為期數年的石油價格低迷雖然有影響,但不至於決定性打擊經濟,沙特等只需要多出口一些就能夠彌補損失。而俄羅斯財政本來就是捉襟見肘,在沒有餘糧的情況下收入減少,影響自然就立竿見影地展示出來了。其次,油價下跌對於某些產油國家而言,並非是完全的壞事。美國從過去的石油進口國,現在已經變成了石油淨出口國,但他們仍然希望偶爾油價大跌。沙特作為石油出口大國,在某些時段卻聯合盟友做空原油,人為地製造油價的低迷,這在2015年發生過。究其原因,這些國家各懷鬼胎。美國希望石油減價,以此作為經濟武器打擊俄羅斯,由於美國原油出口的依賴不大,他們可能願意選擇這種殺敵一千自損一百的手段。而沙特一度打擊油價的原因是為繼續佔據市場,當年美國頁岩油大量開發之前,沙特做空原油的目的是打擊美國頁岩油的開發,短期內自己也受損,但是打擊了對手的原油開發,就能獲取較為長期的市場利益。從這點意義上說,美國和沙特這些石油出口國從油價下跌中,有時會獲取一定的政治和商業利益。除此以外,俄羅斯雖然也是原油開採大國,但是論原油的價格,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國相比沒有優勢。據估計,中東地區開採原油的價格極低,基本上每桶原油開採成本為10美元左右,而沙特這些國家把原油運送到本國港口,成本更是在7美元/桶左右,如此低廉的價格,油價怎麼跌他們都不至於虧損。而俄羅斯則不然,其石油開採成本大約為17美元/桶,相比之下,價格差距一目瞭然,這也是為何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的打擊較大的原因。不過,不能忘記有的國家面對油價下跌比俄羅斯還慘,例如伊朗和委內瑞拉,這些國家在極度依賴原油出口的同時也是經濟更加困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