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64227027

    完全不一樣。歷史上劉備和曹操一樣是能打勝仗,有霸氣有雄心壯志,能給人帶來希望的。應該是和劉邦差不多。演義中把很多劉備打的仗按在了諸葛亮,張飛身上。劉備和曹操真是能人所不能,想他人所不敢想的人。這點孫權差了不少

  • 2 # 少顏翁

    建議看《三國演義》和看三國志的朋友們,一定要區別開來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最接近那個年代,所以說三國志這本著作它的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其中的很多章節都是羅貫中杜撰的很多事件的原型並不是諸葛亮。所以建議想要了解三國的朋友看看三國志這本著作,只有這樣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三國。

  • 3 # 唐不三不四藏

    這個問題我想透過我瞭解的歷史談一點見解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和小說中的劉備是否相似?這個問題我想先從幾個記載這段歷史的文獻中找找答案。

    《三國志》

    作 者:陳壽

    寫作時期:西晉

    歷史背景:由曹魏繼承來的晉朝政權

    分 析:所以要尊魏貶蜀,魏為正統

    《漢晉春秋》

    作 者:習鑿齒

    寫作時期:東晉

    歷史背景:東晉是西晉滅亡後流亡到江南重組的政權,中原被異族佔領,不得不佔居南方

    分 析:這就跟蜀國有些相似,為自家政權的正當性找個說法,蜀為正統

    《三國演義》

    作 者:羅貫中

    寫作時期:元末明初

    歷史背景:身處元朝的統治

    分 析:以魏國為叛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實屬有感而發,所感嘆的不僅是三國,還有他身處的元朝,不僅是些歷史還加上了現實的情感,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蜀為正統

    他們都在以一個為正統的角度寫作的,陳壽的《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又是以蜀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都不承認是正統,到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是以蜀國為正統。

    其實是歷史背景和利益集團改變了他們的立場與方向,所以很多歷史人物都會有三個形象出現的,歷史記載形象,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和歷史真實形象。

    我們再分享一個劉備稱帝的小故事

    劉備聽說曹丕篡漢,他立即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這是公元221年的事,僅比曹丕稱帝晚一年。而且,當時有一個謠言,稱漢獻帝被曹丕殺死了。 劉備對這則謠言,心知肚明,明知這不是真的,依然把它當真的來宣傳和利用,迅速召叢集臣為漢獻帝服孝,追諡他為孝愍皇帝,因為唯有如此,他才方便稱帝,假如獻帝在世的訊息傳播開來,這戲就不好演了。結論是:“劉備的即位也不過是一場並不高明的戲,而且匆忙上演草草收場。”

  • 4 # 靳天

    歷史上的劉備:

    比演義中武勇敢戰,以勇知名,為人所薦。討伐黃巾,多有戰功。

    比演義中善於用兵,火燒博望,破夏侯惇。曹公雖來,漢川我有。

    比演義中有豪俠氣,怒鞭督郵,掛印而去。激賞陳登,嘲諷許汜。

    比演義中有梟雄氣,謀襲劉璋,於涪高會。置酒作樂,君臣俱失。

    比演義中有政客氣,公瑾英武,不為人臣。涼州若定,方與荊州。

    所以,歷史上的劉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像他這般經歷和地位的人,又豈有不復雜的?);演義中的劉備則在歷史原型上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加工。如果說前者是個多面的立體,後者則是羅貫中從這個立體上擷取的一個平面,並且被打磨得光可鑑人。羅貫中為何這麼做呢?私以為,是為了比襯諸葛亮,進而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需知三國演義的男一號,毫無疑問是丞相,作為丞相最佳CP的劉備,和男一號一起,撐起了作者的古典政治理想:寬仁的君主,無條件地信任賢明的大臣...就這樣,多面體劉備被羅貫中用水果刀削成平面劉備了。

  • 5 # 小貝說歷史

    歷史上劉備是什麼樣子對羅貫中並不重要。小說中的孫,劉,曹,都是羅用來表達自己的工具。三讓徐州並不是用來穩民心,人家給你個位子你就坐,屬於政治白痴。百姓跟隨劉備一起跑,極大可能是一種美化行為,戰亂中人囗是極其重要的資源,實情可能是劉皇叔燒了百姓的房子,用刺刀逼著百娃和自己走。土地對農民意味著什麼?把劉備這麼寫,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小說好看,不同的人物臉 鮮明,易於被大眾接受,便於作品流傳。用心何其良苦。

    感覺史書中的劉備,更像是演義中劉備對手與隊友的集合體,有演義中皇叔仁厚的一面,也有演義裡曹操兇殘狡詐的一面,有張飛的暴躁,關羽的高傲,孔明的戰謀,孫權的知人善用,又隱忍又激進,他人生的前四十年活的像他人的後四十年,看起來毫無生氣,寄人籬下顛破流離,看不見河北遊俠的英雄氣,感覺他一生的激情,都發洩在東征伐吳的戰場上,咒罵這個世界去死了。

    劉備應該有兩面:一面待人如沐春風,勿以善小而不為;另一面是天下梟雄。三國演義突出的是前者,歷史上是剛烈的漢昭烈帝。

  • 6 # 炒米視角

    《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還有百分之九十是誇張。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貴為中山靖王的後代;又被漢獻帝認為表叔;又是當年十八路諸侯中最寒酸但是的確存在的一路諸侯;還是後來漢獻帝衣帶詔的持有人。所以這些身份資本累加起來,再加上匡扶漢室的抱負,形成了一個巨大而光輝的人設扶保這劉皇叔成就事業。

    但實際上在根據《三國志》邏輯,劉備真實的人格魅力和意志要遠遠高於《三國演義》裡的形象,而他的成功也比小說裡充滿了更多的偶然性。

    首先劉備出身於幽州涿郡,也就是東漢的北境,邊疆地區與胡人交雜混居,這些地方出來的人都比較尚武。

    所以東漢帝國一旦最終崩潰,最先獲益的都是這些邊境的武人。董卓、丁原、呂布這些人都是邊境上的武人。因為東漢帝國內部實際上百餘年沒有內部戰爭,所有有打仗經驗的人都幾乎在北方邊境上。

    所以一開局,第一批最能打的都是邊境上的出身的武將,比如董卓(別看電視劇裡是個大胖子,實際上膂力過人,騎在馬上可以左右開弓)、呂布、胡軫、華雄、李傕、郭汜,等等。後來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中原的戰將人才才逐步呈現,以及後來的馬超,其實都是邊將出身,所以本質上劉關張能打,也是因為他們是北方邊境上的武人。

    所以黃巾軍起義的時候,給了劉備一個機會。因為朝廷允許自己組織部曲參加戰鬥,事成以後可以加官進爵。從這個角度來講,他一開始的起步點實際上是和董卓是一樣的。只不過因為身份的缺陷,他立刻就被董卓甩得無影無蹤。

    所以劉備在這個階段組成了自己最核心的班底,在這一刻劉備就已經是老大了,雖然他的團隊很寒酸。

    但是平叛後,朝廷賜予了他們官職的時候,漢靈帝又反悔了,各種找麻煩,下令把因為軍功上位的,要重新考核上崗。實際上就是變相再賣一遍官。劉備於是打督郵(官職不是人名),跑到好同學公孫瓚這裡。

    公孫瓚有一個政策,徹底改變了劉備的命運。公孫瓚在自己的境內,任命了很多平民出身的人做官吏,這樣來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但是也是因為這個政策徹底改變了劉備,劉備因為有了平原令一職,有了自己的地盤。

    但是好運接著來了,因為太史慈的一句謊言,他和當時在北方士族中最有名的孔融搭上了關係。

    孔融被圍,自己又不會打仗,讓太史慈逃出去搬兵,結果誤打誤撞,太史慈跑到劉備那裡,說孔子的後人孔融跟你借兵解圍。

    劉備都呆了,孔融那麼大的人物也知道我劉備?這麼大的面子,還有什麼好猶豫的,點齊所部3000兵馬,借給太史慈去救孔融。孔融很快解圍了,救命之恩啊,所以孔融見人就說劉備仁義啊,有了孔融的背書,劉備的名聲越傳越廣。而公孫瓚看到自己的同學名氣比自己大了,這關係就不融洽了。

    後來陶謙被曹操逼得走投無路了,孔融給陶謙介紹了劉備,劉備就被陶謙請來徐州看家護院了。

    結果劉備不走了,在徐州發展成了1萬兵馬。後來我們也就知道了,一下子就得了徐州那麼大的一地盤,比曹操還牛逼呢。

    但是曹操崛起之後,天下莫能當。哪個諸侯都打不過,比他地盤大的袁紹也打過,呂布也打不過,張繡打不過,劉表也害怕。所以丟了徐州的劉備,實際上就成了一直屢敗屢戰的僱傭軍的領袖。

    由於只有他敢直面曹操的兵鋒,所以他不停地被收容,替人家看場子,守著門戶,曹軍來了,劉備先接戰,但是劉備其實也打不過曹操,這家倒了,去投另一家。

    一直逃到赤壁之戰,周瑜打敗了曹操,南北對峙。就在這種情況下,魯肅接任了周瑜,他建議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讓他在江北替自己擋著曹操,萬一曹操來犯,至少還可以有個緩衝。但本質上在魯肅眼裡,劉備也就是在替東吳看大門。

    但是自此,劉備終於有了相對穩住的根據地,然後又拿了益州,下了漢中。一下子就坐大了。

    所以這一路實際上是曹操逼著劉備在做老大。劉備但凡服軟,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成為各路諸侯的座上賓。

  • 7 # 十一老爹

    除了都是男性,劉姓,西蜀政權的領導者之外,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大處著眼很行,能駕馭轟轟烈烈的大題材;小處著手不足,人物塑造有些缺失。劉備毫無懸念的是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然而在小說裡只是好人,有長者風度,厚道,卻沒有本事,動不動就淌貓尿。

    我們都應該知道,無論是虛構的或者真實的,劉備最大的特點不是愛哭鼻子,不是以德服人,而是虛情假意。關於這一點,中國的大文豪和普通老百觀點都是一樣的。魯迅先生在評價小說《三國演義》的時候順便評價了劉備,認為:“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老百姓就不管什麼似與不似,直接就說:“劉備摔孩子——虛情假意”。

    劉備摔孩子是指長坂坡慘敗,媳婦慘死,孩子被救後,表演給趙雲趙子龍和所有部下看的那齣戲。劉備前半生一直混得不好,有時連縣武裝部長的職位都保不住,到處依附別人蹭飯吃。他對待徐州牧陶謙、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的態度和行為,就是虛情假意,口是心非。為了得到四川,對待真正忠於漢室的益州牧劉璋是:“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貌似不忍心地搶走人家的一切,把人家往死裡整。

    在少年兒童的認知天地裡,沒有什麼政治家和戰略家,只崇敬打打殺殺的英雄,喜歡神奇的法術和裝備。老醜我許多年來一直就納了悶兒,劉備武藝低微,憑什麼關羽、張飛、趙雲要聽他的。後來以為,那些贊助商把造武器的鐵,作戰的馬,生活必須的錢財和糧食給了劉備,所以關羽、張飛、趙雲要靠他吃飯。

    許多年以後看電視連續劇,還在賣草蓆的劉備就知道:不能光想著維護漢朝的江山社稷了。黃巾被鎮壓下去之日,就是天下大亂,漢室江山不保之時。這正是建立自己的軍隊,霸佔自己的地盤,打出一番事業,打出一個天下的好時機。一番話使關二爺和張三爺茅塞頓開,也使近兩千年後的老醜我茅塞頓開。

    劉備是一個遠見卓識的戰略家。在政治上,他區區一個小商販就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在軍事上,孫權還在與曹操纏鬥,他就乘機搶佔了荊州四郡;劉璋請他幫忙,他就乘機搶佔了益州全境。雖然前者是臥龍的主意,後者是龐統的計劃,但劉備是拍板的主子,是親力親為的踐行者,知道這個戰略計劃至關重要。

    劉備是一個親民的政治家。東漢末年,他就知道老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和自己的軍隊、政權都需要老百姓供養。據說他在慘敗後的大逃亡中,還會帶著老百姓一起走,所以行軍速度很慢。軍事上的失敗,卻是政治上的勝利,從此親民愛民的名聲大振,擁護的人越來越多。當然不排除這是虛偽的作秀,但也需要高瞻遠矚。

    劉備是一個知人善任的好領導。三顧茅廬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都說明他愛惜人才。讓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等精英階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眼高於頂的關羽關雲長,粗中有細的張飛張翼德,所向披靡的趙雲趙子龍等英雄豪傑死心塌地,一往無前,沒有過人之處是做不到的。勸曹操殺了呂布,是深知呂布靠不住,自己殺了張任,是為了替部下出氣,籠絡更多的人心。

    諸葛亮因為任命馬謖鎮守街亭,所以打了敗仗,被迫唱了一出空城計之後,才想起劉備說的話:這個學霸言過其實,不可重用。這就充分地說明,劉備的組織路線是正確的。

    關於劉備的用人之道,毛主席的評價很高,表揚他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面的人士。在三國時期,其實最頂尖的人才正是劉備自己和對手曹操兩人。對手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還說:劉備,吾儔也。對手孫權說: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同時代的其它人如袁紹,郭嘉,鍾會,諸葛亮等,都給劉備以很高的正面肯定。

    在四川,劉備還為郵驛事業和法制建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8 # 讀說歷史

    《三國演義》是人寫的,多多少少都含有作者的個人感情,而這些感情也多多少少會將人物寫的偏離真正的歷史人物。三國中,作者對劉備是充滿讚賞的,是個仁至義盡的英雄。比如,在三國前半節,寫張飛怒打督郵,劉備對張飛勸解,而這件事在歷史上是劉備做的,張飛不過背了黑鍋。

    那麼,說到這,真正的劉備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瞭解之後,可能你印象中的劉備將完全顛覆。

    劉備的身世從三國中大家都瞭解即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其實這一點現在也存在疑問,因為劉勝一生就生兒子了,一百多個兒子,想想他的後人該有多少個,也無從考證。這也致使人們認為劉備是透過這來增加自己的背景,從而更好的出人頭地。在三國中,劉備仁義無雙,當趙雲長板坡救了自己的兒子去見他時,他怒摔親生兒子,親自手扶趙雲,把趙雲感動的稀里嘩啦,還有就是三顧茅廬,為關羽報仇,可是事實是否如此,其實劉備是一個城府及深,籠絡人心能力及強之人,三國中你總能發現張飛總是暴躁,劉備總是說三弟退下,其實這都是用張飛來襯托劉備,這一點就很有問題,其次,長坂坡救主中,摔阿斗,扶趙雲,其實就可看出其出色的收穫人心的能力,劉備天生就有一雙比別人長的雙手,摔阿斗也摔不著呀。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三國中的劉備全是假的,總是十之五六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初二女生,有個其他班的男生跟我在一起一年多了,我想好好學習,因為談戀愛太耽誤學習了,我該以什麼方式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