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砸光
-
2 # 鐵馬冰河wu
1864年7月,經過長達2年多的圍困 ,湘軍曾國荃的吉字營炸塌城牆一角,一舉攻陷了天京(今南京),至此, 長達13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的天平天國起義宣告滅亡。
1862年5月底,曾國藩指揮湘軍、淮軍、楚軍和部分綠營完成了對天京的包圍。 1864年6月底,驕奢淫逸的天王洪秀全病死。其長子洪天貴福繼位,是為幼天王。7月19日,湘軍悍將李臣典督促部下挖地道放置火藥,點火轟塌城牆;天京陷落後,湘軍屠城並大肆抄掠 。太平天國後期優秀將領、忠王李秀成乘亂掩護幼天王衝出城門,卻被亂兵衝散, 遂被認識他的人告發而遭湘軍將領蕭孚泗抓捕。幼天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軒逃至江西,後在石城一帶被贛撫沈葆楨部拿獲,同年11月在南昌被凌遲處死 。 太平軍餘部在李侍賢和汪海洋的帶領下在江南各省繼續堅持抗爭,直至4年後的1868年才被清軍徹底剿滅。
李秀成是廣西藤縣(今屬梧州)人,太平軍後期重要將領之一 。他謀勇兼具,能攻善守,忠於天國,被封忠王,在軍中威望甚高。“天京內訌” 後,自相殘殺的天國損失慘重,之所以還能撐持那麼多年,和李秀成、陳玉成、林啟容等優秀年輕將領們力撐危局、併為之付出堅忍卓絕之努力有莫大的關聯。
曾國藩見俘獲了大名鼎鼎的李秀成,欣喜若狂,忙連夜親自審問,後又一連提審多次。 李秀成在囚籠裡寫下了一份著名的自白書,也可看成一部招供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李秀成,這位十幾歲就跟隨太平軍浴血奮戰的天國老戰士,卻在被俘後寫下了一份可恥的“投名狀”,也可視為一份卑躬屈膝、背叛天國事業的“投降書”。這份自述,雖經曾國藩幾度塗改,但仍具珍貴的史料價值。
歷史本就是自相矛盾且詭譎複雜的混合產物 。一向高大偉岸、叱吒風雲、取得過二破江北、江南大營、三河大捷、解安慶之圍的優秀農民軍將領卻寫下了這麼一份奴顏媚骨、阿諛奉承曾經死敵的“自白書”,歷史老人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甚至忒殘酷!
從被抓到被處死,一共只有短短16天。在這16天裡,李秀成強忍被曾國荃濫施酷刑帶來的劇痛,寫下了近5萬字的《自述》。後世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學者們,都想從這份極為難得的口述歷史中搜尋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一幕幕真實片段。
在自供書中,李秀成表現出一種讓人驚訝的搖尾乞降之態,比如他極力恭維曾國藩“久悉中堂恩深量廣,切救世人之心,玉駕出臨瑤” 。又譬如:“我見老中堂大義恩深,實大鴻才,心悔莫及”。他似乎在追悔自己跟錯了人,未遇明君,若是早遇到曾國藩這等偉謨聖人,自己定會棄暗投明,粉身以報 ,於是他有些諂媚地寫道:“一身屈錯,未遇明主” 。對於太平天國國都天京淪陷於曾氏兄弟之手,他也未表現出任何懊悔惋惜之心,而是這樣寫道:“我主無謀,清朝有福” 。
在這份赤裸裸的招供書中,李秀成暴露出另一種罕見的兩面嘴臉,他寫道:“盡義對大清皇上,以酌舊日有罪愚民······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 ”。這段話表面上似乎在對清朝皇帝表忠心,曾經的王朝叛逆者卻露出效忠歸順之意,節操瞬間碎了一地。然而,其話中似又暗藏機鋒, 疑似隱隱含有暗示並攛掇曾國藩起兵反清,自己願意為其招徠十數萬太平軍餘部 , 襄助其推翻滿清,徐圖恢復漢家江山之意。有學者對這段似是而非的話心生疑竇:李秀成做出如此反應,似乎另藏玄機,他是真的乞降變節了嗎?
因此,對於李秀成被俘後的種種行為,學者們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一部認為,李秀成表面堅貞不屈,實則貪生畏死,於是遭擒後立馬就有了變節投效滿清的想法。另一部認為,李秀成之所以在自述中洋洋灑灑寫了那麼多,不過是學三國姜維行詐降之計,目的是為了麻痺曾國藩等人。一旦有機會逃出生天,他還會收攏舊部,重舉義旗,再殺出個黎明。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都有各自道理,但又互相矛盾,爭論至今,誰都佔據不了絕對優勢。在太平天國中後期,天國高層日益腐敗墮落,耽於享樂,不思進取,且內訌嚴重,爭權奪利之傾軋早就不可收拾了。而爭權奪利、相互猜忌、自相殘殺就是導致天國由盛而衰的禍首。身為天國後期最優秀的將領,李秀成也遭到洪秀全和他兩個哥哥的無端猜忌,史載,每當他領兵出征時,都必須將包括老母在內的家眷留在天京做人質。自陳國瑞、韋俊、苗沛霖、 程學啟、郜雲官、汪安均等人先後投降清朝後,洪秀全日漸變得疑神疑鬼,凡是有點能耐的王都受其猜忌、掣肘,翼王石達開被其逼得率軍離京出走即是一例。對此,手握重兵的李秀成難道就沒有任何想法與異見嗎?對庸碌昏聵、小肚雞腸、任人唯親的天王洪秀全難道就沒有一絲失望、怨憤與抱屈嗎?
因此,被俘後,他在招供書中露出未遇明主的遺憾、懊悔之意,表示願意歸降清朝, 並流露出甘為曾大帥效犬馬之勞的意思,也是順理成章之事。或許他早已厭倦了天國內部幾無停歇的殘酷內爭,而且極度不看好天國的宗旨與未來。
而說李秀成並無變節之意,他之所以露出降意,一為試探曾國藩的底線,二為麻痺並迷惑曾氏,三為詐降,實際是在籌謀先逃過此劫、 以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持此說的人依據是來自曾氏家族內部一則口耳相傳、若有若無的傳聞,說李秀成在審訊和自供中,曾勸“文正公舉兵稱帝,文正公不敢”,遂起殺心。《李秀成自述》中有很多處塗抹篡改的痕跡,似為此說提供了毋庸置疑的證據。出於害怕李秀成供出天京陷落後湘軍燒殺搶掠以及私分聖庫財物的真相 ,抑或另有難言之隱,在李秀成剛剛寫完供詞的當日下午,就被曾國藩迫不及待地處死了。李秀成被俘後到底是真降還是詐降,真相或許只有兩位當事人清楚,或早已掩蓋在厚厚的歷史塵埃下,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了。
插圖源自網路
-
3 # 新知傳習閣
一
李秀成會真正投降嗎?
答案是不會。
作為在後期太平天國的主將,李秀成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將領。他戰略眼光還是比較清晰的,對後期太平天國的存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當湘軍攻破南京城時,李秀成領兵保護少主洪天福貴撤出南京城。在半路上,又把自己的快馬送給洪天福貴,並掩護他們逃往江西的方向。
李秀成受傷躲避在一個小山村,後被湘軍抓捕,並被快速送進曾國藩大營。在審訊後,寫了一份乞降書。在該書中,有大量被塗改的地方,但從行文可以看出,李秀成對曾國藩卑躬屈膝,百般諂媚。
二
李秀成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呢?
我個人意見是假投降,因為當時在江西戰場還有三十萬左右的太平軍。按照李秀成對曾國藩講的原話,就是投降後,他願意到江西去招收那些太平軍,作為向清政府的獻禮,作為晉身之階。
其實上文我們說過,少主洪天福貴在撤出南京城後,也向江西而來。此次李秀成假裝投降,也是想到江西和洪天福貴匯合,再找到江西舊部,重整旗鼓。
只可惜被曾國藩識破,直接處死。
傳說李秀成在投降書中,還勸曾國藩起兵造反,曾國藩看事有苦說不出,只得把其中相關部分塗改掉了,所以李秀成的投降書上出現了部分內容缺失。
-
4 # 羅盤高人
關於李秀成真降還是假降的問題,從史學家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卷》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李秀成久經戰火考驗,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時,李秀成臨時讓出戰馬坐騎,棄家救主,在方山落難之時,也不肯剃髮化妝逃生等事情看,足見李秀成已是視死如歸、決心殉國了。
他在蘇州失陷之前,就對叛徒郜永寬等人說過:“若有他心,我乃國中有名之將。有何人敢包我投乎!”在蘇州失陷之後,他又泣諫天王洪秀全棄去天京,讓城別走,當天王不聽時,他還請天王當殿殺了他,以免得日後城破死在清軍手裡。可見他在思想上,早已有以死殉節的準備。這樣忠心的人,你說不忠,難以相信。
到被俘受刑的當天晚上,曾國荃的幕僚去和他詳談時,問他:“何不早降?”他說:“朋友之義尚不可渝,何況受其爵位!”又問:“汝今計安出?”他說:“死耳!”這同樣也表示出他盡忠天國的立場。
可以這樣說,李秀成對當時的形勢自有他的看法,他肯定會認為太平天國還會有很大勝利希望,實力還是相當雄厚的,而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之間,清政府與曾國藩之間,卻都存在著相當尖銳的矛盾。只要幼天王脫險,侍王李世賢和堵王黃文金的幾十萬大軍都在長江兩岸,只要有一個威望的領導者站出來,那就有可能復興太平天國的希望。
此外,李秀成深受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裡面敘述的勾踐沼吳,姜維詐降等歷史故事的影響。他認為自己身為太平天國軍師,軍隊的最高統帥,責無旁貸,當刀錐交加時就應當慷慨獻身,如還有一線可圖之機就不應一死了之,而應忍辱負重,以應付非常的變故。
李秀成在被捕後五天,曾國藩就從安慶趕到,李秀成在和曾國藩談話之後的兩天,就開始寫自述。他透過自述,來勸曾國藩反清為帝。李秀成應當把曾國藩看作是三國演義裡的鐘會,他要用姜維的假投降計謀去引誘曾國藩,以圖恢復太平天國。曾國藩當時手握湘軍,“四省厘金,絡繹輸送,各處兵將,一呼百諾”。除了太平軍外,是當之無愧奪取天下的資本。
只可惜,曾國藩並沒有聽從李秀成的勸告,他是“不敢”稱帝,而不是“不肯”稱帝,曾國藩和幕僚,根據過去對秀成的瞭解和觀察,得出了:“此賊甚狡”、“詭譎多謀”的結論,因此,他“力主速殺,免致疏虞,以貽後患”。
六月二十五日(夏曆七月初六日),李秀成還在寫自述。曾國藩就派人通知他說,今天要殺害他。李秀成知到其計謀落空,但他已是竭盡人謀,無話可說了,他聽到死訊後,神態相當淡定,“無蹙容”,到傍晚時,他也是“談笑自若”,並不像一個投降和貪生怕死之人,他寫下了就義歌十句,敘述了他盡忠的志節,然後才從容地走向刑場。
因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後面部分,曾國藩已經毀掉,估計這部分內容就是李秀成勸告其反清為帝一事。
在1964年秋至1965年春夏間,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全國報刊雜誌展開了對李秀成的大批判,把他定為叛徒,這未免有點武斷。因當時涇渭分明,范文瀾也著有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簡又文在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典制通考也以大量篇幅論斷曾國藩為“民族罪人”。其實,曾國藩討粵匪檄不敢以忠君為號召,當他攻陷安慶時,他的水師大將彭玉麟就勸他自立為帝,連他本人也知道忠於清朝是不對的,但他還是不敢稱帝。而李秀成真降還是假降問題,只有將這些事實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才能得出更為中肯的答案:假降!
-
5 # 布夫舟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弄清楚李秀成是怎麼落到清軍手中的。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攻破,23日李秀成被俘虜。然後,他就寫了數萬字的供詞——《李秀成自述》。後來,有人根據自述中的內容,推斷出李秀成投降了清朝。但是,針對李秀成是否變節投降這個問題,歷史學家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
一種說法便是李秀成“偽降”,李秀成投降曾國藩其實是效仿三國的姜維“偽降”鍾會,為的就是能夠勸說曾國藩自立為王,起兵反清。證據便是曾國藩後人曾經流傳“李秀成勸曾國藩反清做皇帝,曾國藩不敢”的故事。
另一種說法便是,李秀成是真的想投降曾國藩,完全是為了保全性命。證據便是《李秀成自述》中存在很多對曾國藩的阿諛奉承之詞,“我見老中堂大義恩深,實大鴻才,心悔未及,中丞大人情厚難酬,是以我心自願,將國中一切供呈”。這其實就是大部分人認為李秀成變節投降的鐵證。近現代最為重要的中國人也曾在《李秀成自述》上批示,“白紙黑字,鐵證如山,晚節不忠,不足為訓”。
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的人依據其實都是《李自成自述》中的供詞。但是,問題來了,這本供詞是否真的可信呢?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寫完供詞以後就立刻被處死了。按照清朝的法律,李秀成這樣人應該押送進入北京處理,供詞應該是上奏朝廷的,但是曾國藩卻匆匆將其處死,並將供詞進行繕寫,重新交給朝廷。換句話說,李秀成的供詞只有曾國藩最清楚寫的什麼,至於流傳下來的供詞,誰也無法保證其真偽。所以針對李秀成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目前來看,史料是不足的。因此,針對這個問題,只能等著後續重要的資料被重新發現,才可以做出判斷。
李秀成一生曾經叱吒風雲,卻如夢幻一般,黯然收場。但是無論如何,他對太平天國的後期發展絕對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梁啟超也曾說過‘“李秀成真豪傑哉”。
回覆列表
我這暴脾氣,最討厭囉嗦,直接上乾貨:李秀成當然是假投降,準確說從來就沒有投降。作戰不力被俘與投降是兩碼事好不好?
當然,忠王還是為天國盡忠到底了,他以“投降”為由換來了“交代罪狀”的機會,這才有《李秀成自述》,讓我們得以更全面地瞭解太平天國,同時也種下了清廷猜忌曾國藩的種子,也算另外一種復仇。
很多人被假象欺騙了,以為李秀成恭敬地稱呼曾國藩為中堂大人,稱呼曾國荃為九帥,請求曾氏給其諭書,前去收服李世賢、陳炳文等舊部以及數十萬太平軍將士,且向曾氏建議如何防範“洋鬼”,必是向湘軍投降了。
事實是他這麼做可能有兩個目的:一,唯有此,才有可能保留自述中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部分;二、從李秀成以推心置腹的態度與曾氏對話,以及自述末尾尚未寫完來看,他是有建議曾國藩自立的可能性的,這時候他腦海裡是不是想的是學姜維忽悠鍾會我們不得而知,但想必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在清廷心裡種下對老曾的刺兒。
能坐到李秀成這種位置,他心裡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毫無任何生機的。“供狀“尚未寫完,就被曾國藩咔嚓了,也省去了被押往京師凌遲處死的痛苦,也是解脫。
曾國藩急著做掉李秀成,應該也有以下原因:一是擔心自述裡的湘軍與太平軍的作戰史,與此前自己呈遞清廷的有極大出入;二是擔心李秀成被押進京師再曝出與曾國藩的密談對話內容;三是多少也有點英雄惜英雄的情結吧,引刀成一快,讓其不再受凌遲之苦。
對所謂的忠王不忠,李秀成真向曾國藩投降了,你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