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哥不猜想
-
2 # 粵講粵精彩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到一些人動不動就說別人“沒文化”,那麼這個帶有強烈貶義的詞語,到底貶了誰?
廣義的文化包括的範疇非常廣泛,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狹義的文化就是在歷史上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所理解的文化。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兩個方面,就是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
文化知識,簡單說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歷。往往很多高學歷的人總以為自己很有文化,但其實不然,文化知識在文化中知識一個最基本的部分。在文化裡定義知識,就是要求廣泛的知識並將之活學活用。
因此,哪怕是博士生,雖有很專業的知識,但不一定這個知識是廣泛,如果是書呆子一樣沒有把知識活學活用,那麼你就是隻掌握了知識,而不是擁有文化知識。
當你說別人沒文化的時候,自己好好想一下,哪怕知識代表了文化,中華辭海中的91251個漢字你認識了多少個?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掌握的知識都不一樣,隨便出口說別人“沒文化”的,到底誰沒文化呢?
文化素養,簡單說就是人的內心精神和修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素質,素質可以理解為文化素養的質量。說別人沒素質,其實也是無知的一種表現,素質只能說高與低,任何人都會有,只是優劣之分。
文化素養是根植內心,是在所學的知識中昇華所得。把所學的文化知識昇華到為社會所認同的行為與道德觀,為社會建設所用,就是所謂的文化素養。
文化的範疇非常廣泛,具有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準確地,清晰的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就好比如人們嘲笑孔乙己沒有物質文化,而孔乙己卻嘲笑他們沒有精神文化一個道理。
掌握了知識,並不等於文化,只有把知識昇華了為社會發展所用,那才叫文化。而文化的上層建築才是文明。動不動就說“沒文化”“沒素質”之類的話,那麼你的文化又有多少呢?在我看來,也就是一個文化糟粕而已。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愛默生
-
3 # 掘筆耕塵
文化是一種歷經千萬年發展進化的一種傳承,是國家和人民思想交流的一種文字交往。是人類心靈的互通品。文明是一個潮流的思想傾向,是道德禮儀的尚品進化。它代表著人類的內涵與修養,代表著人類思想的進化歷程。
-
4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文化與文明的區別是什麼?
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確切定義就是:應用數學的科學法則正確處理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和諧有序地發展的文明開化活動。
簡單地說,“文”就是應用數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一條龍,“化”就是制止壓制“文”這一條龍中的“六”,即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把“文”“化”二字合起來,就是以“文”“化”人和事物,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的文明開化活動。一條龍數字的內容:
1.“一”——自己要明確樹立整體目標,提出一個意見即“德”;
2.“二”——對方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的目標、意見,自己要包容、愛護對方的不同的目標、意見,即“愛”;
3.“三”——自己與對方從雙方討價還價的目標、意見中競爭出明白的創新共識目標、意見,即“新”;
4.“四”——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共同遵守人們選擇認同的法則、法紀、規矩,即“規”;
5.“五”——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公正、公開,經過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即“公”;
6.“六”——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出的目標、意見,交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即“民”;
7.“七”——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要透過票決、交換,要大膽反映自己的意願,即“道”;
8.“八”——對方全體人員在票決、交換中,要選擇能補自己不足的、最需要的目標、意見,投票、付款,即“善”;
9.“九”——自己在看待、管理如上活動程式時,不能在私下反對,即“管”。
這正如俗話所說的:“一龍生九種,九種不相同。”中國漢字的影象象形字都是由它們組合或代出來的。
文明的確切定義是:按文化中公開的明的程式活動,而不隱蔽叫文明。
具體地說,文明就是按如上文化一條龍數字內容中的一三五七九這些公開的明的程式活動,而不用、不干涉其中的二四六八這些隱蔽的程式的內容叫文明 。
搞清楚了文化與文明的定義,文化與文明的區別也就清楚了:文化涵蓋的內容全面,而文明涵蓋的內容只是文化的一半。所以,《尚書》給"文明”下的定義是:“經天緯地(上下八方奇偶數交錯)曰文,照臨(上)四方(奇數)曰明。”詳見 《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序二。
(劉樹成)
-
5 # 契茶書舍
關於怎麼區別文化和文明,歷來紛爭不休,一直沒有定論。這是人類所幹的比較蛋疼的事,自己創造了這麼兩個大得無邊詞語,卻又不知道怎麼去解釋和區分,搞笑吧。以下結合百度、詞典等解釋,淺顯談談文化和文明的區別。
文化是地區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西方的解釋是: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明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讀著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表述,靜水也是一臉的萌幣,都是什麼什麼的總和,外延互相包含,導致內涵無法區分。其實仔細分析,文化與文明還是有區別的,以下只代表個人看法:
文化是區域生活方式,表現為現在的狀態和生活特徵。文化趨異。
文明是區域價值體系,體現為過去的經驗和當前觀念。文明求同。
文明會透過碰撞,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從長遠看,落後的文明會逐漸被先進的文明所代替,因為支撐人類文明前進的動力,是其背後的價值,只有人類共有的價值,才是最核心的價值。比如,透過東、西方文明的無數次碰撞、融合後,像人道、博愛、自由等這些價值觀念,已被大家所共同接受和提倡,這就是文明的求同性。
文化也會透過互相交流,融合,但最終是趨異的。文化是一個族群的人類屬性或標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你欣賞也罷,討厭也罷,承認也罷,反對也罷,文化就在那兒。常有人說誰誰沒文化,真可怕,這裡的文化只是文化最狹義的概念,單指某方面的知識或認知能力。東、西方如今仍然各有特色,存在很大不同。生活方式的差異,我們稱之為文化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稱之為文明差異。
哎呀,說得靜水自己都快要糊塗了,感覺還是沒有說清楚,暫時先到這裡啦,想到再來補充。「靜水笑滄笙:靜水流深 滄笙踏歌 雁過無痕 影沉寒冰。你的鼓勵,我的動力!」
-
6 # 旅遊老爹
文化和文明是兩個相近的詞,有不少的人容易搞混淆。
我的理解,主要是在‘’化‘’和‘’明‘’上去認知。
化即變化,消化。領會,融會貫通。
明即清楚,明白。明顯,公開顯露。
一,文化文化是一種很廣泛的概念。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
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二,文明
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共秩序、良好風俗的總和。
三,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A,內涵上的巨別:
文化是人類征服改造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
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B,時間上的區別:
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C,表現形式上的區別:
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
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的發展過程。
D,詞義上的區別:
文化是一箇中性詞。人類在征服、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一切活動過程都是一種客觀的社會存在。其中既有優秀的、有益的、促進發展的內容,也有糟糕的、有害的、不利進步的東西。但它們都是文化的內容。
文明是褒義詞。和正確的價值觀相聯絡,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
四,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
世界上曾經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他們在三千多年前都是燦爛輝煌的帝國,如今,三個古國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唯獨我們中國一直延續至現在,仍然是光芒四射,照耀世界!為什麼?因為有巨大的精神財富—中華文化!而另外的三個之所以滅亡,是他們的文明缺乏偉大的文化作支撐!
1,中華文化
2,中華文明
是體現中華文化獨有的思想觀念、道德禮儀、社會秩序、人文精神、發明創造等總和。它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如:孝悌。這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強調子女對父母要盡孝道,要贍養老人。弟妹還要敬愛兄長。這是華人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獨有的精神文明。
再如: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就是獨特的物質文明。它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決定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承載中華文化!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就是有文化!
宏揚道德精神,用禮儀待人。修身治家,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厚道做人,誠信做事,不昧著良心。這就是講文明!
-
7 # 知常容
文化和文明是兩個交叉的概念,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人能夠確切的定義出什麼叫做文化,但是咱們可以知道哪些是文化,但是我們不能準確的描述他們。
而文明更側重於某個特殊的群體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包括他的所有一切。
文化跟文明的最大區別就是文化它可以傳承發揚,記錄。而文明的話會隨著那個特殊群體的消失就會消亡。
文化是超越群體的,但是文明他是承載與固定的群體,我想這就是他們倆的主要區別。
-
8 # 無人車來也
文化與文明是兩個相互關聯的概念,但又有各自的意義,二者之間相互聯絡,但也有一定的差異。
一、文化的起源和定義在西方,“文化”一詞源自古代拉丁文,它的意思包含“培養”、“栽培”、“修治”、“修養”、“修煉”、“教化”等等含義。
在中國,"文化"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出自《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二、文明的源遠和定義在西方,“文明”—詞,源於18世紀法語civiliser(動詞)及其相對應的分詞,而civiliser最早可追溯到拉丁語c/v/toy—詞(表示城市和城邦)以及相應的(民事的、公民的)和公民(此時與citizen同義)。
在中國,“文明”一詞也較早出現。如《周易.大有》就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周易.乾卦》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文明的定義: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三、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1.時間上,文化早於文明。
文明的縱向歷史比文化短得多。原始社會就有了文化,人類語言的發生標誌著文化的開端,已有 250 萬年的歷史。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出現的,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之後才出現了文明。文明開始於文字的使用、金屬工具的出現、國家的形成等,人類開始文明時代至今只有七八千年的歷史。
2.空間上,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傳播範圍更廣。
學者一般認為上古有四大文明古國: 中國、希臘、埃及、印度。文明總是有一定的地域性。
而文化卻能隨風而動,如汽車文化、爵士文化、孝文化、英語文化等,總是能夠傳播到世界更多的地域,影響更多的人群。
3.內容和形式上,文明為內,文化為表。
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蘊涵,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表現。
文明的內在價值透過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得以實現,文化的外在形式藉助文明的內在價值而表現出意義。
文化存在於有人的一切地方,文化即人化。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文化是一定文明的具體存在模式,是文明形態的實踐方式。
4.性質上,文化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方面,文明是進步狀態。
文化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正面的和負面的、優秀的和醜陋的之分。
而文明是指進步的狀態,是人類不斷從矇昧向開化、從低階到高階、從野蠻向文雅的發展過程。文明是一種有文化的社會狀態,與野蠻相對立。
文明是文化中的積極成果,是人類在實踐中創造的精華和財富。
-
9 # 鬱香墨
謝邀。問,文化與文明有何區別? 個人認為,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在於,文化,重在物質和經濟基礎。人類的文化素質,包括自然科學,尖端科學,哲學理論,實驗踐行等等諸多方面。文化科學,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也沒有國界的。是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文明,重在精神和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法津或者政治背景的約束。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操的文明素質,包括人文思想,先賢理念,覺悟高低,內在政治表現,忠,信,義,禮,誠等等方面。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社會背景,政治環境,就有什麼樣的文明程度。文化素質高的人,思想覺悟,道德情操不一定就高。相反,文化素質低的人,思想覺悟,道德情操不一定就低。所以,有文化的要講文明,沒有文化的或文化素質低的人群,也要講文明。做既有文化又有文明情操的人,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
10 # 公議
從總體上論:文化是那些能依據事實存在與事情不斷變化而比較,分析及判斷事物發展走向而應用思維方式或者思維方法及時設計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對事情發展助推或者矯正方向向人類求生有益的方向發展且能及時收穫成果的有助於思維與思考問題的東西才能稱為文化!故文化的種類繁多各有專長是客觀事實存在其中有基礎性的思維方式與思考問題的文化也就是那些符闔自然法則和能利用自然法則來為人類生存謀利的文化就屬於這類基礎性具有根據效能繁衍出更多更好的助推創新創造的思維體系與思考問題的連結與推理來判斷是否闔理與如何分配力量來助事成功的事物傳導鏈的闔成與分枝散葉成為網路體的格局文化與境界文化等等都屬於基礎性的文化因其來源是仿自然存在和模仿生物而成的。文化是無形的資訊狀態必須要有工具承載才能有那種意思或者意味著什麼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文化!文化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述的只能用文字胡亂說一通而已。文明是指社會是否能有效地和平相處而有具有相互相助成為共同社會而努力地用勞動創造財富來闔理分配是社會成員都有自我約束自己遵守社會共同原則努力創造生活!而現在的互害關係就是與社會文明背道而馳!等等。故社會文明是靠共同建設與共同約束出來的社會機制。現在還相距不小的距離故只有努力奮進地相文明社會不斷前行才是當今需要努力去助推的事!……良好的文化可以助推社會文明!反之,不好的文化可以破壞社會文明程序!故社會使用優良文化才是對社會文明建設有益的助推……。
-
11 # 大提琴心聲
文化和文明是同父異母一對兄弟,血緣關係上始終有那麼一點聯絡,但是也可以說沒有什麼關係,彼此之間的兄弟情頃刻之間就可以解除:文化就是文化,文明就是文明,文明和文化之間緊密互相聯絡,有時候文化和文明老死不相往來,一點邊都不搭。繞了一大圈我們來看看文化人士身上有多少不文明的行為?要不要我一一點穿?我想,還是算了吧,還是給所謂的文化人一點面子吧那麼文明是如何來的?原來文明是我們大家互相影響和彼此默契的一種社會風氣。我們中國文化人層面上,行為文明者並不多見,所以很難看到社會上顯然一致的文明行為。大城市文明行為顯然比小地方好,城市文明建設整體比農村地區來得好,文化高的地方文明行為比文化缺乏的地方顯然好一點,如此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和文明始終隱形不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西方國家的一份外國旅遊者最受歡迎的名次排列中,中國遊客始終排在倒數第幾名,這些遊客中不乏有許許多多文化層次非常高的人,但是行為舉止卻始終讓文明世界不予接受!認認真真想一想吧,什麼原因?
-
12 # Lauzi
用社交關係一句話,文化是言行、文明是成就。兩者都是社交競爭、價值觀比較的產物。
就特質而言,文化是一個團隊共享的言行表達,小到一個公司單位的小組、大到一個文明的部落、國家和民族。換言之,文化具有集體的特性,文化就是集體文化,雖然個體的言行可以改變一個集體,但在這之前任何個體成不了文化。可見,學界所謂的西方文化個人主義、中國文化集體主義的說法是個詞義悖論或贅論、倫理誤解、政治誤導。
核心來說,文化是道德價值觀的表達,是社交、外交倫理的表現。承襲道家儒家的道學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觀體現在無為、不爭、禮讓、不戰,表現為君子不黨、和而不同的關係主義。西方文化繼承了基督教和伊斯蘭的神學意識,或有神或無神,價值觀體現在信仰不移、決志按自己的正義改變他族、改變世界,表現為拉幫結派、競爭取勝的部落主義。
內涵來看,文化實為傳統和習俗,就文明部落和民族而言,文化是文明社會千年的發展、積累和淘汰,淘汰什麼?時尚和流行文化。由此可見,流行文化本質上不是文化,因為文化是傳統,不是流行。
文明就是文化的載體,如果說文明是硬體、文化就是軟體,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表達、文明就是這個部落的成就展現,知識和物質,包括科技實力和經濟國力。文明可以有歷史先後和競爭輸贏,文化沒有先進與落後,換言之,文明具有文化性,因此為什麼文明的另一個含義就是有文化、講禮儀,是個人教養和集體素養的展現。文化不同、禮儀有別,只有尊重、不可歧視,也大可不必崇洋媚外。
-
13 # 古城金地140787426
文化和文明的區別是,文化是用文字表達出來。文明是文字表達明白,能不能看懂看明白。
文字元號是傳遞資訊的,文字就是符號,文字元號代表的是實物資訊。天黑了我對你說我白天看到了日,我總不能把日搬過來給你看日什麼樣,只能用符號表示,這就是文字日的資訊。日這個字九千年前賈湖就有了,那時候倉頡還不存在呢。
文的本義就是代替事物資訊的。總不能把山水日月用實物搬過來放在那裡讓人看。
全部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就是文化。 這就是定義。
全部用數字表達出來是數字化。
全部用機械錶達出來的是機械化。
工業化,農業化,現代化,資訊化,軍事化,等等。
化是一個範圍。前面的冠詞是在這個指定的範圍之內。
文化是一種用文字表達的思想體系,思想只有本人知道,別人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只有表達出來別人才能知道。
用什麼表達出來?就是用文字表達出來,在文字表達的範圍之內。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文化。用形象表達那是藝術。
每個人說出的話就是文化。因為話是有文字表達出來的。講故事就是文化。
原始人類為什麼沒有文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文字,沒辦法文字化。
有了文字才能把事物轉化成文字。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那是一種不一樣的文化,也需要用文字表達出來。
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系統。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系統。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系統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離不開農耕影響,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
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要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用文字描述,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這是音樂的文明,證明那時候已經有了音樂這個東西。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其實端午節就是一個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按時間計算才能知道它產生的地方,哪個地方在這個季節剛剛收割完,人們開始慶賀。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語是地方話的語音。比如,東北話和廣東話,他們用的文字一樣,但是語音不一樣。漢語是當年漢中地區的地方話的標記,現在的語音已經不是當年的語音了。文字是九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文字,也不應該叫漢字,因為漢語出現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文字九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一二八日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
漢語漢字應該叫中國語中國文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這就是傳統文化。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
大家都說中國五千年文明史,這是不正確的,五千年的是政治歷史。因為那時候出現了國家的統治,這是政治出現了。
中國文明應該是九千年的文明史。
什麼叫文明?古代的文字明不明,現在的文字明不明白,這就是區別,歷史都是在前進的。文是越來越明。
現在已知的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在賈湖。
中國賈湖文字已經在九千年到七千年前出現了,說明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那時候的賈湖文字一二八等字現在還在使用。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這就是定義。
離開了文字,文明就不存在。
大家都說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了?中國和別的文明古國有哪些不一樣嗎?
對比以後就明白了什麼叫文明。
國際上認同文明的三個條件:1,城市遺址不存在了嗎?答案不是。2,是他們的文字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3,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存在了嗎?答案還不是。
上面的條件各個古國都存在,為什麼說他們的古代文明失落了?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呢?
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三個依據 不正確。
正確的答案就是: 他們的古老文字現在沒人使用了,文不明瞭。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字還在使用。
他們失落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字已經看不懂看不明白了。中國的文字還能看懂看明白。這就是 區別。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符號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有↑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階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階動物。智慧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群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勢力範圍。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文明重點是,文,要明。不是城市明,不是國家明,不是銅器明,也不是石器明,而是文明。強調的是文。
中國的文明文化都自古至今沒有中斷過。什麼是古文化?什麼是現代文化?古代的文字化資訊是古文化,現代的文字化資訊是現代文化。
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要看這個國家的文化普及程度。如果一個國家人員的文化都普遍高,那麼他們的發展速度就會快 ,就像一個國家全是文盲,和一個國家全是博士科學家對比一樣,結果明顯。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化大國。
中國文化和文明能夠生存下來不斷代,是因為,華人的聰明智慧儲存了中國的文化連綿不斷髮揚光大。
這就是世界上只有華人,使用了能夠輕便的,把文字資訊隨意攜帶的工具——甲骨和竹簡。
首先,甲骨和竹簡的儲存比石頭和泥土的儲存方便。
其次,重量輕,容易攜帶。
再則,就是可以摺疊,資訊儲存空間大。
還有就是可以長期儲存,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展開閱讀使用。
以上優點使中國文化能夠在戰亂年代隨身攜帶,就算背井離鄉也可以有人傳承。
而使用石頭和泥土,作為承載文化資訊工具的人,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戰亂到了被迫背井離鄉無法攜帶,經過幾代異地生活,原地使用的文字已經不認識了,文已經看不明白了,就消亡了。
造成大規模戰爭因素,都是在文化資訊傳遞比較方便的時期,這樣可以及時聚集大量人員投入戰爭。中國的三國演義就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文明的功勞應該在有水的地方,那裡有龜甲和竹子,是它們讓文字流傳千古,保持文明。因為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證據都是甲骨和竹簡。
-
14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文化指向過程
下聯,文明指向成果
橫批,1.語法修辭,文化與文明,皆為偏正片語,前者為偏為定語,後者為正為主字,兩片語的定語共同為文字,主字中,前者為化,化即過程,如融化汽化固化等,與頑固禁錮凝固相對,後者為明字,明即光明,如光明聰明英明等,與黑暗矇昧迷茫相對,形成唯物辯證對立統一,2.何者為文,文即紋理,天地自然五行木火土金水,皆有自身紋理,葉無兩同,河無兩踏,人無兩似,皆為紋理使然,紋理,亦稱肌理,在身在物質為紋理肌理,在心在精神,亦然,心靈精神的紋理肌理,即為文明,其過程為文化,3.釐清方向,世界的本質是數學,宇宙地球生命萬物亦然,皆旨歸數學,哲學為世界觀方法論,哲學為數學之母,詩旨歸問天為哲學之母,文化與文明,皆為向量,皆具方向性,皆體現在兩片語的文字上,思想精神的紋理肌理,皆必須符合天道,凡與天道相符的稱之為正向文,反之,則為反向文,一切科技文藝,文史哲數理化,皆旨歸人類社會五行經政文軍民,皆必須符合天道,必須仿生,必須行行平等,不斷生克乘侮,才能週而復始迴圈往復生生不息,必須民主生主即一切生命包括所有食物鏈生命鏈生態鏈,必須共和,包括不會說話的草木禽獸等木火土金水所有天地自然五行,傾聽它們的聲音,為之發聲代言代行,唯此,人類才不會重蹈旅鼠恐龍覆轍,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反之,所有違逆天道的言行行知,皆會遭到天譴,此為天理與科技,並非宗教迷信與詛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答完畢。
-
15 # 逍遙信天翁
所謂“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而精神文明又對物質文明起重大促進作用,從而推動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文明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髮展,大致由矇昧時代、野蠻時代發展進步到了我們現處的文明時期。
“文明”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即專指精神文明,尤其是指人們的品德、情操等方面的修養。
所謂“文化”,則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也泛指一般知識。
文明和文化的區別是:文明主要是對一種“狀態”的表述;而文化是對一些事物的表述。但“文化”和“文明”兩詞,有時又可通用,如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亦可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
16 # 春風4136
文明是指道德層面的,它又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化是指知識層面的,它包括知識層次高低和不同的世界價值觀。
-
17 # 古城漁樵
試答一下 (文明與文化有什麼區別?)。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我認為:文明是文化的真諦;文化是文明的延伸!。在自然與人文的世界裡,社會的文明與文化,從物質到精神,從精神到物質,互相轉化地向前發展!文明是自然規律存在著的物質與精神;文化是人文按自然規律去發展的精神與物質。
文明與文化之所以難於分開,就是首都為文!文就是知識與智慧的總稱。明是明確明瞭明白。化是化分化解化轉。人類世界的自然文明有物質與精神的美好存在,人們又以人文的文化去創新去充實世界美好的物質與精神。這就是從文明~文化~文明~文化…。推著社會向前進步著。
-
18 # 薛祈楷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叫文化。文明,是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人和國家。先有文化,後有文明。是老子與兒子的關係。
-
19 # 談者無語
四句話講完文明與文化的定義和區別。
文,古代指天文,即日月星辰的圖形。
化,古代指地道之應,天變之,地化之。
明,古代指日月,光而大之,為明。
所以文化即人類順應自然、不斷演化的結果,文明即人類將天地之美德繼承、光大、發揚的行為。
很多人不懂得追本溯源,混淆文、化、明的本意,最終自然不能理解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
文化、文明的本源在哪裡賁卦《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錯,文化、文明這兩個詞最早出現是在中國最古老的典籍《周易》中,出現在上經的第二十二卦:賁卦的彖傳之中。
要理解這段話,我們應該先明白《賁卦》到底是一個什麼卦,這個卦為什麼會讓古代的哲人聖賢聯想到文化和文明。
賁卦的象徵賁卦上卦為象徵山的艮卦,下卦為象徵火的離卦。組合起來就是山火賁卦。
賁。亨。小利有攸往。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賁卦》的《大象傳》很直白的說:賁卦就是指山下面有火。
人類文明始於“山”人類文明的演化從“穴居”轉向“巢居”,從“茹毛飲血”走向“用火熟食”。
(上古人類穴居的活動場所)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下,天然洞穴顯然首先成為最宜居住的“家”。從早期人類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穴居遺址開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巖洞在遼寧、貴州、廣州、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都有發展,可見穴居是當時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滿足了原始人對生存的最低要求。
《周易 繫辭》曰“上古穴居而野處”。莊子在《馬蹄》中也這樣說:“日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而《禮記·禮運》上說:“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禽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這些說法應該說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洞穴提供了安全的庇護所,成為人類能夠安全繁衍延續的重要場所,所以人類的文明開始於大山中的洞穴。
然後才有人類的智者,上古傳說中的“有巢氏”,模仿動物巢居和原先洞穴的造型,在樹上建造房屋,帶領人類實行“巢居”以避開蟲蛇禽獸的侵襲,擺脫潮溼環境的傷害。這樣的功勞太偉大了,這個被稱之為“有巢氏”的人得到了人們的擁護,成了首領,逐漸形成了強大的部落,並向外擴張成為了上古的人王之一。歷史學家呂振羽在《中國歷史講稿》中也指出:“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別開來……從此就開始了人類歷史。”這就明確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歷史的第一頁是最初脫離動物界那第一步走成的,“巢居”首創者的有巢氏是開啟人類文明史的第一人。
人類文明始於“火”在“有巢氏“之後,繼續將人類的文明往前邁進一大步的是” 燧人氏“。燧人氏,又稱燧人,河南商丘人,他發明鑽木取火,燒烤食物,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
《屍子》雲::“ 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古史考》雲:“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於使(是)有聖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悅,號日燧人。”《三墳》雲:“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有傳教之臺,有結繩之政。”
火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人從雷鳴閃電引起在大火中認識了它。火給黑夜帶來光明,可驅趕野獸;經火燒烤的食物更好吃,並且更富營養。於是古人開始保留火種,因為各種原因,火總有熄滅的時候。古人從摩擦發熱得到啟示,他們開始鑽木取火。燧人氏就是這一時期代表人物,他第一次人工取火,告別黑暗,教人熟食,走向文明,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又一大劃時代進步,燧人氏被尊稱為火神“燧皇”。
回頭再來看”賁卦“賁卦《彖》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交錯在一起,在天空中形成日月星辰,這就叫做天文。高山之下篝火熊熊,山間草木被火光映照,流光煥彩,這是文飾的象徵,文飾合理適度,這就叫做人文。觀看天文而瞭解天時的變化,觀察人類的文飾,可以教化天下。
所以真正的”文化“,是將人類的”文明“推廣,並以高度的文明來教化那些矇昧落後的人群。
-
20 # 少衛真
這個問題百度一下都知道了,不過還是喜歡就個人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在什麼是文化這個問題上就有很多解釋。概念的東西很多,也很抽象。個人的理解文化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說是一類人的生活習慣的體現,是某種社會現象的屬性,如果這個群體擴大到國家和民族的範圍就是文明瞭,應該說文化體現著某種文明,文明是一種文化的表象。文化可以具體到每個人,文明只能是民族的國家的文化體現,說文明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生活習慣的體現也不為過,但是它因為不符合我們通常習慣了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們總是有著把文化和生活習慣做以區別的努力,具體的說把文化解釋的過於學術化,不能直接說出他的本質,原因大概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把生活習慣中以為的那些好的東西,精心的分揀出來,然後稱其為文化,也不去否定它是一種生活習慣形成的,但它已經不是全部的生活習慣了。文化從此就無形的有個好的內涵,我們說有文化或沒文化,不說好文化,壞好壞。可見文化刻意的迴避了它的另一面。但是我們生活習慣時就會說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特別強調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又稱之為“這個人沒文化”。如果不能否認文化具有“文過飾非”的這一特點,那麼文化就是生活習慣的總體概況,只是刻意的做了一些分揀,才使文化有一個“高大上”的位置,沒文化就是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這才是文化的全部內容的表述。我們都意會到文化是種生活習慣,可是還是有意的把它和生活的習慣聯絡在一起。所謂直麵人生就是直面文化,向善的教育或追求,是主觀的動機,文化的學術定義充分的肯定了這點,但是直麵人生又是人生該體會的事情,所以它具有的另一面文化本身是不該回避的,法治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不能因為你的刻意分揀而不存在了。文化搞清楚了文明就在其中了,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以國家民族為基本單位的文化。
回覆列表
文明和文化的主體是人,它們的起源、發展、延承都離不開人以及人類活動。它們都是作為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以及認識自我和改造人類自身的過程中所衍生的一種社會產物,文明和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們象徵著人類進化程度,是的,我們一直都在進化,從來沒有停止過進化的腳步。進化不止,文明和文化發展不止。文化與文明的相輔相成,但也有區別。
文明是文化的內涵,文化是文明的外在。文明是內容,文化是形式。一般說來,內涵是透過外在形式才可以表現出來,而外在形式藉助於內在價值而具有意義。
文明和文化的區別之一 : 文明是文化的歷史積澱,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越高,社會的文明水平也就越高。當然,在人類創造的所有文化成果之中,只有具備積極的進步的部分才能稱之為文明。一些文化現象不具有正面面引導,不具有正能量營養成份;或是一種文化現象只有在當時特有的歷史階段有社會價值,這類文化現象就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需要歷史選擇和歷史沉澱。這個角度上來說,一種文明的形成,其文化形式是超前於當時文明的,而這種文化形式不能不最終成為文明的組成部分,就要經過甄別和選擇的。文明和文化區別之二 : 文明是整體,文化是組成部分。道德、政治、軍事、宗教、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活動,都是典型的文化現象。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諸如神話文化、詩歌文化、戲劇文化、曲藝文化、音樂文化、繪畫文化、影視文化等。還有大量的特殊文化表現形式,如:飲食文化、花鳥文化、體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喪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園林文化、建築文化、網路文化、科技文化、服飾文化、節事文化(春節,中秋節。。。)、武術文化等,這些文化現象共同組成時代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區別之三 : 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類基本需求和全面發展的滿足程度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不同條件為依據的。
文明和文化的區別之四: 文化的產生要先於文明。文明是各種各樣文化現象的集合,文明的形成有賴於一個個文化現象湧現。就如語言文明,就是從單音節,多音節,一句話,一段話,文字出現,句子,文章,之後產生了語言學,書法,等等文化現象,最後由語言才能成為一種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區別之五: 文明的傳播帶有與文明本身相悖的不文明性質:強迫性。文明一般都是透過侵略,掠奪等等方式傳播的,這種野蠻的傳播方式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例如一個國家侵佔了另外一個國家,統治一定時間後,這兩個國家的文明就可以互換交流,文明得以傳播。文化的傳播是選擇性的,如佛教的傳入,佛教文化被我們接受,信奉,這是中原人民的自願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