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要說司馬遷其人其事,也就只能從他作品裡面有所瞭解。司馬遷流傳千古最有名的算是史記了。從這個裡面我們瞭解到一些相關的內容。他,喜歡奇人。有奇才的人。他喜歡項羽,而並不喜歡劉邦。寫到項羽,他說學武,吾不學一人敵,要學就學萬人敵。學文,可記名字即可。重義氣,重親情,而寫劉邦則拋妻棄子,重利輕別離。項羽的垓下歌有:力拔兮氣蓋世……因此司馬遷其人,雖遭受宮刑,確並不缺男子氣概。
12
回覆列表
  • 1 # 陰陽人

    司馬遷(前145—約前87)字,左馮詡夏陽(今韓城)人。他的父親司馬談是一個淵博的學者,對於天文、歷史、哲學都深有研究,所著《論六家要旨》一文,對先秦各家主要學說作了簡要而具有獨特眼光的評論。這對司馬遷的早期教育無疑有重要意義。將近十歲時,司馬遷隨就任太史令的父親遷居長安,以後曾師從董仲舒學習《春秋》,師從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學問的基礎,二十歲那年,他開始廣泛的漫遊。據《史記·太史公自序》,這一次遊歷到達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尋訪了傳說中大禹的遺蹟和屈原、韓信、孔子等歷史人物活動的舊址。漫遊回來以後,仕為郎中,又奉使到過四川、雲南一帶。以後因侍從武帝巡狩封禪而遊歷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幾次漫遊,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漫遊開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觸到各個階層各種人物的生活,並且蒐集到許多歷史人物的資料和傳說。這一切,對他後來寫作起了很大作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馬談去世。臨終前,把著述歷史的未竟之業作為一項遺願囑託給司馬遷。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任太史令。此後,他孜孜不倦地閱讀國家藏書,研究各種史料,潛心於著史,並參與了《太初曆》的制定工作。就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天漢二年(前99),李陵抗擊匈奴,力戰之後,兵敗投降。訊息傳來,武帝大為震怒,朝臣也紛紛附隨斥罵李陵。司馬遷憤怒於安享富貴的朝臣對冒死涉險的將領如此毫無同情心,便陳說李陵投降乃出於無奈,以後必將伺機報答漢朝。李陵兵敗,實由武帝任用無能的外戚李廣利為主帥所致,司馬遷的辯護,也就觸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懲罰。對於司馬遷來說,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遠比死刑更為痛苦。在這一場事件中,他對專制君主無可理喻的權力、對人生在根本上為外力所壓迫的處境,有了新的認識。他一度想到自殺,但他不願寶貴的生命在毫無價值的情況下結束,於是“隱忍苟活”,在著述歷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實現。這也正是一位學者對君主的淫威和殘酷的命運所能採取的反抗形式。終於在太始四年(前寫於這一年的《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對於自己的際遇和心情作了一個完整的交待,此後其事蹟不清,大概卒於武帝末年。《史記》原名,東漢末始稱《史記》。它是古代第一部由個人獨力完成的具有完整體系的著作①。總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餘字,又是到那時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書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構成。“本紀”是用編年方式敘述歷代君主或實際統治者的政跡,是全書的大綱;“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項列出各歷史時期的大事,是全書敘事的補充和聯絡;“書”是天文、曆法、水利、經濟等各類專門事項的記載;“世家”是世襲家族以及孔子、陳勝等歷代祭祀不絕的人物的傳記;“列傳”為本紀、世家以外各種人物的傳記,還有一部分記載了邊緣地帶各民族的歷史。《史記》透過這五種不同體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構成了完整的歷史體系。

  • 2 # 閒處讀書

    司馬遷最重要的著作就是《史記》,在這部歷史書裡,司馬遷很明顯地表達了他對歷史人物的愛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喜歡的人是具有人格魅力的。

    司馬遷的思想傾向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漢初推崇的道家思想,到這個時候已經轉變為了董仲舒、孔安國等人推崇的儒家學說。所以,司馬遷的思想,是道家與儒家的結合。

    道家思想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一位史學家,也是一個一流的道學家。他曾經向黃子學習道學,對黃老之學有深入的研究。但他並不止於道學,也涉獵儒學、墨學、法學等,並寫下《論六家要旨》一書,第一次系統地分析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的重要學術流派。

    司馬遷深受父親的影響,對當時已經式微的道家學說,有著深刻的瞭解,並且自覺接受了老子辯證的思想。融合在《史記》的寫作裡面,司馬遷提出了“因俗以治”的主張,給國家的治理帶來許多的啟發:第一是要尊重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並且因勢利導;第二要看重習俗等非正式制度的相容;第三是要讓好的習俗穩固下來,然後延續下去。

    這也是老子“無為而為”的思想的集中體現吧,所以司馬遷推崇的人,大多是率性而為的,這種人不矯揉造作,所作所為都是本性的表現。

    儒家思想

    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裡說自己要為“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的人立傳,從這裡可以看出《史記》強調人物的個性,推崇人格的美。這種人格美,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託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

    這五類人,或者具有這些品質的人,都是司馬遷所推崇的。而這些品質,也是儒家思想認同的。

    司馬遷推崇的人物

    司馬遷推崇的人物很多,主要比如李廣。

    李廣是司馬遷最為推崇的人物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向之。”這就是說李廣勇、仁的為人,讓司馬遷很喜歡。李廣“善射”,並多次依靠自己的箭術脫險,這是“修身”的功勞。李廣治軍寬緩,又廉潔奉公,有什麼賞賜,都與士兵們一起分享,這是“愛施”的體現。殺霸陵尉,寧死不願復對刀筆吏,有恥辱心。“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是其立名的表現。這些都符合司馬遷對一個人推崇的標準,所以李廣也就成了司馬遷最為推崇的人物之一。

    此外,司馬遷還喜歡孔子、陳勝、項羽、遊俠等人物,這些人物身上,都閃爍的耀眼的人格魅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司馬遷心裡,那些符合儒家標準、閃爍道家思想或者具有創新變革而又展現著自己本性的人,都是他所稱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無知的人喜歡不懂裝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