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茶仙小姐姐

    1、普度不出錢,溫病在眼前

    2、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

    3、七月半,鬼亂竄

    4、鬼節掛風鈴,招鬼

    5、鬼節夜遊,撞鬼

  • 2 # 歷史多一點

    中元節,就是中國的七月半,有的地方過七月十五或十六。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

    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

    諺語有:

    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

    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

    冇食餈粑老鼠粄,等於冇過七月半。

    七月半,鬼門開。

    七月半,鬼亂竄。

    七月半祭祖。

  • 3 # 漠之羊詩詞

    一、什麼是中元節

    中元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古人置放河燈祈福的日子,也是道士建醮祈禱的日子。關於這個節日,佛教和道教各自有著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在民間,人們常常把農曆七月十五稱之為“鬼節”,盂蘭節。據說在這一天前後,晚上最好都不要出門,儘可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回家。尤其是小孩子,更是禁忌出門。傳言,在這天地府會放出全部的鬼魂,不當的行為很容易招致不乾淨的東西。

    二、中元節的諺語

    諺語是指群眾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句。多數是人民群眾長期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用簡單通俗的話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如“眾人拾柴火焰高”“春雨貴如油”。

    關於中元節的諺語也是非常之多。不同地域又不同的諺語,常說的如“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下面再列舉幾個民間諺語如下:

    1、民間諺語有云:七月半,鬼亂竄。

    相傳農曆七月十五這一日人可以看見鬼魂。他們邁出地獄之門,在祭祖香的牽引下飛遁而來。

    2、“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天壟”。

    “七月十五打雷公”說的是七月十五這天打雷,那麼之後的日子就容易出現多雨天氣,雨水大到地壟溝都將被灌滿,自然地,農民的收成就會被降低。

    3、“七月十五落一溝,毛毛細雨滴到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曆七月十五這天下雨,那麼之後就容易出現連雨天氣,往往這種連雨天會持續到秋收的時候。

    4、閩南民俗有句諺語:“不驚七月半鬼,只驚七月半水”。

    閩南人為什麼不怕七月半鬼,反而怕起七月半水來呢?揣度起來,這與當時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有關。農曆七月半,閩南臺風多發期,常常颱風引起暴雨,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海水高漲,即將收成的地瓜、落花生,盡被山洪海水淹沒,地勢較低的沿海鄉村,多數房屋亦被水淹,自然災害的破壞,遠比所謂鬼魅的作祟更具體和更嚴重,這種自然災害,非人力可以抵禦,其災害遠比鬼魅厲害,故長期以來遂形成“不驚七月半鬼,只驚七月半水”的俗諺。

    5、“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

    閩中地區中元節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 4 # 財官命理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5 # 初心不忘vlog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諺語有:

    1.七月半,鬼亂串;

    2.七月半,鬼邀伴,邀來邀去有一爿;

  • 6 # 想瘦的苗崽啊

    中元節每年陰曆七月十五,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很多地方都有祭祀的習俗,方式不盡相同。

    關於中元節的諺語:

    七月半,鬼亂躥。

    《中元日贈張尊師》

    唐代:令狐楚

    偶來人世值中元,不獻玄都永日閒。

    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

    《中元日早起》

    宋代:楊萬里

    欲借微涼問萬松,萬松自熱訴無風。

    清晨秋暑已如許,那更斜陽與日中。

    《中元日齋中作》

    明代: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中元燕百丈小樓詩》

    宋代:王逵

    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樓高閣與雲齊。

    中山酒熟中元節,歸去從他醉似泥。

    中元節本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元節”。

    中元節的祭祀,一方面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另一方面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傳統孝道,不能忘記,用心對待。

  • 7 # 成都丶小文

    1、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諺語,中元節和中秋節,一個紀念逝去的人一個慶祝團圓。

      2、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諺語,指中秋瓜果豐富。

      3、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石家莊諺語,大概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

      4、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5、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諺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6、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諺語,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7、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 8 # 冰sxz真

    中元節

    1《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宋)宋伯仁

    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

    2《中元日午》(宋)楊萬裡

    雨餘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陰不肯移。蜂過無花絕糧道,蟻行有水遏歸師。今朝道是中元節,天氣過於初伏時。小圃追涼還得熱,焚香清坐讀唐詩。

    3《宮詞》(宋)王仲修

    殿閣新秋氣象清,玉階露冷半雕冥。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

    4《賀陸鹽允濟》(宋)黃公度

    商飈送喜滿華軒,喬嶽鍾靈積慶門。天上臺星對南極,人間佳節是中元。一時閩越看前輩,千載機雲見遠孫。香火祝公如衛武,他年勳業照乾坤。

    5《中元》(元)仇遠

    初秋當望夜,平楚帶斜曛。暑氣能昏月,砧聲不隔雲。華燈浮白水,老衲誦冥文。漫說中元節,儒書惜未聞。

    6《丁酉七月十四夜望月仍蝕且既而司天報亦不至因感去年作此寄石末公》(明)劉基

    山城望月中元夜,天運迴圈四序周。顧兔又從銀漢滅,磔蟇空抱玉川憂。清臺視梫當箕尾,仙使乘槎隔鬥牛。安得寄書憑去燕,為言桂樹不勝秋。

    中元節

    7《中元日齋中作》(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願醒。

    8《盂蘭盆道場即事》(明)王彥泓

    兩月三喪哭不幹,雁行相對雪衣冠。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一竿。幾處舊家都夢影,一叢新鬼暫盤桓。他生未必重相認,但悟無生了不難。

    9《中元節感賦》(當代)熊盛元

    幡影幢幢鬼面燃,三牲祭向淨壇前。不知塵海茫茫劫,誰為蒼生解倒懸?

    10《中元觀法事》(唐)殷堯藩

    兀都開秘錄,白石禮先生。上界秋光淨,中元夜氣清。星辰朝帝處,驚鶴步虛聲。玉洞花長髮,珠宮月最明。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 9 # 國學大講堂曾仕強

    生活在農村,老人認為,農曆初一和十五都是比較重要的日子,比如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過會去拜訪親友或者去探望傷病,而這農曆“初一和十五”在老人們看來,是不合適走親訪友的,因此,老人也常說“單忌初一與十五”!隨著時光的流逝,轉眼又到農曆七月十五,與普通月份的“十五”不同,在農村,這一天又被稱為“中元節”、“鬼節”、“七月半”

    、也就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因此,在中元節前夕,往往有人會在道路旁、河邊等地以不同的方式來緬懷先祖!在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中元節有啥講究?“七月半”的由來源於農業豐收祭祖,而後在不斷髮展中,多元文化逐漸的融合,有了上、中、下“三元”的說法!拒老人口述,中元節為七月半,這日地宮地獄之門開啟,逝者亡靈回到人間與家人團聚,為了照亮回家路,人們紛紛在道路旁或河邊燒紙,並祈求先輩的蔭庇!由此,也就有了“鬼節”的淵源!

    俗語“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意思是說,中元節這一天在農村有很多習俗和講究,要謹言慎行,尤其是以下一些事不適合做,否則會招來麻煩!

    ①、中元節前後,農村各地有燒紙祭祖的習俗,因此,對於路邊的燒紙,注意不要踩到!

    ②、中元節前後,孩子儘量天黑前回家,不要獨自在河邊或淒涼的地方久待!

    ④、不要吃飯時將筷子豎立在碗中!

    ⑤、不可在臥室中放置風鈴,儘量不要夜晚洗衣服!

    農村老話“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中元節有啥講究?當然,以上的說法很多人不認可,這雖然不具有科學性,但是也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 10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有些地方,特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據說是因為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作“盂盆節”(梵文音譯,意為“救倒懸”),民間稱“鬼節”。據說這一天,鬼門開啟,陰間囚禁的鬼魂會被放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就回家去,無家孤魂就到處遊蕩,在人間人跡可到的地方徘徊,找東西吃。因此人們便在這天誦讀作法,舉行“普度”,以求超度孤魂,使它們不會禍害人間。有些地方還會祈求鬼魂為自己或家人治病,保佑家宅平安。後來這一活動便逐漸發展成盛大的祭典。

    有記載,佛教傳入中國後,南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梁武帝首次設盂蘭盆齋。到唐朝,盂蘭盆會更加興盛,除了設齋供僧外,各家增加了拜懺,放燈,放焰火,用石灰撒圓圈燒紙錢等。在中元節最後一天,各家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這叫“送亡人”。中元節祭祀也是漢傳佛教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施齋供僧超度先靈的法會。

    中元節民間流傳著許多諺語;

    1。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2。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

    3。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4。擺供設宴,多燒紙錢。

    5。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過中秋。

  • 11 # 土右鍾海濱

    中元節,是農曆7月1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便有,一直延續至今。

    中元節是一個傳統祭祖節日,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風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是我們中國人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有關中元節的諺語真還不多,我也是學習獲取的,在這裡獻給大家:七月半,鬼邀伴,邀來邀去有一爿(pan)。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來看,它似乎是說,七月半這一天,陰間的鬼魂會到陽間交朋結友,且結交的朋友很多。

    這句諺語還有更深層次的含意:七月半這天夜裡,陰間的所有鬼魂都會來陽間走一趟。有的收受紙錢;有的尋機投胎;有的施災降禍;有的索命報仇;有的無慾無求只盼放風自由等等。

    這句諺語的解釋,實際只是一種民間傳說藝術化了。自古至今既沒有大活人見過真的鬼魂,也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鬼魂客觀存在,更沒有哪個人因鬼魂作祟而獲災受難。所以,我們只能把這種諺語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品嚐其中的荒誕無稽之味。

  • 12 # 德馨先生

    一,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二,上元節諺語: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8歲臉上還長痘痘,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