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鋏歸來72
-
2 # 鐵騎無聲
這個話很有道理。作為大多數人,寫詩就是個小愛好。寫著玩兒,自己高興就好。寫得好了給朋友“駢示”一下。真的不要受什麼限制,天馬行空,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只有這樣才能舒發出自己胸中的靈氣,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
“詩”作為一種文體,很寬泛,古今中外,種類繁多。什麼古體、近體、白話、朦朧…寫什麼體裁,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擅長和愛好,自由選擇。但每個題材又都有一些自己的規定特點。以區別於其他體材。就如同包子和饅頭。包子必須有餡兒。否則與饅頭何異?
詩中有格律要求的只是古詩中叫做“近體詩”的一種,具體的名字就是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四種。只是《詩》這棵大樹的一個枝丫而已。覺得它限制人的靈感,我們躲開它就得了。具體做法就是我們不管寫了五言七言還是雜言。我們不在前邊寫上:X律、X絕,就沒事兒!絕不會有人再來找你麻煩。如果還是有人喋喋不休的來嘟囔,那就是他不懂詩了!
如果我們非要去寫什麼七律啊,五絕呀…還不想受那個“格律”限制。這就不講道理了!譬如有人牽來一條毛驢,對大家說:這是我養的大型動物。非常正確呀,沒有任何人會提出質疑!但是,如果他對大家說:這是我養的斑馬…,那絕對不行,誰也不會認可,因為大家都知道:斑馬必須有鮮明的條紋。這是區別於毛驢的,明顯特徵。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
3 # 大漢子民14
這種論點貌似有道理,但不全面。詩詞,歌賦類文學作品的形成,是在人類歷史文化的程序中,透過去粗取精,刪繁就簡,逐步規範而來的。嚴格地講,這種文學形式,就是文學藝術創作中的精華。因而,在歷史上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把文學創作硬性劃類的話,詩詞、歌賦類作品,就是文學作品中的高雅文化。由於詩詞歌賦類作品的創作,有著很強的規範性,所以,很多人對其產生詬病。其實,這是一種誤區,也是一個誤解。你寫不出詩詞歌賦的精品,隨心所欲寫點順口溜類的東西也無不可,只要有人喜歡。但大可不必指責格律詩的規範和約束。你喝不了鐵觀音,總不能說鐵觀音是垃圾吧?!
-
4 # 愛上南山1
愛好的就好,詩的形式也不只是格律詩好或者比別的詩體高階。僅僅只是由於科舉制度的便於裁判而附加的規矩。當然我也愛寫格律詩,主要是在諸多限制裡遊刃多點樂趣而已。庖丁解牛是樂趣,快刀斬豆腐亦是。解牛遊刃,切豆腐也能切出菊花。一種業務愛好都沒有成為詩聖的可能,正如一付撲克可以橋牌可以鬥地主不亦樂乎?
-
5 # 高矣若天
《今日隨筆》
賦詩填詞為開心,
不套格律打油人。
每天當做寫日記,
記錄感受快樂吟。
-
6 # 如若天風
——)李白,杜甫……,也不懂格律,也不懂平仄。他們寫詩,只知道隨性的寫。他們詩的平仄格律是後人加上去的,並且還是被強行加的,在平仄格律也解不通他們的詩後,又來了破律,補律之類的荒唐之說……。
-
7 # 日飲無何
還是看內容,內容牛逼的話,無所謂格律不格律,自然會得到非主流詩歌界認可甚至推崇。內容不行,格律再標準又有何用?作詩機不比你更標準嗎?
-
8 # 文峰熙本
如果說你想寫詩,又怕格律限制,只要押韻就是詩!當然,也許有的詩有人會說是打油詩、順口溜,那只是水平高低問題,並不能否定這是詩!但如果你要是寫明格律詩詞,那必須按照格律來填寫,這不是你說是格律詩詞就是格律詩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格律詞牌就是規矩,否則,你說是格律詩詞沒有人認可你,甚至嘲笑你都是理所應當!至於你按照格律詞牌來填寫的水平高低問題則另當別論!
-
9 # 使用者101800796166
寫新詩誰管的著,想寫就寫,自由發揮,不管別人說什麼!盡情舒發自己的意境情感!!只要不寫反動的!!支援你!!
-
10 # 不默而生
民國時期有人說過詩詞束縛手腳,是小腳女人,但說這話的人自己卻是詩詞大家。這種人值得敬佩。現在有很多人,只要遇到自己想學又沒有能力短時間學會的某類學問,就開始埋怨人家的規則,拉不下屎怨人家的茅坑,這種無能的厭學派值得鄙夷。
-
11 # 夜讀古小說
我踢球就是小愛好,從不管躍位手球啥的,那些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唱歌就是小愛好,從不管譜子和拍子什麼的,那些限制了我的自由。我拍照片就是小愛好,從不管曝光構圖焦點什麼的,那些限制了我的自由。我開車就是小愛好,從不管交規交警啥的,那些限制了我的自由……
-
12 # 路人微言
現在跟你講格律的人都先把自己畫地為牢了 寫不出好東西的 如今語言環境都變化了 古之格律套在今天靠譜嗎 吟哦都沒幾個人會了吧 寫詩詞歌賦首先講究個共情 然後就是優美 再是嚴謹 最差勁的拿格律要求別人的 本身這個圈子太小 首先因為沒有經濟與社會價值 參與的人少 都是憑興趣 然後網路AI生成器對創作者也是巨大打擊 拿格律裝B也可以 作品說話
-
13 # 碧伶居士
這說的沒什麼錯,人家愛寫什麼寫什麼,愛怎麼寫怎麼寫,這是人家的自由,覺得不好可以不看,這是你的自由,然後說點兒什麼不同的見解,這也是你的自由,然後對方可以不理會,也可以說點兒什麼,這是人家的自由,直到雙方不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當然了,發展為對罵與詩詞並無關聯。
-
14 # 行學組
我認同這種觀點。
關於這一點,民國時期著名的大儒于右任的觀點是:“韻不可廢,體不可拘。”深然其說。
然後我就認為,這位老先生怕是有一些迂腐,儘管我仍然向他表示尊敬,但是程度已經大大打折扣,然後取關了。
現代人更看重的是精緻的句子,高雅的氣質,而大可不必太在意格律的準確與否。
我個人認為,可以適當的突破界限,只要符合你的創作意境。
比如你寫了一首號稱七律的詩,如果別人對你指指點點,你則完全可以一笑置之,如果你再過意不去,把七律改成古律好了,然後你贏了,沒有人在笑話你,如果他再笑話你,你就可以笑話他了。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對對聯,你必須注意嚴格的格律,因為對聯,本身就是“對”,如果你對不工整,連我都會笑話你的。
另外,對於不押韻的詩,我向來表示不接受。
-
15 # fshR一百姓
業餘愛好無需求格律,只要通俗易懂,讀來上口,有思想,有正能量,向善向上就好了。又不參加評比競賽,只是愛好,都很好。
-
16 # HUIxinlin
詩有別才,詩也不是隻有格律詩。大詩人寫的詩也不見得都合乎某些人所機械拘泥的所謂格律。只要自己高興寫著“玩”唄!但注意不要想刺激別人和你一起,按你的標準去欣賞界定詩的優劣。也別去亂批評別人的作品,因為你自己的詩有可能在別人眼中也一無是處。有生命力的詩,是寫給人看的,要讓人能看得懂,感覺到“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感染人的情感引起共鳴。謝謝邀請!
-
17 # 亦有所思
已經說過幾次了,這一次借用古人的詩文來表達一下吧!
蠢爾蠻荊,大邦為讎。——《詩經》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鄭板橋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林嗣環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
蟣蝨區區尤可笑,幾許肝腸如鐵——劉因
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曹雪芹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韓愈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東方朔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
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黃庭堅
言下洩多矣,凡輩奈無知。——夏元鼎
蠢彼鼪鼯,嗟爾何為,敢瞰長淮。——方岳
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瞎贊。——蔣士銓
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三國志》
俚人不知,寡見鮮聞。——王褒
嗟哉蟲與鳥,無實有虛名。——白居易
蟲鳥無知徒自苦,誰呵。——許有壬
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釋道原
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柳宗元
無作聰明,亂舊章。——《尚書》
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左傳》
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許碏
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莊子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司馬遷
苟且作聰明;而不取眾長;欲治道之成;不可得也。——餘繼登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韓愈
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洪秀全
-
18 # 榕江春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的體會,2012年我在一家網站擔任詩詞楹聯版塊的管理工作,這就不可避免的要和詩詞打交道了,其實我喜歡的是楹聯,對詩詞有排斥感,但是,管理工作不容我選擇,我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
由於沒有詩詞的基礎,站長要求我從用韻押韻開始學習,接著學寫古體詩,因為古體詩沒有格律限制,所以寫起來難度不大,後來就學寫格律詩了,這真是噩夢的開始,要我用肚裡那點墨汁去按規矩寫詩談何易容,我常常對著那些討厭的平平仄仄發愁,半天憋不出一個字來。站長佈置的作業完成不了,捱罵是常有的事。
好不容易堅持學習了二個月,我終於寫出了第一首七言絕句:
烏林懷古
月落烏林宿鳥驚,
齊天斷岸怪雲生。
拍堤風浪如擂鼓,
疑是東吳戰曹兵。
站長和其他版主管理員看後都連聲稱讚,站長還特地在詩詞版首頁把這首詩加精,這給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我從此喜歡上格律詩,飯後茶餘,有事無事,我總愛即興吟上一二首,借詩舒情,自娛自樂。
我認為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按律寫詩不僅讀起來抑揚頓挫,而且有著特別的韻味,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
-
19 # 老街味道
問題:如何看待“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這一類論調?
一、我寫【詩詞】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之所以說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外行人,是因為詩和詞不同,詩有非格律詩(古體詩),但是詞必須依譜填詞,所以根本沒有不講究格律的詞。
如果說:
我寫【詩】就是小愛好,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把詞去掉,還是可以說的通的,因為格律在齊梁時期才有了雛形,即使在唐朝,也有大量的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
例如陶淵明、謝靈運這些大詩人,生活在格律規則誕生以前,當然“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在唐朝,李白、杜甫、李賀等大量詩人幾乎都有格律詩(近體詩)和非格律詩(古體詩)傳世,作古體詩當然也“不用管什麼複雜的格律”。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是一首古體詩,不用管什麼格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過,作不作格律詩和會不會作格律詩是兩碼事,至少你要知道為什麼李白《靜夜思》是古體詩,而王之渙《登鸛雀樓》是格律詩(近體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懂格律當然可以寫詩,但是肯定不會填詞。
二、 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 ?這樣說話的人一般也是不太懂格律的人,上面講過李白杜甫也有大量的非格律詩,但是懂詩的人卻不會說這樣的話。
因為今天又不需要考進士,一定要你作五言律詩,想用什麼詩體當然是自由的。覺得格律詩不利於表達情感,完全可以用古體詩,齊言詩不適合完全可以用雜言詩。
另外詞牌有八百多個,詞譜有兩千多個,無論如何也有機會找到一個適合的詩體來創作。
有能力的人,同一個意境或者同一個題目,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詩體表達出來。所以也沒有必要特意去強調“ 格律限制了我寫詩的自由 ”。
《七律-重登黃鶴樓2015》其一:
崔李已隨黃鶴去,經年我自復登臨。兩江懷抱開荊楚,一閣飄搖變古今。
鋼鐵重林亂無韻,伯牙幽徑喜聽琴。青春放眼滄波遠,淘盡無常淡淡心。
其二
廿載重登黃鶴樓,青山依舊大江流。鄉關雲舸遙窮目,白日長風高入秋。星鬢都隨物華轉,青春已共壯心收。當時年少不經事,揮斥效顰鸚鵡洲。《滿庭芳-黃鶴樓》
黃鶴樓頭,煙波江上,幾多遷客風標,鍾期不在,誰共賞清瀟?唯有龜蛇依舊,背今古,無語聽濤。登臨處,晴川歷歷,時已近秋蕭。嘈嘈, 長漫憶,曹劉俊賞,崔李詩騷。謝別後,昔人有夢相交。莫哂蠅營似我,緇塵裡,來去由潮。 知何日,江湖一舸,不必羨漁樵。 -
20 # 雪勁松369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詩的分類及什麼是格律詩。
詩總體分為新詩和舊體詩,新詩出現在五四運動前後,是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舊體詩又分古體詩(古詩、古風)和今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古體詩對格律、每句字數、對仗等沒要求,但講究用韻。今體詩就是格律詩,對格律、用韻等都有嚴格要求,比如絕句、七律、五律等。詞的要求同格律詩。
從上述我們看出,提出的問題與新詩無關,因為如果他指的是新詩,是不會提及格律的。問題涉及的是古體詩和近體詩,這樣回答題目中的問題就很容易了。
萋萋艾草芳,
甜糯粽食香。
今悼屈夫子,
遙祭汨羅江。
不但不合格律,而且押韻上也有問題。儘管如此,在不到24小時之內,有5337的閱讀量,得到大拇指28個。得到了“平沙落雁”等友友的迴應。Ta們的迴應也不合格律,其中一首是:
江濤滾滾向天問,
五月粽香情意真。
把酒汨羅龍舟競,
千年祭拜屈子魂。
試問,難道這首不合格律的詩意境不美嗎?
回答二,一名業餘詩歌愛好者,不一定每首詩都按格律寫,但應該知道什麼叫格律詩,什麼叫古風等。因為,格律詩和古體詩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都是應該瞭解的。
最重要的是,你懂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你就不會把不合格律的詩標上“七絕”、“五律”之類的格律詩的頭銜了。
回答三,這裡著重強調一下“詞”。每闋詞都有自己的詞牌,每一詞牌對平仄、對偶、用韻等都有固定格式。填詞時必須對號入座,絕對不能把不符合某一詞牌格式的一段文字,隨便冠以該詞牌名。
最後,雖然格律詩、詞對格律等有嚴格要求,但也不是絕對的。當形式與內容相矛盾時,應該以內容為主,以免以形害意。
回覆列表
我同意,音律本來沒有,何必強求?詩歌是心靈自由的書寫,如果在文字的世界裡都沒有自由,那麼詩歌走向消失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