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邊有很多同事都提出類似於無法長期生存在壓力巨大,物價過高的城市,並暢想在未來的幾年逃離城市去三四線養老。 但是,大家確實如今都在大城市生存,除了賺錢之外,又是因為什麼被吸引的呢?
13
回覆列表
  • 1 # 小貓成長記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剛畢業的那會兒,一畢業就去了魔都特別喜歡那裡,還認識了一群朋友一起合租,每天早出晚歸,雖然很疲憊,但是還是很歡樂。後來在魔都生病了,回老家修養了3個月後,在家附近找了一個工作。很輕鬆,但是沒有了魔都那種快節奏,在魔都起碼證明自己還活著,在家就是那種一眼望不倒頭的日子。到現在,我還時常懷念著在魔都的那些日子。

  • 2 # 卿本娘娘命

    曾經有句很火的話,大城市放不下肉體,小縣城安不下靈魂。

    我是小縣城出來的,在北京漂了近20年。從二十多歲到四十歲,最好的時光都在京度過。

    我早已習慣了這忙忙碌碌的生活,雖然生活壓力有點大,但每天有件事做,感覺很充實。

    累的時候也想過逃離。回到家卻有各種不適,不是不愛家鄉,我回家卻感覺有點水土不服。

    對家鄉有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水土不服。我一到家,腸胃就不好。心理上感覺和親人朋友也談不到一起。畢竟近20年沒在一起,即使親朋好友常陪在身邊,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距離感。

    我其實挺羨慕家鄉的人,他們有的可以心安理得的常年不工作,可我只要閒呆一週,心裡就空落落。

    還有一個就是大城市好多事,在網上可以自助辦理,不用求人。在小縣城就不同,講的是關係網,屁大的事,都是有人才好辦。

    可能還有一種慣性,早已習慣了生活地的一切,把他鄉當成故鄉。再回家,還要重新適應環境,畢竟現在變化大。

    記得有一年春節,我回老家,因中間兩年沒回,道路修的四通八達,連自家門都找不到。

    所以雖然大城市壓力大,因為習慣了風土人情,習慣了工作節奏,形成了依賴,也不願意離開。

  • 3 # 雨柔2756

    大城市壓力大,但是許多年輕人還是在那裡打拼。而不願到三四線城市去。

    大城市到底有什麼好?

    一崗位:大城市無論從經濟發展,人文環境,公共設施都優於三四線城市,公司多,就業機會多。加之有些年輕人所學的專業無法在農村或小城市就業。

    二政策:國家政策在大城市貫徹執行力度大,無死角。有利於年輕人就業,以及勞動合同和五險一金的保障。

    三薪酬:大城市物價高,生活壓力大,可以讓年輕人青睞的無非就是薪酬福利尚可。若是入不敷出,想必大家也不會堅持。有壓力才有動力。

    四志趣發展: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對一切都充滿憧憬,要是選擇在安逸的環境中生活就業,難免會消磨意志,從而慢慢失去鬥志,不利於成長。

    當然年輕人不願守舊,不願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想要出去見世面,闖蕩獨立發展也是其中因素。

  • 4 # 歲月很小4567

    如果把農村比喻成一塊磚頭,那小城市就是磚頭磊的各種姿勢的小房子,而大城市就是磚頭磊的各種姿勢的大舞臺,有時就是巨大舞臺了。

    農村,你“踢拳弄棒”的地方有多大呢?就我們老家那裡,我們村,約有七八百人口。在這麼的小地方,比如你有洗車的拿手技術,想開個洗車店,能行嗎?即使每家一輛車,每家安4口人計算,全村有不到200輛車。每天有2%的洗車率,才有4輛車可以洗。每輛車洗一回是20元,一天你不算本錢,最多就是80元錢,還不夠出去打工掙的錢多呢?

    你感覺洗車店不好搞,就搞個理髮店吧!等手藝學好了,回來一看,人家已經有一家理髮店了,還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還是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

    百般無奈之下,估計你就會去小城市發展。比如到我們文水縣城吧!去了考察一番後,開洗車店的有30多家,開理髮店的有200多家,競爭非常激烈,你又綜合考慮了縣城坐底人口是十多萬。全縣人口是40多萬減坐底人口10多萬=縣城外人口30多萬。如果這30多萬里面每天有1%的流動量到縣城,全縣城的臨時人口有13萬多。按車估算是42500輛左右,每天1%的洗車率是425輛,再平均到每個洗車店是14.17輛左右。每輛的洗車費20元,一天收入就是283.4元,拋去生活材料開支50元,房租100元。一天好點就是133.4元,與打工沒有多大差別。如果開理髮店呢?不算了,都300多家了還算什麼?

    算來算去你就會產生到大城市闖蕩的思想,比如到北京。坐底人口就是2000多萬,每年的流動人口就更多了,一個首都機場的轉運人口就是一個億左右吧!不用算了,做決定到北京發展。

    到北京的,理髮、洗車幹哪一行好呢?理髮是剛學到的手藝,洗車店是原有的拿手手藝,那就做拿手手藝開洗車店吧!

    結果開了一年後,生意不是太好,是比打工強了一點點;誰知道第二年在總結第一年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服務態度——冷言變微笑;又增加了服務內容,比如洗車的同時義務安裝坐套。這一年的生意是火的冒煙,一舉發的小財。第三年頭上,你就想開第二個連鎖洗車店了。第四年……。沒有十年的時間,你大概就是某某某洗車有限公司的大老闆了。閒暇時間呢?不忘舊情理髮手藝,在有資本運作的情況下,藉助洗車店的人脈,又開了大型髮廊店。……

    以後嘛你就是飛黃騰達了。

    這樣一比,你就會覺得大城市是一個大的舞臺,可以容納各色各樣的人來施展,不像農村的磚頭,也不像小城市的小房子。你還會得出結論——大城市不用有色眼鏡看人,也不分先來後到,只要你有能耐有闖勁,馬路邊上也是你實現夢想的大舞臺——比如一貧如洗的時候可以到馬路邊的趴活市場,也能立馬解決飢餓問題,使你有足夠的勇氣來個東山再起,力挽狂瀾。

    大城市只是把這個人生大舞臺又擴大了一倍,會變成巨大的舞臺,是給有心人的巨大夢想舞臺,不是給懶蟲睡覺的安樂窩。

  • 5 # 這名字都有人跟我搶

    就像婚姻,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大城市確實吸引人,特別是吸引農村長大的孩子。

    我是農村來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於網上說農村山清水秀沒有勾心鬥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是嗤之以鼻的。

    我小時候在農村,確實玩過挺多城裡人沒玩過的,抓螞蚱串起來烤,嗯,確實很香。冬天去村邊買生蠔,買過來放在自家灶臺裡面煨,煨熟了也很香。七八歲的時候去地裡偷別人種的番薯,得手了滾去山上烤,一個下午跟小夥伴們吃過癮。去山上摘野果啊,去稻田抓青蛙抓魚啊,大夏天的纏著大人帶我們下海游泳啊,農村的生活確實比較野,不過也就對那些沒玩過的人有吸引力了。

    現在長大了,我想往城裡走,原因有那麼幾個

    第一點,很現實的一點,自己沒那麼大的本事在農村就能掙錢,城裡的機會比農村多。

    第二點,城裡熱鬧,八九點夜生活剛開始,農村六點多吃完飯,村裡溜達幾圈就就該上床準備睡覺了,睡不著就看電視,年輕人挺難熬的。

    第三點,城裡醫療條件好。農村大多數只能衛生所,甚至就是鎮上或者縣城醫院的醫生過來坐班的,只能看些小毛病,真要有稍微大點的事,只能去上一級醫院看,我奶奶生前的骨刺就是在農村看的,反覆復發。

    第四點,教育條件好。城裡的可能不太清楚,農村的最明白從小到大,周邊村的小學幼兒園消失了多少。我在村裡讀的小學,上高中後小學已經被撤銷了,把周邊幾個村的小學合併到一起,上學從走路幾分鐘到,到爸媽需要騎十幾分鐘的電瓶車。而且說認真的,農村的老師,大多數確實比城裡的水準要差一點,因為好的都被城裡挖走了。畢竟城裡給的工資農村不一定給的起。

    第五點,現在還在農村的,大多數是沒什麼文化的中老年人以及不上學的青皮流氓。可能大家沒看新聞,前幾個月福建三明下面的一個農村,因為村裡修路的問題兩戶人家大打出手,最後叫來親朋好友演變成群毆,最後導致一人死亡。農村這種事起碼要比城裡常見多了。而且農村人特別是還在農村的青中年,對法律意識是很淡泊的,解決事情雖然是喊村委會啊或者警察局,但村委會跟警察局,在農村是完全做不到依法辦事的,頂多辦事流程上依法,具體處理是不可能完全依法的,因為那樣在農村絕對開展不了工作。

    所以建議大家,戶口在農村的,儘量留在城市,戶口就不要動。戶口在城裡的,就儘量打消去農村的念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房屋交付標準,大家認可毛坯交付還是精裝交付?有什麼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