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醋的小熊
-
2 # 胡服騎射682
四十年前的人民公社之所以困難無比,落後的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現在的包產到戶,單幹獨勞搞的大多數不賺錢,依然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如果當初人民公社有現代的生產方式(機械化作業,雜交水稻,化肥,農藥)作技術支撐,人民公社不會解體,人民公社解體己經四十年了,包產到戶,單幹獨勞,人均二畝三分地,而且分的七零八落,根本不適合機械化作業,只好採用原始的耕田法一一牛耕地,人工作業,同時經過四十年的使用,渠道損毀嚴重,只好靠天吃飯,中國農業發展方向與世界農業背道而馳,小農經濟成不了氣候。
-
3 # 馬振如
從來沒有說過掙錢的時候,一直都是虧得,別人不跟你借錢,你也不會把水果給別人吃,不要哭窮好不好,找找自身原因吧!找找銷售渠道吧!
-
4 # WILLSON39
“專家”說:那就賣地吧,賣了能賺點錢。
其實,以中國農民人均不到三畝地的狀況,全部搞農業也就是隻能解決溫飽問題,要富起來簡直就是做夢。
惟有走毛主席指引的集體化道路,因地制宜,把富餘的勞動力和資金集中起來,搞多種經營,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走農工商一體化的道路,像大寨、南街村、韓村河村一樣,才有可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
5 # 銀杏藝術
沒有出路,就現在社會對糧食的認知,農民出路是渺茫的,現在社會的收支,遠遠高於糧食價格本身,教育和醫療的支出以及其它收支,都遠遠大於農民的收支,出路在哪?一瓶水的價值高一斤實實在在的糧食價格,長此下去農民的種糧極極性將不在,現在這種現象已經開始顯現,在南方几省有很多田地在拋荒,一對夫妻種二十畝地,累死累活一年淨收入不超兩萬五仟元,而如果出打工,年收入超過十萬元甚至更高,你想,這種環境下農民還願種地嗎?況且糧價一九年還低於一八年,不敢想象!
-
6 # 匡倫鏡
專家說:"那就合鎮並村吧!洗腳上樓,你去嗎?要麼賣地也行,你來麼?要麼流轉也行你會麼?一個坑連一個坑,直把你整死,然後吞下,連骨頭渣都不剩!還磚家呢?
-
7 # 別樣精彩103475066
農民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團結一致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控制農產品產量,掌握價格定價權。但這只是理論上的事情,要實現根本不可能!所以農民負重前行,當代活雷鋒!毛主席會表揚你們的!有一句話很體貼:“痛並快樂著”,我們是快樂的!
-
8 # 三農新觀點
家鄉的農民種稻,水果都虧。請專家指路:農民出路在哪裡?
我們都是農民,農民靠自己的親身體歷,也是最有發言權的。農民的出路在哪裡?從建國70多年的經驗和中國農村的實際來看,農民走集體化道路,才是農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子。當然,這個集體化,不應該是過去的生產隊,而應該是新形勢下的集體化。
中國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充分發揮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走中國特色的集體化農業,農民才有根本出路。中國農民人均佔有土地面積少,土地缺乏生產後勁,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脆弱,土地條塊式經營,浪費機械資源。這些問題都需要集體化,才能有效解決。集體化可以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這是私有制,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
但是,我說的這個集體化,並不是過去的生產隊,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做法,靠大幫哄,出工不出力,早已經是種被歷史淘汰的方式,不可能再回到那個年代。如今,發展較快的先進村,要麼就是農工商協調發展,採取以工補農的方法,促進農業增收。要麼就是,合作社加農戶,合作社牽頭,農戶加入,帶動農戶的發展。要麼就是以龍頭企業為主,農民的產品直接銷售給企業,聯合農戶共同發展。這些模式,都帶有集體化性質的。這樣可以統一規劃,協調發展,思想統一,行動一致,有利於管理,方便生產,保障農民收入。
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都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適合什麼方能帶動農民發展,就採取什麼方式,這樣才有利於發展。不能死搬硬套,同樣的方式,在這個地區可能發展的好,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就發展不好。這就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
-
9 # 田恆金542
參與回答,對於發展水果樹苗,各地方展開面積交多了?水果目前甚至於超過糧食麵積了,以後果樹佔了面積,栽種植水果,1,不成功,2,是無人購買,3,田地空荒,老百姓空忙一場,應該適合適量適當的規模計劃而有實效的種植業,我不是反對,因地第一,消受範圍,田地管理,甚至樹苗以後沒有幾根了,發展幾十年,樣樣都發展,都是在別人屁股後面作,並且是一個疑問大問題了?
-
10 # 老陳132636111
做過商業的都知道,農村與城市的溝通是要有一座橋樑,那就是社會主義商業的力量。稱之橋樑作用!
單靠個人的力量,困難重重啊!
-
11 # 滄瀾明月心
隨著智慧化的高度發展,農民大量應該走出農村,成為新的城市人口,不必一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
農村土地應集中整合。採用集中管理,分割槽種植,機械化智慧化提高生產力,從種、到收、到運輸、到半產品加工,實現一體化。這是我心中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
12 # 使用者感悟大自然
做為農村人,看法與專家是不同的,大部份專家都贊成大農業,機械化,土地流轉,本農認為不可行,大農業只能是外表進步了,領導看到是好的,機械化只能減輕勞動力,與增收產值無關,土地流轉也只是扣了農民的產值,只利於承包者,農民還是無法增加利益,最大的問題,農產品並不少產,而是太增產,使得農業無法增質。農業已走到了快罪業的地步。只有把工業分散,投進農村,讓不願種地的和多餘勞動力的人參加工業。讓工,農業平衡發展才是正道。
-
13 # 使用者2437345106466
農村,農民就是(鎮政府)領導幹部每年難得一見下鄉,何況是什麼什麼“真專家”偽磚家,偽叫獸。其實真專家不敢亂做真事。
回覆列表
農民個人的力量很小。農業成不了規模。承擔風險的能力就較差,市場競爭能力也差。無法進行除了種植業之外,其他副業的規模化生產。小農經營的結果是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無法應對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