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帥
-
2 # 啊偉在農村
農業上這樣科學施用復混肥料:(1) 施肥量。復混肥料的施肥量以氮量作為計量依 據。復混肥料含有多種養分,大都屬氮、磷、鉀三元 型。除用於豆科作物的專用肥以磷、鉀肥為主外,都以 氮為主要養分,養分比例中均以氮為1,配以相應的磷、 鉀養分。
對一個地區的某種作物,實際計算施肥量時, 可從當地習慣施用的單一氮肥用量換算。 (2) 施肥時期。為使復混肥料中的磷、鉀(尤其是 磷)充分發揮作用,需早期作基肥施用。一年生作物可 結合耕耙施用,多年生作物(如果樹)則較多集中在冬、春施用。
若需要將復混肥料作追肥時,需在早期施用,或與氮肥一起施用。(3) 施肥深度。施肥深度對肥效的影響很大,應將肥料施於作物根系分佈的土層,並使耕作層下部土壤養分能得到較多補充,以促進平衡供肥。 隨著作物的生長,根系將不斷向下部土壤伸展。
除少數生長期短的作物外,多數作物中、晚期的吸收根系可分佈至30~50釐米深的土層。作物早期以上部耕層養分為主,中、晚期從下層吸收較多。因此,對集中作基肥施用的復混肥進行分層施肥處理,較一層施用肥效可提尚4%~10%。全部

-
3 # 南粵新農人
鐵是生命元素,是人和動物生長必需的元素之一。鐵也是農作物生長必需的養分元素,種植在偏鹼性或者石灰性土壤裡的梨樹、蘋果、桃樹、李樹、杏樹、柑橘、柳樹、楊樹、大豆、花生、玉米、小麥等等的農作物都會出現缺鐵症狀。農作物出現缺鐵並不就是土壤缺鐵導致的,土壤中有些物質會導致鐵失效,使得土壤中的鐵呈無效態難被農作物吸收利用,從而發生缺鐵症狀。
鐵在植物養分中的生理作用鐵主要以亞鐵離子的形態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的鐵與檸檬酸和蘋果酸等形成絡合物在導管內運輸,被運輸到地上莖、葉各部位,並優先進入芽、幼葉等幼嫩部位。但當運到某一部位後,很難再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作物缺鐵症狀首先在幼嫩組織出現。鐵能形成螯合物如鐵血紅素。鐵在植物體內有價的變化,使鐵在植物的營養代謝中行使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鐵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鐵雖不是葉綠素的成分,但在葉綠素的形成過程中,至少有三處需要鐵起作用。即烏頭酸酶的啟用,糞卟啉原酶的催化,原脫植基葉綠素的形成。因此,鐵是作物形成葉綠素不可缺少的元素。
☆鐵是植物多種酶的成分或活化劑。植物許多酶都合有鐵,如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亞硫酸還原酶、固氮酶以及多種脫氫酶。因此,鐵與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硝酸還原和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都有密切關係。
☆鐵能促進植物體內氧化還原作用。鐵是變價元素。在植物體內鐵離子與亞鐵離子可以相互轉化,獲得或釋放一個電子,起氧化還原作用。鐵可與某些穩定的有機物結合,如有許多含鐵蛋白,它們在電子傳遞及氧化還原反應中起極重要的作用。
細胞色素的鐵絡合物在光合電子傳遞鏈的多處起電子傳遞作用,在呼吸鏈中它以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形態參與電子傳遞鏈的末端反應,可見鐵不僅呼吸作用不可缺少,而且還參與光合作用。
豆血紅蛋白是鐵卟啉與蛋白質的結合物,它是豆科植物固氮酶的防氧系統。因為固氮酶遇氧就失活,所以豆血紅蛋白在豆科植物固氮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鐵氧還蛋白是不含卟啉結構的小分子蛋白,其分子中含有2個鐵原子和2個硫原子。它透過鐵的價變傳遞電子,參與光合作用、硝酸和亞硝酸的還原作用、固氮作用等。
鐵還參與植物的核酸以及蛋白質的合成,而鐵元素也是磷酸蔗糖酶的活化劑,能加快蔗糖的合成。
農作物缺鐵時的症狀表現鐵在農作物體內是不容易移動的,因此,農作物出現缺鐵症狀時頂端的葉片以及部分幼葉的葉脈間失綠髮黃,缺鐵嚴重時幼嫩的葉片全部呈現為黃白色,大部分栽種於偏鹼性土壤上的果樹出現的黃葉病都是缺鐵原因。下面是部分植物缺鐵時的症狀表現。
☆高粱缺鐵時的症狀表現。高粱這個農作物是最容易發生缺鐵症狀的。高粱缺鐵時,植株上的新葉片的脈間最先失綠黃白化,如果缺鐵嚴重時葉子會失綠變成白色。
☆蘋果缺鐵時的症狀表現。蘋果缺鐵時,頂端上葉片最先失綠呈黃白色網狀葉脈,尤其是幼嫩葉片會更加明顯,新梢會出現枯萎死梢狀況。
☆柑橘缺鐵時的症狀表現。柑橘缺鐵時,葉片同樣是失綠黃白化呈網紋狀,症狀嚴重時,葉脈與葉肉之間能看到比較明顯的白色,同時伴有枯頂落葉現象,果實果皮會褪色。
☆桃樹缺鐵時的症狀表現。桃樹缺鐵時,植株上部的葉片失綠黃白化,被果農稱為白葉病。
☆大豆缺鐵時的症狀表現。大豆缺鐵時,植株上部的幼嫩葉片的葉脈之間黃化,中部的葉片兩側的葉緣會逐漸向內枯黃。
☆花生缺鐵時的症狀表現。花生缺鐵時,植株上部的新葉片失綠呈黃白色,同時葉片上會產生褐色斑塊。
☆甜菜缺鐵時的症狀表現。甜菜缺鐵時,新生長的葉片會較小,同時能看到有失綠的花斑,中部以及下部的葉片失綠呈黃綠色,老葉失綠呈微紅色。
☆玉米缺鐵時的症狀表現。玉米缺鐵時,葉片的葉脈之間會失綠呈鮮黃色,而植株頂端部的葉片會黃化並逐漸漂白,有時會有灼傷狀。
土壤中鐵的形態與有效性土壤中的成土母質是鐵的主要來源。岩石和礦物暴露於地面,長期受風吹日曬雨淋後風化,風化後會釋放出鐵,這些鐵常沉澱成氫氧化物以及氧化物,少量的鐵會存在於土壤的次生礦物以及有機質中。所以,土壤中存在和鐵,其形態可分為礦物態、有機態、代換態、水溶態四種。
☆礦物態鐵。礦物態鐵指存在於土壤礦物中的鐵。包括原生礦物、次生礦物、次生的氧化鐵等等。鐵在土壤中絕大部分都是以礦物態存在。礦物態鐵在鹼性土壤中(PH值高於6.0)的氧化條件下會失效;而礦物態鐵在酸性土壤中(PH值低於5.8),尤其是處於還原條件下,能很快轉化成有效態。
☆有機態鐵。有機態鐵指土壤有機質中的鐵以及與有機物絡合的鐵。土壤有機質分解後,能釋放出亞鐵離子為作物吸收利用;其分解物質又能促使土壤中鐵離子還原成亞鐵離子,從而提高土壤中鐵的有效性。部分有機絡合態鐵較易溶解,能在土壤中移動,作物是可以利用的;但腐殖質絡合的鐵必須在轉化或分解以後才能被作物利用。
☆代換態鐵。土壤中的等陽離子能被帶負電荷的土壤膠體所吸附而成為代換態鐵。在中性或鹼性土壤中,鐵易被氧化而沉澱,因此代換態鐵的數量很少;而在酸性和還原條件下代換態鐵的數量則明顯增加。
☆水溶態鐵。水溶態鐵是存在於土壤溶液中的鐵,主要是亞鐵離子,還有水解和絡合態鐵。通常,中性或鹼性土壤溶液中的鐵極少;而在酸性水稻土中除亞鐵離子外,還有氫氧化亞鐵,水溶態鐵數量顯著增多。在某些情況下,可達到使水稻中毒的濃度,水稻出現青銅病即為鐵中毒症狀。
土壤中鐵的總量是很高的,但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態鐵僅是很少部分。在上述四種形態鐵中水溶態鐵、代換態鐵及水溶性有機絡合態鐵是對作物有效的,總稱有效態鐵。土壤有效鐵通常用0.005摩爾/升 二乙三胺五醋酸+0.01摩爾/升 氯化鈣+0.1摩爾/升 三乙醇胺溶液浸提,簡稱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鐵鈉。臨界值為2.5~4.5毫克/千克,隨農作物種類和其他條件而不同。
鐵肥的品種和性質鐵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機鐵肥,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和硫酸亞鐵銨;另一類是有機鐵肥,如乙二胺四乙酸鐵、二乙三胺五醋酸鐵,還有黃腐酸鐵、檸檬酸鐵、尿素鐵等。
☆硫酸亞鐵。硫酸亞鐵呈藍綠色結晶,含鐵19%,易溶於水。硫酸亞鐵可用作基肥、葉面噴施和注射,價格便宜,俗稱鐵礬或綠礬,是農業生產上最常用到的鐵肥。硫酸亞鐵的不耐潮溼,存放地方的空氣水分較高的話非常容易受潮,同時容易被潮溼的空氣氧化,氧化後的硫酸亞鐵有鐵鏽,不能再在農業生產上使用,因此,在貯藏硫酸亞鐵時應密閉貯存防潮。
☆有機絡合態鐵。農業生產上常用的有機絡合態鐵有含鐵9%~12%的乙二胺四乙酸鐵;含鐵10%的二乙三胺五醋酸鐵;這兩種有機絡合態鐵均是易溶於水,無論是用作培土施入還是作為葉面肥使用,其肥效都是高於無機鐵肥。因為有機絡合態鐵的價格非常貴,在農業生產上通常是將其作為葉面肥噴施。乙二胺四乙酸鐵在酸性土壤上適宜,穩定而有效,但對pH高的土壤不適用,當pH>7.5時,乙二胺四乙酸鐵極不穩定,會與鐵脫離,失去有效性,最好用二乙三胺五醋酸鐵。
鐵肥的施用技術與肥效施用鐵肥應根據土壤條件、作物對缺鐵的敏感性和鐵肥的種類採取適宜的施肥方法,提高鐵肥效果。
作物缺鐵症狀多見於偏鹼性、通氣良好的石灰性土壤,含有較多遊離碳酸鈣時,鐵一般以氧化鐵、氫氧化鐵和碳酸鐵存在,溶解度很低。此外在土壤中磷、鋅、錳、銅等含量高、鉀含量低時都可加重作物缺鐵,施用硝態氮肥也會使土壤鐵的有效性減少和影響作物對鐵的吸收。因此,在有效鐵含量低的土壤上可施用鐵肥以矯治作物缺鐵症狀。
不同種類作物對土壤缺鐵的利用能力相對鐵肥反應的敏感性不一樣。一般多年生作物比一年生作物更易發生缺鐵,雙子葉植物比單子葉植物對缺鐵反應更為敏感。對鐵敏感的作物有蘋果、香蕉、柑橘、桃、梨、葡萄、高粱、花生、大豆、玉米、甜菜、馬鈴薯、花卉及某些蔬菜等。對缺鐵敏感的作物施用鐵肥,效果顯著。
鐵肥的施用方法鐵肥的施用方法可作基肥施入,也可作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
☆鐵肥作基肥施入:硫酸亞鐵直接施入土壤後,容易被土壤固定或轉化成不溶態的高價鐵,作物難以吸收利用。因此,將硫酸亞鐵與有機肥、腐殖酸或尿素混合施用效果較好,可條施或穴施,果樹採用環施法。硫酸亞鐵與有機肥(家畜糞尿)按(1∶10)~(1∶20)比例漚勻,在春季萌發前環狀根施,成齡果樹每株用量20~25kg,萌發後即可長出綠葉恢復正常。還可採用檸檬酸鐵或尿素鐵根部埋瓶法,使根從瓶中不斷吸取鐵素養分,免除鐵在土壤中沉澱固定,對控制果樹缺綠病有較明顯效果。
☆鐵肥作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易溶無機鐵肥或有機絡合態鐵肥均可作葉面噴施,配成0.1%~1.0%的溶液,與1%尿素混合噴施效果更好。由於鐵在植株內移動性較差,噴到的部位葉色轉綠,而未噴到的部位仍為黃色,有必要連續噴施2~3次(每隔5~7d噴施一次)。葉片老化後噴施效果較差。噴施可避免土壤對鐵的固定,能直接被植物吸收,肥效快,省肥,對價格貴的絡合態鐵肥尤為重要。另外,採用注射輸液法,向樹枝內注射0.3%~1%硫酸亞鐵溶液或塗樹幹等方法也有較好效果。
回覆列表
7個步驟教你科學施用鐵肥
(1)鐵肥在土壤中易轉化為無效鐵、其後效弱。因此,每年都應向缺鐵土壤施用鐵肥,土施鐵肥應以無機鐵肥為主,即七水硫酸亞鐵,價格非常低廉,約2元/kg。施鐵量一般為22.5-45kg/公頃。
(2)根外施鐵肥,以有機鐵肥為主,其用量小,效果好。螯合鐵肥、檸檬酸鐵類有機鐵肥價格極為昂貴,約12元/kg以上,土壤施用成本非常高,其主要用於根外施肥,即葉面噴施或莖稈鑽孔施用。果樹類可採用葉片噴施 ,吊針輸液,及樹幹釘鐵釘或鑽孔置藥法。
葉面噴施是最常用的校正植物缺鐵黃化病的高效方法,也就是採用均勻噴霧的方法將含鐵營養液噴到葉面上,其可與酸性農藥混合噴施。吊針輸液與人體輸液一樣,向樹皮輸含鐵營養液。樹幹釘鐵釘是將鐵釘直接釘入樹 幹,其緩慢釋放供鐵,效果較差。鑽孔置藥法是在莖稈較為粗大的果樹莖稈上鑽孔置入顆粒狀或片狀有機鐵肥。
(3)葉面噴施鐵肥的時間一般選在晴朗無風的下午4點以後,噴施後遇雨應在天晴後再補噴1次。無機鐵肥隨噴隨配,肥液不宜久置,以防止氧化失效。
(4)葉面噴施鐵肥的濃度一般為5-30g/kg,可與酸性農藥混合噴施。單噴鐵肥時,可在肥液中加入尿素或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洗衣粉),以促進肥液在葉面的附著及鐵素的吸收。由於葉面噴施肥料持效期短,因此,果樹或 長生育期作物缺鐵矯正時,一般每半月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5)土施鐵肥與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如硫酸亞鐵和硫酸鉀造粒合施的肥效明顯高於各自單獨施用的肥效之和。
(6)浸種和種子包衣 對於易缺鐵作物種子或缺鐵土壤上播種,用鐵肥浸種或包衣可矯正缺鐵症。浸種溶液濃度為1g/kg硫酸亞鐵,包衣劑鐵含量為100g/kg鐵。
(7)肥灌鐵肥 對於具有噴灌或滴灌裝置的農田缺鐵防治或矯正,可將鐵肥加入到灌溉水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