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在古代,並不是全部讓太監服侍皇帝的起居飲食,畢竟這些不男不女的“二刈(音椅)子”令人噁心,皇上更喜歡讓賞心悅目的宮女服侍。

    我們都知道,宮女和太監都是皇宮裡的“服務人員”,但是兩者有明確的分工。

    太監主要從事一些體力方面的重活,這也是出現太監這一特殊人群的原因。

    最早宮中都是由宮女服侍皇上,到後來發現搬搬扛扛,到城內購買宮中的生活必需品等事項不適合宮女。

    過去女人不能出頭露面,為了彌補這些勞力,皇上決定招生男服務生(男生有力量)。

    但是皇上又怕這些男生和宮女或皇后妃子亂搞,於是想出了閹割這些男人的辦法,讓他們失去生育能力,這樣皇上就放心了。

    宮女主要從事端茶倒水、縫縫補補、針指女紅等工作。

    總而言之,伺候後宮嬪妃的大多是宮女,太監只是在後宮幹些跑跑顛顛的活,起到和皇上溝通的作用。

    當然伺候皇上的太監相對後宮多一點,太監要宣一些大臣進見皇上,太監要去通知這些大臣,宮女就不適合這項工作。

    假如這些大臣和宮女有了私情就麻煩了,但太監絕不會和大臣發生感情,所以皇上身邊的太監相對多一點是有道理的。

    皇后和妃嬪為了提防皇上和宮女之間有私情,為了皇上後代子孫血緣高貴和純正,基於此皇后不會把大量的宮女安排在皇上身邊。

    歷史上皇帝和宮女私通的事屢見不鮮,比如明朝萬曆的母親李氏,就是由宮女生子上位成了李皇后、皇太后的。

    又如漢景帝劉啟很寵愛程姬,有一次劉啟喝高了,晚上要臨幸程姬,恰好這天夜裡程姬來了月事,不能和皇上同房。

    當時程姬就讓伺候自己的宮女唐氏代替自己,結果宮女一夜有孕,最後生下了一個叫劉發的孩子。

    劉髮長大後被封長沙王,劉發一脈中有個叫劉秀的後人,他就是延續漢朝200多年國祚的東漢開國皇帝。

    看到了吧?稍不留神,宮女就把皇后的事幹了。

  • 2 # 藍風破曉

    縱觀眾多影視劇,遍看各種歷史書籍,發現一個問題,皇帝的起居飲食,大多都是太監在服侍,而不是宮女,宮女服侍的物件主要還是嬪妃等。

    貴為天子,為什麼不讓宮女服侍飲食起居?宮女們作為女人,可能比太監們更細心,小手更溫柔。

    其實,這裡面還是大有原因的。

    太監比起宮女,有一把好力氣

    太監雖然是被閹割的,但人家除了不能行男女之事,其它方面都沒問題,而且力氣遠比宮女要大得多。

    陪伴在皇帝跟前,有些時候是需要幹些粗活的。

    不說其他,如果一個肥胖的皇帝身體不舒服,宮女們連扶都扶不起來。至於倒馬桶等粗活,宮女們也完全比不上太監。

    所以,從做事來看,太監大小活都能幹,更適合照顧皇帝的飲食起居。

    太監比起宮女,對嬪妃們沒有影響

    太監沒有房事的能力,但宮女那是有的。如果有宮女照顧皇帝,一個不小心可能就被撲倒了。皇帝作為男人,對於年輕漂亮女子的免疫能力和普通人一個樣,有宮女照顧皇帝,那早晚睡覺時就會生出眾多故事,久而久之,皇帝的身體就會虛了。

    除此之外,嬪妃們對宮女照顧皇帝是很有意見的,打著“關照皇帝健康”的名義,讓宮女們儘量遠離皇帝。

    一個女人如果能無限接近皇帝,這對現有的皇帝嬪妃們的地位是一個巨大威脅,誰會培養一個一個對手呢?

    本來嬪妃們的對手就夠多了,再加上海量的宮女近距離接觸皇帝,這讓皇后、嬪妃們情何以堪?如此下來,嬪妃們的安全感會降到最低。

    所以,從男女之事來看,宮女對皇帝的身體影響更大,對嬪妃們的地位威脅更大。基於此,太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了。

    太監比起宮女,關係度上和皇帝更近

    很多太監都是很小進宮,陪著太子、王子們過生活,這樣下來,時間久了,主子和太監們的關係就會非常親密,畢竟是小時候的玩伴。

    但是,宮女們一進宮,年紀就在十二三歲以上了,而且大多不陪伴各位王子。宮女們歲數一大,一般就要換一批年輕的宮女,年老的宮女,除了留極少一部分手藝出眾的老宮女,其它宮女大多都被打發出皇宮。

    而太監不一樣,越老越吃香,經驗多,力氣還不缺,不會因為年紀的原因,將老太監隨意換成小太監。

    因此,從關係遠近來看,太監和皇帝的關係更近,而宮女最多偶爾成為皇帝的床上用品,有些宮女,窮其一生,也是孤獨一人,既得不到皇帝的臨幸,也耽誤了自己的婚姻。

    從這裡看來,宮女比起太監更可悲,出人頭地更難。

    中國古代,每個皇帝身邊都會有那麼幾個得勢的太監,而一個宮女能從宮女拼搏到嬪妃之列,那數量是非常稀有的。

    因為太監比起宮女,和皇帝的關係更近,所以太監照顧皇帝的飲食起居更在情理之中。

    綜合來說,中國古代皇帝的飲食起居大多有太監照顧,無非這麼三個原因:一是太監力氣大,大活小活,粗活重活都能幹;二是太監照顧皇帝,對皇帝的健康更有利,對嬪妃們的地位沒威脅;三是很多太監從皇帝小時侯就開始陪伴了,久而久之,成為了亦僕亦友的關係,如此以來,更方便照顧皇帝。

  • 3 # 歷史也好玩

    在古代皇帝為什麼都是用太監伺候?太監還得動手術閹割,又麻煩又慘無人道,為什麼不直接用美貌的宮女呢?

    第一點考慮就是體力。不要小看太監,宮廷裡的很多工作,其實都是體力活,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到馬桶、掃地,白天隨時聽命,接送檔案,傳遞資訊,還要管皇帝的一日三餐,端茶倒水。皇上尋歡作樂的時候,還要等著,記錄著,還有洗衣服、點燈巡邏、防火。有上善監,是管吃飯的,司禮監是管辦公的,換洗局是管洗衣服的,敬事房是監督皇帝睡覺的。說實話,這些機構哪一個做的都不是輕鬆的差事,很多人一大早四、五點就要起來,一直工作到晚上,凌晨還不能休息,還沒有加班費。總之這些日常工作是相當繁重複雜,相當需要體力的,而且這種工作是日復一日的。今天很多女工都有產假,女性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需要休息,而太監沒有體力方面的限制,男性比女性要更強一些,所以太監比宮女更好使喚。

    第二點考慮就是管理。有句話叫做異性相吸,一個小美女在皇帝面前晃來晃去,天長日久,要出問題的。今天很多小秘書和大老闆就是不清不楚的,過去某些皇帝和宮女也是不清不楚,一不小心就弄出個小皇帝來,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認了有違綱常,不認又有失皇家禮節,畢竟也是皇帝的骨肉啊。遇到雍正這樣勤政的好皇帝還好,那麼遇到一個沾花惹草的,並且精力旺盛的,要是和宮女都關係好,隔三差五就生個孩子出來,皇帝豈不成了超級奶爸了。朝廷需要花多少的精力來養他們呢,明孝宗就是他爹和宮女所生,是好心的宮女和太監把他小心翼翼的養活的。這些不按規矩出牌的案例弄不好就會憑空製造出許多麻煩和悲劇。

    第三個考慮還是性格差異。男女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如果皇帝是男的,在理性的事情上和男爺們溝通起來會容易一些,當然,太監已經不是純爺們了,而在感情上和女性溝通會舒服一些,所以皇帝有任何工作生活上的要求,和太監溝通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而和宮女溝通,有時候會有障礙。歷史上,當皇帝放權給太監宮女的時候,男性做出來的成就還是會更大一些的,比如說魏宗賢、馮導、鄭和,這些和體力、思維模式是有關係的。武則天時期也給了女性機會,但是最終在政治、歷史上留下名聲的宮女並不多。

    古代女性地位十分低下,一些和政令相關的事情,皇帝一般出於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不會找宮女。這個有個例項,比如在明朝司禮監太監,其實就是在幫皇帝做行政管理的事情,皇帝不但教他們讀書識字,還會把一些重要的任務,比如代替皇帝批紅算賬、打大臣這些事情交給他們做,以制衡文官集團,我們沒有聽說過皇帝讓宮女披紅算賬的,而在武則天時代,因為武則天是女性,所以也大量的啟用女性,最著名的,比如直接使用女官上官婉兒。而慈禧還是重用太監的,但是在清朝太監一般不能幹政,卻可以做各種各樣宮裡的差事。另一方面,慈禧當然也不希望紫禁城內哪個美眉與比自己還扎眼,搶了自己的風頭。

    第四點就是年齡。男性當太監,幹到到五六十歲,幹到老死,在當時社會看來很正常,反正也沒有什麼傳宗接代的功能和需要了。而一個宮女十三四歲進宮,如果沒有成為嬪妃,那麼服務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就應該讓人家女大當嫁,如果皇室對自己的子民是你為我服務就得斷絕子孫的態度,那麼這個皇室肯定是不得民心的。看來宮女除了每個月有那麼幾天不方便,還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而太監則可以被任意的剝削。

    今天,一些人常常喜歡用死太監來罵人,其實太監是個又苦又累,又沒有尊嚴的職業,而且小心翼翼的伺候了多年,說不定犯了一點錯誤就要腦袋搬家,而宮女當好了,可以升職做嬪妃,當不好最多回家嫁人,而做太監可是一輩子的屈辱,還斷子絕孫,失去的東西那可是永遠都拿不回來了,想想真的是夠悽慘的。就算是放在古代,一般人家,但凡有點路子,有點出息,也不會捨得送孩子去當太監。

    萬惡的封建王朝被徹底推翻以後,太監這個畸形的職業終於被掃進的歷史的垃圾堆,這也是一大快事了。

  • 4 # 秦皇漢武

    古代的皇帝由太監服侍飲食起居,這其實是影視劇帶給我們的誤區,事實上,皇帝的飲食起居本來就是由宮女和女官伺候的。

    以明朝為例。據《明會典》記載:“女官所管,皆宮中事務”,也就是說內宮當中的事,都由女官所管。具體都有哪些職責呢?明朝的內宮設有“六局二十四司”,包括:尚宮局(皇帝的秘書處)、尚儀局(負責禮樂起居)、尚服局(負責服飾)、尚食局(負責膳食)、尚寢局(負責帷帳燈燭)以及尚功局(負責女子功課),每局又下設諸司,成員全部都是女子,六局總人數接近300人。

    除了各局、司負責人為女官外,其她的都是普通宮女,她們接管了包括皇帝、后妃在內的所有生活在內宮當中的主子們的衣食起居、吃穿用度,就連外臣后妃想要見皇帝,也必須透過尚儀局才行。對此,明朝女官沈瓊蓮有句詩詞很能說明問題:“尚儀引見近龍床,御筆親題墨色香”。

    史書中還記載了明朝崇禎皇帝的一次起居活動。崇禎皇帝造成起床後,會有4名宮女分別拿著4個紫金盆,盛滿溫水,待崇禎皇帝洗手、漱口、洗臉、再洗手後,早晨的洗漱環節才算結束,接下來會由尚食局提供膳食。

    至於太監,按照明朝制度,太監屬於二十四衙門,從職責上來說,雖然大小事務均需由皇帝欽定,太監需要隨侍身邊,但具體的服侍職責其實並不由太監來管。

  • 5 # 歷史飛凡觀

    宮廷中為什麼用太監服侍起居而不全部使用宮女,可能是出於幾點原因考慮的:

    第一是習慣問題,據說太監這個職業出現得很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他們最早是戰爭的俘虜,勝利者從俘虜中選一批看起來清秀點的男童閹割之後送到宮中使用,後世也多有此例,著名的三寶太監鄭和原來就是戰俘。

    第二是偌大的皇宮,肯定需要幹一些體力上的事務,為了保證皇宮內皇帝血脈的純正,男人是不能輕易進宮的,成年的皇子都需要避嫌更何況其他人,但是有一些活計確實是一般宮女幹不了的,比如說抬皇帝的坐攆,又比如說皇宮之中地一些搬運、車馬等等工作,比如趙高就擔任過秦始皇的御者。

    而且太監還掌管守護皇宮安全的部隊如唐朝的神策軍、宋朝的殿前司、明朝的御馬監等等,他們的首領多是由太監擔任。

    太監雖然不是正常男人,但是力氣比女人大那是肯定的,歷史上也不乏一些勇猛的太監可以上陣為將的,除了鄭和以外,明朝西廠廠公苗逵也領兵出征過。

    第三就是如果皇帝或太子年紀不太大,正值青春年少十五、六歲的話,為了怕宮女出於邀寵或是帶有目的性地引誘皇子,所以一般這個時期侍候他們的都是太監,一般會有一名大太監陪同皇子長大,是為大伴,歷史上有許多出名的大伴太監,比如宋仁宗的大伴陳琳、明武宗朱厚照的大伴劉瑾等等。

    所以,出於種種原因考慮,皇宮之中肯定是需要太監存在的,而太監這個群體的消失還要等到皇權制度滅亡以後。

  • 6 # 大明湖畔的二狗

    題主的問題並不成立,古代皇宮裡的宮女數量歷朝歷代都非常多,漢武帝時期,皇宮宮女數量就破千了,那可是2000年前的西漢。西晉時期已經突破一萬,明朝保持9000人規模。這麼多宮女,只要皇權不衰落,理論上皇上都是可以臨幸的。由於題主說的“古代”時間太長,各朝制度略有差異,我以明朝為例,舉幾個證明宮女在伺候皇帝的例子:

    1.嘉靖帝朱厚熜,因為經常殘暴對待宮女,差點被一個叫楊金英的宮女領頭給勒死,楊金英趁嘉靖熟睡的時候帶領宮女們用繩子勒他的脖子,由於業務不熟練,繩子勒成了一個死結,反而勒不動,後改用簪子扎,但只能造成一些皮外傷,此次謀殺失敗,所有參與者和相關者都被凌遲滅族。

    2.憲宗朱見深,他冊封的萬貴妃比他自己大17歲,最早是憲宗2歲之後的保姆兼奶媽。沒錯,憲宗冊封了自己的保姆兼奶媽做自己的貴妃,而且還很專一,算是宮中地位低下的宮女翻身的典型案例。萬妃好不容易育有一子,憲宗準備將來冊封太子,然而不到一歲便夭折了,萬妃因此沒能更進一步升級為太后。

    3.萬曆朱翊鈞,去給母后請安時候母后不在,發現有個十六歲的宮女,一時性起就當場臨幸了。之後沒事人一樣走了,自己也忘了個一乾二淨。半年多之後太后發現宮女懷孕了,萬曆不承認,然而古代皇帝雖然愛寵幸誰就寵幸誰,但想翻臉不認人當個渣男卻是萬萬不行的,因為皇帝的行為都被起居注給記錄著,皇帝所有的行為,去了哪兒,見了誰,說了什麼都會被記錄下來,跟誰啪啪啪更是不在話下,屬於必須要記錄的行為,而且這個起居注皇帝本人還不能看,防止皇帝試圖影響修改,真是防渣男利器(狗頭)。太后拿來內起居注,眾人一看,宮女的兒子是萬曆的這個事情板上釘釘,不容抵賴(萬曆起居錄現在還保有多個留存版本)。雖然萬曆更寵幸的鄭妃後來也生了兒子,但長子確是這個宮女生的,為了不讓這個宮女的兒子當皇帝,萬曆百般心思作妖,甚至創造了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但在李太后和大臣們的壓力下,最終立的太子和即位的人仍然是這個宮女的兒子,即明光宗朱常洛。另外一提的是,萬曆他親媽李太后,之前也是裕王府的宮女出身。

    所以宮裡有很多宮女,宮女也會伺候皇上,皇上也真的會隨意臨幸宮女,宮女可以變成側妃、元妃、貴妃、皇貴妃、皇后。宮女的兒子也能當皇帝,宮女也能變太后。可能跟題主想的不一樣,雖然有嚴格的選拔機制,但宮女未必都是題主想象的那樣的漂亮小姐姐。第一關於漂亮,宮女的選拔核心是血統和出身,尤其到清朝,必須是滿族和蒙族,漢族的小姐姐是不能參加選拔的。恰恰因為宮女是皇帝隨時可以臨幸的物件,選拔機制要確保未來皇帝的血統不會亂,而漂亮根本就不是選拔的核心,最多去掉點歪瓜裂棗就不錯了。第二個是小姐姐,宮女可不都是小姐姐,還有很多大姐姐和老姐姐。選拔進來之後宮女的基本上一輩子是不能出宮的,最後結局是老死宮裡,大多數連立墓碑的資格都沒有,火化之後找個公用的坑一起埋了。這裡宮女生老病死都在宮裡,所以小姐姐只是宮女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容嬤嬤,題主如果是皇上,也可以換個口味試試。

    到這裡問題回答了一半,聊了關於宮女的一些事情,只說明瞭皇上沒有不用宮女;至於為什麼要用太監,我也可以一起回答一下。由於明朝在這塊制度已經比較健全,舉例大多以明朝為例。

    並非所有宮中的閹人都叫太監,太監其實是指這群人的高階統領,一般的奴僕是不稱太監的,太監是有品階的,明清兩代最高可到正四品,通常分為外三監和內十二監。我們今天統稱的太監實際上指的是所有宮內的男性閹人。雖然太監的組織龐大,但其實太監在宮裡大部分是幹雜活的,比如內十二監中尚膳監是管飯的,尚衣監是管衣服的,都知監是管出行開道的。但有一些組織卻不一樣,這裡我重點說一下司禮監。司禮監的核心成員是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掌印太監是拿著皇帝玉璽蓋章的人,秉筆太監是給大臣送過來的奏章批示的人。提拔到司禮監的太監,都能識文斷字,有一定的文化素質,這個是很多宮女比不了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司禮監的太監已經跟體力活完全沒有關係的,他們已經是國家決策機器一部分了。如果皇帝是工作機器,比如朱元璋這種,什麼活兒都自己幹光了,那司禮監的作用有限,更多是執行工作。如果是嘉靖和萬曆這種不上朝的皇帝的,那司禮監就變得極其重要了。

    司禮監代表的“宦權”和內閣為代表的“相權”,是貫穿整個明朝整治制度、社會形態、權力鬥爭的一部分。前面說了,皇帝勤奮,都沒有這些問題,比如朱元璋,據信他一天能批兩三百個奏摺,極限的一天批了1600份奏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概念,大家可以去博物館裡面嘗試完整的看個幾篇,看一天能不能搞定二十篇。奏摺涉及到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的,人事的安排、兵馬的調動、河道的休整、稅賦的調整等等,都是不可大意和馬虎的,批改一份奏摺,需要對上上下下的情況都有基本掌握。即便是朱元璋這樣的勞模,也忙得嘔心瀝血,以至於當時的戶部尚書茹太素寫了篇一萬多字的奏摺,朱元璋看了一半發現還沒進入主題,氣得把他召進宮來痛打了一頓。勞模朱元璋尚且扛不住,朱元璋的子孫們就更扛不住了,所以大家需要文官集團來幫忙幹活,這就相當於把一部分“皇權”讓給文官集團來行使,文官集團的頭,就是歷朝歷代的宰相(歷史叫法不一樣,有叫丞相或其他名字的),宰相一旦把活兒幹好了,皇帝就不太重要了,歷史上就有多個宰相直接取代了皇上(董卓、曹操、司馬懿等)。

    而到了朱元璋為了防止歷史重演,直接把宰相廢了,所以朱元璋自己只能變成勞模。但是皇位還只傳了一代,到建文帝這裡就扛不住了,於是設立了內閣,建文帝雖然想當勞模,但他對朝廷上下並不如朱元璋那麼瞭解,所以他需要一個顧問機構來幫他決策。他雖然對內閣做了很多限制,比如內閣大學士最高品階只有五品,且大學士僅是個顧問角色,決策還是由皇帝決定,諸多限制也不妨礙內閣最後牢牢壓制六部,發展成為明朝文官集團最大的權力機構,而內閣首輔也成為了實質性的宰相。發生這種現象的本質是因為一個國家要常態治理,“相權”不可或缺,皇帝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幹完,即使再勤奮也不行。而“相權”一旦確立,必然又會威脅“皇權”。所以明朝的皇帝們為了制衡“相權”,決定扶持“宦權”來制衡。明朝宣德以後的政治運作流程是各地、各部的奏摺上來,內閣先做代表皇帝寫處理意見(票擬),轉到司禮監由皇帝的指示批示(批紅)。初期的司禮監還只是執行皇帝意志,後來變成皇帝批一部分,司禮監批一部分,再到後面有的皇帝就象徵性的批幾個,大部分交由太監來處理了。所以明朝中後期的運作,是“相權”和“宦權”各從皇權那裡分得一塊蛋糕,且互相制衡。“宦權”大的時候,能和文官集團分庭抗禮,比如王振、馮保時期。而“宦權”大到極致的時候比如劉瑾時期,能牢牢壓制整個文官集團,人事任命和調動都以劉瑾的意見為主。嚴格來說,“宦權”是皇權的延展,明清的政治制度對太監的控制足夠有力,即便是“宦權”最強大的劉瑾,皇帝說拿下就拿下,毫無反抗之力。如果換成是宰相權傾天下,處理起來恐怕就不會這麼容易。所以皇帝們對“宦權”是更加信任的,“宦權”很多時候就是“皇權”本身。

    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太監在皇宮裡承擔的不僅僅是奴僕的角色,還成為了皇權、乃至整個政治制度的一部分,這個群體對於皇帝控制朝局,掌控天下是不可或缺的,這是當時的宮女無法替代的。另外一個角度雖然太監能幹粗活,也能掌管玉璽,但傳宗接代這種事太監卻無能為力。雖然歷史上有的皇帝確實會寵信太監,但太監卻無法替皇帝生育子嗣,而這是宮女不可取代的地方。所以這兩個群體在宮裡都不可或缺。兩個無法獨立生育的群體,在皇宮這個龐大冷漠且無聊的地方,最後發明出了“對食”這樣酷炫的玩法,但已經不在今天回答範圍之內了。

  • 7 # 同人行

    宮女慾望太多,太監已經去勢,慾望和常人不同,比較忠心。但也有個別心理過度扭曲而變態。常人亦如此,何況太監呢?

  • 8 # 凱哥講史

    也不是說古代皇帝都喜歡讓太監服侍自己,並非不用宮女服侍,而是分工不同。讓太監幹一些體力活,宮女則幹一些別的活。

    古代的皇帝有可能今天看上這個宮女,明天看上那個宮女,長此以往,皇帝的身體也會吃不消,所以一套制衡體系就應運而生。明朝的時候就出現過宮女殺皇帝的案子,後來的相關制衡體系就更加嚴格了。不管到了哪個朝代,伺候皇帝的都不只是太監,太監跟宮女都是是按照一定的比例。

    而且另一方面,古代皇帝十分注重血脈,一般不允許血脈不純,還講究血脈高貴,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宮女在古代人眼中地位要低很多,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所以為了防止古代漂亮的宮女被皇帝寵幸,生下孩子,一旦宮女有了皇帝的孩子,可能就會有作亂的可能。而太監則不同,太監進宮前都已去勢,沒有什麼慾望,所以說安全很多。

    總結來說,就是太監能幹的活跟多,宮女多了容易霍亂後宮,有傷龍體。

  • 9 # 暴雪長空

    皇帝為何用“太監”伺候,而不用美貌的宮女?看完明白背後真相!古代封建皇室家族裡,皇帝是重心人物,與皇帝密切相關的人物除了皇室家族成員,還有兩種無法繞開的特殊存在:太監和宮女。相比同為僕人的宮女,太監還有另一種比較體面的稱呼為宦官,是專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在中國先秦和西漢時期,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效能力的人。相信喜歡看古代宮廷劇的朋友大多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皇帝的身邊有很多姿色上佳的宮女相伴,但是貼身照顧皇帝的卻是太監,這是為什麼呢?

    一、太監有男人的優點,又惹不出男效能惹出的麻煩。太監本是男人身,無論是幹體力活還是別的什麼都和男人沒有什麼區別,有力氣,也不怕累,更沒有自身身體上的不方便,但是太監又不是真正的男人,祛除了皇帝的後顧之憂。他們膝下無子,無人養老送終,無人承歡膝下,只有主子,也就是皇帝,一輩子只能依靠討好皇帝,依賴著皇恩廕庇而生存,所以也只能效忠皇帝一人。相比之下,皇帝對他們也就比較放心。

    二、太監伺候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後宮淫亂。

    皇帝可謂天下主宰者,正如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果在皇帝的身邊安排幾個貼身服侍的宮女朝夕相處,不定什麼時候異性相吸,引起皇上的注意,必然會引起後宮各嬪妃佳人的明爭暗鬥。這是皇室宗族不願意看到的。再說,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什麼床笫之歡,生理需要,綿延子嗣的問題早已解決,再安排幾個美貌的宮女時時貼身伺候,有可能會讓皇帝分心,不能專注於自己的朝庭之事。

    三、太監往往自小跟隨皇帝左右,更能體察皇帝的內心世界,可以為其分憂。

    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也有嚴格的後宮制度約束著,皇帝是不能經常見嬪妃的,而且還必須獨睡,所以皇帝也需要有人陪他說話。相對於宮女,太監一直生活在皇家,大多還都認識字,和皇帝也比較有共同語言,因此太監就成為了皇帝說話的伴侶。太監不同於大臣,可以伺俸幾代皇帝,太臨終其一生也只能陪伴一位皇帝,所以他們會挖空了心思想皇帝之所想,思其所思,憂其所憂。一般來說太監對於皇帝說的話都會守口如瓶,對皇帝的忠誠度也很高,所以皇帝往往很信任太監,也離不開太監。

    四、太監伺候皇上是一種傳統。

    在中國的歷史上早在殷商就有太監存在,只是那時候太監叫“寺人”,雖然以後換了很多個叫法,比如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等,但都是一個性質。一直延續下來,皇室宗族無人打破這個傳統。

    綜上所述原因,古代封建皇室家族,皇帝往往由太監,而不用美貌的宮女伺候。

  • 10 # 我是你兄弟

    你明白為什麼瑜瑜說李國慶是個gay嗎?皇帝也一樣,不缺女人,可是後宮要是放幾個男人,他還不放心,越有權利越變態

  • 11 # 夢迴山花爛漫時

    因為很多事情女人是做不來的,比如挑啊,抗啊,女人的體力是支撐不了的,所以宮裡必要要男人,但是健全的男人和一大堆宮女在一起,發生淫亂通

    奸事情的機率可就大得多了,再者皇帝妃子眾多,可皇帝只有一個,好多妃子也許一輩子也沒被寵辛到過,如果宮裡都是健全的男人,那妃子所生皇子究竟是不是龍種都不一定了,那時候可沒有什麼dna檢測,血型什麼的,是不是自己的種全靠感覺!至於電視滴血驗親什麼的純屬瞎扯

    所以為了各項種種,必須要有介於男人女人之間的人種出現,他們要有男人的體魄,又不能有男人的功能,皇帝們為了能保持自己的皇室血統純正。一不做二不休就發明了太監

  • 12 # 一路行30

    說這個可能有點歧視女性的意味。但凡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至,頂尖的男性居多。(出名的工匠也大多男性)古代帝王之家,大量的事物需要的人也多,應該是男女都有,只是經過長時間的淘汰過程,最後選擇男性多些。原因可能就是女性感性多些,男人的理性多些決定的。

  • 13 # 縱觀歷史2020

    過一些宮廷劇的人都會發現,陪伴在皇帝身邊,伺候他的人是太監,而不是宮女。按理來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皇帝應該更喜歡宮女而不是太監。然而,皇帝為何用太監伺候,而不用美貌的宮女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宮女和太監都是封建王朝時期,為皇室服務的下人,宮女和太監不一樣的是,宮女到達一定的年齡後,是可以出宮嫁人的,而太監由於進宮的時候被閹割,喪失了作為一個男人正常的能力,因此太監們大多數都在皇宮中孤獨終老,到死也是一個人。

    皇帝之所以讓太監伺候,而不用美貌的宮女,主要考慮到體力,管理,年齡,性別差異等因素,從這些因素考慮,太監伺候皇帝比宮女更合適,效率也更高。

    體力因素

    在古代皇宮中,由於機械業並沒有如今那麼發達,許多活都是依靠人力去完成,需要一定的體力。即便在後宮,髒活累活還真不少,而且還有許多體力活要幹。早上起來太監們要倒馬桶,掃地等,白天要跑腿,晚上更是忙了,要伺候皇帝們的生活。

    在宮中,太監們的工作不僅僅是伺候那些達官貴人,還要洗衣服,巡邏,點燈,放火等,都有專門的機構去做那些事。這些事情需要一定的體力,而且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去做,沒有休息的日子。

    太監們雖然已經淨身了,但在體力方面宮女並沒有優勢,由於女性是有例假的,在此期間女性比較脆弱,因此那些重活累活髒活,絕大多數都是由太監們來完成的。在體力方面,太監要比宮女們佔優勢,他們能勝任的工作種類比宮女多,也比宮女辛苦不少。

    管理因素

    在古代皇室,一直有一種正統的說法,皇室血脈被比喻成高貴正統,與皇帝結婚生子的人都是經過嚴格的挑選的,基本上都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的年輕女子。如果在皇帝身邊,一直有一些小宮女們整天在他身邊晃來晃去,長久下去,恐怕要日久生情,宮女們要懷了皇帝的龍種,這在古代並非沒有發生過,而是一種常見的事情。

    皇室們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防止皇帝在沒有定力的情況下與宮女發生關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皇帝身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太監直接伺候皇帝的,這樣能保證皇帝能勤勉政務,不被那些誘惑所打擾。

    在大多數情況下,女人比男人要稍微細心一些,在體力方面也比男性要小一些。在宮中,女性適合幹一些輕便,而且細心的活,比如伺候一些後宮的妃子們,因為是同性,避諱的地方不多。

    能力差異

    從歷史發展來看,太監和宮女之間的能力是有差異是,古代有權勢滔天的太監,但很少有權勢滔天的宮女,雖然這有大環境的因素,但在能力方面,還是有差異的。

    在古代,皇帝會把一些事情交給身邊的太監來做,放權給一些能力強的太監,讓他們協助自己管理這個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有能力,掌控大權 的太監,比如說指鹿為馬的趙高,九千歲魏忠賢等人,他們的權勢不亞於當時的皇帝,能力非常強。

    在能力方面,宮女們就顯得稍微差了一些,在武則天主政期間,也同樣放權給女性了,讓她們替自己處理一些政務,但那個時期並沒有出現一些有影響力的宮女。在封建王朝,被史書記下名字的宮女並不多,但太監或者宦官就不少了。

    除此之外,在成本上,宮女和太監們的差異也很大。太監從進宮後一般情況下是終身為皇家服務的,他們會在宮中直到去世,然宮女在一定的年齡後,她們會被允許出宮嫁人,因此在成本上,太監伺候更為合適。

    結語

    總體來說,太監和宮女雖然都是為皇室服務的下人,但兩者還是不一樣的,從結局來看,宮女要好過太監,畢竟她們的服務期一到,就可以離開皇宮,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太監們就沒法這麼幹了。

    皇帝們用太監伺候而不用宮女,是考慮到體力,管理等方面太監比宮女更合適。不過,那些進宮當太監的人,他們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這條路,畢竟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將來斷子絕孫。

    隨著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王朝的覆滅,那種畸形的職業——太監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封建王朝時期,皇室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剝奪他人的健康和幸福,這必然會遭到覆滅,推翻封建王朝,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 14 # 遼寧胖哥

    宮女服侍皇帝!皇帝更容易短命!

    古代的宮女,也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姿色和身材,那也都是上上之選,也得是百裡挑一的漂亮女孩,當初的武則天地位就不高,才是個才人身份,這身份就比宮女高一級,照樣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甚至在李世民死後,又得到了李治的寵愛,還給李治生了好幾個兒子。

    武則天以一個才人的身份,爬上了唐朝皇帝的寶座,這就是女人的威力,所以古代皇帝身邊的宮女,也不能小瞧,當然這歷史上就一個武則天,其它的小宮女,也只是默默無聞的過一生。

    至於古代皇帝身邊不需要宮女服侍,那也是為了皇帝的健康著想,這皇帝也是男人,也會看夠了自己後宮的妃子,也會想來點新鮮感,就會選擇偷吃,如果身邊有宮女,皇帝看著宮女有新鮮感,很可能讓宮女陪著侍寢,宮女的人數眾多,皇帝要是把持不住,天天讓宮女輪流侍寢,皇帝就會累死。

    宮女萬一懷了皇帝的孩子,就更不好處理了,古代的妃子,都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宮女地位低,根本沒機會提拔成妃子,又懷了皇帝的孩子,那就會是個大麻煩,宮女很可能會丟了性命,被謀殺了。

    不讓宮女服侍皇帝,還有一個原因,如果皇帝要是天天身邊有宮女陪,皇帝自然沒精力在讓妃子侍寢了。

    所以為了保證皇帝,能有精力讓妃子侍寢,雨露均霑,就更不可能讓宮女服侍皇帝了,用太監服侍皇帝,挺省心的,太監還可以幫著皇帝,辦點啥隱私的事,不讓外人知道的。

    男人畢竟體力能壯點,在皇帝一旦出現危險的時候,這些太監也可以抵擋一陣,有的太監還會武功。

    所以用太監服侍皇帝,就是為了省去很多的麻煩事。

  • 15 # 王店中心校張志強

    當然不是更好。

    第一,因為皇帝也想多活幾年,皇后和大臣也想讓皇帝多活幾年。

    好看的宮女基本都能上位,上不了位的皇帝老兒也有辦法,何必急於那一時三刻?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三千身。奈何好火費碳,好女費漢。眾有金剛不壞之身,也怕色這把刮骨鋼刀。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平均壽命只有42.8歲!!!

    究其原因,累於政事是一方面,沉溺淫樂也是重要原因。所以,皇帝和皇后、大臣都想著法保護皇帝。

    當然,不讓宮女服侍,皇帝能固精保元,延年益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第二,提高政事效率。

    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宮女笑靨如花,難保皇帝多情動了心思,奏摺批到一半扔下不管了去和宮女探討人生去了咋整?而用太監服侍就不會有這個問題,皇帝總不會對太監心生愛憐吧?

    第三,穩定後宮秩序。

    皇后、妃子之間爭風吃醋已經夠多了,還能讓宮女再橫叉一槓子?萬一哪個宮女動了歪心思,想以此上位逆襲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皇后那就不贊成用宮女服侍皇帝起居。

  • 16 # 打工人小小鳥

    其一,有些比較重的活,宮女做不了,其二,女人在封建時期,被關在家中,只有好多官員家的女兒才被選入宮中當宮女,而且品貌要好的才能當得上宮女,數量上也是有限的;其三,皇帝都有佳麗三千,美女都見太多了,還讓宮女服侍,那不是很疲憊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帝豪GS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