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會煲湯的可達鴨

    如果讓孩子自然地成長,他就會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人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這是天生的。而孩子的精神還是純潔的,尚未因野心和陋習而扭曲。 但是,家長的溺愛卻遏制了他們的自然成長。家長的一些做法使孩子感到他們不能獨立,或者覺得自己愚蠢。...

  • 2 # M夢梅夏初

    經常被過度溺愛的孩子,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不知道大人的艱辛和付出。他們性格自私自利、驕橫乖張,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甚至不懂得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

    1.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這樣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輕易滿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讓孩子想買什麼自己就隨便買。這樣變得不懂得珍惜生活。

    3.要怎麼就怎樣,如睡懶覺,不吃飯,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變得沒有自律。

    4.家長從小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上小學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十幾歲的孩子還沒做過任何家務事。這樣變得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長大後眼高手低,無法生存。

    5.當面袒護,寵出熊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以後牢飯也有得吃。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棍子出孝子。”

  • 3 # 家庭指南

    另一位媽媽說:平時我對兒子關心得無微不至,可兒子對我卻非常冷淡。我過生日那天,朋友往家裡打電話。恰巧我不在家,兒子接的電話,朋友告訴他:“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兒子冷冷地說:“我媽過生日關我屁事!”聽了這話,我的心都傷透了,每次他過生日,我給他買這買那,他怎麼都忘了?

    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從菜市場買來蝦,做好後端上桌,看著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捨不得動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想嘗一下剩下的蝦——“別動!”她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這位母親在講述這件事時,眼含淚水。

    另一位媽媽

    見女兒花錢大手大腳,就對女兒說:“你不用著急花錢,爸爸和媽媽這些錢,以後還不都是你的?”誰知女兒聽了把眼睛瞪得圓圓的,厲聲對媽媽說:“我告訴你,從明天開始,你要省著花錢,這些錢都是我的了!”

    為什麼天下會有這樣無情無義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受到這樣的懲罰?怎麼十幾年的愛得到的卻是冷酷無情的回報?是孩子生下來就不會愛別人嗎?根源在哪裡?

    是父母的“極度關愛”、“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你過度溺愛孩子,就要對他的無情做好準備。

    家長溺愛有哪些表現

    ☑ 屈從於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沒有原則;

    ☑ 包辦孩子的一切,過度照顧;☑ 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 處處為孩子的缺點辯解;

    ☑ ……

    雖然,被溺愛的孩子可能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卻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平等相處、性格軟弱等,這必然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這些孩子長大後,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競爭環境,還有可能產生行為問題。

    溺愛易導致孩子自私自利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

    走上社會後,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感情生活也一樣,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於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後果難以設想。

    溺愛易導致孩子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後果就是驕橫,由於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溺愛易導致孩子懶散無紀律

    在父母的眼裡,他就是老大,誰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辦,什麼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紀律,他可以不聽別人的,別人卻必須聽他的,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於立足。

    溺愛易導致孩子不懂禮節目無長輩

    由於父母的過度寵溺,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也沒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更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因為他壓根兒不知道禮節禮貌為何物。

    溺愛易導致孩子懦弱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麼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溺愛易導致孩子人際關係障礙

    由於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專橫無紀律,目中無人,自然無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的交流也變得障礙,人際關係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而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以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為人著想,總站在不平等的角度來行事,自然沒人願意和他交往,其人際關係必然一塌糊塗,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學習就業以及愛情婚姻可能都變得困難。

    人生下來就有兩種需求:一是物質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質需求可以無限滿足,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漠然,結果不僅給自己帶來情感的折磨與痛苦,造成孩子心靈世界的荒蕪,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會後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會走向反面。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到底什麼是真的愛?什麼是傷害?溺愛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們一定要留意,不要寵溺過度。

  • 4 # Floraws

    我是母親,也曾經溺愛孩子,後果是孩子自理能力不足、強烈依賴父母、小小困難就放棄、以自我為中心、沒主見等等,可能更多我沒想起來的。雖然溺愛縱容了他,但是我們還是教他分享和感恩(這個感恩可能只停留在語言上,3歲的孩子。)

    後來,因為看到孩子的這些不足,我逐步改變溺愛的育兒方式,過程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比較痛苦。現在孩子快四歲了,抗壓能力不是很理想,容易著急暴躁,做事情遇到困難依然容易放棄,所以溺愛孩子的父母還是趁早改吧,越遲越艱辛。

  • 5 # 三小姐美食記

    溺愛孩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害了孩子自己,養成各種不好的習慣和思維方式。孩子在是非意識未成形時,如果大人過分溺愛,此時孩子腦子裡覺得大人說的做的都是對的,會給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是非觀,會錯誤的給出判斷,時間久了,孩子會慢慢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對以後的成長及人生路上都有極惡劣的影響,也會對父母親的老年生活造成不敢想象的後果,到時候追悔莫及。

  • 6 # 晨光微曉

    溺愛,代表自己將孩子看成寶,全家人都遷就、保護、寵著、讓著。

    但是,等孩子長大以後將進入社會,他已經習慣了呼風喚雨的模式,但出了家門,外面的世界不會給他提供如此條件,這就容易形成如此狀況:

    1.不懂感恩,覺得一切理所應當。看不到父母的付出,以怨報寵,稍有不周,大吼大叫。

    2.怨天尤人,覺得全世界都欠他,對他不公。輕則心態失衡,悲觀主義,重則產生怨念,更有甚者報復社會。

    3.退縮回家啃老。外面的世界太可怕,誰都不讓著,還不如回家作威作福的好。

    總之一句話:自種惡果回饋自己,但要看住了,別出來危害大眾就好。

  • 7 # 聽說吧心理諮詢

    1.心中只有自己

    在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因為放縱型的溺愛,他們從小就習慣了讓其他人圍繞著自己轉,讓他們心中只有自己,難以理解和考慮他人的感受,表現出現就是不尊重父母,輕視別人,無視法律和倫理道德,只想肆意而為。

    在放縱型溺愛中,父母自願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揮,去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在放縱型溺愛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卻要惟命是從。

    2.沒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上學時感到學業吃力,成績不佳或放棄學習;工作時更感到迷茫和無力,不工作、啃老也是很常見的情況。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或許會很吃驚,覺得自己多年來為孩子辛苦付出,孩子竟然成了這樣,一時會難以接受。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放縱型溺愛,讓孩子習慣了別人替他解決問題,但學習、工作是一個人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努力的事情,別人怎樣努力都不能替他掌握知識、提高工作能力。因此,一旦在這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受挫,他就容易退縮回去,依賴父母或配偶。

    3.無法延遲滿足

    被溺愛的孩子習慣了願望立即得到滿足,他們沒有學會:願望的滿足需要時間,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們的習慣,因此表現得比較任性。而這種無法延遲滿足的心理也導致他們容易沉溺於電子遊戲,或容易被社會上“投機取巧”的人蠱惑。

    4.表裡不一

      在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表面上看很強大,父母家人都無法與他抗衡,管不了他,老師學校也教育不了他。

      但實際上他們內心卻是依賴的、自卑的,因為他們從未獨立過,因此必須和其他人粘著,必須透過其他人對自己的在乎才能感到自己有價值。

      因為從未獨立過,自然也就沒有獨立的能力,長大後他們會發現一旦離開親人自己什麼都不是,會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但他們自大慣了,不能接受這種自卑,所以會把自卑轉嫁別人身上,並變本加厲得傷害別人。

      當然,也因為溺愛讓他們養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這導致他們缺乏同情心,即使對家人也缺乏關心和尊重。

  • 8 # 自由職業者Am

    天下絕大多數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愛是可以的,但愛的過度了就是溺愛了,那麼,溺愛孩子會有哪些後果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一、溺愛孩子使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自小受到父母及祖輩的追捧,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吃的玩的用的隨心所欲,要星星不能給月亮,什麼都得順著他的心,如果哪次違背了他的意願,他就又哭又鬧,不依不饒,直到達到他的目的為止方才罷休。如果父母只能用百依百順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只能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禮貌,不尊重長輩,更不知道疼人。

    二、獨立自主能力變差。

    調查發現,溺愛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家庭裡的孩子更懦弱,膽小怕事,被溺愛的孩子,父母包辦了一切,什麼也不讓幹"所以他什麼都不會幹,非溺愛家庭的孩子,自小不被父母慣養,從小就學著幹這幹那,這樣的孩子相比較來說獨立性就強,將來走向社會也能站穩腳跟,反之,則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三、應對困難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嗜好。

    有一些孩子家庭條件優越,孩子的什麼願望都能滿足,家長以為給孩子創造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孩子日後便可衣食無憂的過一輩子,這麼養的孩子缺乏了為生活奮鬥的勇氣,坐吃山空,還會染上很多惡習,遇到一點小困難都無法應對。

    四、學校的正常教育難以適應。

    孩子上了學以後,肯定不會像在家裡那樣的為所欲為,在學校裡的自由散漫和任性肯定會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被老師批評的孩子會向溺愛自己的父母訴苦,家長不喜歡孩子被批評,會去找老師理論,使老師正常的教育工作難以進行,長此以往,對孩子成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最後告誡所有溺愛孩子的父母,好孩子都是勵煉出來的,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不要讓溺愛毀了孩子一生!

  • 9 # Nico0815

    我只想說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堂姑姑,因為她的大女兒腦子有個腫瘤,所以能生二胎,二胎也是女兒,但是從小小女兒都要讓著姐姐,姐姐無論要什麼都會得到。然後還好她學習不錯,某985碩士畢業去了北京,叫她爸媽買房,說沒錢,買了老二怎麼辦,還在上大學,而且還要借很多錢才能付的起,然後老大就各種鬧……

  • 10 # 健康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父母過度的溺愛給孩子帶來的後果是致命的,會導致孩子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是非顛倒,對錯分不清,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觀點。網上有個真實新聞,一個女子,花了1600萬給自己整容一百多次,最後整的無臉見人無臉出門,整天呆在家裡。這就是父母溺愛孩子的結果,整容本身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做父母的為什麼不阻止?並且整一次還不夠,會整一百多次,再一個,整容就是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覺得自己的臉不好看,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父母不孝的表現,不是你的臉不好看,是你的心不善,所以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痛苦的人生,生不如死。

    國內有一戶人家花高價把孩子送到日本去留學,由於家庭經濟並不是很富裕。孩子在日本每個月2萬元的生活費出現了問題。如果孩子聽話一點他會透過勤工儉學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生活費,到外面找些工作做。但是這個孩子怎麼說你把錢給我送過來,不然我殺了你,從日本乘飛機過來了,母子倆在飛機場大動干戈,孩子往母親身上刺了六七刀,你猜母親怎麼說我沒有照顧好孩子,讓你受苦了,所以我們要學會做父母,不要什麼事都依著孩子,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就是溺愛的後果。

    有一戶家庭孩子在外面借了高利貸,孩子離家出走,要債的找到他的父母,父母沒有辦法把自己居住的房子賣掉,給孩子還債,還完這些債之後另外還有500萬高利貸,父母沒有辦法,雙雙自殺身亡。從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父母對孩子的一生起關鍵作用,教育好孩子是做父母的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要讓悲劇產生了再去找原因,有時候你後悔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提高自身的認識刻不容緩。

    孩子在父母溺愛的環境下生活都是不正常的,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就會恨父母,怨父母,最後產生悲劇,生活中這種事例太多太多,愛孩子不錯,但是不要溺愛,不然祖國的花朵就會過早的凋謝,孩子要比父母聰明能幹才是對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是目的。

  • 11 # 刺刺剌刺剌刺

    1、有錢人的溺愛,無法無天,想要什麼就得給,不給就跟朋友花天酒地,反正平時零花錢多,嚴重的甚至目無王法……

    2、沒錢人的溺愛,其實不算溺愛,可以叫做被卷養,我覺得跟溺愛差不多意思了,總是怕你受傷,灌輸過多的自我保護意識,久了就變成自閉了吧……長大後出社會動不動就想給家人傾訴,沒有自我生存能力吧……離開家就沒有安全感……

  • 12 # 張靜160288562

    溺愛孩子:就是過分疼愛超出正常合理正確教育方式、孩子是得疼愛但要講究正當教育合理性非常重要、一味的偏見孩子、一切隨孩子心意隨心所欲認其放任、要星星不敢給月亮,這樣孩子最後養成了"任性"習慣、別人不敢有反對意見如不隨意就會不滿意什至暴跳如雷和打鬧o這些溺愛的孩子如從小習慣養成不好、一但到了成年壞毛病也不好改正過來0一但成家立業夫妻之間將會鬧矛盾、生活將會不順利o

  • 13 # 我心飛揚0909

    在我看來,父母對孩子疼愛是正常不過的了,那麼小的小寶貝,萌萌的十分可愛,誰看到都會從心裡喜歡,所以免不了會溺愛一些,這都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對孩子過度地溺愛,就等於是害了孩子,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父母家人的關愛,更要學會怎樣在社會中好好的生活。父母家人的陪伴與關愛能夠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可過分的溺愛就會讓孩子產生太多的依賴感,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獨立生活就會有影響,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老話說過: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也是一樣的道理。父母太溺愛孩子,孩子長大以後就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就像一把傘,不僅為她擋住了風和雨,也為她擋住了Sunny,把孩子變成了溫室的花朵。父母固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父母也要明白,不讓孩子經歷成長的風雨,怎麼能看到獨立的彩虹呢!!!

  • 14 # sunny28993

    父母太溺愛孩子,長大以後孩子會缺少獨立生活能力,而且遇到事情後不知該如何處理,這樣嬌慣孩子,就是害了孩子,人生路很長,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的人生之路做鋪墊,長大後能夠應對各種困難,不至於遇到挫折一蹶不振。

  • 15 # 淺淺61705

    父母過度溺愛,會給孩子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因為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所有行為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你過度溺愛孩子,會讓孩子潛意識裡有一種感覺:只要我想要的,我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得到!

    這一潛意識的後果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有父母可以為他們承擔一切後果!

    所以父母在關愛孩子的時侯,一定要有個度,切不可溺愛過度,害了孩子,也會害了自己!

  • 16 # 春風化雨花草香

    家長溺愛孩子百害而無一益,家長溺愛孩子滿足了家長愛孩子的私心,其實是在害孩子而不自知。孩子被寵得唯我獨尊,不分是非。在家裡是“小霸王”,出了門不能適應集體生活,不會和人相處,欺負打罵他人,久而久之會成為“萬人嫌”。

    村子裡有戶人家,夫妻不能生育,到處治病拜佛求子而不得。就在絕望之際,有機會抱養了一個兒子。這一家才開始有了笑聲,有了生活的氣息。夫妻對待這個兒子簡直是百依百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那種呵護。孩子慢慢被寵成了“混世魔王”,到處欺負別家孩子,最後發展到其他孩子見了他就跑開。就這樣混到小學畢業,怎麼都送不進初中的校門。在家無所事事,到處偷雞摸狗,村裡其他人看見他就恨得牙癢。幾年後,他去了南方打工,再見他時,他拖著一條瘸腿,聽說是在南方加入了黑社會,搶劫的時候被打傷的。他的父母如果在多年前想到他們無原則的寵愛會害了他們的寶貝兒子,絕對不會像當初那麼毫無理智地愛孩子。

    溺愛孩子後果嚴重。為人父母者,愛孩子是本能,能做到理性地有原則地愛孩子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 17 # 揚州微笑的草

    中國民間有最傳統的關於溺愛的故事。說有一個媽媽生了個兒子,把兒子當做手中寶,無論兒子犯什麼錯,媽媽都竭力為他辯解。比如兒子小時候喜歡拿人家東西,媽媽也不責備,這孩子拿著拿著就成為習慣,看到好的都要佔為己有,後來就成為慣偷。這慣偷後來犯了大事,要被殺頭,臨刑前,他說要見一下媽媽。媽媽來了,他讓媽媽餵奶,媽媽居然答應了。殺人犯生生咬下媽媽的奶頭,媽媽疼得大叫,問兒子為啥這樣?兒子說,我恨你,媽媽,要不是你從小溺愛我,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樣子。

    這就是溺愛的結果——害人害己。華人信奉棒打出孝子,有它一定的道理。小時候吃的苦越多,越能早早成人,相反,越溺愛越長不大,不懂事,還一事無成。

  • 18 # 樹苗心理

    被父母慣壞的孩子,遲早要出事!

    俗話說,“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是慣出來的。”

    去年10月份發生在大連的那起惡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家應該都還記得。

    13歲的男孩蔡某某,將鄰居10歲的妹妹小琪騙到家中,欲強行發生性關係,小女孩掙扎呼救,蔡某某就對著女孩連捅7刀,將其殘忍殺害,並拋屍灌木叢。

    令人氣憤的是,蔡某某殺人之後,不僅毫無悔改之心,還在班級群裡“自導自演”了一齣戲,意圖擺脫自己的作案嫌疑。

    他還若無其事地走到受害者家經營的水果店裡,假裝關心地問女孩父母,妹妹回來了嗎?

    其實,早在這起悲劇發生之前,蔡某某就曾因為性騷擾被人多次舉報。

    他喜歡在小區裡遊蕩,經常尾隨獨行的年輕女孩,有時候摟人家的腰,有時候拍拍肩膀,還掀過女童的裙子。

    被騷擾的女孩去找蔡某某的家長評理,其父為了包庇兒子,反而對著女孩破口大罵,怪女孩穿得不夠檢點。

    家長的表態,讓蔡某某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當孩子被抓後,蔡某某的父母也是拒不道歉,更沒有賠償。

    不管,慣著。大部分青少年犯罪,都離不開這兩個因素。

    專門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上說過:

    人的成長過程中,他要形成一些東西,就是除了愛之外,還有一個“敬”和“畏”,如果孩子真的違法了,懲罰實際上算是一種保護,讓孩子長記性,以後再也不敢這麼做了,而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幾乎都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喜歡好勇鬥狠,不懂得尊重別人,在生活中很容易與他人發生口角、肢體衝突,甚至引發激情犯罪。

    有的孩子從小被慣壞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麼有什麼。這讓孩子有了一種錯覺,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得到。但長大後才發現,很多願望無法實現,於是在慾望和攀比心的驅使下,開始借網貸,甚至走上不法之路。

    還有很多孩子自小順風順水、什麼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缺乏考驗,抗壓能力極弱。這些孩子一旦在學習、工作中遭遇挫折,就很容易自暴自棄,做出離家出走、自殺等過激行為。

    可見,“慣子如殺子”。

    不管孩子害人還是害己,都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 19 # 導師家族

    雲南殺子案始末:夫殺子、妻殺父,溺愛養出家暴男,慣子如殺子引言

    人們都說環境能夠影響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一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有人認為,只要愛孩子,包管孩子的一切,孩子就一定會過得好。但本文這個案例證明:慣子如殺子。

    屍體碎塊被打撈一起謀殺案浮出水面

    事情發生在2010年9月的一天,中秋節剛剛過去,漸漸入秋了,氣溫也逐漸跟著降了下來。

    在這樣平常的一天,雲南省安寧市的公安機關卻接到了這樣一份報案,一位東湖管理處的工人在湖邊清理垃圾的時候打撈出來一個黑色的塑膠袋,塑膠袋內竟裝著一個頭顱。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立刻意識到了案件的特殊性,立即派警力前去檢視情況,辦案民警立刻封鎖了現場對此案展開了調查。辦案過程並沒有多麼複雜,警方很快就有了線索,藉此抓住了犯罪嫌疑人。

    本案有四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死者陳榮剛的家人、朋友,其中還包括死者的父親陳吉奎、死者的姐姐陳榮會、死者的妻子蔣德英和死者的朋友普榮華。

    受害人家屬的三人竟然是殺害被害人的殺人犯,這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本案究竟因何而發?

    事實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被害人陳榮剛是陳吉奎的小兒子,父母也對其極其的溺愛,他從小到大沒吃過一丁點苦、沒受過一點罪。

    可是,長大後的他沒有出門賺錢養家,而是啃老、終日頹廢無所事事。眼看著親生兒子一副廢柴模樣,陳吉奎恨鐵不成鋼。

    倘若只是如此也罷了,陳榮剛毫無下限,經常家暴父親和妻子,甚至跑到姐姐家去索取生活費。據陳吉奎交代,陳榮剛對家人非常不好,曾多次揚言殺了自己,而他的妻子也因為被強姦才和陳榮剛結婚的,全家不幸。

    陳榮剛不思進取,一家人的生活無法保障,對於這個維持這個家庭而言,有蔣德英是幸運的,可蔣德英本身是不幸的。老公本身就是個寄生蟲,不為家庭做貢獻還經常家暴妻子,而被害人的朋友也曾多次見到陳榮剛的家暴場景。

    於是,在2010年9月22日,在這個本該閤家團圓的中秋節,陳吉奎等人密謀將陳榮剛殺害。

    這日凌晨,陳吉奎、普榮華偷偷潛入陳榮剛臥室,用之前準備好的木棒對陳榮剛頭部進行擊打,直至其死亡。

    過後,陳吉奎、蔣德英、陳榮會、普榮華一起將屍體碎屍,分裝於各個袋子拋屍在了東湖之中,四名犯罪嫌疑人均被警方抓捕歸案。

    小結

    之所以發生慘案,導火索在陳榮剛的家暴行為,但此行為和父母家庭對他的溺愛是分不開的,所以本案的根本原因在兇手對被害人的溺愛。

    能對親生兒子下此狠手,想必陳吉奎本人也意識到了自己對兒子的溺愛,可這四名犯罪嫌疑人卻選擇了最荒唐的方式,觸犯了法律還搭上了自己的大半生。本以為分屍可以瞞天過海,可最終還是伏了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入《假面騎士》坑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