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翁62954467
-
2 # 不為何足道哉
金聖嘆(1608-1661),蘇州人,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喜炫耀才學,講學旁徵博引,論點新奇,頗受當地士紳讚賞,因受明亡清興,滿漢民族隔閡的影響,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記》為“六才子書”評註了《水滸》,《西廂記》,沒有點評過《三國演義》,這個可以透過其生平著述就能查到的。金聖嘆的小說評本極受歡迎,對後人產生了巨大影響,仿效者甚多,據傳毛宗崗曾借金聖之名偽撰序文讚揚《三國演義》,稱其為“第一才子書”,這可能就是一些偽批版本的三國說是金批版的緣故吧。
毛批三國,其實是毛綸和毛宗崗父子共同批註完成了,也是現今流傳最廣的三國通行版本,他父子倆把原著中擁劉反曹思想進一步拔高,稱關羽為“古今來名將第一奇人”,增刪,整頓了一些回目,成就了現在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國。
-
3 # 紅塵彌勒
雖則胡謅,卻也應該有根理有據,有根有梢,不可胡沁放炮,透著自己無根底。
所以,文化問答貌似可以胡謅八扯,其實還是需要大量事實所依據的,尤其是涉及到的前塵往事,一些史實上的定型論據,更要尊重和依循,萬不可唐突造次,自立門戶另闢蹊徑,將沒有反說有,拿不是當理說。
所以,文化問答應該是嚴謹而縝密的問答,要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切中要害,而不是恣意妄為,張冠李戴。
比如這個問題,粗看頗有道行,仔細咂摸一番則漏洞百出,胡說八道。
凡是知道金聖嘆、毛宗崗父子的人們大多於文學有所研究,起碼是略知一二,史上也確有這麼三個人,對於古典白話文名著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佚,並據此得出了若干結論,反過來一直引領著後世對於他們研究領域的思考和追尋。
準確的說,金聖嘆和毛氏父子的文學研究,已然是我們在客觀上嚴以遵循的座標和指南,我們也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得到了更多的文化啟示和文學啟蒙。
但是,金聖嘆固然為一代聖手,他的批註和點評裡,卻沒有《三國演義》,他也只是在有生之年對於《水滸傳》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點批,也成就了文學史上很有名望的金氏《水滸傳》七十回本。
而他卻沒有一個字跡涉獵到《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也只是毛氏父子的研究成果。因為當時金聖嘆的名望很高,甚至還被康熙大帝稱為古文聖手,所以在民間和學術界一直享有很高的譽望。毛氏父子就藉助了金聖嘆的名氣,假以金聖嘆的名氣,模仿金聖嘆的口吻和筆跡,對《三國演義》進行了研究點評,甚至梳理整合,完成了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本的《三國演義》。
這無疑是毛氏父子的功勞。
金聖嘆卻將《水滸傳》評到了極致,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卻於《三國演義》未染一指。
這就是史實,也是各家史料的依據,而不是像題主這般腦洞大開的將金氏點評與毛氏父子混為一談,這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藝術真實,完全是自我臆想捏造,於史、於實都是竊據他人論點,不惟不值得提倡,更要嚴厲學術氛圍,在學術領域嚴打假冒偽劣,再也不要讓這種白痴問題甚囂塵上了。
-
4 # 乒乓球804
毛宗崗與金聖嘆,二人均是“書蠹”;但批《三國演義》最好的,還是毛宗崗與他的父親(毛綸)。
因為:他父子二人對《三國演義》的“毛刺”進行了精心的打磨,並加以潤色,使原著更具文采,這當然也擴大了《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
-
5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金聖嘆並沒有批註過《三國演義》,但是,毛宗崗父子一起批註的《三國志演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模仿金聖嘆批註《水滸傳》的做法。兩者之間,是有這麼一種聯絡。
毛宗崗父子一起批註的《三國志演義》,較之原著而言,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彌補作用,算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批註。
01.小說和詩歌的不同:《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而小說跟那些經典詩歌,是有一定區別的。
小說可以被適當地改編,或許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詩歌則是不同,改動其中的字詞,就會使得原本的詩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大為不同。
因此,明代羅貫中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原著,並沒有原封不動地流傳到現代。作為小說的《三國志演義》為了獲得更多的讀者,它的內容在古代說書人的主導下,不斷地被改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的《三國演義》版本,是毛宗崗父子批註後的最終版本。
02.毛宗崗父子批註的《三國志演義》版本,改動的地方,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無論是《三國演義》的原著,還是毛宗崗父子批註過的版本,都是一定的優秀之處。這麼說吧,羅貫中版本的《三國志演義》,已經很好了。但是,經過毛宗崗父子的批註後,變得更加好了。
具體的表現,就在毛宗崗父子批註後版本中,添加了很多有利於人物形象塑造的內容。
比如,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見到茅廬中掛有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這副對聯,就是毛宗崗父子後來新增上去的。在毛宗崗父子批註的版本,原文是這樣的:“至中門,只見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觀此二語,想見其為人。”
而在弘治年間的《三國演義》裡,就沒有這副對聯。
由此可見,毛宗崗父子批註後《三國志演義》版本,給原著新增很多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的內容,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改動。
參考文獻:羅貫中版本、毛宗崗父子批註版本的《三國演義》 -
6 # 清風佛面863121121121
毛、金二人批註的三國與水滸確確實實起到了畫龍點晴之筆,使三國、水滸中的人物活動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也使二部名著其思想內容得以昇華。
-
7 # 步武堂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金聖嘆應該是沒有批註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金聖嘆的性格,他應該不會對《三國演義》這樣的“政治題材”或者說“歷史題材”的小說感什麼興趣。
金聖嘆是明朝萬曆年間生人,死於清朝順治十八年(第二年就是康熙元年)。金聖嘆經歷了明朝的衰敗滅亡和滿清的入主和興起。這種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性格。
他既有出世的虛無,又有入世的悲憫。對於官府的各種醜惡,金聖嘆嫉惡如仇,但他對受欺壓的百姓卻是非常的同情悲憫。這是他對《水滸傳》痴迷的根本原因。
金聖嘆的性格非常的孤傲,狂放不羈,自視也很高,那些所謂的粗俗文人入不了他的法眼,而對於官府欺壓百姓,他是敢於站出來替百姓出頭。
金聖嘆死於順治末年的“哭廟案”。桀驁不馴和狂放不羈害了他自己,但是很受佛家思想影響的他,把生死看的很淡。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聖嘆至死也不過是放不下對妻兒的愧疚。
金聖嘆首先提出“六才子書”一說,把他自己深深喜愛甚至是痴迷的歷史文學詩歌戲劇作品《史記》,《離騷》,《莊子》,《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稱為“六才子書”並做了很有獨到見解的精彩評註,其中《水滸傳》,《西廂記》,以及《杜詩》是他的最愛。金聖嘆對《水滸傳》的喜愛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他評註的《水滸傳》尤其是對“亂自上起”的評價以及對小說中主要人物的點評,成為後世的人們研究貨欣賞《水滸傳》這部名著的“鑰匙”。
對小說《三國演義》進行評註的人很多,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評註者應該是毛綸和毛宗崗父子。他們對小說《三國演義》的貢獻是很重要的。毛氏父子評註《三國演義》不僅僅是對羅貫中原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的章節段落的批註,而是根據自己對那段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理解和喜好對羅貫中的原著進行了“編纂,增刪和修改”為主要內容的整理和再創作,在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我們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應該是“毛氏三國”。
毛氏父子的思想意識應該是比較保守,他們贊同並推崇“蜀漢”的正統地位(大概劉備是漢室宗親的緣故),而對曹魏的態度基本上就是“亂臣賊子”。曹操父子就是“篡漢”的奸賊。這個觀點在很撐一段時間得到了從士大夫集團到普通百姓的普遍認可。
正因為毛氏父子的“編纂,增刪和修改”,我們在這部“毛氏三國”當中,看到的是一個“正統的劉備”劉皇叔,一個“亂世奸雄”的曹操“曹丞相”,更重要的是小說中塑造的那個“義薄雲天”的關羽關雲長。
-
8 # 一風2008
金聖嘆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無名鼠輩,他之所以被後人記住,就是他“腰斬”《水滸傳》。
如果放在今天,隨意更改他人作品,也不經作者同意,是要被別人告上法庭的,罪名是“侵犯著作權”。
可惜,明朝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無法從墳墓裡爬出來,去狀告清朝的金聖嘆。所以啊,金聖嘆大筆一揮,把120回的《水滸傳》砍到只剩71回。
金聖嘆很有理由,農民造反是土匪,土匪就要清剿,憑什麼可以招安?所以,金聖嘆把《水滸傳》腰斬到“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也就是說,梁山好漢聚義完,故事就該結束了。
但是,金聖嘆只能夠揮刀把《水滸傳》砍成兩半,不可能將前半部中內容進行一一更改,書中仍然留有對後半部結局的交代和痕跡。比如魯智深從五臺山下來,長老告訴他四句話,其中就有“遇山而起,遇江而止”,山即是梁山,江即是錢塘江。魯智深徵方臘丟了一支胳膊,來到錢塘江畔,忽想起當年長老的話,於是就“坐化”在錢塘江大潮邊。
後來,很多人慢慢接受了被金聖嘆搞殘的《水滸傳》。新中國後,所有的有關《水滸傳》的小說、連環畫、戲曲、電影等等,都是以金聖嘆的71回版本《水滸傳》為原型進行創作。以至於很多人包括我都以為《水滸傳》原本就是寫到水泊梁山108將聚義排坐次後就結束了。
誰知,1974年的文革期間,老人家發出最高指示批宋江批投降派。老人家說——一本水滸寫的好!好就好在宋江接受招安,當了投降派。為了配合老人家的指示,人民出版社立馬出版了《水滸傳》120回全本。直到這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水泊梁山聚義後還發生了這麼多大事。
今天,我們再讀水滸,能夠感受到幾百年前的施耐庵對待農民起義的態度——既高度讚頌梁山好漢的毫不畏懼精神世界,又讓其受招安歸順臣服於天子腳下,表現了他的一種既正統又反叛的矛盾心理。
再看看金聖嘆,他是一個典型的封建階級的衛道士,他絕不允許農民起義軍最後成為正統的國家軍隊,聽候皇帝差遣去鎮壓其它農民起義。他想要的的是堅決徹底消滅農民起義軍,可《水滸傳》中沒有這些內容,那好,就把後面招安的內容砍了!金聖嘆封建衛道士的嘴臉暴露無遺,昭然若揭。
回覆列表
毛宗崗,金聖嘆在三國裡的批註都很好都必須看。毛宗崗在書裡每一回都有他的批註先看他的批註再看內容,毛宗崗在批註中有一句話說:唯天下不懷好意者最會說好話,在社會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確實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