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螞蟻品影
-
2 # lm愛國者
陳群,字長文,潁川郡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古人因此對陳群評價甚高,陳壽說:“追觀陳群之議,棧潛之論,適足以為百王之規典,垂憲範乎後葉矣。”而筆者對其評價只有三個字:不倒翁!
陳群出身名門,早年跟隨劉備任豫州別駕,後來以袁術和呂布覬覦徐州、本方勢小力微為由,勸阻劉備不要冒險伐袁;劉備不聽,東去徐州,與袁術爭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援助袁術,最終大敗劉備。兵敗的劉備才後悔沒聽陳群的話。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為曹操所破,陳群父子亦在呂布軍中。曹操便徵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丞相,太尉府下屬的辦事員)。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並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週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並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曹操皆加以任用。後來戴幹因忠義死於變難;陳矯則成為一位名臣,陳群初來乍到便以知人之明讓曹操刮目相看,遂以陳群為酇令,以何夔為城父令,以鎮撫諸縣,使官吏百姓安定。
從此,陳群在曹魏的仕途便如脫僵的Mustang,一發而不可收拾,先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曹丕駕崩後,陳群受詔輔政。曹睿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諡號"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廟庭。陳群之所以為官三朝40年而不倒,秘訣為兩個字:“圓滑”。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魏將張郃在與蜀軍的交戰中身亡,魏明帝曹睿得知訊息,憂心忡忡地對中書侍郎陳群說:“蜀國沒有平定而張郃卻已死了,這可怎麼辦啊!”陳群也滿懷憂慮地附和說:“張郃的確是一員良將,是國家所依靠的根本啊。”衛尉辛毗不以為然,對陳群說:“陳公,這是什麼話呢?當建安之末,都以為天下不可一日無武帝(曹操),等到他逝世,文帝(曹丕)受命登上了皇位;黃初之世,又說天下不可無文帝,等到他棄世,而陛下(曹睿)亦自龍興。如今國內所缺乏的,又豈會是張郃呢?”辛毗說的話婉轉了些,但意思很明確: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陳群立即附和道:“你說的也有道理。”明帝一聽就樂了,“你可真善於左右逢源啊!”
你如果以為“左右逢源”就是現如今“老好人”的話,那你就錯了。
陳群曾主管紀檢工作,有幾次在朝堂上當面批評郭嘉,說他作風散漫,行為不檢點,有違紀律。郭嘉何許人也,乃當時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眼光極高,頗有目空一切、放蕩不羈的傲氣!聽了陳群的批評,老實承認,郭嘉心裡並不生氣。曹操在場聽著,只是說“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但對陳群敢於秉持公正,沒有私心,非常高興。
還有一次,曹丕接受漢帝的禪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高興之餘,曹丕很在意群臣的反應,他發現大家都臉上堆滿了笑容,唯獨華歆和陳群沒有一點喜色,這不免讓曹丕心裡添堵,久久不能釋懷。有一天,他忍不住問陳群:“我順應天意,受讓當了皇帝,群臣都喜形於色,惟獨你和華歆看起來有點不高興,這是為什麼呢?”言外之意說,我當皇帝你們有意見嗎?
這可是一個嚴重的政治態度問題,擱一般人得趕緊辯解,表達忠心,否則就得掂量掂量頭上的烏紗帽了。陳群很坦然,平靜地回答說:“我和華相國都曾經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然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我們的神色應該深懷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啊。”曹丕這才恍然大悟,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心生敬意。
陳群處理事務既有鐵面無私的一面,也有溫柔策略的一面。
公元235年,魏明帝曹睿選大批美女入宮,又動了營建宮殿的念頭。此事立刻引起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大臣楊阜帶頭公開上疏反對,語氣激烈,甚至以商紂作喻,把皇帝氣得牙根疼。這天,明帝正在宮裡心煩意亂,中書侍郎陳群拜見後,拿出一份奏摺,說的也是大興土木的事。曹睿看過之後,見語氣柔和,並沒有指責之意,態度也就緩和下來。
陳群藉機勸說道:“當年漢明帝想蓋德陽殿,鍾離意勸諫,就停止了修建,許多年後才又蓋成,殿成之日,他對群臣說"假如鍾離尚書在,這座殿是蓋不起來的’。其實作為皇上哪是怕一個大臣呢?實在是為天下的百姓啊!”曹睿聽了,有所頓悟,把營建宮殿的規模大大縮小了。
陳群尤其講究給領導提意見的方式方法,他從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領導的錯誤,有問題都是直接“抗疏”,把報告交到領導手裡,密陳得失。前後上了幾十個奏疏,每次上奏都不跟任何人提起,並且銷燬檔案的草稿,連其子弟都不知他“抗疏”的事。當時眾人都譏笑他尸位素餐,佔著茅坑不拉屎;直到後來才從皇帝那兒看到進諫的奏書,無不感慨,都稱讚他為忠厚的長者。
史書上稱讚陳群“無適無莫”,意思說他對人對事沒有厚薄之分,不會為媚人而違背道義。雖然陳群看起來頗為圓滑,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但這正是他的獨特之處。剛直不阿歷來都是一種令人敬仰的人格,而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更不失為一種讓人暖心的修養。
-
3 # 使用者786847080916552
陳群,字長文,許昌人。三國時期政治家,“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陳群名門望族出身,家人認為此子“必定興旺吾宗”。陳群早年被劉備招為豫州別駕,也就相當現在的領導秘書。曹操入主徐州時,任命陳群為參丞相軍事,還是當參謀,往後官是越當越大,御史中丞、吏部尚書。到曹丕代漢建魏時,陳群已經官至尚書令,這可是相當於丞相之職。由此可見陳群在曹魏很受重用,但陳群也不負眾望,以其治世之才,為曹魏政權的禮制與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歷史評價:
吳質:“陳群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
曹睿:“陳公可謂善變矣。”
回覆列表
陳群堂堂潁川陳氏,海內名士領袖陳寔的孫子,什麼時候變成徐州的名族了?對中古士人來說,郡望觀念極為重要,因為這是標榜自己身份家世的重要一環。楊堅、李淵貴為皇族,尚且要託靠到弘農楊氏、隴西李氏。
劉備臨豫州,闢群為別駕
劉備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后辟【豫州刺史部潁川郡】人陳群為別駕,然後才有陶謙病死,劉備去徐州。
張公子自己舉的例子正面典型是袁渙,說的是曹操破呂布後陳群父子拜曹操,而袁渙獨高揖,來表現袁渙之高潔,陳群之善變。那也不好好看看袁渙的履歷是什麼?
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
後避地江、淮間,為袁術所命;
呂布擊術於阜陵,渙往從之;
布誅,渙得歸太祖。
袁渙換了幾個老闆?劉備、袁術、呂布、曹操,比陳群還多一個亂臣賊子袁術呢,為什麼袁渙就是正面典型,到陳群這就是“善變”了,這雙標的不要太明顯了吧?
陳群的行為沒什麼矛盾的地方,他作為後漢世家大族潁川陳氏第三代的代表,跟同為潁川世家大族的荀彧、鍾繇等人一起為曹操效力並沒有任何問題。至於最初為劉備所闢,劉備一則是當世英雄,二則曾經是自己父親陳紀的下屬,所以陳群才被劉備徵辟。至於劉備不聽陳群的建議,陳群閃人,在三國那個君臣互擇的時代太常見了,荀彧受本初上賓之禮,尚且轉頭投奔曹操呢。
下面回答本題,總評陳群是曹魏開國重臣,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精於內政。曹魏的禮制、法制和政治制度設計多出於其手,只不過現在人都更偏愛那些行軍人才,對精於內政的則不過多注意。自桓階死後,陳群即徙尚書令,而繼任尚書僕射的就是司馬懿。此後陳群一再升遷,但一直錄尚書事。後漢至曹魏時逐漸事歸臺閣,三公變為榮譽銜,不錄尚書事者坐而論道而已。陳群在曹丕朝是尚書令,曹丕死後又受託孤,以司空錄尚書事、開府,也即陳群始終是朝中群臣領袖,在曹魏中心執政。能打的將軍依託國力建功立業並不少,無論是曹真、曹休這些宗室,還是滿寵、王凌、郭淮這些在邊境刷戰功的人總會存在。陳群是比不上同時期的諸葛亮、陸遜出將入相,也沒有後輩杜預允文允武那麼吊,但在內政方面能有治國才幹在其上的也確實不多。形式上開啟整個士族時代的九品中正,不論日後變異成什麼形式,但設計最初確實是把選官之權收歸中央,有利於朝廷集權的。
陳群出身名門,又是名流領袖,是標準的世家子弟。本身又具有政治才幹,所以可以雅服群臣。陳群為人低調謹慎,每上封事,輒削其草,時人及其子弟莫能知。做事又不喜歡親力親為,所以曾被吳質譏諷“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嘲笑他居於高位卻不做事。直到正始年間作為名臣奏議,才被朝野所知,皆嘆息之。不親力親為不代表不做事,陳群不是尚書僕射、尚書令就是錄尚書事,始終是處理朝政的重要核心人物。不過吳質這人人緣差到極點,在鄉里名聲也極差,連個士人身份都混不上,自然怎麼都看不慣陳群這種世家子弟。不知道陳群和吳質一起當曹丕密友的時候是怎麼相處的,也許是靠司馬懿居中當潤滑劑吧。
至於陳群看不上郭嘉,不知道郭嘉不治行檢的行為到底是什麼,但大概是禮法之類的事,陳群本人出自以“閨門雍穆,有德有行”而天下聞名的潁川陳氏,看到郭嘉的行為有違禮法因此有意見太正常了,後來評價清河崔氏的崔琰智不存身也是如出一轍。陳群的行為前後邏輯是非常一致的,和荀攸、鍾繇一樣,是摧毀舊時代締造新時代的過渡者,假他之手,開啟了中古門閥士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