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三隻眼看職場

    本文來自20年職場經驗積累所得,重點從協調方法、方式及技巧性等三個方面對協調工作進行了概括,一點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簡單講協調就是調整矛盾、理順關係,提高效率。歸根到底是個工作協調問題。而任何一項工作的協調,都是有時間性的,過了一定的時間,協調就失去意義。可以說時效原則是協調的“生命”,不講時效的協調,必然會“誤事”,給工作帶來損失。

    那麼作為管理者如何掌握科學的協調的方法呢?

    一是預想協調。對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的工作、從上級指示要求、本級工作內容到基層工作動態,從單位建設實際需要到各部門要做的工作;以及領導當前思考的問題、思路等,都要進行全面的考慮和思索。從中預測出下一步工作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我們可能要做哪些協調工作,以增強協調的預見性;

    二是前置協調。根據預想協調所掌握的情況,提前與有關部門打招呼,使之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個思想準備,或提早進入“狀態”。這一做法對一些上級有明確的要求和一些規律性的工作較為奏效,但要注意適度,提前量不宜過大。

    三是主動協調。每當一項大的任務下達之前,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應主動向領導“進諫”,領導確認後,迅速實施協調。對上級臨時下達的任務;下級臨時反映的情況,在一時很難明確該由哪個部門承辦的情況下,亦應主動協調,以免各部門相互推誘、使工作掛在“空檔上”。對一些具體的事務性工作;要有意識攬、截、管,力爭在部門之間解決,避免“協調升級“;要正確處理協調與參與的關係該牽頭的牽頭;該動手的動手;該動嘴的動嘴;以良好的工作形象和積極主動的工作姿態;協調各方完成上級佈置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四是跟蹤協調。對貫徹領導決策,落實大的工作任務過程中因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矛盾、問題以及不協調現象,進行跟進“排程”。一次不成,反覆協調,以保證遂行任務道路通暢,參與人員精力集中。

    除了要把握好協調的一般原則和規律,弄清協調的程式外,還必需掌握一定的協調方式。由於協調是一項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因而協調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究竟採取何種協調方式得當,這是由協調範圍的大小,工作任務的性質以及緩急程度所決定的。一般採用以下三種方式進行協調:

    一是資訊溝通。資訊溝通是整個協調工作的主線,任何協調無不以資訊為依據,又透過資訊的傳播,達到認識和行動的一致。資訊溝通就是互通情報。要透過電話、傳閱件等口頭和書面的形式,瞭解和收集各部門的工作動態和短期內的工作安排,為領導恰當地安排近期的工作和調整各部門間的工作矛盾提供依據。傳達和通報領導的指示和各部門的工作程序、使各部門瞭解整個機關工作的全域性,明確自已所負責的工作與全域性是否協調,並以領導指示和各部門工作情況為導向,調整和確定自己的行為。這種互通情報式溝通協調,及時靈活,簡便易行,它有助於調動各部門自行協調。

    二是計劃統籌。

    是機關常用的一種協調方式。通常辦公會或各部門聯合辦公會研究確定,一般每月一次。各業務部門根據年度或半年工作的總體規劃,結合當前的具體工作情況,提出月工作打算。爾後,由辦公會共同研究,調整矛盾,作出統籌安排。各部門根據會議確定的事項,制定協調計劃,並協調各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分頭組織實施。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預測精度高、變動幅度小,時間要求不太急的工作。對變化因素多,調整幅度大,時間要求急的工作不太適應。

    三是隨機商定。根據各部門工作需要隨時進行協調的一種方式。它通常採取與需協調部門當面協商確定,透過碰頭協調會的方法進行。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上級指令時限急,或部門在落實指示和大的工作任務中出現新的情況,需及時調整預定計劃的情況下進行的。協調時,可由領導牽頭,也可由秘書部門出面協調,事後向領導報告。這種協調方式便於應急,協調速度快,效率高。但協調者必須瞭解上級和領導總的意圖,以免協調走樣。

    搞協調,不僅要有積極主動、敢於負責的精神,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善於協調。這裡試談幾點作為引子,供大家深入研究時參考。

    一要重視人緣交際。協調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良好的人緣交際,是順利實施協調的必要條件。有人曾總結道:大凡協調成功者多是人緣交際好,或得到人們的好感、好評、享受到信任和尊重,或被人諒解理解,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有了好的人緣交際,就可產生一種和諧的氣氛和相容的心理,協調起來就順利的多,所謂“人熟好辦事”,其要義就要這裡。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就是這個道理。

    二 要注意捕捉時機。這一條對搞好上、下協調都很重要,比如對上,一個時期領導正在思考某一重要問題或某項重要工作,該如何辦理時,這時你去向領導請示或蹉商,提出符合領導意圖的協調意見和建議,就容易被領導吸收或確認。再一點,就是領導情緒比較好的時候,也是協調的最佳時機。一般說來,領導工作煩忙,心情煩躁時,不宜去“迎風”協調,即使必須去協調,也要見縫插針,見機行事,多談些領導最關心或最感興趣的問題,取得共嗚後,因勢利導,切入正題。對下的捕捉時機,就是“借東風”順水推舟。比如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協調解決而遇到困難時,這時正好上級開了一個會,有了明確的指示,或下發了檔案,有了具體的規定,或某個領導人作了批示,假如這些都有利於問題的協調解決,就不要放過這個機遇。

    三要善於軟化矛盾。協調的事情辦多了,有順暢的時候,也必然有碰釘子的時候,況且協調面對的就是大量的矛盾和分歧,解決起來不可能事事都順利。協調工作碰釘子時,要注意做好軟化、消除的工作,切不可硬碰硬,硬碰硬就容易把事情辦砸。一是協調領導層。比如,某一領導直接交辦一件重要事宜,由於事前通氣不夠,可能其它領導不同意辦或意見不一致,這時處於“夾縫”中的協調者,如果不注意溝通或溝通不成,辦或不辦都可能會出現‘倆頭不落好’的情況。若某一領導不瞭解“內情”,就此事提出批評甚至發脾氣時,協調者不能因“受冤”而輕易動怒、甩手,更不能將其他領導的不同意見和盤托出予以辯解,而必須沉著冷靜,有大度容忍的胸懷,主動承擔責任。事後,再作說明,再行協調。二是協調領導和部門之間。由於領導與部門之間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加之個人的素養不同,因而在工作上的矛盾和分歧是難免的,在協調這類問題時,應著力做好彌合,勸說的工作,擴大其共同點,縮小其分歧點。來回傳話,既不能“失真”,也不能:“逼真”,凡有利於協調的話就說,不利於協調的話就不能說。不要把領導的批評話,部門的牢騷話一咕腦兒兜出來,傳給對方,更不能幸災樂禍胡摻和,這是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如果領導和部門各持已見,一時協調不通而又必須協調時,那就應當將情況真實地報告其他領導,請其他領匯出面協調。三是協調部門之間。在協調中,如果其它部門不配合,應採取說理的辦法消除誤解,取得共識,如果一時不聽協調,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暫時放一放,待其冷卻後,再伺機與有關部門協調,如果分歧較大協調不通時,可報告領導處理。報告領導,要客觀公正地把情況說清楚,不要亂髮議論,打“小報告”打“小報告”最終沒有“好果子吃”這是協調成功的大忌。

    四要講求語言藝術。工作協調能否順利進行取得成功,語言是重要條件。會說話的人一句話可以辦成一件大事,不會說話的人一句話可能把一件大事辦槽。因此,搞協調,必須努力“吊嗓子”“練唱功”,學會說話。首先,要用詞準確。表述清楚,要用上級的指示,領導的意圖來規範自己的語言,約束自己的語言,不能“散講”,更不能當“歪嘴和尚”走腔跑調。其次,說話要注意情趣。有感染力、說服力,讓人感到親切,願聽;千方不要講噎人的話,講噎人的話,搞協調註定要失敗。再次,要根據不同的物件把握好語言的分寸。對平行部門的協調,其語言基調是互酬、是磋商,但又不要放棄大原則;對領導的協調,其語言基調則多用請示、探詢的口氣。總之,語言是一門大學問,如何運用得當,關鍵靠協調者在實踐中去用心把握、用心發揮。

  • 2 # 粥西瓜

    管理是一門複雜的科學,如何做好與各方的協調工作,怎樣做好一名管理者?剛好前段時間給一個公司的中層管理者進行過管理者的培訓,借用一下課件來回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管理者承擔了什麼樣的角色?

    所以看,管理者是一個複雜的角色集合體,面對不同的物件,代表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那麼管理者對於不同的角色應該怎麼認知呢?

    那麼管理者應具體工作應該怎麼做呢?

  • 3 # 職場八戒

    管理者要想做好各方的協調工作,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人員安排有序 對下屬人員的個人特點一定要清楚掌握,根據團隊個人的能力、特點安排相應的工作任務,並由團隊中能力強的作為主要核心,其他人員多方位配合完成業績。這也是對管理者識人能力和用人能力的考驗。

    2、工作安排到位 對下屬工作的安排必須條理清楚,切合實際,明確利害關係,並且要責任到每一個人,對確實難度較大的工作任務,可給予人力物力協調補充。但是一定要掌控適當,否則易形成依賴心理,從而造成運營成本增加。

    3、獎懲雷厲風行 對待員工的獎勵懲罰措施必須要果斷,不拖泥帶水,表現好的員工一定要重獎,讓好員工有自豪感、成就感,工作變得更加有動力,效率更高;差的員工也要重罰,不講情面,讓他們意識到差距,更好的努力工作。這樣做會讓大家對管理者由衷的尊崇。

    4、處突反應迅速 突發事件的處理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處理問題當中也能體現出管理者的情商,因此,管理者平時要多學習一些技巧方法,必要時多做一些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5、利益無損大局 在利益面前,管理者要公平、公正、公開,要讓員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瞭解和知道,切記不要剝奪下屬員工的知情權,在不損害公司大局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為員工提升利益,這樣員工會更加願意為公司服務。

    6、決策當機立斷 管理者每做一個決策,在經過多方論證可行的情況下,一定要當機立斷,做出決策,並督促員工快速落地執行,行事果斷的管理者,在員工心理必然是加分的,受員工推崇的,這樣,管理者的工作會更好做。

    管理者做到以上這些,工作中各方的協調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因為你在大多數員工的心目中,已經是一位讓他們信服的管理者,工作中自然會全力以赴的配合你,協調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 4 # 一土又二土

    管理的根本就是管人,讓每個人充分發揮最大優點,使這個團隊達到最佳效能。因此能否協調、平衡好各方面的關係和利益,是做為一個優秀管理者的必備條件。

    做為管理者,不僅要有能力、有威信,更要有德。很多事情不是隻靠指令就能很好完成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者從中溝通、協調、潤滑、平衡,往往以德服人的效果會比指示、命令的效果好很多。

    協調工作就是為了追求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各方的實際情況,能夠趨利避害,使上傳下達得以有效貫徹執行。

    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為了整體利益,大家心甘情願,做到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起使。

  • 5 # 耕然夫

    管理者的職能之一就是協調。起初管理者的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現在演變成了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應該是把指揮和協調的職能合併為領導職能。在這些職能中,其實比較難做的就是協調職能。協調的範圍包括了協調人、協調事,而協調的物件基本上都是人。難啊!要不就是需要協調的部門不理你,要不就是跟你兜圈圈,要不就是推三阻四,要不就是言不由衷。無論什麼事,總不能越過部門老大去和他的下屬協調(事實上,大家都這麼做過,但部門的老大很不高興啊)。到底應該怎麼協調呢?

    其一,平日積累與準備

    其實協調這件事不是在出現應該協調的事件時才有協調的。協調需要平日就積累自己的威信,平日就積累自己的人際關係,與各個部門的頭兒沒事就一起聊聊,喝喝茶,吃吃飯,討論討論管理存在的問題;人都喜歡當“老師”,沒事就去請教一下。謙虛總會贏得別人的好感。其他部門出現困難時,一定要毫不猶豫伸出幫助之手。平日不和部門來往,臨時有事,找人去協調,未免有些太唐突(儘管組織中不應該出現該幫不幫的現象和行為,但事實就是這樣,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就和朋友一樣,永遠不和朋友聯絡,忽然哪一天想求朋友幫忙,忽然發信息或打電話讓人家幫忙,是不是有點唐突?所以協調在於平日之功。平日與各部門打得火熱,協調就成功了一半;平日做不好人際的事情,協調已經失敗了一半。

    其二,對方的好處

    想清楚協調其他部門或人是人家能得到什麼。讓其他部門參與你協調的事件,其他部門就要付出時間、精力、人力,而這些部門又各有各的績效指標,大家都忙。所以,從現實、未來、直接、間接等維度講清楚這些部門能從協調的事件中得到什麼好處或價值,他們才會真心真意去參與你協調的事情。華人說“無利不起早”,談的就是“利”的事情。所以,要想方設法想到對方的好處再去協調,會容易很多。

    其三,友善的態度

    既然是協調,就不是指揮,也不是下達命令。所以,你要本著謙虛、無助、真誠、友好的態度去其他部門協調。有些人,把自己當做老大一樣,很“威嚴”地去和其他部門協調,一定會碰一鼻子灰,儘管這一鼻子灰可能是有軟有硬的、有模有樣的。從實現“共同目標”這個角度講,不應該出現協調難的事情,但現實中事情就是那麼難,協調就是那麼難。所以,去跟部門協調的態度很重要。需要提醒的是,友善不是低三下四、卑躬屈膝。

    其四,求助關鍵人物。

    確實遇到棘手的人,刺兒頭,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人,好話說盡,無法協調,一定要去求助那些關鍵人物或有威信的人物幫忙。比如總監、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董事長,或者和棘手的人關係很近的人。要不就是出去權力的壓力,要不就是出於情誼(情面),協調總會成功的。

    以上各條,第一條尤為重要。它真的可以讓協調工作事半功倍。其實說到底,協調的工作基礎是人際能力,人際能力差,每次遇到需要協調的事兒,總會碰釘子。遇到部門的頭兒不錯的,還好,遇到不是什麼善茬的人,倒黴。所以,提升自己的人際能力至關重要。

  • 6 # 國人爭氣

    作為領導工作首先是員工的標杆,只有屬下敬服你,一切工作都好做;相反,如果你做事偏離專案,專高談自己的豐功偉績,下屬就看不起你,偏離你,再想去平衡工作,就很難不算,很可能會產生對抗。

    總結經驗不是自贊自吹會,而是多阾聽,多讚許,多記錄,並在讚許中簡短指出不足。在讚許指出不足別人容易接受,容易改過,容易平衡任何工作與利益。但如果生硬指出問題,並暴躁地批評不足,可能會適得其反,最終達不到平衡目的。

    管理其實也一門很深的學問,所以才會出現膚淺與深層的管理兩種。懂得平衡管理的領導,證明他已經從膚淺走進了深層管理中,這就是磨練併成長智商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生刻骨銘心的,也是將來回憶極有品味的。

    注:做領導的要懂得主動為下屬擔責,找原因,誇成績。

    忌:推諉、功勞是我的,過錯是你的;或高高在上,一切好壞之言佳聽不入耳。

  • 7 # 萬方談人生

    協調能力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管理成敗的要素之一。

    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個團隊,包括各個個體,可能還包括各個小的團隊等,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還有不同的情格,有時還難免有些負的情緒。各個小團隊也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如何把這些不同進行協調整合,使整個團隊人合一處,心也合一處,力量也向著一處,要有些技巧。

    那麼,協調的方法通常都有哪些呢?

    一,胸懷全域性

    管理者要胸懷團隊,胸懷全域性,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管理者作為團隊的帶頭人,本身就要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樣才可使團隊有一個凝聚的核心,你說的話部屬才會聽,才會有權威性。

    二,思路清析,計劃周詳

    管理者要有清析的思路。協調每一件事情,都要根據協調的內容和具體要求,把握住基本點,制訂周密詳細的協調計劃,確立清晰的協調思路,研究協調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對策。要做到心中有數,就要用聯絡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承認差異,照顧個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心中有了數,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達到最佳狀態。

    三,真情實感,公平公正和關愛

    真情實感,不偏不倚,對下屬要有愛護之心,平等待人。在協調工作中,管理者的情感能對下屬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管理者在整個協調過程中都要投入真摯的感情,使協調物件能夠感覺到你的真誠,從而與你相互理解、達成共識。

    四,保持冷靜的心態

    管理者首先要沉著冷靜,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於正確的意見,要及時採納,使自己的協調計劃更加完善;對於不正確的意見,也要保持正確的態度,有理、有據、有節地進行辯駁。管理者在協調時要心底無私、態度誠懇。此外,管理者還要心胸寬廣,尤其是在被別人誤解時,要進行主客觀多方面的分析,不要認為是人家和你過不去而對人產生成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做到了這一點,協調才能有成效。

    五,語言技巧

    作為個管理者,有很多人理解為可以亂說亂好,刺耳的話可以肆意狂飆,認為這些語言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這些人真不懂管理!管理者,尤其是協調工作說話要很到位,我崇尚的說話方式是先贊後扼,有圓滑,有堅持,有底線;不傷人自尊,但一定要辦成事情。

    六,監控協調效果

    作為協調工作,一定要有效果,絕對不能是四面和稀泥的好好先生,事後一定要監控效果,檢查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G再戰eStar,eStar派出青訓二隊上場,差一點掀翻AG超玩會,讓人眼前一亮,如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