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地整合

    電商依然存在 實體依然存在  所有東西都會改變  來接受下一個模式   

    更多的人會等到別人都熟悉了才慢慢去接觸。

    實體店會活出新起點,新模式接入改變傳統銷售,不是等客上面!實體是區域性本地性 。 應該做到線上線下互通 ,會員制分銷分傭(老客可幫助宣傳線上下單郵寄或線下配送或到店服務,老客會……

    不是誰更加厲害 其實誰也離不開誰! 京東  天貓 不都有實體的嗎? 因為實體根本離不開龐大的群體 。實體+網際網路模式才是牛!!

    可能你1個月不網購可以 但是不會沒去逛街吧?

    可能你一個月都網購  你還是會去逛街吧!

       實體行業線上線下互通打造地區引流的同時把實體做得更遠。實體行業不要用等客上門也可以做生意,帶來線上線下的客流,人人都是消費者,宣傳者,你實體店的分銷者。

        不是所有實體都能平臺外賣,平臺外賣把你的利潤削得都微乎其微。

       把消費者發展成為你的推廣者!消費者更容易幫助你宣傳,拿出你九牛一毛的利潤給到你的消費宣傳者,你的客流穩步前進。在消費的同時也能有點外快,全民兼傭!

    後臺系統

    宣傳系統

    分銷系統

    人脈系統

    分賬系統

    倉儲系統

    直播系統

    一套完美系統造就實體行業,商家企業。

    如果你是實體商家企業 你不想免費招到一大把人幫你宣傳,幫你分銷?他們只拿銷售出去後你的系統自動分賬給他的一點利潤(你不用幫買5險,不用各種福利,客戶還很精準。人脈中的人脈你做到了)我不想吃這個粉,我朋友想吃 ,我朋友也不想吃這個粉,他的朋友想吃,你的機會還是來了!!

    其實這系統2000一年

    未來就是實體線上線下互通的時代!!!!

      

      

  • 2 # 家電店長大課堂

    個人認為,實體店和網店是一個一體同春,不必對立割裂的存在。

    意思就是說,自從馬雲2016年10月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未來已來,純電商已死,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

    線上巨頭們透過資本業務合作手段,加速下沉,線下實體零售商透過與平臺合作、平臺開店及小程式、微商城應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渠道融合已經成為基本的趨勢。

    當然,目前來看,純電商基本上已經不多了,或者說自營電商已經幾乎不存在了。離開線下商戶平臺開店,貓、狗、多多等電商巨頭也無法生存。但不排除為數眾多的實體小店,沒上網(平臺開店),也沒有微商城、小程式,但是,也在享受移動互聯科技的紅利,利用包括微信、直播等社交軟體工具自媒體營銷拓客賣貨,所以,個人認為與網際網路營銷真空隔絕的實體店也是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個人認為,人為地切割和對立實體店和電商(網店)論調已經不合時宜。包括,一些電商平臺經常拿所謂的”實體店不會告訴你的秘密“說事,刻意挑起實體店與網店的對立,或者說以營銷為目的,”貶低“實體店的論調,也是左右互博,自打其臉的取辱做法。

    再就是市場流行的”網店沒房租“,以此說明:1、網購=更省錢;所以網店便宜,在網店買更便宜;2、店購=多花錢,因為裡邊有房租,利用人們對房價高企的既有認識,強烈心理暗示房租=房價,實體店房租高,所以價格貴?傳達的意思就是:網店便宜有道理,實體店貴的有原因。

    只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絕大多數尤其是社群小店等線下實體店人均獲客成本一定是低於100元/客的。也就是說:線下實體店房租一般會佔到毛利的約15%,銷售的3%左右;人工費一般會佔到毛利的約20%,銷售的4%左右;宣傳費則大致佔到毛利的約10%,銷售的2%左右,等等。換算下來,線下實體店的銷售管理費用約佔毛利的約55%左右,銷售的11%左右。

    也就是日本零售行業裡常說的一句話:1分人工,4分毛利,毛利應該是人工費的4倍,這樣的店長才合格,店才能長期的開下去,為之前更好的負責和之後的顧客更好的服務。

    而網店的銷售管理費率一般是平臺15%左右:平臺商戶則根據坑位等費用投入程度及快遞物流方式不同,銷售管理費率大致在15%~18%區間。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隨著電商法頒佈和實施,規範促發展,發展中規範的電商也越來越規範了,合規成本也比早幾年上升很多。須知,這可是早年電商對比實體店最大的優勢。

    俗話說:費用決定價格。純網店和純實體店從費用成本構成上,前者具有絕對的優勢,而後者則被包裝的“很便宜”。實際上,便宜沒好貨,一分錢一分貨 。也就是說不排除網店比實體店便宜的可能,但這種可能基本上有兩種情況:1、實體店不敢賣的小牌、雜牌的確很便宜;2、同品同牌不同款,以家電為例,網機或許很便宜,但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清楚是否是返廠機、退市機或者翻新機。

    上圖是我們協會副理事長、家電流通行業五朵金花之一的包頭某家電連鎖總經理祁瑩女士,聯合當地知名髮廊髮型總監做直播帶貨時的截圖。

    但今天聊的不是直播帶貨的話題,而是實體店和網店的話題,因此,我在此分享昨晚(3月25日)在一場家電賣場店長線上課程上,祁總所談到她對實體店和網店的看法。

    祁總表示:“疫情之下,尤其是目前的復工營業過渡期階段,直播有必要。但不是說實體店全部都要轉型直播零售,轉型線上。直播零售對李佳琦、薇亞以及剛剛宣佈下海的老羅羅永浩而言,是一種職業;隨著全民直播的時代到來,不排除直播帶貨(零售)也能夠成為網路零售大業態中一個細分門類的小行業,但對於實體店而言,直播帶貨只是一種營銷方式,而不是行業轉型的全部。”

    祁總進一步表示:“我從來不認為所謂的線上線下融合實體店轉型網店+門店是一個好的命題。我們實體店的優勢在於跟顧客零距離面對面接觸,在於比線上更懂消費者。消費者走進實體麼多年,擁有與線上不一樣或者說線上無法提供的場景體驗,再加上我們員工的互動服務,更加加深了對實體店的好感。”

    祁總說:“最近與各大品牌老總交流,大家普遍反映,消費者從電商那裡原來體驗到的快捷、便利,在這次疫情當中,可以說是大大打了折扣。消費者理性迴歸,重新回到實體店來消費,可能是疫情帶給實體店最大的變化之一。”

    祁總進一步表示:“因為實體店消費,透過我們員工的服務,顧客對產品的體驗更加直觀。即便顧客不來我們的店,也可以透過微商城、小程式、直播等方式,瞭解選購產品。然後透過我們‘小、快、零’的同城送貨,我們的時間和速度就比電商有優勢,或者說,只要買,馬上送,大件倉庫快送,小件我們的員工騎著電動車也能馬上送到顧客手上,時間、空間、速度,可以說疫情之下,我們實體店比電商更便利,更快捷。”

    祁總說:“這是我們實體店的優勢。我們所有的實體店人應該把我們的優勢擴大,而不要轉型線上,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而且我們的重點就線上下,做好門店主業,才是我們的根本。並且我深信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線下實體店永遠不會被線上電商所取代。”

    祁總說:"近期和將來一段時間,我們線下實體店的確面臨一定的困難,但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天降大雨不淋一人,電商同樣也遭遇著巨大的壓力,線上也不是避風港。不能錯誤判斷當前的形勢,片面地認為線上就沒事兒,當初做線上就好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階段各地已經復工營業了,人們也正在迴歸正常生活,我們實體店要抓緊時間開展喊客進店營銷,告訴顧客來來來,買買買,我們實體店方便好貨全,安全又省錢。顧客能來店、願來店、敢來店,我們就有銷售,就能戰勝暫時的困難,就有未來!“

    再舉一個案例。美國著名廉價服飾連鎖零售商Burlington,近日即宣佈撤銷電商部門,放棄線上業務,迴歸實體店經營。

    資料顯示,總部位於紐澤西州Burlington Stores, inc,是一家全美公認的高品質品牌服裝低價零售商,2019財年淨銷售額為73億美元。該公司是《財富》 500強公司(2018年第459名,2019年第451名)。截至2019財年第四季度末,該公司在全美45個州和波多黎各經營著727家門店,主要名稱為Burlington Stores。該公司連鎖門店向消費者提供廣泛的季節性和以時尚為中心的商品選擇,價格比其他零售商的價格低60%,其中包括:女士成衣,男裝,青年服裝,嬰兒,美容,鞋類,配飾,家居,玩具,禮物和外套等。

    最新報道稱,Burlington自2020年3月22日營業結束起,將暫時關閉所有商店。執行長Michael O’Sullivan表示:“員工和顧客的健康和安全,仍然是我們的重中之重。鑑於與COVID-19相關的風險越來越大,我們決定暫時關閉所有商店。為了在此期間協助受影響的員工,公司將提供兩週的財務支援。”

    目Burlinton的官網已經不能登入,取而代之的是主頁公告:Burlington門店全部關閉,同時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網站暫時無法使用和一封PDF版的Burlington CEO Michael O’Sullivan署名告顧客書。

    但這並不能說明放棄電商業務是錯誤的。相關報道資料顯示,儘管Burlington躋身“2019版全美EC事業首位1000家公司資料庫”全美服飾零售商線上銷售前10位,但卻是敬陪末座。2019年度Burlington線上銷售是3630萬6215美元,比2018年度增長9.7%,但是,對於Burlington CEO Michael O’Sullivan而言:“線上零售銷售額不過是全部銷售額0.5%的話,就沒有必要再繼續保留。”

    因為,同期2019年度全美10大服飾商線上零售總額為72億6124萬3000美元,Burlington所佔份額僅為5%,增長率比平均增長率9.3%雖然高了0.4個百分點,但Burlington還是決定放棄這項牽涉到大量資金、人員和精力,但產出效益並不是很理想的也沒有行業競爭優勢的雞肋業務。

    反觀Burlington線下業務,佔總銷售的95%不說。分析師給予其的評價是:“它在收入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在2019財年第四季度,淨銷售額同比增長10.5%。同時,可比店面銷售額在第四季度增長了3.9%。值得注意的是,這可是Burlington可比商店銷售額連續第28個季度增長。”“這家Zacks排名第三(持有)的公司正在按計劃進行(包括砍掉線上業務,迴歸實體店經營)其業務變革。透過加大對商品銷售能力的投資,利用更精簡的庫存進行操作,增強其操作靈活性控制成本,管理層正在步入正軌。”

    綜合以上,個人認為,實體店和網店無所謂哪個前景更好。因為:1、人為切割實體店和網店的觀點;2、網店比實體店成本低,所以價格便宜得有道理,都是站不住腳的悖論。3、就創業和經營的層面而言,全渠道融合或者說實體店發展(轉型)線上業務也並非華山一條道,一定要選擇的路。就現階段而言,對大多數實體店而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 3 # 實體才是未來

    新零售模式至少要需要五到八年才能形成模式。

    當然是實體店的前景比網店要好很多。網店要實現場景化,社群化和去中心化太難。根本不是網際網路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人才。而網際網路人才缺乏真正實體店的實幹型人才。

    純網店以後不存在。純實體店也沒有。但場景和社群都需要在實體店去完成。目前網店的創作內容上佔了優勢很大。而實體店沒有內容創作思維。所以,短時間內網店還不會馬上倒。

  • 4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現有經濟體下實體店日子會更加艱難,隨著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時代到來,行業的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回激烈,而實體店成本高,利潤低,甚至沒有利潤,再加上房價的虛高,導致實體店的租金成本增加,人工成本的增加,光是憑藉著實體店維持已經是越來越難。筆者到義烏去做過調研,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實體店沒有開網店的,沒有跟著網際網路結合的基本都很難生存。傳統的批發市場被網際網路電商及移動網際網路衝得是七零八落。未來隨著5G時代的來臨,移動網際網路電商會進一步升級,電商上將會出現人與人這間的交流就像面對面的交流一樣真實,而網店的直播購物將更加方便和直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店的發展前景肯定是比實體店要優越得多。未來移動網際網路的直播將會有更專業的專家參與,讓直播購物變得更加精彩。對於實體店來說,升級的方向只能是與移動網際網路融合,藉助移動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來完成實體的升級,也就是說,實體店可以與直播的專家合作,將線上的流量與線下的服務結合起來,進而完成產品的升級更新與換代。也就是說實體店只有運用好移動網際網路這個工具,運用好專家教授的直播平臺,來推運實體店的銷售額的增加,並提高產品的利潤率。當然,網店也需要升級,5G時代的網店與我們傳統的網店不一樣,傳統的網店只搞價格競爭,拚誰的價格更低,這種價格戰肯定不是出路,而真正的電商升級,網店升級是透過專家教授的直播,達到打造品牌,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價格,提高消費質量,進行消費升級。

    所以,實體店和網店現在都到了都需要升級的時候了。

  • 5 # 成功的背後有小三

    實體店必須是大牌才有生存空間,也只有大利潤,大溢價才能抵消高房租。高階品牌的溢價能力是不怕高房租的!其他店的小散品牌,老實的線上為主,公司弄個形象店,提升知名度走貨還是線上快!!

  • 6 # 何夕今夕

    單純的實體店和網店都會越來越難做,實體店的利潤被房租吃得死死的,網店現在競爭也非常激烈,贏家通吃的現象非常普遍,之後的走向一定是往社交領域走,線上線下結合成為社交商,其實微商15年之所以火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也出現了新的問題,行業都在重新洗牌,想要在這個過程中賺到錢一定要找準方向。

  • 7 # 承古拓新

    前幾天的雙十一,整個淘寶一天的營業額是2684億,可以看出中國的消費能力還是很有潛力的,最近央行接連降息,對於消費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現有經濟看,實體經濟確實不是很好,即便如此,我依然不認為實體店會消失,雖然實體門店有自身的劣勢(消費的時間、地點、門店的大小等等),但是實體門店獲客成本低,店鋪開之前,只要做好周邊人群的調研,確保自己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夠迎合門店周邊的消費者,藉助網際網路的宣傳以及採用新的模式,還是有機會的。

    中國網際網路近20年的發展,其實網店也已經是傳統生意的,隨著流量紅利接近尾聲,新開網店前景更不樂觀,甚至目前投資一個網店要比實體門店的投入的資金更多,營銷獲客成本更貴,據說目前在網際網路得到一個真實使用者需要花費150-200元。

    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先生提出新零售也將近2年的時間了,新零售提出的理念核心就是線上和線下深入融合,小米形象店、京東小店、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線上下遍地開花就可以看出,網際網路巨頭也是非常看好線下門店獲客成本低的優勢的。

    總的來說,不管實體店還是網店單個發展都不是很樂觀,需要結合起來,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是認為實體經濟老闆也開始明白轉型,從賣方市場到賣方市場,從賣方思維到買方思維轉變。

  • 8 # 首席品牌評論官

    這取決於競爭。

    為什麼電商在最近10年非常火熱,原因在於線下競爭過於激烈,導致人員成本、渠道成本飆升。

    線上商業剛剛起步,沒有房租成本,沒有渠道成本,人員成本也很低。消費者從中享受到商品實惠。

    所以,在這個階段,電商發展較快。

    隨著線上競爭的加劇,各方面成本遞加,推高了運營成本,商業的售價隨之增加。

    此時,線下成本如果能迴歸正常,很多企業很有可能迴歸實體店。最終達到平衡。

  • 9 # 財智成功

    隨著房價一路猛漲,房租也是水漲船高,無數實體店倒在房租上。有人說實體店不好做了,網店應該會好,其實不然,網店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

    實體店的前景簡單來看會更多集中在網購不能替代的領域,比如理髮、美容、藥店、餐飲、日用百貨、水果蔬菜、門診、藝術教育、託管、洗車、汽車維修等等。線上價格優勢明顯,對運輸要求不高的商品,都會被網購大量替代。

    房地產黃金時代走過了二十年,新的樓盤不斷湧現,每個樓盤都會帶著數十上百的商鋪,同時新的商場也不斷建成,實體店數量增速遠超GDP增速。

    網購節省了中間流通環節,能夠全國比價,因此有更高的價效比。正因如此,實體店的市場被網店大量瓜分。一方面實體店數量大量增加,形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市場被侵佔,尤其以銷售商品為主的實體店生意持續萎縮。從這個角度講,但凡受網購衝擊嚴重的實體店,未來前景將非常不樂觀。

    實體店要發展,既要注意網上推廣,利用社群宣傳,穩定周邊客源,還要與房東談好租金,努力壓價降低租金成本。在經營選擇上,就要與網店有所區別,儘量選擇網購衝擊較輕的領域。很多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實體店受衝擊了,網店就能過得好嗎?不是。

    網際網路是最容易形成壟斷的地方,正如流量入口被幾家大公司壟斷一樣,網店也會形成大店吃飽,小店餓死的局面。

    總體而言,前店後廠模式也許是網店的終極目標。背後有一家或多家工廠加工生產,網上推廣營銷,形成真正的直銷模式,還會拓展社群營銷和微商。不管是京東自營模式,還是天貓品牌旗艦店模式,都是能夠長期生存的方向。但是京東模式很難複製,只有蘇寧國美等大企業還可以嘗試,普通電商是做不成的。天貓品牌旗艦店入駐門檻越來越高,加上推廣成本高漲,實力不足的小品牌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也許三五年後電商就會全面徵稅,到時候網購成本將進一步上升,網店的經營難度也會持續增大。

    實體店不會消失,網店還會繼續壯大,與資源日趨集中的網店相比,實體店的未來還更加光明一些。不管怎麼說,適者生存,做好服務的同時又能體現價效比,這才是常勝法寶。

  • 10 # 七步知財

    實體店和網店現在很多都過得不好,因為在現有經濟體下,這兩者都已經到了瓶頸期,面臨著行業洗牌,優勝劣汰,存活下來的才有機會談前景。

    實體店的困境

    實體店現再真的很難,很多都在轉讓店鋪,關門的也不少。

    首先實體店現在的成本非常高,主要是店鋪租金水漲船高,令很多實體店壓力山大,即使是門庭若市的實體店也不一樣有很多利潤。

    其次很多店鋪受到網店經濟的衝擊,大多數的實體產業都可以搬到網路上,網路上流量比實體店大得多,分流了不少客戶。

    最後是消費習慣改變,除了一些必要的線下消費,很多東西都可以在網上買得到。加上現在的人沒有什麼時間且依賴網路,能夠在網上消費的都不會去實體店。

    實體店的前景

    1、網店無法取代的行業,仍然具有非常大前景,主要集中在一些服務體驗極強的領域,比如說足浴、護理等等。

    2、具有品牌效應,其實還有很多品牌沒有上線網店,但是它的實體店生意卻一直沒有受影響,主要是品牌輸出非常強大,消費者依賴這個品牌,即使需要麻煩去一趟實體店也願意。

    3、質量和體驗雙管齊下,實體店之所以被網店打敗,就是因為網店更加便利和選擇性多樣化,實體店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在不斷的更新迭代中保持產品競爭力。同時線下的服務體驗將決定能否成功,不能像過去等著消費者上門,而是把消費者找過來。線下的營銷活動要新穎,消費的體驗一定要突出,就像海底撈的服務一樣,火鍋其實很一般,但是服務讓人無法抗拒,這種體驗會形成依賴性。

    網店的困境

    在過去幾年,只要開個網店,把店面網頁裝修好看一些,把好評、等級搞起來,基本上就有源源不斷的訂單。但是發展多年以後,這個行業其實已經趨近飽和,競爭非常大,因此也到達了瓶頸期,很多沒有太大優勢的網店在這一波洗牌中逐漸被淘汰。

    網店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單一和粗糙,簡單的來說很多網店就是被動收入,等著平臺使用者過來,沒有太多引導的方式,完全是依靠廣告。

    網店的前景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店會更具競爭力,但是前提需要轉型。網店必須從粗管理到精細運營轉變,首先在產品上就要把握好,畢竟不是割韭菜,需要長久發展下去。今年雙十一,天貓的成交額就達到2684億,可見這個行業的前景有多大。

    目前網店的前景最主要是如何引導客戶進來,也就是如何增加流量和促進交易。首先短影片能夠進一步地把網店和產品宣傳出去,然後透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近距離地體驗到產品的質量、功能、效果,並且營造出極強的消費氛圍,在直播中引導使用者成交。這只是5G時代給網店帶來的機會之一,未來還會衍生出很多渠道。

    實體店雖然生意不好,但是不會被網店完全取代,因為線下體驗即使AI場景化也無法取代;網店表面上一派紅火,但是競爭非常激烈,洗牌再所難免。實體店和網店都存在很大的前景,最好是能夠兩者結合起來運營,能夠事半功倍。

  • 11 # 華哥說門店生意

    觀點是:實體和網店會永遠並存,並不存在誰會淘汰誰的現象。體驗度高的產品,實體店生意會越來越好做,體驗度低的產品,會更傾向於網店。

    01生意,會以體驗度來進行區分的!

    從幾個情況來進行區別:

    1、體驗度:體驗度高的產品,比如對安全效能以及質量要求高的,類是以奶粉、食品、藥品、消防器材等等,因為人的消費心理,會傾向於實體店進行消費;還有就是類是於美容、理髮、餐飲這些必須在實體店進行消費的。

    2、客戶人群分類:高階的消費人群會比較傾向於實體店消費,比如購物、化妝品、衣服等等。低端的消費人群會傾向於網店進行消費,畢竟網上什麼價格的產品都有,什麼品類的產品也有,可選擇性比較大。

    02其實網店的生意也不好做!

    現在很多人都在糾結網路生意,其實放在單體的網店來講,現在的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賺錢的永遠只是少數,大多數的網店其實是不賺錢的。

    現在網店的成本也很高,和線下的實體店的房租成本相差不大,網店的成本主要是流量、廣告費用,如果網店的毛利低於30%,基本上也是虧本的。

    天貓那麼多的網店,真正賺錢的少之又少!所以,網路真正賺錢的就是網路平臺這個“地主”,就像實體店的房東一樣的道理。

    03真正關鍵的是,我們得思考生意如何來做!

    現在的生意,已經不再是20年前的生意,就像網店也是一樣的,不再是10年前剛開始的狀態。

    20年前,隨便開個店做個生意都能賺錢,如果現在你還在幻想用當年叔叔阿姨那樣的方式來賺錢,我只能說你想錯了年代。

    淘汰的永遠不是實體生意本身,而是淘汰落後的生意經營模式以及淘汰還在用落後生意經營模式經營今天生意的人。

    1、做店等客的生意方式:如果你還傻傻的開個店,然後坐在店裡面等著客戶上門,那麼你的生意一定會越來越難做。

    因為現在的消費者,你不大可能把他們拉回到店裡來,既然不來,為什麼不能走出去,把客戶引進來?為什麼不能讓客戶在線上支付,然後我們也送貨上門?

    因此,現在的生意不是難做,難的是我們生意思維的轉變,難的是我們做生意方式的轉變,未來的實體生意,一定會趨向於“社群型”以及‘社群性’的生意方式,自己好好努力構建屬於自己的社群模式吧。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 12 # 財經宋建文

    今年雙十一,天貓全天成交了了268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比2018年增長了25.8%,這個資料看起來非常喜人,網購創新高,網店的日子貌似過得很滋潤。

    但實際上,網店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賺錢,同樣遵循二八法則,甚至是一九法則。真正做電商的,賺錢的很少,大多數人都是炮灰。每天守著客服軟體,親,你看看喜歡嗎?親,你覺得可以就下單吧?親,咱們家的東西,品質有保障的?

    其實根本沒有多少人能賺錢,東西賣貴了,沒人買,便宜了,還不夠廣告費,如果不引流,開了個店,流量只有自己每天進去逛一逛,不可能成交。需要花錢買廣告位推廣,還需要花錢做銷量,結果算下來,還是倒虧的。

    只有少數有實力的大玩家能賺錢,他們擁有資金支援,有專業的管理人員、美工、營銷,還有成本的議價權,電商並沒有帶動所有人網上創業賺到錢,只是用一種新的商業形態重新實現了財富再分配而已,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

    線下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既要受到網上電商的衝擊,又要受到線下高房租的壓力,很多線下實體店是排隊倒閉。以我小區為例,下面的幾個店鋪,一年之內換了三個老闆,前面的關門了,後面的前仆後繼的進來,不斷迴圈。

    所以未來的前景,不管是網店還是線下,都有很大的壓力。做網店的,別以為不交房租不交稅很容易掙錢,做了的才知道苦,未來要麼有行殊引流(比如網紅)能力或者財力(打廣告)的有前景,其他的也是前面進後面走,線下就更難了,除非房租降下來,要不然一般性同質化的線下實體店,基本上開一家倒一家。

  • 13 # 溯源歸一

    溯源認為:在現有經濟體下,實體店會隨著時間推移趨向於消亡,網店在實體店消亡的過程中逐漸增多。

    探究一種商業模式的生命力,我認為應該從經營者和消費者兩個維度入手。

    1、從經營者的角度

    任何實體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其次才是人力成本,最後才是經營者的商品成本。而網點剛好迴避了房租這一最大項。舉個例子:小區樓下的金忠肉業連鎖店,面積20個平方,地點成都4環和5環之間,一年的房租費用12萬,投入裝修5萬,這兩塊成本合計17萬,每月營業額4.5萬,毛利2萬,除去人工和房租,一年淨利潤6到8萬。其賺錢一般支付了房租。

    總結:高昂的房租成本會驅使實體店逐漸消亡,要麼轉型成為配送中心。

    2、從消費者的角度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適齡勞動力會越來越少,消費者更多的需要服務和方便快捷,沒有更多的時間光臨實體店,這是一個趨勢。舉例而言:20年後,夫妻兩贍養4個老人,生活壓力都得上班,每天累死累活,那有精力和時間去實體店。其次,消費者需要個性化消費,需要定製化服務,這個時間實體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同時5G普及之後,網速、頻寬更快,你要買衣服,遠端360度視覺展示,還可以有模特試穿,視覺化情況下完成交易。

    總結:網點更符合未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所以會逐漸增多。

    3、現實情況

    前面兩點咱們從理論上進行了推到,再來看看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改變。我以前買菜必去菜市場,因為那裡品種多,新鮮,隨著家門口永輝超市營業,就再也沒有去菜市場了,因為永輝超市步行三分鐘就可以到達。今年7月份,突然發現小區單元入口有京東星配,這下好了,永輝超市都不去了,每天下班回家在等上樓電梯時順便拎著菜就回家了。

    總結:實體店成本壓力有增無減,網點解決消費者快捷、方便和個性化需求具有優勢,而這又是消費行為和習慣的大趨勢,所以實體店消亡,網點增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手機網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