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sun920
-
2 # 碧微57945177
很正常,人隨著年齡長大,思維也就有所變化。還有你所處的環境。對人也有所變化。現在又是物質很強大氣候。人們也都在自我忙碌的路途中。人情冷暖變談。
-
3 # 海魂43960686
我也贊同這個觀點。我家親戚都在外地,沒電話資訊落後,只能靠書信交往,當有親戚來家時都很激動和熱情,隨著父輩不在了,加上這個時代變得就談了。
-
4 # 使用者3002023650286
如果你不夠優秀,人脈是不值錢的。它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聽起來很冷,但這是事實。
-
5 # 心平氣和的波波
四五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基本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在農村有穩定工作的人並不多,所以,貧富差距並不大。因此,親朋之間沒有相互岐視的眼神,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互串門拜年也成為一種時尚和交流感情的最好方式。
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貧富差距的增大,這種親朋之間的感情也隨之淡化。因為,有的人天資聰穎,能把握機遇,靠自已勤勞和智慧,掙到了很多錢。而有的人懶惰成性,不思進取。看人有錢便嫉妒,總跟人借錢。借便好,不借則惱,借而不還。還有的人,有了錢之後,自高自大,總是拿另類眼光看待親朋好友。又加之當今時代,生活節奏加快,為生活奔波,南征北戰,沒有太多時間,相互走動。綜上所述,才導致今天,親朋之間,感情沒有小時候那樣親蜜。不知我表達的對不對,不當之處望見諒!!!
-
6 # 風騷一千年
俗話說,親戚不走不親。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奔忙,親朋走動太少,所以情感變淡了!現在通訊很發達,電話影片!可以常聯絡,可以增進感情。加之中國低收入人群較多,為經濟所限,過年是唯一一個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這就是再遠也要回家過年的原因,也是中國大遷移奇觀的原因!
-
7 # Zff0808
真的有這種感覺。我是80年代初生人,農村人。小時候的“六親”走得勤,尤其是逢年過節和喜喪事,互相關懷互相支援,親人們的情感非常淳樸溫暖。隨著經濟條件變好,感情逐漸變淡,一些以前有的禮節都簡化或者消失了
-
8 # 家有琪寶18
因為現在各有各的家庭了,別說親朋好友,自家兄弟姐妹住的遠的話,感情都會越來越疏,反而跟自己鄰里關係還好,還有自己經常玩的朋友好,跟自己從小玩到大的人長大後不在一個地方,也會慢慢疏了,偶爾見到只是互相問一下,也沒有過多交流,這種現象不一定
是跟錢有關係的,就是大家的圈子不一樣了,人物關係也會跟著變的。
-
9 # 楊子144901771
現在是市場經濟了,現代人都活得很現實。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是你用我、我用你,禮尚往來的。如果你沒有用,誰也不會想起你的。“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10 # 雲端俯視41563321
這個問題對70年以前出生的感覺最深。不外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人口流動。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對居住地的放開,使得一大部分人為謀更好的生存環境而走他鄉,打破了多年形成的一村一屯一家族的模式,親人問雖著距離的漸遠而漸淡。二是傳統的居住環境的打破,使得鄰里間,親友間的走動不方便。三是集體生話的被打破,使人與人間過去那種相互依託相互幫助的人際關係漸行漸遠。四是計生後一家一孩使人的私秘更強烈,相互溝通少了。五是隨著現代生活的便利,過去那些必須面對而才能解決的事隔空就能辦到。六是傳統節日的淡化也淡化了親情。
-
11 # 狗本善良
這是一個給與受的問題。小時候,你給予親朋好友的是純真的沒有雜質的愛與表現,他們給你的也是比較純粹的愛與關懷,正因為你的純真,所以你從他們那裡接受的溫暖也是經過你的無意識的過濾,過濾掉了一些世俗的東西,你只接收了那些純粹的關心與溫暖。長大後,經過俗世的薰染,你給予他們的愛已不如小時候那樣的純粹了,你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再那麼簡單了,所以你從他們那裡感受到的愛與溫暖已經不是小時候的樣子了。
-
12 # 我家球球很乖很乖
這個是真實存在的現象,而且幾乎家家存在。小時候,因為感情單純,心思較少,就隨著父母的心思,跟家裡的親戚們相處,即使有些親戚做了不好的事,也不會在意。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於親戚們的做事,也有了自己的是非判斷,再加上結婚有了另一半的加入,會考慮另一半的感受,自然而然就理性多了。人一旦理性起來,就不會顯得很熱乎了。
-
13 # 春暖花開lly
小的時候,心比較率真,單純,直接,要求的也比較小。與其說親戚變疏遠了,倒不如說我們的心也變了,變得多慮,變得自我保護,變得敏感。
-
14 # 風過無痕144068554
長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外部內部的各種原因,兒時玩伴便漸行漸遠,就算見了面想還像當初那麼隨便,但感覺已經找不到了。關乎時光,沒有對錯。
-
15 # 方圓30690
而長大後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有的務農,有的打工,有的經商,有的走了仕途,為了生活忙於奔波,也沒時間見面,有的一年才見一次面,有的甚至幾年都見不到,見了面彷彿有很多話,但又說不到一塊兒了。
這大概就是溫暖越來越少,心越來越涼的原因吧!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
16 # 玉兔桂花樹
太有感覺了,小時候在姥姥家長大,每年的年三十都不睡覺,過了12點提著舅舅給做的小燈籠挨家去給長輩拜年。那時候心情別提多高興了一點也不瞌睡。長大後感覺親情在一點一點變淡,包括自己的親兄弟姊妹就是在一個城市裡一年也就是見幾次面,過年時也就是你到我家吃頓飯我再到你家吃頓飯。平日很少有交流,現在好多生二胎的都說給孩子生個伴,長大以後有事好商量,其實我感覺成家後自己家的事寧肯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也沒有人願意和自己的親姊妹兄弟商量。因為都怕自己家的事讓親人知道。比如買第二套房子都是偷偷的買就怕家人知道我親眼見過。自己的父母都不說就怕父母知道自己有錢,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什麼?所以現在的社會就是經濟社會,再想回到以前親情濃厚的時代是不可能的了。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
17 # 我很好
我很小就出門在外,家人怕我受苦,時常噓寒問暖。大哥在父親去世後對我更是關懷有加。最常說的一句話:有事就回家,沒錢就告訴我什麼的。現在我們都已經成家,兄妹的感情並沒有因之淡化,反而因歲月的沉澱感情越來越深。對母親也是更加依戀,養老我們從無糾結。常聚是我們共同的話題。
-
18 # 風過庭前萱
不是越來越涼,而是在人生道路上,隨著不斷成熟,獨立生存能力越來越強,親朋之間感情的依存度就越來越低……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積累不僅僅是共同分享喜悅和快樂,更多的是共同分擔困難和不開心……自古以來講患難見真情,就是這個道理……
-
19 # 看看說說點點贊
親情不褪色。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注點會愈來愈多,關注面會越來越廣。生活的壓力會愈來愈大,對那種兒時親情的溫馨也逐漸變成了記憶中的暖。其實社會飛速發展,每個人都在奔波,給人溫暖的親情又何償不需要常來常往保持溫度呢?只要人心不變,親情永在。
-
20 # 我愛練太極
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閱歷都不一樣,小時候的感情是單一的,純粹的,跟的父母到處走親戚,覺得見誰都親。長大了就不一樣了,看事情比較多了,接觸的人也多了,有了自己喜歡玩的朋友,跟親戚接觸也少了,沒有太多的交往,就覺得親情淡了,冷漠了,這也正常。
回覆列表
很有同感。小時候的發小是能玩到一起,上班後的同事是能說到一起,所以走得比較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退休後相處的機會多了,慢慢會發現她的很多東西是你不能忍受的,如她對家人的冷漠、她對錢財的吝嗇、處事的極端自私等,所謂三觀不合,也就離那個人越來越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