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隋煬帝說天下

    康熙

    后妃初婚:11歲

    皇后(4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653年12月17日—1674年6月6日)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世襲一等公索額圖的親侄女,康熙首輔索尼的孫女。生於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齒)承祜(早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齒皇次子)胤礽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諡“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諡“孝誠”,全部諡號: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1653年—1678年3月18日)康熙畫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生於順治十年。初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后,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諡“孝昭皇后”,後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諡,全部諡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親侄女,康熙帝的表妹。生年不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殤)。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后,次日即去世。葬清東陵之景陵。初諡“孝懿皇后”,後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諡,全部諡號: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烏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生於順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殤;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殤;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禎。雍正帝即位後,尊為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薨,享年64歲。葬清東陵之景陵。全部諡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皇貴妃(3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後又生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封敏妃。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為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為皇考敬敏皇貴妃,並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

    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諡為愨惠皇貴妃。貴妃(1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妃(11位)順懿密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純裕勤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

    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后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

    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宣妃,博爾濟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慧妃,博爾濟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鬱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初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

    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諡曰“度”。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良妃(1665—1711),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四十三年冊封為良妃。嬪(10位)熙嬪(1670年—1736年)陳氏,陳玉卿之女,康熙九年,三月生。

    康熙四十三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尊為皇祖熙嬪,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二薨。僖嬪,赫舍里氏 (?—1702),賚(lai)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安嬪,李氏,李永芳孫女,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二子,允禝、胤禕,一女,未成年即夭折。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二子,皇三十四子(序齒)二十四子胤袐、皇三十五子胤褑。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一女,固倫純愨公主。謹嬪,色赫圖氏(?—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

    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祜。貴人(6位)郭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詳。易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貴人,納喇氏。驍騎校昭格之女,生萬黼、胤禶,二子皆早夭,未序齒。貴人,納喇氏,那丹珠之女。布貴人兆佳氏,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 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女和碩愨靖公主。庶妃(4位)庶妃,鈕祜祿氏,滿族。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早夭)。卒年不詳。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均殤)。卒年不詳。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早夭)。卒年不詳。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早夭),卒年不詳。子女子女:35子,20女(寫上宗譜的有24子11女)繼位人: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第四子)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兩立兩廢)(第二子)

    注: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惟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與雍正最為親密,去世後雍正又命復其名中胤字。

    同治同治,清朝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慈禧和咸豐帝之子,對應年份為公元1862年至1874年。慈禧採納了大學士周祖培的奏議,廢止“祺祥”年號,改用“同治”年號。“同治”,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慈禧太后一聽十分高興,特頒諭旨,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並命停鑄“祺祥”錢,改鑄“同治”錢幣。

    咸豐六年,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出生。咸豐十一年,咸豐帝駕崩,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依照咸豐帝遺詔,由肅順等八位大臣輔政。九月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等被奕訢與慈禧奪權。

    同治三年六月,清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 同治四年,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為捻軍所殺。同治六年,東捻軍被平定。 同治七年,西捻軍主力被平定。 同治九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 同治十一年,冊立皇后阿魯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親政,同年陝甘回民起義及雲南回亂大致平定。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駕崩,享年十九歲。

    光緒

    很多人可能覺得光緒不行,其實不然,越是亂世機會越多。

  • 2 # 近現代史愛好者

    如果穿越到清朝我願意做宣統皇帝溥儀。我會繼續執行先朝的新政,那可是日本明治維新在中國的移植噢!雖然由於鐵路國有案和皇族內閣等改革措施加上湖北武昌兵變,君主立憲暫時執行受阻,我頒佈退位詔書,命令袁世凱辦共和,繼續立憲新政這一前所末有偉大事業。1917年,張勳擁戴我復位,我真有心消除辦共和產生的紛爭戰亂,保持國家政局穩定,持續新政以達國富民強。但我是把皇位看作為國為民服務的,不是為我自己享受的。為了人民不再兵禍之苦,我再次宣佈退位。1924年馮玉祥逼我籤修正清室優待條件,那可是違法的,我完全可以不籤,但為了人民我簽了。從1931年開始我當偽滿洲國皇帝,我有心把大清國復興為國富民強的新國家,可是我沒有權,有.心無力1959年,我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我早就知道新中國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是讓勞動人過好日子的,所以我決定把我所有的財產都交給國家人民,我自己也要參加勞動,自食其力,不再當剝削者。1961年我成了政協委員,雖然我退位了,但我知道我末代皇帝的名氣非常有價值,我決定把我的前半生寫成書,拍成影視劇,把我曾住過的地方開發成旅遊區,永遠造福人民。.

  • 3 # 遊戲宗師2019

    我想當道光皇帝理由有5點:

    第一:國力沒有衰敗,堅決禁菸。林德徐禁菸有賞。

    第二,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長途跋涉來的,沒有後勤補給。把他引到陸地上再打。有江湖義士殺侵略者,南京條約不是賠了2000萬兩白銀嗎?拿出1%他們都賞給他們士兵。殺英國兵,殺幾個都害怕了。不是咱們賠他的錢,我們大度不要他的賠錢。

    第三,命令組個團去英國學習他們的工業革命。他戰敗了不叫他們賠錢就是好的,英國人一定會教咱們的。

    第四,我不會選咸豐當皇帝,無能之輩不陪當皇帝。到英國學習的知識經驗把改革進行到底的皇帝。

    第五,改制度,把不合理的制度全部廢除,引進幾個合理的制度。第一個滿漢不能通婚。

  • 4 # 脫離高階趣味的王閃爍

    必須想當乾隆皇帝。

    有以下幾點理由

    1、乾隆運氣好

    25歲最黃金的年齡繼承皇位,不像他爸爸熬到40多才當上皇帝,熬都快熬死了。而且更爽的是沒人和他搶皇位,你說省不省心!雍正可能皇位得來太辛苦,不忍心自己兒子如此,也避免互相殘殺,所以就直接搞了秘詔,藏在正在光明匾後面,好了不用搶了,我立了皇帝就是誰也不告訴你們!厲害了我的親!康熙雍正勤勤懇懇勵精圖治70年,搞了個盛世留給乾隆,你說爽不爽。乾隆活到89歲享受一生榮華富貴,你說爽不爽?

    2、乾隆過的好啊

    乾隆過的多好,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有畫師隨行畫下美景,回頭建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第一次下江南遊覽江南山川美景,在圓明園把江南四大名園都重建了一遍供自己遊覽,你說牛不牛逼?騎射打獵加閱兵,玩的不亦樂乎。連夢裡都回憶這六下江南的美景啊,美人如畫,美景美食海了去了。之後就沒皇帝這麼幹了,因為花不起了,國庫花空了?!所以說乾隆的豪華收藏,大花園大庭院,簡直沒誰了,在那個時代的世界也絕對是絕無僅有了。大約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明代書畫2000件,這就是中國古典書畫作品當時的最大規模。而乾隆皇帝最引為自豪的,當是數十載如一日地對歷代書法名帖的蒐集了。他喜歡的東西就蓋個章,專門收藏。

    3、乾隆歷史評價高

    歷史評價很高啊,康乾盛世,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3年4個月,善始善終,做了太上皇,享盡榮華富貴還壽終正寢,這就很不簡單了,中國歷史上44%的皇帝都死於非命,而乾隆就特別幸運。他的乾隆時代在那個時代的世界也厲害了,經濟佔比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一,製造業乾隆時代是英國8倍,俄國6倍。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拆開足以繞地球一圈。他一生寫了4000多首詩,頂一部全唐詩集還多。自封十全老人,更是自己得意的不得了啊。同時見過7代人,祖父,父親,兒子,孫子,重孫,玄孫。天倫之樂有木有?這樣的好福氣,好運氣,標準的富三代啊,有錢,一個國家還在自己手上,你說這樣逍遙自在,恐怕無人能比吧?

  • 5 # 故事有我85345263

    我比較想當嘉慶帝,因為從乾隆帝開始清朝已經走上下坡路了,然後嘉慶帝也沒有挽救這樣的局面,如果我能當上嘉慶帝,那麼我也許會盡力挽救開始走下坡路的清朝,也許不能讓清朝再次輝煌,但是也要為道光帝做一個鋪墊。

  • 6 # 張明揚不說話

    如果將意淫進行到底的話,那我穿越時候必須選光緒啊。

    正是在光緒時代,中國遭遇了近代歷史上國運的最大挫折,如果可以穿越,憑著我的“先知”優勢,或許有可能可以扭轉國運,雖然可能性並不算很大。

    第一,必須盡一切所能與慈禧太后搞好關係,建立極強的政治互信和私人親密度,為日後的維新奠定最重要的政治環境。讓慈禧相信,只有光緒這個親外甥才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讓慈禧相信,無論光緒怎麼維新,都沒有想揹著她的想法,更沒有對付“親爸爸”的意思。畢竟,在振興大清這個問題上,兩人的利益訴求是統一的,千萬不要相信翁同龢教的“離間母子”那一套。

    第二, 親政第一年(1889年),就在太后的支援下,在全國啟動維新。一開始儘可能的照顧滿洲親貴的利益,官制改革的推進可以慢些,儘可能的團結大多數人;康有為這些行為躁動的人可以用,但不能給予大權,做個智囊足矣,多信任張之洞這些大清體制內的革新派;維新一開始的重點可以放在財政、教育、軍事和全力刺激工商業發展上。

    第三, 全力發展海軍。宮中用度除了太后之外,大力縮減(學習明治天皇);全國的財政重點轉向海軍,瘋狂備戰,瘋狂買船,不要怕借外債,開辦大清中央銀行籌資。

    第四, 儘快推進軍事改革,海軍的重點是買船,陸軍的重點是練新軍和裁撤綠營。一面繼續信任李鴻章,一面嚴令他重整淮軍;在小站提前練新軍,重用袁世凱這些少壯派,重點是練兵而不是抓軍權,一定要讓太后放心。

    第五, 軍事上外交上財政上全力做好對日開戰準備,既然是穿越,就一定要打贏甲午這一仗。

    第六, 意淫很過癮,看官請見諒。

  • 7 # 唄不見

    當然是回到大清最後一個攝政王的時代,告訴攝政王一定要殺掉袁世凱,控制北洋新軍,不給北洋新銀乾耗著他們然後控制北洋新軍為其換掉各級軍官,控制了大清的國運才能掌握皇權,為平叛反叛革命軍的打好基礎,然後訓練一隻皇家禁衛軍擁有了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和裝備在皇宮中,再一次鞏固了皇權,讓皇上掌握軍權政權,平叛革命軍選一些有威望的將軍控制的北洋新軍,平叛回宮之後直接殺掉,以免以後威脅到皇權。能為大清續命個4到5年。

    以上只是我的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分享一下你至今回憶起來都熱淚盈眶的一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