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邊的小卷羊
-
2 # 金扣
學習中國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就會確立“明白入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學哲學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因為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人是“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氣象”。
-
3 # 拙筆淡靜
回答:能!前提是真的用心去學而且學有“建樹”了。君不見,但凡在社會上生活得優哉遊哉心安理得的人,多都是懂得並擅長去辯證地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看待自己,甚至能辯證地看待“貧富”的。他們的氣質,明顯與眾不同。
-
4 # 花開富貴102238376
我覺得不一定,因人而異,什麼是氣質,氣質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和人的思想有關,和思維方式有關,和學識有關,和許多的東西有關,大部分都是後天形成的,可以後天培養但是絕對有先天的存在,而哲學都是後天培養的學習的,所以對人的氣質改變不大
-
5 # 調條牽流星
看你的目的如何,學習和認知程度,它所學習的範圍十分廣泛,對於不同的人會形成不一樣的知識和思想體系(很難),另外就是思辨能力和其他思維能力(發散,逆向,替代)提升。幾乎是全方位的魅力加深,生活學習中注意自身性格展示就行。因為由於三觀和環境經驗等,有時是不會被另外有一些人感受到的。
-
6 # 了空9
哲學是理論,事物輪迴因!健康是真諦,生命之本根!
心生怨恨惱怒煩,五毒攻心身腐爛!疾病纏身活受罪,啥樣哲學也枉然!
這個問題裡首先涉及到一些核心概念:哲學、氣質,從邏輯上說,知道什麼是哲學、氣質,是先於哲學或者氣質怎麼怎麼樣的問題,這有一個邏輯先後關係。我現在明確給出對於你這個問題的回答:顯然,哲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但不僅僅是改變氣質這麼簡單。
那麼就依據我以上的思路來對你的問題進行解答。
首先就哲學、氣質是什麼的問題作解釋。關於什麼是哲學的問題。哲學自產生至今2600多年,沒有一個普遍的定義,眾說紛紜。哲學在希臘語中是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philo是字首,指愛、熱愛,sophia指智慧,從詞意上解釋自然就是愛智之學。
高中課本也對哲學下了定義: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當然,這裡面又涉及到什麼是世界觀(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裡引用一下孫正聿教授的話:世界觀的世不是與人無關、自然而然的世,而是人生在世的世;世界觀的界不是與人無關、無始無終的界,而是人在途中之界;世界觀的觀不是神的目光而是人的目光。所以世界觀就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當然說到這裡我順便介紹一下孫正聿教授關於哲學的定義,就如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一樣是一種否定的說法,他提到:哲學不是科學,但同樣給予人以真理;哲學不是宗教,但同樣給予人以信仰;哲學不是藝術,但同樣給予人以美感;哲學不是倫理,但也勸導人類以向善。這樣回答的好處就是沒有給哲學一個具體的限定,從而把哲學嚴格限定在某一個言語下。但這樣指出哲學不是這不是那,卻始終沒有從正面說哲學是什麼。當然他關於認識哲學從一縱兩橫入手(其中涉及恩格斯對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的成就的基礎之上的理論思維)我不贅述。
黑格爾說哲學就是哲學史,也就是說哲學是在歷史程序中不斷演進、充實、發展的一個思想體系,要了解哲學必然不能離開哲學史。
關於什麼是氣質。我不在贅述了,我簡單給氣質下一個定義:氣質指一個人的精神風貌、韻味風度,涉及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儀貌風端。
第二個部分,也就是哲學的作用。關於哲學的作用, 我認為哲學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在於培養你一個更好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和高度,給人思想,教人思考。趙林教授認為,如果說其他學科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那麼哲學的目的在於改造自身,改造你看世界的眼光。又如苑舉正教授所說,哲學如同一把鏟子,用這鏟子挖什麼呢?挖你內心世界的寶藏,越挖越豐富,當然你在挖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焦躁、疑慮、恐懼、不安,但經歷過這一系列後你也會擁有常人所不有的踏實感。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對於人的改變豈能說僅僅是氣質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