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繁星落石
-
2 # 夢程771
因為三體和地球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相差太大了。地球人類文明在三體人眼中只是一堆蟲子,在黑暗森林中,三體人只派一搜探測器就摧毀了人類用數百年建造的太空艦隊。唯一能威脅三體人的只有黑暗森林法則,只能暴露三體星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待更高階的文明來摧毀三體星來確保人類文明的安全,但這樣做就是同歸於盡的做法,暴露了三體星的位置就等於暴露了地球的位置。這就是羅輯為什麼用太陽系和三體星的位置威脅三體艦隊,還有地球上的引力波探測器也是三體人在威懾紀元幫人類建造的。這就是執劍人存在的意義。
-
3 # 種一顆棗樹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執劍人
書中的政府也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為什麼一開始是羅輯?而且就在羅輯轉交遙控器的一瞬間,三體世界就發動了對人類的總攻?跟羅輯的背景有關係,從一開始就揹負著人類的命運成為面壁者,後來又因為辜負了人類的期望而從神壇跌落,被眾人辱罵唾棄,排斥等等經歷,導致羅輯身上同時具備兩種特質,對人類命運的責任以及對新時代人類的失望,兩者交集的情感,讓三體世界很難分辨哪一個更重要,因此三體人對羅輯威懾評價是高危。書中也已經寫明,能夠符合威懾力高危的人不多,一旦選錯,就是人類歷史的終結。
再來分析你說的,讓所有人擁有威懾權。這命題本身具有瑕疵,所有人這個界定很模糊。另外實現難度很高,即時在通訊非常發達的威懾紀元。另外這種決策的唯一通路就是隻要有一個人按了按鈕,那麼三體世界和地球就全部完蛋,這個是地球人類也不敢冒的風險。威懾是建立在你死我亡的基礎上,是在受到三體世界威脅或者是人類對來自三體世界侵略的一種自保方式,你死我亡,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決定兩個世界的命運,這是荒誕的邏輯。
三體三部曲我都製作了有聲小說,喜馬拉雅上可以找到我。
-
4 # 科訥
這個主要看威懾度(三體人的說法),羅輯的威懾度為80%~90%,維德的威懾度為100%,而程心的威懾度僅僅為10%~20%。
-
5 # 漫步科學
當面壁者羅輯透過太陽系內佈置塵埃雲成功建立起威懾後,便將威懾權交給了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這在一定意義上其實也相當於把威懾權給了全人類,但為什麼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在十八小時後又將威懾權交給了羅輯呢?
就像當今社會的大國博弈一樣,只有在“確保相互摧毀”狀態下,國家之間才存在和平與公正。以黑暗森林法則建立起的威懾,保證了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間短暫的和平,那麼確保威懾的存在也就是和平的基礎了。如果把威懾權交給全人類,那麼結果很有可能導致威懾的失敗,程心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她是全人類選擇的新一代執劍人,也是所有人類意願的代表。
那麼為什麼當所有人擁有威懾權後,人類對三體文明的威懾度會降低呢?其實這和人性有關。不同於個人,道德和價值觀對整個人類行為的約束會更加明顯,這就表明全體人類對三體文明做出的威懾是可預測的,這必然會極大的削減威懾度,為什麼這樣說呢?假如威懾權在所有人手中,然後三體文明執意要進攻地球,那麼全人類會如何投票呢?這就要衡量利弊了,如果人類放棄威懾權,至少短時間內三體文明還無法到達地球,人類還有數十年的生存時間,如果人類向宇宙發出廣播,那麼兩個文明隨時都有被毀滅的威脅,兩權相害取其輕,威懾失敗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但對於個人就不同了,擁有威懾權的羅輯其實依然相當於處於“面壁”狀態,而且黑暗森林威懾的成功也是建立在面壁者個體的不可預測上。三體文明要想解除威懾,就必須要進行“破壁”,也就是對執劍人的人格特徵完全的掌握,在原著中,三體文明透過分析羅輯的性格特徵,認為羅輯的威懾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此高的威懾度也是人類和平生存的基石,但可惜具有百分之百威懾度的維德在競選執劍人失敗,讓只有百分之十威懾度的程心成為新一任的執劍人了,當然,這也是全人類的選擇,也代表了所有人具有威懾權的後果。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感謝瀏覽。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讓所有人都擁有威懾權?這是什麼神仙想法?就像前面某答主說的,這是打算讓每個人都手握核武器發射器,一言不合就開火互毆嗎?問題是《三體》中的威懾可不比互扔核武器,不是造成滿目瘡痍而已,而是徹底的死無葬身之地啊。
1.終極威懾的要害在於同歸於盡,按下按鈕後一切都將萬劫不復。所以掌握按鈕的人一定要極其慎重,不能隨意什麼人都可以。什麼叫威懾?就是“你如果作出行為A,我就作出行為B”。威懾並不是真實發生的行為B,而是一種假設,目的在於阻止對方作出行為A。A是B發生的前提,換言之,B是不可能先於A發生的。二者的關係在於:如果A不發生,B就一定不會發生。但即使A發生,B也不一定發生。因為這時威懾的目的——阻止行為A——已經失效,即使作出行為B,也只能是出於報復或轉移矛盾或彌補損失等其他目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總之,威懾的意義,不在於真的作出那個威脅對方要做的動作,恰恰相反,永遠都不必作出那個動作,才能說明威懾是成功的。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威懾者,最重要的能力,並不是在對方作出行為A後敢於作出行為B,而是讓對方在他還沒有作出行為B的時候就相信他敢於作出行為B,從而永遠不敢作出行為A。
能夠有這種威懾度的人不多,尤其是在面對終極威懾的時候。
所謂終極威懾,就是《三體》書中說的那種:同歸於盡的威懾。誰都不想死,但你如果非要過來,我只能和你綁在一起死,就這個意思。賭的是對方比自己更怕死,或者更覺得這樣死不值得,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這種威懾是無法驗證的,因為一旦觸發,就是威懾失敗,就是一了百了。所以,真正成功的終極威懾,在於威懾者的威懾度。而這種威懾度,不用毅然按下按鈕的動作來證明,而是不證自明:對方就是相信他敢按下去。
說了那麼多,應該可以看出來了,掌握威懾權的這個位置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這個人既要有清醒的頭腦,明白威懾的意義在於永遠不用按下按鈕,也要有過人的魄力,讓人相信他就是敢按下去。說白了,這個人必須要有讓敵人永遠不能作出行為A的能力。只要敵人作出行為A,不管這個人敢不敢按下發射器,他都是不合格的威懾者。因為按下是同歸於盡,不按是被敵人殺死,反正都代表著威懾的失敗和終結。
2.威懾的意義及人類的本性決定了,威懾權不能掌握在集體手中。群體威懾度幾乎為零,這種情況下威懾毫無意義,必然失敗。既然威懾的意義這麼重要,尤其是同歸於盡的終極威懾關係到全人類的性命,是不是應該把威懾權交給群體才合理呢?總不能讓一個人決定全人類的命運吧,而且個體的決策容易流於偏激,群體決策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理論上會更科學。
然而,《三體》說得很清楚,就同歸於盡這種終極威懾而言,威懾權還真的只能交給個體,不能交給群體。
人們很快發現一個極其沮喪的事實:如果黑暗森林威懾的控制權掌握在人類的大群體手中,威懾度幾乎為零。原因並不難理解。終極威懾的武器是“同歸於盡”,在《三體》中,就是毀掉地球和三體兩個世界,而且是主動的行為。大部分的普通人無論從人類價值觀上,還是從本能的情感上,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書中的程心為什麼會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援?就因為她的觀念和情感與普羅大眾是一致的:她無法接受自己成為一個“劊子手”,按下按鈕毀滅悠久的地球文明以及理論上同樣有生存權利的三體文明。
所以當水滴進攻時,程心丟掉了發射遙控器。雖然程心是個體,但她代表的是群體的意志。這一點,從地球淪陷後人們並沒有真正責怪程心,以及現在還有很多《三體》的讀者為程心說話就可以看出來。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掌握遙控器的不是程心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數眾多的集體,當水滴進攻時,集體討論要不要按下按鈕時,肯定會有反對按按鈕的人,程心其實不過是他們的代表而已。
當然,理論上可以有得到另一種結果的可能。比如集體投票,有可能理性的人數還是壓過感性人數,最後按照投票結果,人類還是同意按下發射器——這正是發生在萬有引力號上的事。問題在於,光是這種集體討論投票的時間,已足夠三體把發射器摧毀了,所以這時的“集體決策”沒有意義。
而且,不排除有很多跟程心想法一致的人,覺得無論如何不應該毀掉兩個文明,堅決反對按下按鈕,反而就成了他們對生命和文明“負責”的體現了,就像程心阻止維德的光速飛船研究一樣。只要有這樣的人群存在,即使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決策,估計結果很大機率上還是會被他們左右。
不得不說,程心這類人的想法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威懾的意義就在於阻止敵人作出行為A,而不在於自己作出行為B。既然三體已經悍然進攻,也就是行為A已經發生了,事實上威懾就已經結束,作不作出行為B意義都不大。如上所述,只不過一個是同歸於盡,一個是任由敵人屠戮。如書中原文,不排除許多人還是覺得同歸於盡更可怕些:
……如果威懾失敗,人類還有至少一代人的時間可以存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活著的人就是全部了;如果因威懾失敗而進行威懾操作,向宇宙廣播兩個世界的座標,那毀滅隨時都可能到來,這個結果遠糟於放棄威懾操作。……這也是程心選擇扔掉髮射器的動作之間也能被很多讀者理解的原因,因為共情。
但威懾是否成功,關鍵不在於威懾失敗後要不要按下按鈕,而在於敵人相信你一定會按啊!根據以上分析,如果人類群體掌握威懾權,三體人都明白那個按鈕是一定不會按下去的:三體人進攻前,沒必要按;三體人進攻後,按也沒用了。既然一定不會按,那三體人還怕什麼?這樣的威懾就是過家家,完全形同虛設。
弄明白這一點並不難,地球人類花了18個小時。威懾權掌握在聯合國手裡僅僅18個小時後,就像燙手山芋一樣被礽回給羅輯。因為這時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威懾要起作用,威懾權必須掌握在個體手裡:群體是一定沒有按下按鈕的決心的,但是個體就不一定了。個體可以很堅定,甚至很瘋狂的。只有找一個大家都覺得他真的敢毀滅兩個文明的“瘋子”掌握威懾權,大家才都不敢輕舉妄動。
書中威懾度高達90%以上和威懾度直接為100%的維德,都可以勝任這個崗位。程心的威懾度只有10%,事實證明她無法勝任。而如果是大眾群體,那威懾度基本就為0了。畢竟程心還是科學專業人士,還是比普通人多一些理性的科學素養,對威懾的意義多少明白一點呢。
由此可知,題主設想的每個人都掌握威懾權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實際上的群體掌握威懾權,這樣的威懾一點作用都沒有,相反,還可能會自己毀掉自己。
3.威懾的目的是針對外敵的,如果威懾權為每個人所擁有,由於個體思想和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就會造成人類的內訌和自毀。在書中,之所以會有威懾,是因為人類和三體的實力相差過於懸殊,面對三體的入侵,人類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利用黑暗森林法則進行威懾是無奈之舉,但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只要三體敢進攻(作出行為A),地球方面的行為B呢,就是發射引力波,把三體的位置傳送到宇宙中,為三體母星引來黑暗森林打擊。當然,由於太陽系和三體捱得太近,屆時地球也難免要與三體同歸於盡。
這是一種終極威懾。針對的物件很明確,就是地球人類的共同敵人三體人。
只要選擇了對的威懾權掌握者,這個威懾就可以繼續下去。威懾者是理性的,只要維持三體對他的忌憚就行,不會真的想毀滅世界。但倘若像題主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掌握威懾權,那就絕對亂套了。
前面說了,個體的反應是無法預測的,誰能保證每個人都明白威懾的意義?誰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時刻頭腦清醒不會情緒化?萬一當中有反社會人格者,一拿到遙控器,還不趕緊先按下?讓兩個世界灰飛煙滅他才爽呢。又或者有誰掉以輕心或者頭腦發昏,按個按鈕玩一玩?哪怕是不小心誤操作……總之,讓每個人都手握毀滅兩個世界的生殺大權,這個念頭實在太驚悚太不可思議了。
-
7 # 繁花落雨
威懾的意思是什麼,威懾就是震懾,在三體艦隊即將到來之際,羅輯提出黑暗森林法則,在宇宙中存在更高等級的文明,一旦發現地球和三體文明這樣的低等文明,就會像除害蟲般除掉你,羅輯正是這樣發現了黑暗森林法則,並且掌握了三體恆星座標,一旦三體人進攻,羅輯就會向宇宙發射這個座標位置,而三體文明就會被摧毀,這個座標主要靠的是地球上建立的六個巨大的引力波,這個引力波可以超出太陽系向宇宙發射座標位置,而掌握引力波發射器的就是執劍人,執劍人只有一個,而且是以他的青春和生命為代價,這裡不得不說,羅輯的偉大,後來這程心並沒有意識到什麼是執劍人,執劍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威懾,當危險降臨地球,必須按下發射器,但是程心選擇了放手,地球收到水滴攻擊,引力波被毀,地球失去自衛能力。
那麼現實中如果發生這種事,我想國家不會再強調個人,反而是集體,執劍人是時代的產物。並不是人人都可以。
-
8 # UnClockwise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執劍人。
威懾的作用和人性格密不可分,要有同歸於盡的覺悟,也要有當機立斷的果絕。。。當然威懾的目的是彼此不相進犯。
-
9 # 狂拽劍修
原著有寫的。羅輯把威懾裝置交給聯合國,聯合國研究發現群體威懾度為0,這種關鍵時刻大家第一個反應是推卸責任,所以才把裝置還給羅輯。羅輯個體的不可預測性,是威懾成功的關鍵。
回覆列表
如果所有人都有權,開關只能用一次,這個威懾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或者說這已經不是對三體世界的威懾,而是對地球人類那個人的威懾。羅輯做執劍人是因為他的情緒穩定可控,但是全人類範圍內也難以找到形似的個體,會導致威懾的效果極不穩定。
何況這種一次性道具,最終生效是透過任意一個人透過還是表決系統透過,如果是前者,那地球隨時有可能滅亡,毫無生存性可言;如果是後者,決策需要的時間足夠三體破壞這套系統,威懾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