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爸爸對孩子要求很高,考試考雙百,每次必須要爭取到“三好學生”。考試失利的時候,就會被嚴厲批評,孩子非常焦慮。家長嚴格要求孩子,是利大於弊嗎?
9
回覆列表
  • 1 # 阿拉啦啦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思想品質,文化修養,性格情緒,興趣愛好都無時無刻地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不斷地產生影響。如果孩子的父母性格溫和,性格開朗,與人和善就能在孩子心裡留下一個美好的形象。反之,孩子的父母性格暴躁,性格鬱悶,與人不和,也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不好的形象。所以,父母務必重視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當好第一任老師,育好子女。

    父母必須弄清怎樣培養孩子才是正確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就一味追求成才。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才算是對的呢?才算是成才呢?我認為父母應該從實際出發,確立多面人才觀,從孩子本身的實際條件和孩子的先天素質與後天影響、愛好、特長來確定目標,設計未來。 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父親對他的成才教育,愛好、特長教育。歌德小時候,父親就抱他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愛好、特長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

    人才的結構總是由初級、中級、高階組成,而且初級、中級人才諸多,高階人才總是少數。只有家長從國家需要出發,培養多方面人才,適應國家的需求,就能培養出符合分層結構要求的人才。他們各盡不同,有的適合行政領導的工作、有的適合科技領域的工作,有的適合普通平凡的工作。古話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它的深意就在於普通平凡的行業照樣能培養出人才來。

    培養孩子成才不能操之過急。做父母的那個不操之過急,甚至拔苗助長呢!實踐證明,父母的操之過急是培養不出好人才的。我從事多年教育,曾經接觸過這樣一位孩子的父親,每當兒子成績落差,總是大聲責備。一次,他的兒子不忍心地回答:“爸爸,我很想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可是,困難的是沒有通天的梯子!你說怎辦?”他還不明白孩子話中的意思,還是批個不停。這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已經遠離實際,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如果這種情況在美國,出現孩子學習掉隊,家長是不會責備的,認為是正常的,而是冷靜對待,以免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人賜教。我想,即使達不到目的要求,也還是要耐心地給以更多的鼓勵,使孩子進步成才,這才能實現家長的願望。

    父母對孩子教育要有嚴格的要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特別注意做到,不要對孩子撒謊,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儘量予以答覆,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下子袒護,一下子發脾氣。不然,都會傷孩子的自尊心。

    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要一貫性。四十年代上海孤島時期,傅雷對他的兒子傅聰教養就有一貫性的嚴格要求。他平時很少同孩子嬉戲逗樂,也不見他對孩子的調皮淘氣行為表示過欣賞。他給孩子規定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甚至連進餐也要孩子坐得端正,注意手肘靠在自己坐位桌邊,不能妨礙同席的人。有一次,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傅聰按照父親的規定,每天按時練習彈琴,從不敢鬆弛一下。後來,傅聰遠赴重洋,仍然潛心藝術,終於成為一位知名的鋼琴演奏家。足見傅聰的成才跟父親的一貫的嚴格要求分不開。

    父母對孩子教育要堅持精神的傳遞

    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思想品德、文化修養、個性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必須牢固樹立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奉公守法,遵守法令法規,作風正派,胸懷坦蕩,以民為重,樂於助人等,把自己的精神品質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孩子。

    宋代寫《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就是精神傳子的典範。人們都很熟悉,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更是家喻戶曉。可人們不一定知道,他還是一位精神傳子的好父親。范仲淹在孩子面前常常講述他小時候的故事:“家裡貧窮,十幾歲才上學讀書。為了讀書,他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每天熬一鍋粥,冷了凝成粥凍後,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每餐就用幾條鹹菜下粥,終經刻苦學習。”把刻苦精神傳遞給孩子。做官以後,牢記窮苦百姓,以“先憂天下”為座右銘。有一次,二兒子範純仁結婚前,提出購置一些上等的物品,想把婚事辦得排場一些,便列出一張清單徵求父親的意見。范仲淹看後皺起了眉頭,然後搖搖頭說:“這太過份了,哪能這麼鋪張!”說完見兒子低頭不語,不像平時那樣樂意地聽取自己的意見,便又親切地說:“孩子,我不是捨不得花錢,我也知道是親家那邊想風光一下,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范家的家風,不能忘記先憂天下的信條啊!”一席話,聽得兒子點頭稱是,忙把清單改了又改,最後只辦了一個簡樸大方的婚禮,並將積攢的俸祿拿來賙濟貧困親友、部下和老百姓。受到人們的稱讚。范仲淹就以自己良好的個性品德為榜樣,大展孩子可塑性,爆發孩子的敬仰及模仿。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路標。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有的連走路都像他父母。可見父母的自身素質、行為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父母對孩子教育要放遠目光

    有人道,放眼世界定乾坤,合抱雙手一無所有。我們要把目光放大、放遠,不能鼠目寸光。教育孩子都要大度放開,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大雅胸懷、春風大度,以孩子為本,關注孩子的未來。對待每一件事必須心態平和、樂觀向上,敢於面對孩子出人意料的困難與挫折,即使面對孩子個性走樣、犯錯,也要用理智來控制情緒,以寬容去感化孩子,引導孩子反思行為,培養孩子遠大的目光和寬闊的胸懷及人格的發展。有人說,中國孩子失去了主動性,什麼都靠壓、靠灌,嚴重挫傷孩子的心身健康和日後的成才。在日本、美國,家長則把目光放在培養全球經濟發展的人才上,都重視對孩子的思想分析,重視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去成才。

    父母對孩子教育要多看家教書籍

    書籍是父母提高教育水平的知識源泉,它對全面瞭解、掌握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有很大幫助。為了方便學習,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當好老師角色。特向廣大父母推薦《父母九字經》:①德:父母要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②能:父母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才能,掌握真實本領。沒有真才實學的父母,很難讓孩子真正佩服。 ③嚴:父母要建立起融洽的親子關係。失度的愛,扭曲的愛,都會產生親子間的感情障礙。④尊: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權利、興趣愛好、自主選擇,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⑤信:父母要取信於孩子,對孩子要講真話,講實話,不要亂許願,承諾要兌現。⑥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要和睦,對孩子的態度要和藹。要講民主,講平等。 ⑦寬:父母對孩子要寬容,要體諒。要允許孩子有缺點,給孩子自省改過的空間。 ⑧聽:父母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要與孩子多交流,時刻關心孩子的精神需求。⑨看: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孩子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父母們要牢記《父母九字經》,培養孩子朝著時代要求成長前進。

    父母們還要讀《心理學》,結合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分析研究孩子成長髮育中的規律。做到經常與孩子談心,溝通思想,保持與孩子平衡的心理狀態,激發孩子求知慾,努力學習、探求知識,為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2 # 家庭教育漫談

    我是@從心而改,我認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苛,利大於弊。它不利於孩子對知識的學習,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的壞習慣比知識更多。

    家長要帶著同情心教育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理解,而不只是物資金錢施捨,更不是簡單粗暴。否則,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和可怕的事情,那麼他是很難學得好的。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於嚴酷,毫無同情心,不能追求孩子十全十美,要承認孩子的個性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父母別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自己的失敗轉嫁到孩子身上,變本加厲,對孩子要求更高,希望把孩子教育得比自己更加優秀,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成功;或強行讓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來滿足自己未竟的願望和理想。

    不要事無鉅細,樣樣管到,不要要求孩子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把孩子當作私人物品,對孩子進行控制;不要把孩子的未來都安排好,讓孩子過你的人生。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沒有自由,沒有一點私人空間,沒有自由呼吸的空氣,孩子會覺得壓力山大,人生只有學習,沒有樂趣,感受不到人生的意義。一張一馳,生活之道,家長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想法,讓孩子自己選擇未來的道路,有尊嚴過自己的人生。該放手的時候放手,孩子才會長大,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教育方法的不恰當會扼殺孩子的天賦。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瞭解孩子的真實需要和想法。要保持家庭和諧,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得到實現,讓他們有成就感。
  • 3 # 牛小歪

    謝邀!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嚴而有格。要求嚴苛的話,百害而無一利。有一條原則,在事關三觀與行為習慣的大方向上,家長自己做不到的,就別指望孩子能做到!所謂嚴苛,不過是可笑的跳樑小醜而已。對自己本職工作吊兒郎當的家長,有啥資格去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嚴格要求孩子,從自己做起!

  • 4 # 紹明伊文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 嚴苛 ,肯定是 弊大於利 ,我們來趟幾點。

    第一,兒童年齡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認識能力很低,這個時候家長就開始嚴苛的要求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起不到好的效果,搞不好孩子會走向反的方面,出現嚴重的叛逆心裡。

    第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 嚴苛,會起到不好的結果,孩子為應付家長就會說謊,用說謊話的方式來應該家長的嚴苛要求。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 嚴苛,起不到好的效果,還反過來還培養了孩子說謊話的毛病。

    第三,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 嚴苛,孩子就會會家長產生敵對思想,從小就認為父母根本不喜歡自己,對任何人都不相信,從而使孩子從小就仇視一切,性格就變得很孤僻,對將來孩子的成長去到不好的作用,孩子還沒有感恩思想。這個很嚴重很危險。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 嚴苛,起不到好的作用,我的回答滿意嗎?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竹韻在心

    謝邀!看到你的故事,我好像看到了你,有一點苦惱,一點焦慮的情緒。一個學生能夠有時在前三名,有時在前10名已經屬於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如果每次考試都基本上在前三名,真是不簡單,很不容易,你是怎麼做到讓自己保持在前三名裡的呢?看到你說父親對你要求很嚴,要求雙百和三好生,他這樣的要求說明什麼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當前社會中做父母的心理需求,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呢?又有哪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碌碌無為呢?那這樣的需求和期待就一定會實現嗎?不一定啊!所以才會有父親的焦慮。當你失利的時候,父親就會批評,這是他對待失利的應對方式,認為這樣的結果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拒絕和指責,出現不良反應:急躁易怒,導致批評孩子不夠努力。這也許和他平時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有關,和你無關。改變他比較不容易。只要你願意,改變自己還是可以的。所以我說:家長這樣對待你,是利還是弊,這就看你怎麼去看待這個事情了。看到父母的心理需求,看到父母的應對方式是和他自己有關,父母們需要對他們的情緒負責,你只對自己負責,如果自己夠努力,竭盡全力了,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放鬆心情,安心學習了。如果可以的話,把你的感受說給父母聽,讓他們瞭解你理解你。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和諧一致性的溝通和交流時,什麼事都會解決,孩子會集中力量把學習搞好的。

  • 6 # 珊老師的碎碎語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我那才讀四年級的女兒,她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在學習方面,成績也算還可以,得到老師較高的評價。我之前很看重成績,我總希望她能在班上前五名,所以考試考得不好的話,我就會嚴厲地斥責她。這無形中給她形成了很大的壓力,直到前段時間她跟我說,她每次考試前會感覺很緊張,導致晚上睡覺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考試考不好,被我責罵。我聽到之後,頓時有種被一棍棒打醒的感覺,我才知道,我之前的想法和教育方式錯了,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在學習上有這麼大的壓力,那是絕對不應該的!我的內心充滿了自責,我意識到,學習成績是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更重要!

    我教的學生當中,不乏極度叛逆的孩子,在這些孩子當中,家庭教育是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的,另一種就是家長過於嚴厲的。我遇到一個家長,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型別的。他每天放學都會校門口偷偷蹲點等他女兒放學出來,然後悄悄地跟蹤他女兒回到家,看他女兒是不是乖乖回家,看有沒有男同學一起,如果他女兒出學校晚了,他就給我打電話,問情況。他女兒對他的這種管教行為很反感,所以有一次放學就在學校食堂吃飯,在同學宿舍午休,不出校門,拒絕接他電話。然後他打我電話,要求我幫找,我打聽了情況,覺得女孩子在宿舍休息也很正常,也叫他放心。可沒想到,下午上課的時間,他拿著一根棍子,衝進教室,嚷嚷要打他女兒,說她不回家,學壞了,嚇得那女孩子跑出教室,父女倆滿校園追趕。後來我把他拉住,勸導他,他才離開學校。那是我見過的對孩子最嚴厲的家長,嚴厲到我無法理解了。女孩子跟我聊天的時候也說她受不了她父親的這種極端的管教方式,畢竟已經是十六七歲的大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後來,一個學期結束以後,女孩子說想脫離她父親的束縛,輟學去打工了。可見,這種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家長對孩子要求真的不能太苛刻、太嚴厲,現在的孩子普遍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強,壓力太大,不是會把他們壓垮,就是會讓他們變得極度叛逆。“棍棒出孝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當今時代已不適用。嚴厲教育也必須要有適當的方法,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嚴肅批評,讓他們意識到犯錯的後果。但是在學習上,更多的應該是引導,引導他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不是為父母、為老師學,是為他們自己學,為了他們以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一味地對他們提要求、嚴管教,無形中就會讓他們產生為父母學、為父母活的錯覺。所以,總言之,在我看來,不使用正確的管教方法,對孩子太嚴厲,太苛刻,會適得其反,弊大於利。

  • 7 # 平原春秋

    我不認為家長對孩子太嚴苛,好處就大於它的弊端。

    現在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儘管放開了二胎,有的家庭也就是兩個子女,那麼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應該嚴格一些,這個沒有什麼錯誤的,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長管教孩子過於嚴厲,其效果反而不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棍棒之下出孝子,有些大學教授也宣揚不打不罵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來的。他們的話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的理解和他們有所不同。用棍棒來打,用言語來呵斥,那是培養奴隸的一種方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來說都謹小慎微,比較膽小,比較聽話,他們也有可能在學習上非常的用功,也有可能學習會很好,但是那是因為父母的棍棒在起作用,是一種畏懼心態下的被動學習,孩子的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孩子需要立規矩,立規矩的方式有很多,打罵,棍棒,恐嚇,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而且這種方式是一種非人道的方式。這種方式是不是我們國家獨有,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在美國這樣的一些西方的國家,如果毆打孩子,那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但是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以後也非常的聰明,也非常的出色,他們的孩子從小並沒有受到棍棒的毆打。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定可以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取代棍棒,來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中國的家長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成才,並且呢,他們往往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生活的好。這就導致了他們採取了一些非常態的,非理性的做法。用棍棒教育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最簡單的方式。我不否認棍棒教育它是有作用的,但是經常採用這種方式,就有可能讓問題走向另一個極端。

    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寵愛的多,溺愛的多,如果你的家裡,經常用棍棒打罵孩子,孩子就會心裡不平衡。年齡小的孩子,他可能會很順從,或者是表面兒上很順從,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的反抗意識會越來越強。等到他長到足以和你對抗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會格外叛逆,要麼厭學,要麼會走向極端,要麼這個孩子會反過來用你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你。

    因此我勸家長和老師們不要動不動就懲罰孩子,應該多做正面的引導,讓孩子快樂的身心健康的成長。

  • 8 # 終將長大

    長期的焦慮、緊張、壓抑能毀掉一個人!

    從題主的描述看,父親長期嚴苛的要求已經對你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它的弊端已經表現出來,如果還不加註意的話,會對你以後的心理和生活都產生不小的影響,也就是說,從未來的發展看,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苛刻,弊大於利!

    1.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這種做法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成龍成鳳。在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方法很管用,孩子很聽話,成績也往往還行,這種情況很多。

    2.孩子越大,它的弊端就越明顯。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會和父母頂牛、叛逆,不服管教,尤其是男孩子,有人說,這世界上最難管的生物就是男孩子,一點不假,你越嚴厲,他越反抗,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和你對抗上。

    女孩子個性比較強的,會和男孩子一樣難管,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個性弱一些的女孩子會越來越焦慮壓抑,甚至崩潰。這方面的例子不是沒有。

    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舉過一個例子:高中女孩,乖巧懂事,性格內向。母親要求嚴苛,到高三成績每況愈下,母親不但不理解,反而變本加厲地逼迫,最後,女孩神經錯亂。這雖然是個例,當過於嚴苛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可見一斑。

    主持人董卿,現在提起父親對自己的嚴苛要求還會痛哭,可見對心理的傷害。

    所以,天下的父母們,不要把自己對未來對人生的恐懼不安全感加註到孩子的身上。她們太小,承受不起。

  • 9 # 素秋慈

    凡事過猶不及,你已經有了答案

    既然用“嚴苛”來形容父親的要求,並且你會經常感到焦慮,事實勝於雄辯,對於自覺而且善於學習的你來講,並不感到受重視,反而覺得被壓制,難以釋懷。

    你現在收穫的“利”,就是對於學習的強烈責任感,還有滿足父親期待的使命感,這些也許會讓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而你要面對的“弊”,就是揮之不去的焦慮,無法緩解的壓抑,還有充滿壓力的成長過程,這些也許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影響你的生活和未來。

    如果你是女兒

    大家都覺得徐靜蕾很成功,不光有滿腹的才華,也有成功的事業,只是,在建立家庭這件事情上,徐靜蕾卻一直很退卻。她也曾說過,對父親的教育,她受益良多,卻也受傷不小。

    做父母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個溫暖的歸宿,可以成為幸福的女人?只是,把女兒當兒子要求,最後得到的,就是一個糾結的女兒身——做一個單純的女人吧,明顯和自己生來的“剛強”習性相悖;做一個女漢子嗎?明顯又不是自己想要的。

    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和父親好好溝通,讓他明白你的感受,體諒你的不容易,最重要的,讓他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功利目標,接受真實的你。

    如果你是兒子

    我們都覺得朗朗很成功,他就是被嚴格教育長大的。所幸的是,天底下也就他這麼一個。教育方式的成功與否,不能放在某一個特例身上,而應該放在大範圍的機率上。

    朗朗也許不那麼嚴格,也會成才,只不過這種可能只能是假設。然而,對孩子嚴苛的父母很多,孩子真正成長成才的機率有多大呢?這個不得而知。

    被打壓得厲害的兒子,在現實當中,成才的倒是不少。小時候吃過的苦,都會累積成他心裡的財富,幫助他在面對人生挫折時,變得更勇敢、從容一些。

    不過,即便如此,作為孩子,同樣應該與父親取得溝通,父子之間如果缺少溝通,在將來你羽翼豐厚的時候,有可能這些事會成為兩個人的隔閡,難以消解。

    總之,父親對你要求嚴苛,值得肯定的是他對你的成長非常關注,他是愛你的,只是愛的方式有點難以親近,作為子女要體諒父親的用心。同時,在自己感到壓力巨大時,要主動與父親溝通,尋求父親的理解與支援。一家人,話說通了,事情就解決了。

    至於利弊的問題,溝通之後,也就不算大事了。

    祝福!

  • 10 # 會當飲黃龍

    謝邀!教育理念之爭古來有之,因其對錯與否關係到孩子成才與否,甚至是孩子一生之成敗。可以說:世間未有家教劣而子才優之先例_家教意義殊重!說到家教嚴苛的利弊之辨,作為二孩家長謹此談幾點個人淺見。首先,嚴苛二字的理解不同:簡單粗暴之棍棒教育姑且稱之為蠢嚴,循循善誘、寓教於慧之嚴謂為睿嚴!其次,嚴苟的標準也應因人而異。對於篤學穎慧的孩子,家長之嚴應側重於行:言行、品性之疏導與矯正;而對於冥頑嬉遊渾如"混讀太保"之孩子(目測身邊十之八九)則宜雙“嚴”齊下!事實上,很可惜這類孩子(俗稱“熊孩子”)的教育失敗已然成為中國現階段的社會性問題!最後,嚴苛之時段性。簡而言之,孩子家教嚴苛既有技巧之分,更有時段之限_公認小學階段乃孩子言行、品性、價值觀之形成期,一旦錯過冀望重塑則難如登天!本人一直奉行“嚴教苛行,礪志弘德”之家教方針:學必嚴謹,舉止規範;心有云夢,臻德致遠!老大一路名校至大學,校三好、區三好、市三好各種獎狀拿到手軟。學習之餘,孩子天生自帶畫功:人物、山水,有模有樣(經常提醒:學習為主,畫畫為輔,僅作學餘之放鬆調劑!)相對而言老二顯“皮",散漫貪玩!因此對老二的家教側重嚴於“行”:態度、速度、規範!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爸爸不要求你一定學有大成,只希望你將來是一個品性高潔、有很強大綜合素養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歐盟成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對世界格局將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