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來現實

    中國封建制度講究的是世襲傳承,皇帝的天下是自己的,只有傻子交給外人。為了保證江山千秋萬代,接班人基本是任人唯種,也就是說接班人是基本靠生。

    皇帝三宮六院,大部分時間沒有無嗣的煩憂,反倒是經常要面對生的太多的煩惱,皇位只有一個,兒子倒有不少,很多兒子試圖挑戰立嫡長為接班人的制度,因為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宋哲宗趙煦的爸爸宋神宗死的時候,圍繞接班人問題就產生過激烈鬥爭,因為宋朝老一代也有兄終弟及的接班慣例,所以宰相蔡確想讓神宗趙頊的弟弟吳王趙顥接班,理由是趙煦身體羸弱,吳王身體棒,有利政權平穩過渡。

    蔡確這樣說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因為吳王跟蔡確私交甚密,所以就招來大臣的一片反對聲。關鍵時候英宗的老婆、神宗的娘皇太后一錘定音,立自己兒子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八歲的趙煦為接班人。

    正如宰相蔡確預料的那樣, 宋哲宗趙煦自幼身體不好,再加上奶奶太皇太后高滔滔太強勢,太嚴厲,一直對這個孫子皇帝呼來喝去,哲宗趙煦一直很壓抑,心理陰影面積太大,心情糟糕,像籠子裡的小鳥、溫室裡的幼苗,鍛鍊也少,免疫力也低,後來就患上了癆病,也就是肺結核,這病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就是癌症一樣的不治之症。

    皇太后為了國家穩定還諱疾忌醫,宋哲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沒多久就不行了。哲宗登基的時候才八歲,大權一直在太皇太后高滔滔那裡,直到太皇太后死去,趙煦才開始行使皇帝職務。

    宋哲宗沒有皇帝命,掌權沒有幾年就不行了。宋哲宗23歲駕崩,跟前又沒有兒子,臨終都說不成話了,也沒有立下什麼遺囑。接班人問題又一次成了難題,也讓有關各方爭得不可開交。關於接班人的問題爭執不休,哲宗的母親朱太妃希望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似接班,如果換成別的孩子當皇帝,自己就會受冷落了。

    但此舉遭到了向太后的堅決反對,她認為自己的兒子趙佶是接班人最合適的人選,輪也輪到我們了,便宜不能老讓你朱太妃一個人都佔了。

    在宋哲宗病危不能說話的時候,向太后就給哲宗當翻譯,說哲宗的遺願就是想讓自己的異母弟弟趙佶當接班人。

    看到這裡,細心的讀者一定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哲宗趙煦既然當了皇帝,他母親朱氏應該是皇太后,可是為什麼卻把兒子不是皇帝的向氏稱為皇太后,是不是搞錯了?沒有搞錯,哲宗的母親朱氏是不是皇太后不是由自己的兒子說了算,而是由自己的婆婆高太皇太后做主的。

    因為高太皇太后是個強勢女人,自己孫子哲宗登基的時候才8歲,自己就是實際上的一把手,獨攬朝政八年之久,直到去世。這個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不想讓朱氏為皇后,怕自己的權勢被削弱,所以就故意挖了個坑,封哲宗母親朱氏為太妃,封另一個兒媳婦向氏為太后。再說向氏是神宗皇帝的大老婆出身名門,而向氏只是個偏房,出身卑微。

    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這個朱太后溫柔賢淑,不會政治手腕,不會拉攏人,自己兒子雖然是皇帝,在朝中也沒有什麼根基和人脈,說話沒分量,根本不是向太后的對手,在接班人問題上沒有話語權,

    朝中大臣的意見也不統一,以章惇為代表的大臣也捧出了哲宗的親弟弟,他們認為首先發話說:哲宗同母弟弟簡王趙似應該接班。

    向太后不以為然,什麼同母不同母的,我是正房,所有的皇子都是我的兒子,不分貴賤不分尊卑,為了我們大宋江山,應該是任人唯"健",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簡王接班原本也不是不行,可是他的耳朵有毛病啊,一個生理有缺陷的人怎麼能夠勝任皇帝的工作。

    而且神宗皇帝早就說過端王端王趙佶這孩子儀表堂堂,知書達禮,孝順長輩,是當皇帝的最佳人選。而且哲宗臨終遺言,端王是法定接班人。

    大臣們見太后搬出皇帝語錄,一時無話可說。

    那些大臣都是牆上草,隨風倒。而且選接班人是人家老趙家的私事,關大臣們屁事,他們才不鹹吃蘿蔔淡操心,得罪主子丟了飯碗掉了腦袋。人家找咱們徵求意見也是走過場,咱們不能給個棒槌就當真;所以大臣們就順坡下驢一致擁護了。

    於是端王趙佶就當上了大宋的掌門人,大宋進入了宋徽宗時代。

    後世人們都說是徽宗斷送了大宋江山,純屬瞎掰。只有萬年的烏龜沒有千年的江山,朝代更替是歷史規律,你見過哪個朝代活到五百年的?每個朝代都有氣數,氣數已盡的時候姜子牙都救不了。宋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換哪個龜孫當皇帝都一樣,別讓徽宗當背鍋俠。

  • 2 # 跪射俑

    宋徽宗趙佶是宋哲宗趙煦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而趙似是趙煦同父同母的弟弟,是宋神宗的第十三子。

    宋哲宗趙煦去世時倉促,沒有遺詔指定皇位繼承人。宰相章惇有意讓趙煦同父同母的弟弟趙似繼位,但向太后力排章惇之議,擁立趙佶繼位。向太后怕趙似繼位後進一步提升趙煦與趙似之母朱氏的地位,威脅到她的利益。

    向太后的兒子趙伸早殤,是宋神宗第四子。

  • 3 # 我沒有三俠五義08496

    首先,趙佶也是宋哲宗的親弟弟。宋哲宗和宋徽宗趙佶的父親宋神宗,享年三十八歲,生子十四人,其中八人早夭,也就是說,宋神宗活到成年的兒子,只有六人。其中年齡最大的,當然是“六哥兒”趙煦,也就是宋哲宗了(原名趙傭,上面的五個哥哥都夭折了)。宋哲宗還有五個弟弟:趙佖、趙佶、趙俁、趙似、趙偲。

    宋哲宗趙煦去世於公元 1100 年大年十二,五個弟弟都在世,其中年紀最大的吳王趙佖,據說是“有目疾”,也就是眼睛不好(應該不僅僅是近視眼,很有可能是得了青光眼),不適宜繼承皇位,於是皇太后就選擇了下一個弟弟——端王趙佶,也就是宋徽宗了。

    說到這裡,有人也許想問:宋哲宗沒有兒子嗎?答案是:沒有。宋哲宗享年二十五歲,曾經生過一個兒子,名叫趙茂,當時宋哲宗那個高興的呀,立即將趙茂的母親劉貴妃升格為皇后,可惜,三個月後趙茂就夭折了。宋哲宗生下來的四個女兒,也夭折了一半,只活下來了兩個。所以,當宋哲宗以二十五歲的年齡去世時,沒有皇子,能繼承皇位的,只有那五個弟弟,其中最年長的便是趙佖和趙佶。

    再排除掉趙佖因為得了青光眼,已經不適合繼承皇位這事,趙佶繼位,沒錯!

  • 4 # 鬧市俠隱2016

    其實,宋朝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就是商人集團,這個集團的聯絡非常複雜,溝通到社會各個角落,神宗變法,利益侵害最大的就是這個社會階層,哲宗,徽宗又是新法支持者,所以這個時代北宋的商業早已沒了仁宗時代的繁盛景象,這個時候哲宗打西夏,徽宗又興兵遼國,邊貿又倍受打擊,商人利益受到侵害,僱傭能力下降,造成失業流民增加,政府只能把這些人硬塞進軍隊,卻又得不到充足軍費,他們能不恨政府嗎?所以金兵打過來首先投降的就是邊防軍,這些軍隊成了進攻東京的主力。

  • 5 # 老陶說

    在金國攻破城門之後,被擄走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原本是沒有繼承權的,他的父親宋神宗死後,皇位傳給了他的哥哥宋哲宗趙煦;因為哥哥宋哲宗英年早逝,皇位才到了宋徽宗的手中。

    按照歷朝歷代皇位繼承的不成文規矩,皇帝死後,他的皇位是要傳給兒子的;哪有傳給弟弟的道理?除非是謀權篡位,或者皇帝沒有子嗣。宋徽宗的繼位就屬於後面一種情況,他的哥哥趙煦沒有兒子。

    皇帝的駕崩,對朝臣來說是猝不及防的,因為宋哲宗沒有後代,甚至連養子都沒有一個,在宋朝子嗣稀少的皇帝有抱養宗室的孩子的習俗,但是宋哲宗覺得自己還年輕就沒有這個打算。在皇帝死後,在選擇宗室中過繼一個孩子給趙煦當兒子,還是立他的兄弟為皇帝,這兩個選擇中,朝臣根據禮法選擇了後者。

    趙煦原本和昭懷皇后有一個兒子趙茂,但是趙茂僅僅出生三個月就病逝了;他本以為自己還算年輕化還有機會,但是突然的一場疾病,趙茂連皇位的繼承人都沒有確定好就駕崩了,生前也沒有留下一個兒子,只留下了一句“簡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的話。簡王就是趙煦的同母弟趙似。

    只是可惜,這一句話因為宋哲宗說的太晚,很多人並沒有聽見,只有章惇把這句遺言當做聖旨,並且在向太后企圖干預皇帝的確立之時,一直在據理力爭。只是他的爭辯,對於想要專權的太后以及選擇忽視的群臣而言並沒有什麼作用,也沒有影響到宋朝的歷史。

    端王趙佶不是最佳的選擇,朝臣章惇的心儀的皇帝是宋哲宗的親弟弟趙似,甚至說出了“趙佶成為皇帝,大宋必亡”這樣的話。但是太后向氏不願意,因為向氏沒有兒子,而趙佶與趙似兩兄弟並不親近這位嫡母,一旦趙似上位,將意味著向太后將會再次失去臨朝聽政的權力。在此之前朝政全部是由太皇太后高滔滔把持,向氏看著高滔滔也只有羨慕的份。

    其實宋神宗在去世前一共有十四個兒子,活到宋哲宗駕崩之後能夠作為皇位候選人的,排除瞎了一隻眼的趙佖後,能夠作為皇位候選人還有四個,但是另外幾個皇子的生母都還活在世上,並且位份還不低,在朝中都有外戚的支援。只有趙佶的生母早已去世,而且身份低微是從掖庭的宮女選上來的,在朝中也並無根基。

    結合諸多的考慮,最終在太后向氏強硬以及聯合丞相曾布的干預下,朝臣只能妥協,選擇將趙佶立為皇帝,趙佶登基後是為宋徽宗。趙佶一繼位就立刻將軍政大權分給了向太后一半,滿足了向太后的政治野心。同時,在向太后的干預之下,朝中的政治局勢不可謂不黑暗。

    趙佶成為皇帝,是太后以及部分朝臣為謀求利益做的選擇,宋哲宗哪怕留下了傳位給弟弟趙似的遺言,也沒有辦法干預皇位繼承換人這件事的發生。在趙佶繼位第二十六年,果真應了章惇的那句話,宋朝的國門被攻破,北宋的江山亡了。

  • 6 # 逆流的魚L

    因為傳位不是宋哲宗決定的,他並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傳位的旨意,趙佶登上皇位,完全是向太后一手操辦的。

    宋哲宗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名叫趙煦,他幼年登基,在位十五年,時年二十四歲。

    作為宰相的章惇首先提出了人選,就是哲宗的同父同母的弟弟簡王。但是這個提議招致向太后不滿。要知道哲宗生母朱太妃在哲宗為帝的時候,待遇品級都是和自己一樣,就差太后頭銜了,現在要是再立她的兒子,那麼自己這個太后也就下崗了。因此向太后十分不高興她表示自己沒兒子,各王都是神宗的庶子,其實就是反對同母弟的簡王,意思就是都是庶子,提什麼同母弟,這不成為優先條件,直接否決了簡王。章惇一看不好,既然說了都是庶子,那立長總可以了,於是提出立年長的王。但是又被否決了,因為申王有目疾。

    隨後向太后提出了自己心中的人選,神宗十一子端王趙佶。

    章惇一聽不好,趙佶這個人樣樣都好,但是決不能為君,於是說出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對趙佶的評語“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是他的反對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對,尤其是皇太后決心已定,於是端王趙佶成為北宋第八位皇帝,也就是後來亡國昏君宋徽宗。

  • 7 # 牛鞴小史

    其實宋哲宗他也不想啊,耐何走得太匆忙,20多歲就駕崩,兒子都還沒呢。

    最後由太后主張,還假意詢問了當時的宰相章惇,結果這太后早有主意立了端王趙佶,把章惇氣得夠嗆,還說出了“端王輕佻,不宜為君”之語。最後嘛,大家也看到了,這徽宗是如何敗家滅國的。

  • 8 # 小韭菜初入場

    先不說別的,一個皇帝正當年的時候如果沒有親生兒子的話要不就收養一個兄弟的兒子(如宋仁宗),然後防止特殊情況,要不就苦等自己生一個。誰願意把自己的江山送給兄弟,本來就是從一堆兄弟裡面搶來的。所以就不存在把皇位為什麼不傳給弟弟。當他死後沒有立繼承人,所以立新君又稱為皇后,大臣,為了利益勾心鬥角了,新皇帝一定是平衡出來的,為了平衡各方勢力。

  • 9 # 歷史萍說

    哲宗臨死的時候沒有立太子,趙佶是推舉出來的。

    歷史背景

    哲宗死的時候是二十五歲,他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並沒有什麼疾病。有學者分析,是因為哲宗房事太勤,所以導致的死亡。

    哲宗沒有兒子,因此皇位只能傳給兄弟們。

    說來奇怪,宋神宗有很多個兒子,前五個都死了,哲宗是第六子。之後的第七、八、十子也都死了。最大的只有九子申王,和十一子端王。端王就是趙佶,後來的徽宗。

    宋徽宗和李師師

    登基之謎

    趙佶的登基也有點懸念,當時宰相章惇提議的人選是十三子,理由是十三子和哲宗都是劉太妃生的,按照章惇的說法,應該找血緣近的,一個媽近一些。

    但是當時垂簾聽政的向太后非常不滿,她認為,好事不能都讓劉太妃一個人佔了,憑什麼你一個兒子當了皇帝,又要立令一個。而且親不親主要看爹,跟哪個妃子有什麼關係。

    所以向太后否決了章惇的提議。

    於是章惇又提議九子申王,理由是九子是最大的了,這屬於立長。因為前面八個皇子全都夭折了。但是九子有個身體缺陷,有眼疾,不知是瞎了一隻眼睛,還是兩隻都瞎了,還是其他什麼病。

    有病的肯定也不行,於是又被否定了。

    宋徽宗繪畫作品

    按照順序,輪到了十一子趙佶了。但是提起趙佶的時候,章惇本人不願意。理由是,趙佶輕佻,愛蹴鞠,鬥蛐蛐,不能君天下。

    但是同時,趙佶還非常愛學習,愛書法,愛讀書,有時候為了請教文章,都忘記了吃飯。這種愛學習的精神傳到了宮裡,向太后是知道的,而且趙佶也很孝順,除了愛好有點輕佻,其他地方沒毛病。

    因此,向太后欽定了趙佶,就是後來的宋徽宗。

    宋徽宗和蔡京

    不過,在對話的時候,還有個小細節。就是章惇說趙佶輕佻的時候,聲音有點大。向太后認為趙佶可以,兩個人就有點辯論的意思了。

    這個時候,副宰相曾布訓斥章惇說:“一切聽太后處分!”,並且給章惇扣了一個罪名,說:“你違逆太后的意思,到底是何居心?”

    這是一個很重的罪名,意思是,你一直不同意立趙佶,難道還想謀反嗎?就這麼一錘定音了。

  • 10 # 四川達州人

    呵,這與宋哲宗無關。

    宋哲宗死亡比較突然,沒有兒子,也沒有提前立嗣。原因是,他認為親弟弟,神宗13子當繼承人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然而,他計算錯誤了。

    宋哲宗死後大臣會商新君人選。一直深居簡出的向太后出面了。當她詢問應該是誰的皇位繼承人,新黨宰相章惇當然申明說,先帝的同母弟,神宗十三子優先。

    向太后立即放聲大哭,說自己無子,神宗皇帝諸子都是本宮所出。

    這就是在公然耍賴了。就是想廢除十三子的優先地位。

    以禮,哲宗早在20年前就被確定為太子,嫡的身份無疑,他的同母弟弟當然就是距離哲宗最近的第一繼承人。因為現在是給哲宗選繼承人,而不是給神宗選繼承人。

    然而,新黨諸位宰相都是面面相覷,沒人反駁向太后這個無禮意見。

    章惇只好退一步,說以制,就該哲宗年齡最大的弟弟,神宗皇帝第九子(申王)。

    早就計算好的向太后再說,申王目疾(嚴重近視眼,當時可沒有眼鏡),不合為君。

    而再之下,神宗第十子早喪,就是向太后最喜歡的神宗皇帝第十一子了。

    章惇鄭重宣告,端王輕佻,不可為君。

    向太后說先帝、神宗、高太皇太后,都說端王福氣,仁孝,自當為君。此時新黨其他成員如曾布等人都在觀望,失去支援的章惇直嘆氣,無奈承認這個局面。隨後所有新黨成員都遭到報復,被監國的向太后一一驅逐,也包括牆頭草的曾布。

    自此,哲宗同母弟,神宗十三子趙似失去了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皇位。神宗第十一子趙佶登基稱帝,是為宋徽宗。後來,元代整理《宋史》時有人嘆息,當初如果聽從章惇警告不選宋徽宗,也許北宋不會被女直那麼輕易滅亡。

  • 11 # 甘小迪吖

    宋哲宗趙煦是宋神宗第六子,宋徽宗則是宋神宗第十一子。

    趙煦唯一的兒子趙茂出生三天就夭折了,其餘兩個活到成年的都是女兒。宋神宗立的太子為趙煦,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本來也不該趙佶當皇帝的,但宋哲宗身體不好,年僅25歲就病死了,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否則立長弟申王趙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無子,神宗諸子為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趙佖後,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章惇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並以宋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先帝常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執政的支援下,立端王趙佶為帝。趙佶從小養尊處優,養成了風流輕佻的性子,毫無帝王之態。

  • 12 # 歷史春秋網

    讓我來戲說一下。一日,趙佶正在觀日,忽然聽到府中嘈雜,於是他就問僕人。下面何人大聲喧譁。僕人說,殿下不知道嗎?皇帝駕崩了。趙佶大驚,小皇帝不才20歲左右嗎,怎麼說沒就沒了,不禁感嘆生命苦短,計劃著明天去找宜春院的小翠訴訴衷腸,再不表白就要死了。這時候突然又名內務人員衝進來,說是向太后要召見端王。

    趙佶覺得只是昭自己發個喪也沒在意,披上白袍就要動身。這是後,宋廷之內,章敦這個老王八蛋正在跟向太后說著端王的種種。向太后大怒道,老身已經決定好了,就立端王為新皇帝。老身沒有兒子這個,你們都知道,神宗在世的時候對老身百般呵護,現在小皇帝崩了,你們就不能讓老身完成最後的心願嗎?章敦心裡叫苦,這個老不死的就知道報舊仇也不管我大宋死活。這時候端王連哭帶叫的滾進了大殿。向太后說,老十一,老身今日與眾大臣和議立你為皇帝,你不反對吧。啥,啥地方,沒聽見,估計是讓我滾出汴京吧,唉,就是苦了小翠,算了算了,明兒再看一眼西湖再走吧。臣弟領旨,只是臣家中婦孺眾多畫作混亂,多融臣兩天。融什麼融,這老小子撿了皇帝還賣乖。章敦只恨自己不是向太后的兒子。不必了,端王府裡的東西,老身託下人去弄就是了,你今日就在宮裡住下,讓他們給你選個黃道吉日登基吧。啥玩意兒,燈雞是個什麼地方?燈雞。。嗯。。等級。。壞了不會是讓我當皇帝吧。。。。。

    從此大宋開始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 13 # 帝國的臉譜

    宋神宗是宋朝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將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提高到了相當的高度,國庫財力一度達到可以用於朝廷20年的開支,而軍事力量也遠非太祖、太宗以後諸朝可以相比,是北宋一大中興之朝。

    宋神宗不但是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同時也是宋朝最會生兒女的皇帝,生了14個兒子和10個女兒,而最關鍵的是,宋神宗38歲就去世了,這麼短的陽壽、生這麼多的兒女,使他高居宋朝皇帝生育冠軍而無人可比。

    但讓人害怕的是,他生了14個兒子,卻有8個夭折了,生得多,質量不高。他的前五個兒子趙佾、趙僅、趙俊、趙伸、趙僩,都沒存活長久,早夭了。而七子趙價、八子趙倜、十子趙偉也均早逝。於是,第六子趙煦成了存活下來的長子。其他的,九子趙佖、十一子趙佶、十二子趙俁、十三子趙似、十四子趙偲也都活了下來。

    宋神宗匆匆去世後,他在世存活的長子、九歲的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由宋神宗的母親太皇太后高滔滔垂簾聽政,權處軍國重事。高太后垂簾聽政期間,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重用司馬光為宰相,把兒子宋神宗所變之法全部更改回來,歷史上叫做“元祐更化”。

    而宋哲宗後來親政後,又重用變法的章惇為宰相,他想效仿父親宋神宗,按照《宋史》的記載是:“專以‘紹述’為國是。”即以繼承宋神宗新政,盡復高太后臨朝時所廢新法,重新推動改革。這前前後後、反反覆覆、顛顛倒倒,把宋神宗積累下來的財富也折騰得差不多了。

    1100年,宋哲宗當了15年皇帝,在僅僅24歲的年紀輕輕時,也因病去世了。但宋哲宗去世之前,高太后已經去世,便由宋神宗的皇后向太后臨朝聽政,這種皇位繼承的大事,自然要她拿主意。宋哲宗在世時生了一個兒子4個女兒,但兒子三個月就死了,沒有兒子能繼承皇位,自然還在他的兄弟間選擇繼承人。

    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生子趙伸,但趙伸早夭折,所以她膝下無子可繼承皇位。此時,宋神宗的兒子們,剩下五個,分別是九子趙佖、十一子趙佶、十二子趙俁、十三子趙似、十四子趙偲。因此,時為宰相的章惇向太后建議說,按立長的規矩,當由兄弟間目前最年長的趙佖繼位,但趙佖有“目疾”,即盲人,所以向太后說,他有病,不能立;章惇又說,如果按照禮律,則當由哲宗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趙似繼位。但向太后不喜歡趙似,更喜歡端王趙佶,因此立了趙佶為繼承人,他就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 14 # 錢多多讀文史

    嚴格一點來說,並不是宋哲宗趙煦自己傳位給趙佶的。

    趙煦身體不好,二十多歲就駕崩了,他自己唯一的兒子又早夭。誰來繼承他的大位呢?

    宰相章淳與朝臣們提出:以親疏論,應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以長幼論,應立長弟趙佖。但這兩個人選都被向太后否決了。

    向太后自己無子,不想再立朱太妃的另一個兒子了——情敵的兩個兒子先後為帝,哀家該往何處坐?也不想立趙佖,申王視力不好。

    向太后屬意十一大王趙佶。朝臣認為他“輕佻”,但向女士覺得趙佶小意殷勤,常在她面前走動問候,是個孝順孩子。

    據傳趙佶還與向太后身邊的鄭女官有一腿,估計鄭女官也是個好助攻。

    就這樣,向太后以先帝曾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將趙佶拱上了帝位。

    唉,不得不說,女人有時憑喜好辦事誤大事啊。

  • 15 # 滄海拾遺錄

    這個問題問得不是很貼切。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宋哲宗駕崩後,為何是異母弟趙佶繼位,而不是親弟弟趙似繼位。針對這個問題,應該從宋哲宗身前安排和身後宮廷和朝廷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鬥爭解釋。

    宋哲宗春秋鼎盛之際突然去世,倉促間沒有預做安排

    據史料記載,公元1100年,年僅二十四歲的宋哲宗突然駕崩,由於宋哲宗還很年輕,沒有留下子嗣,也沒有對自己過後皇位的繼承順序預先做安排,導致皇位短期內出現空位,因為宋哲宗並沒有子嗣,那就只能按照傳統的“兄終弟及”的傳承宗法,來確定下一任皇帝人選。由於宋神宗的兒子多有夭折,能夠成年進入考察範圍的只有五位皇子。他們分別是趙佖、趙似、趙佶、趙俁和趙偲。

    向太后拿主意,趙佶喜從天降

    在下一任皇帝人選的問題上,能有發言權的莫過於宋神宗的皇后向太后和時任丞相主持朝政的章惇。章惇首先向向太后建議由宋哲宗的同母弟簡王趙似繼承大統,這符合周禮繼承宗法的排序。

    對於向太后來說,其實這五位皇子誰來繼承大統本來都是無所謂的,因為這五人都不是向太后所出,關鍵時刻就看向太后認為誰來繼承大統對自己可以利益最大化,誰與自己的關係很親密。對於章惇提出的簡王趙似作為人選,向太后持反對意見,因為一來簡王跟自己關係一般,二來宋哲宗和簡王的生母朱太后還健在,一母出兩位皇帝,以後向太后在宮中的地位堪憂。

    看到向太后不同意簡王繼承大統,章惇又提出有宋哲宗最年長的弟弟皇九子申王趙佖繼承大統,這也符合立長的傳統宗法,趙佖年紀最長,且口碑不錯,也是合適的人選,但向太后以申王有目疾為由認為君臨天下身有殘疾不可。

    這時,向太后提出由端王趙佶繼承大統,並以宋神宗語佐證:“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六》),這其實是因為趙佶從小聰明伶俐,知道自己排名靠後,生母出身低微又早逝,經常去向太后那裡請安討好,深得向太后歡心。但章惇堅決反對趙佶繼承大統,他認為“端王輕挑不可以君天下”,這對大宋江山社稷不利。雖然章惇在政治上屬於投機派,但在識人方面這次看得很準確。但無奈向太后堅決支援端王趙佶,再加上許多朝臣見風使舵也表示支援向太后,最終端王趙佶繼位,即宋徽宗。

    宋徽宗多才多藝,但治國理政不行,史稱“諸事皆能,唯獨為君不能”,他在位25年,終於把大宋帶到了溝裡,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俘獲,在冰天雪地的北國度過了屈辱的餘生。

  • 16 # 猴格大人

    因為宋徽宗趙佶的皇位並不是宋哲宗趙煦傳給他的,而是趙煦死的倉促,沒有指定繼承人,由嫡母向太后做主立了端王趙佶。

    不被庶子尊重的嫡母太后

    元祐八年【1093】九月,太皇太后高滔滔駕崩,哲宗親政,十二月上祖母諡號宣仁聖烈。

    一直是後宮透明的神宗皇后向太后總算成為後宮老大了,但很快,她發現,親政的哲宗,這個皇帝庶子好像對她沒有多少尊重啊!

    太皇太后剛剛駕崩,哲宗就給生母朱太妃贈崇禮數,根本沒有向嫡母向太后稟告,而是直接命人寫皇太后詔書頒佈出去。後來哲宗立愛妃劉清菁為皇后,也是不問嫡母意見,直接手寫皇太后詔書,甚至,對大臣都毫不掩飾說,皇太后的詔書只能出自皇帝之手:

    “先帝正色折之雲:「皇太后?怎生教皇太后?手詔皆是本殿中人書寫,如何教得!」”

    從這裡可見,哲宗這個庶子實在太欺負嫡母了,向太后只好繼續忍氣吞聲。

    元符三年【1100】正月十二,哲宗趙煦已經病重昏迷不醒,向太后終於熬出頭,立即施展出手段,控制大內,守在哲宗身邊,向太后就等這個不聽話的庶子嚥下那一口氣的時候,哲宗生母朱太妃才跌跌撞撞跑來哭求兒子說一句話,說什麼,自然是說傳位給誰,向太后一改往日的鵪鶉模樣,直接下手把朱太妃拉出去,還說哲宗已經給她說過立誰為繼承人了。

    就衝兒子平時對嫡母的態度,也該知道向太后撒謊,然而,更沒有政治頭腦的朱太妃就那麼相信,哭著走了。當天哲宗駕崩,十三日,向太后御福寧殿垂簾見大臣們,開始她人生中最輝煌的表演。

    向太后的華麗大翻身

    向太后對著大臣們哭,大臣們也都哭,哭大行皇帝哲宗陛下,向太后說:大行皇帝無子,繼承人得早點定啊!

    哲宗器重的宰相章惇厲聲說:按禮律,當立大行皇帝同母帝簡王。

    向太后不理睬章惇,自顧自說:神宗皇帝諸子中,申王雖然最年長,但是他眼睛有點問題,以次當立端王繼位。

    章惇沒想到這個老鵪鶉還想翻天,立即反駁向太后:要論長幼之序,就該立申王,要是論禮律,則該立同母帝簡王。

    向太后懟章惇:都是神宗皇帝的兒子,還有什麼分別?以次當立端王,大行皇帝對我說過,端王有福壽,又仁孝,和諸王不同,當立端王。

    章惇正想反駁向太后的謊言呢,另一個宰相曾布支援向太后說:尊皇太后聖諭。其他大臣都表示向太后既然說是哲宗的意思,那就遵旨吧!

    章惇無力迴天只能默然,他做為哲宗親信,自然知道向太后撒謊,哲宗眼中根本沒有這個嫡母,怎麼可能把立誰的話交代給嫡母呢?

    選擇端王的原因

    那向太后為何選擇立端王趙佶呢?真的是因為他以次當立麼?

    非也!神宗一共十四子,在哲宗駕崩時,尚有第九子趙佖【時年18歲】、第十一子趙佶【時年18歲】、第十二子趙俁【時年17歲】、第十三子趙似【時年17歲】、第十四子趙偲【時年15歲】五個弟弟.

    其中老九趙佖生母武貴妃【時為婕妤】、老十三趙似生母朱太妃都還活著;老十二趙俁、老十四趙偲兄弟的生母林賢妃雖然已經去世十年,但是林賢妃的養母、仁宗皇帝的修容馮氏還活得硬朗的很,養女的倆兒子都養她跟前;只有老十一趙佶的生母陳美人早就死了也沒有其他長輩能越過她這個嫡母了。

    從哲宗對待向太后的態度來看,向太后還不知道吸取經驗麼?怎麼會願意繼續被朱太妃踩在下面?又怎麼會甘心繼續過那種沒存在感的日子?

    如果以章惇【其實也是哲宗的意思】的意思來立哲宗母弟,那朱太妃還會繼續威風,如果立老九趙佖,那他的生母武婕妤就要抖起來了,要是立趙俁兄弟其中之一,自己怎麼能越過祖母級別的馮修容?

    所以,只有立趙佶最合適,親媽沒了,只能尊自己這個嫡母了。就因為向太后這點私心作祟,執意立輕佻的端王趙佶,終於讓北宋亡國走進倒計時。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宋史、曾公遺錄

  • 17 # 世界人文通史

    宋徽宗能夠繼承皇位,完全是因為向太后的決斷,跟宋哲宗無關。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也是使得北宋遭遇“靖康之恥”走向滅亡的元兇之一。宋徽宗趙佶原本是宋哲宗趙煦的弟弟,最初被封為端王,原本是無緣繼承皇位的。

    北宋的宋神宗去世後,由宋哲宗繼位。宋哲宗是北宋後期最後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期,實施新法,罷免舊黨,起用章惇、曾布等人。在軍事上發動河湟之役擊敗吐蕃,發動平夏城之戰重創西夏。可惜天不假年,年輕有為的宋哲宗在25歲時突然暴斃,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根據《宋史》記載,由於宋哲宗膝下無子,所以如何冊立繼承人成了北宋王朝考慮的大問題。當時,宰相章惇先後提出了冊立簡王趙似、申王趙佖的建議,但都被向太后(宋神宗的皇后)給一一否決了。

    向太后提出認為宋哲宗的次弟端王趙佶有福壽,且仁孝,可以為君,但宰相章惇尖銳地指出趙佶身上的缺點“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意思就是說趙佶為人舉止比較輕浮,不能治理天下。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章惇的看法完全正確。

    不過,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執政的支援下,堅持要立趙佶為帝,章惇實在無奈,只能妥協,而趙佶就是後來的宋徽宗。因此,宋徽宗的皇位相當於是靠運氣撿來的,並不是宋哲宗直接傳給他的。

    宋徽宗在歷史上是一個能寫善畫、琴棋俱佳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治國無能的昏君。在他統治時期,北宋王朝奸臣當道,政治腐敗,起義不斷,最終走向了滅亡的深淵中。因此,後人評價說“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公元1127年,金國攜滅遼之威,大舉南下,攻破北宋首都,將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宮妃全部俘獲並押往北方。一代風流天子宋徽宗最終死在了寒冷的東北,下場悽慘,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難。

  • 18 # 餘與虞

    宋哲宗自小身體就不好,滿共就生下了一個兒子,結果還早夭,因此死前無嗣。為什麼不傳位給親弟弟?其實這已經不是他能決定的了,整個傳位完全是向太后主導的。為什麼傳位給趙佶?主要是趙佶真像個“賢王”。

    01趙佶頗有野心也頗為“低調”

    不想當皇帝的王爺不是個好王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趙佶便是如此。

    當年神宗英年早逝,年僅9歲的宋哲宗趙煦被推上皇位,如果不出意外,趙佶當上皇帝的機率是很低的。

    不過,意外卻發生了。宋哲宗從九歲就坐上了皇位,屬於少年時代的歡樂皆被剝奪,他也因此變得內向沉悶。久而久之,壓抑的環境也令宋哲宗的的身體出了毛病。

    宋哲宗身體不好,高興的是趙佶。作為藩王,趙佶和那些只顧享樂的紈絝子弟不一樣。他志趣高潔,好騎射武功,也喜歡琴棋書畫,特別是在書法繪畫上有著極高的造詣。

    總而言之,這位藩王無論是在民間或是朝堂之上都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而後,他的王府裡也出現了一些“祥瑞”,這就比如說是“鶴立於庭”、“芝生於閣”等。一次,趙佶跑去算卦,結果卦相顯示其是天子,這就更加堅定了趙佶當皇帝的決心。

    不過,在侍從的提醒下,他表現得頗為低調,至始至終未讓哲宗起疑,這也為他後來能順利登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02向太后的支援

    趙佶有野心有能力又能怎樣,若是沒有說得上話的人支援,都是白費。於是,趙佶找到了向太后。

    他不惜花重金籠絡向太后身邊的人,讓其在太后面前美言自己。久而久之,太后也認為趙佶是個“賢王”,能擔得上一國之君的重任。

    需要指出的,宋哲宗並不是向太后的兒子,而是朱太妃之子。所以,向太后最後根本不需要考慮誰的血統更高貴,而是考量誰的能力更高。

    在宋哲宗死亡當天,向太后就召集百官商量立儲之事。宰相章惇不是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他根本不會體察向太后的意思。因此,在太后“徵集意見”時,他就提出,“當立簡王(趙似,宋哲宗同母弟)。”

    立儲之事,意義重大,說錯一句話,就要掉腦袋。因此,百官之中發話的人寥寥無幾。為什麼章惇就敢提出建議呢?原因就是他認為端王趙佶過於輕浮,只會舞文弄墨,其他的什麼也不會。而簡王又是大行皇帝的親弟弟,血統最近,所以立其為嗣皇帝較合適。

    可是,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太后隨即就否決了他的方案。不肯放棄的他又提出,“古來立嫡立長,既然簡王不合適,當立申王趙佖(神宗第九子,哲宗以下最長)。”

    不過,這個申王素來有眼疾,又怎能當皇帝呢?向太后又否決了他的方案。如此以來,就只剩下端王趙佶了。隨後向太后緩緩發話,“端王承繼大統,眾卿可有意見?”誰要有意見,那不是找死嗎?

    03春風得意的趙佶

    與此同時,趙佶正在府中焦急不安地等著訊息,成敗在此一舉。終於,來回踱步的趙佶終於等來了傳召的訊息。

    他知道,自己勝利了。

    即位之初,宋徽宗趙佶也頗有一番野心,勵精圖治,想要振興宋朝。只可惜此時的大宋已經多病纏身,深感無力的宋徽宗索性放棄了努力,轉而沉醉於聲色犬馬。最後,金國軍隊兵臨城下,宋徽宗也成了亡國奴。落寞了幾年後,一代帝王就這樣在異鄉黯然離世。

    參考資料:

    《宋哲宗》

    《宋徽宗》

  • 19 # 草木皆史

    靖康之恥是中華的恥辱,而推動這一切發生的原因大機率就是因為宋哲宗傳位給了趙佶。可是這不是宋哲宗自己想做的,這一切都源自於向太后的自私自利罷了。那麼為何向太后獨獨偏愛趙佶呢?

    兄終弟及的傳承製度

    在古代,如果皇帝駕崩了,但是沒有子嗣的話,是可以由自己的兄弟來繼承皇位的。不過他的父親一生一共有14個兒子,其中包括宋哲宗自己一共去世了9位,也就是剩下5位要開始皇位的角逐。

    趙佶早年深受宋神宗喜愛

    趙佶本身並沒有政治手腕,他之所以能夠得到宋神宗的喜愛,主要就是因為他孝順,宋神宗曾經說過他“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正是因為這句話,日後成為了自私的向太后推選他上位的利器,畢竟文武百官並不能反駁先帝的話。她們沒有這個膽量,也不能反駁。

    善妒自私向太后

    向太后不是宋哲宗的親生母親,不過這不妨礙她的權力過大,進而干涉宋神宗的政事。向太后從內心來說是嫉妒朱太妃的。本來宋哲宗去世後,按照禮法,應該由朱太妃的另一個兒子趙似繼位,可是她並不想要自己嫉妒的女人的兩個兒子都能夠成為天子。所以在她龐大的勢力的干涉之下,端王趙佶最終成為了最終贏家。

    權傾朝野向太后

    嫉妒只是一方面,總管宋哲宗剩下的這幾個兄弟,除了趙佶都算是胸有抱負之人,向太后找到的最好控制的傀儡也不過就是趙佶。要知道向太后對於權力是無比沉迷的,好不容易熬死了之前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如今趁著朱太妃的兒子也死了,自然是想要大展拳腳的。而貪玩的趙佶恰好可以成為被她控制的傀儡。所以,就算是排除萬難,向太后也需要趙佶這樣的人登基。

    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不是趙佶登基,整日貪玩,向太后醉心於權力,卻枉顧國家百姓生死。或許就不會發生靖康之恥。這等恥辱的事情,完全就是因為向太后這樣的女人拎不清造成的。為了一己之私慾,讓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向太后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5個月,在裝修半年的新房待了28天,影響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