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汧生禾

    站在尼雅河出崑崙山的河口放眼望去,只見一條谷地曲折北去,穿行於自崑崙山地向北方的沙

    漠延伸出去的山麓坡地之間尼雅河最親近的人們,自然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生息在河水兩岸以及下游尾閭沖積三角洲上的

    古代尼雅人。他們是尼雅河綠洲的主人,他們曾經擁有一段奪目的輝煌。他們的國家,叫做精絕國。

    從昨天走來的遺址

    歷史往往給人以無情的捉弄。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古代遺址,往往被那些貪婪的掠奪者首先

    發現。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處於動盪、混亂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國強盜趁機潛入中國,肆

    意盜取中國人的文明成果。英國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個。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時有一條叫做“尼雅”的大河從這裡流出。它發源於崑崙山,沿塔

    克拉瑪幹沙漠南緣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爾斯漢村附近的大沙漠,長約 210 公里。在出山口

    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盤旋,形成了一片沖積綠洲,叫做尼雅綠洲。

    1900 年 1 月,斯坦因率領探險隊來到了尼亞綠洲。這裡有一個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許多人就

    在那裡生活。

    一個名叫伊普拉欣的當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普拉欣從北方沙漠裡帶回來兩塊寫有字跡

    的木板。這些書寫木板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木簡。斯坦因很驚訝地發現:它們竟然是用一種早已消

    失了的古代文字——佉盧文書寫的。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 3 世紀印度孔雀王朝

    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佉盧蝨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 l~2

    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公元 4 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到了 18

    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死文字,直至 1837 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瞭佉

    盧文的奧秘。斯坦因認為佉盧文在沙漠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個不為人知的王

    國曾經存在的證明。

    能把斯坦因帶到那所他發現過的被埋沒了的房屋去,就可以得到一筆優厚的報酬。伊普拉欣本來就

    近的遺址。

    1901 年 1 月,在當地人引導下,斯坦因順利到達了伊普拉欣發現文物的地方。進入尼雅的第一

    天清晨,斯坦因走出寒冷的帳篷,緩步來到一個小小的臺地的斜坡上時,立刻就撿到 3 塊他夢魅以

    求的木版文書。而且僅在這一天裡,他就獲得了幾百片木版文書,器、漆器殘片和各類織物。更有歐洲人從未見過的捕鼠夾、靴熨斗、弓箭、木盾、紅柳木筆、六絃

    琴,餐具等,連身臨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 2000 年

    前的古代遺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廄、窯址、煉爐、果園、桑林、古橋、田畦、渠道、蓄水池、

    墓地等遺蹟,也出乎意料展現在斯坦因眼前,他比別人更瞭解這些遺蹟在考古學上的重要性。時間

    看似停止,曾經住在這裡人們彷彿剛剛離開這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透過眼前的景象想

    象出曾定居在這裡的人當時的生活風貌。

    斯坦因為這個神奇的發現欣喜若狂。他把所發現的城市遺址命名為“尼雅遺址”。由於食品、用

    水不足,斯坦因不能盡情地發掘文物,被迫早早結束這次尼雅之行。但被斯坦因發現過的遺址卻沒

    有幸運可言。在離開的同時,斯坦因就已經決定儘快回來大肆掠奪了。

    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絢麗的織物、罕見的木雕和還有大量帶各種文字的木板文書帶回歐洲的

    同時,還繪聲繪色地向人們描述他在沙漠中發現的冰窖、倉庫、垃圾堆等遺蹟的情況。人們驚奇地

    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燦爛輝煌的文化。尼雅的發現轟動了歐洲,學者們把它

    稱為東方“龐培城”。

    1906 年之後,斯坦因真的回來了。他帶著 5 年中不斷累計的強烈慾望重返尼雅綠洲。鑑於前一

    次準備不足的教訓,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儘可能多帶飲水,多招了許多當地人。準備工作格

    外順利,他在一天裡就募集了 50 人和 4 個星期的糧食,又增加了些駱駝,浩浩蕩蕩開進尼雅。此後

    又來兩次。先後 4 次來到尼雅,共發現、繪圖和記錄了遺址 41 處,而帶走文物至今沒有清單。僅根

    據斯坦因自己寫的記錄來看,他透過挖掘以及收集的古代文物包括盧文和漢文文書約 1012 件;木

    質藝術品若干;古代紡織品若干;用來作身份證明和模印裝飾性的印章若干;金、銀、玻璃、漆器

    等;比較珍貴的器物若干;各種材料的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和樂器等若干,包括陶、石、木、銅、

    鐵、皮革、角、骨製品;還有一把古代的“吉他”。

    最令人痛心、憤怒的是,為了攫取文物,斯坦因坐在帳篷裡向自己僱傭的當地人發出懸賞,凡

    是發現文物並交給他的人,都能因文物價值的高低獲得相應的報酬。他自己安坐在帳篷之中,並不

    進行指導,被僱傭的人為了得到更多的賞錢,根本不在乎是否破壞遺址,瘋狂地到處挖掘精絕國的文獻資料以及尼雅遺址的考古發現,讓人們對精絕國有了全新的認識。

    《漢書》和《後漢書》原本就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緣有一個叫做“精絕”的國家,斯坦因和王國

    維都將精絕國的位置定在尼雅河流域的尼雅遺址,在當地發現的一枚漢文木簡上也寫有“漢精絕王”

    的字樣。由此可見,精絕國確實是在尼雅遺址一帶了。

    但是,精絕國裡的居民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絕

    國這個名字是突然出現在《漢書》裡的,它以前的史書裡,根本找不到精絕國的任何記載。

    尼雅河流域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考古發現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但是,沒有人能夠

    證明精絕國人就是那些揮舞著石刀石斧的人發展來的。他們之間也許是繼承關係,但也可能是毫不

    相干的兩群人。

    從《漢書》首次記載了精絕國以來,此後的史籍對精絕國的記載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

    我們對精絕國的認識極其模糊的。

    比起史籍來,考古工作者能夠向我們講述的要多許多。尼雅遺址那些輝煌的發現,就是屬於精

    絕國時期的遺蹟和遺物。遺址裡的建築、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們揭示出了這個早期綠洲城邦的物質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們瞠目結舌。

    精絕國人最後在歷史上出現時,已經是改名為鄯善的樓蘭國的子民了。作為一個袖珍國家,僅

    有 500 名士兵的精絕國在那個兼併戰爭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時代是不可能長期獨立存在的。樓蘭國

    在改名鄯善之後,因為是西出陽關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經盛極一時。大約在東漢

    王朝的末年,強大起來的鄯善兼併了包括精絕在內的鄰近的幾個綠洲城邦。從那時起,尼雅河流域

    被納入鄯善王國的版圖,變成了它的一個行政區精絕國改名為精絕州。

    鄯善王對精絕的治理比較高明。他任命當地的一些有勢力的人物,委任官職,負責管理精絕州

    的人民。國王還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檢查稅收和監察地方官吏的權力。他還下令:全國的百姓如果

    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糾紛,都可以直接上訴國王,由國王本人裁決、處置。

    那時正是西晉時期,精絕人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國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曾經輝煌過的城邦,它的創造者在歷史沒有記載的情況下失蹤了。

    斯坦因曾在書中記載了一發掘經歷:“……土塊剛挪開,就見魯斯塔姆(斯坦因探險隊的成員)

    的雙手挖進了光禿的地面。還沒等我發問,他的手已從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 1 枚完整的矩

    形木簡,封泥完好,函蓋仍由原來的線繩捆紮完好。魯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尋寶人’的

    力量。在擴大洞口,很快我就看到,靠近牆的地方及牆柱基座下,堆滿了層層摞起的同樣大小的木

    板。”

    根據斯坦因的描述,這顯然是被人有意識地掩埋起來的一批檔案,堆放在這處房屋的一個隱秘

    的房間裡。後來的考證證明,那裡是一處官署,負有儲存公文和經濟檔案等方面的職責。這些契約

    等文獻可能打算永久地儲存在那裡,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斯坦因也說:

    “從這批契約埋藏時得到的照顧以及對埋藏地點的標示(在埋藏點前發現的那一大塊泥塊無疑就是

    起這個作用,也就是它促使魯斯塔姆動手刨土)來看,文書的主人明顯是在緊迫中不得不離去,但

    卻抱有重返的念頭。魯斯塔姆一下就猜到那塊標誌的用意,因為現在農民被迫棄家而去時,他們仍

    然這樣做。在掩埋時既沒有遮蓋,也沒有用容器來儲存這批極有價值的檔案,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

    離去之匆忙。”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得主人倉促間離開了這裡,還抱著重返的念頭?他們為什麼並沒有返回?

    遺址出土的木簡中曾反覆提到蘇毗人的侵略,稱蘇毗人性情悍勇,經常攻擊精絕州,威脅著它

    的安全。鄯善國王為此頒佈了很多命令,令精絕州的管理者們注意警戒。可見,這裡的戰爭是經常

    發生的。那麼,是不是突如其來的戰爭使這片綠洲被廢棄,使精絕人被迫遷徙到其它地方?

    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是有組織的撤退,為什麼撤退了的人們沒有帶走重要的官方文

    書呢?而且,在尼雅遺蹟中,沒有斷戟殘劍沉埋沙中,也沒有白骨遍野的戰爭痕跡,所有出土的古

    屍,都是平靜面又安詳的,大禮安葬,陪葬物豐富。他們的墓葬,盡顯太平盛世的風貌。所有的房

    屋遺址,都是完整的。它們排列整齊地坐落在那裡,平靜面又安詳,彷彿它們的主人沒有走遠,煙

    炊當再次升起,牛羊會再次撒歡,尼雅孩子們的笑聲會再次瀰漫在大街小巷、村莊院落。如果說精

    絕是毀於戰爭,又該如何解釋這不合理的一切呢?也有人說,精絕可能是毀於自然條件的惡化。尼雅遺址在民豐縣尼雅河流域北邊,而尼雅河當

    時屬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一條中型河流,從崑崙山上流淌下來的雪水孕育著尼雅河流域三角綠洲,

    成為西域精絕國得以世代繁衍的依託。西域的氣候異常乾燥,沙漠化的程序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

    流也經常改道或者消失。如果養育精絕州的尼雅河改變了流向,或者水量減少,如果風沙干擾了精

    絕人的生活,那麼,精絕人確實可能放棄曾經世代生活的土地。

    《漢書·西域傳》稱精絕國“澤地溼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這樣的地方很難住

    人,絕不會是精絕國人當初定居時的樣貌,可見當時精絕國環境已十分險惡。在出土的佉盧文木簡

    中也發現了這樣的條款:“砍伐活樹,罰一匹馬,砍伐樹杈,罰母牛一頭。”精絕國開始用法律手段

    保護樹木,可見樹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這是不是暗示著尼雅綠洲的生態已經開始惡化?精絕國的

    廢棄會不會與自然條件的逐漸惡化有關?

    如果水源仍在,沙漠化的程序就會收到遏制。精絕人如果面臨乾旱威脅,就必然與尼雅河的變

    化有關。因素可能有兩個,一是河流改道,二是河的上流出現大規模的其它居民聚居點,對河水消

    耗大增。但現在人們並沒有在尼雅遺址周圍找到關於尼雅河大規模改道的證據,同時也並未在尼雅

    河上游發現任何人類聚居點的遺蹟。另外,在尼雅遺址裡,不少住宅周圍都有巨樹環繞,樹幹粗大

    至一人不能合抱,果園中林木整齊。桑木排列整齊,不少為數十年之巨桑。住處附近從堆積的淤泥

    看,還有水塘的痕跡。在這樣好的生存環境中,很難說尼雅河會突然斷流,導致精絕王國覆滅。即

    便是由於環境惡化,精絕舉國遷移。可是,為什麼沒有開封的各類文書還整齊地放置在屋內牆壁旁?

    如果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搬遷,精絕人就更沒有理由丟棄下官方的檔案落荒而逃了。

    不是自然力,不是戰亂,那麼精絕人為何而遷走呢?考古學家在尼雅遺址的一所房子廢墟中發

    現一隻狗的遺骸.它的脖子上拴著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拴在柱子上。顯然,主人離去時忘了解開繩子,

    這隻狗活活餓死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主人匆匆離開,連愛犬的繩子都忘了解?或許,他以為

    一會兒就能回來,才沒有考慮愛犬的生存問題,但他為何又一去不返?如果說精絕的居民真的集體

    遷徙了,他們究竟遷到了哪裡?考古學家沒有發現任何線索,而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在尼雅廢棄之後

    就失傳“死亡”了。

    難道幾千精絕居民都在 1600 年以前的某一天突然同時消失了?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為什

    麼沒有被記載?這樣的事情又是如何發生的?

    來歷是謎,去向是謎。精絕國在歷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劃過,沒有留下太多的影子。你也許會

    問:真相到底在哪裡,人們究竟能不能找到答案?不得不遺憾地說,也許,我們再也無法知道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說笑時,總看著某個男生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