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幽默滑稽君

    我記得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南宋傳奇之蟋蟀宰相》,至於名字是否,我也記不大清了。

    講的是南宋一代權相賈似道。裡面的賈似道似乎除了鬥蛐蛐就沒別的本領了,當然,還有運氣十分好。所以從小就知道賈似道是一個權奸,至少不遜於南宋的秦檜和 史彌遠。後來稍微大了一些,看的書多了,類如《宋史》這種主觀性極強的史書也過目了一遍。漸漸地覺得賈似道似乎和秦檜也不大算為一類人,我甚至可以說,秦檜是權奸,而賈似道至多算為權臣;而秦檜是漢奸,而賈似道似乎也為南宋的存活起了一部分積極的意義。當然,我不是翻案黨,對於歷史十字架上釘著的人物,我沒有過多的興趣去拔下來,我只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還是那句話,不喜勿噴,在下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此只是拋磚引玉。

    在講賈似道之前,肯定要說說他的姐夫—宋理宗趙昀。趙昀得國是很辛運的。他本是趙匡胤的後人,而宋帝是趙匡義一脈。可能是趙匡義作惡多端,欺負孤兒寡母,臨到宋寧宗崩,卻被權臣史彌遠等偽詔使得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趙昀)登基。在理宗的前九年,一直是史彌遠獨政。紹定六年,史彌遠死,理宗開始親政。從理宗前期來看,可能因為自己的身份以及得國的幸運,理宗是非常想幹出一番事業的。此時的各國局勢是蒙古崛起,並且加緊入侵金國。寧宗時期,蒙古開始大規模對金國進行攻擊,並重創金國。寧宗嘉定十年,金國為了從南宋身上謀奪資源,發動了侵宋戰爭。但此時的金軍因為內部的腐化和兩線作戰的困窘,侵宋戰爭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讓南宋看到了金國實力的變化。為以後理宗端平入洛立下了藉口。

    在金國的侵宋戰爭中,有一個將領脫穎而出,他就是南宋最後一個名帥—孟珙!理宗的端平入洛,賈似道的發跡都離不開這個人。接上面,史彌遠死後,理宗為了消滅國內對他得位的不滿聲音,以及中興南宋,在國內,拔擢史彌遠地位的同時掃除史彌遠的餘黨,開始端平更化,奉理學為儒學正宗,減除冗員,改革經濟;對國外,當然是瞄準苟延殘喘的金國。端平更化自不必多說,端平入洛可以說對南宋後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蒙古滅金時,曾欲與南宋結盟。但海上之盟在前,南宋對於結盟之事不大感興趣。史彌遠專政時期,也就是紹定六年,蒙古軍一度被金軍擊敗,開始更加積極與南宋聯盟。史彌遠答應與蒙古結盟,並正式遣大軍在京滬戰場和淮西戰場對金軍發動進攻。史彌遠死後,端平元年,宋蒙聯軍攻破金國都城蔡州,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金國滅亡後,河南因為飽受戰亂,已經是赤土一片,蒙古也北撤至黃河一帶。但河南對於南宋的意義非常大,首先汴京,洛陽和商丘是北宋的三都,其次北宋的皇陵全在河南。為了爭奪河南,建立戰略緩衝區,理宗採取了趙葵趙範的“據關守河”戰略,開始了端平入洛。戰爭前期,宋軍勢如破竹,淮西的全子才為前鋒,趙葵殿後。而蒙古留守汴京的崔立卻在兵變中被殺,李伯淵趁機投降南宋。

    此時蒙古軍退守黃河,並掘河遲滯宋軍,嚴重破壞宋軍後勤。在宋軍攻破洛陽後,發動突襲,導致洛陽與汴京之間失去聯絡。在宋軍糧盡後蒙古發動龍門和洛東兩次戰役,徹底打垮宋軍。自此,端平入洛失敗,南宋自理宗來十餘年的辛苦積蓄毀於一旦。而端平入洛的失敗,直接導致南宋經濟的崩潰,也使得端平更化經濟改革的失敗。從此,理宗由積極抗戰轉為消極避戰。

    說了這麼多,該真正轉到賈似道身上了。賈似道的姐姐是理宗的寵妃,賈似道憑此上位。起初,賈似道的官職太常丞和軍器監,屬於肥差。但賈似道的真正發跡卻是在淮西。公元1241年,淳祐元年,改湖廣統領,始領軍事。三年,加戶部侍郎。五年,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賈似道在淮西築城,政績斐然、名聲鵲起。

    當時的孟珙在瞭解情況後,認為他是個人才,向宋理宗建議讓賈似道接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的職務,並把初露頭角的李庭芝推薦給了賈似道。淳祐九年,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移鎮兩淮。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

    淳祐六年九月初三,南宋的擎天之柱孟珙病逝。孟珙身前以一人之身支撐南宋一半戰局,又構築了藩籬三層的戰略防禦計劃,向南宋朝廷推薦了不少的人才。自孟珙死,南宋的滅亡也註定了......而淳祐七年,賈似道的姐姐賈貴妃病逝。在賈似道前期對他最為重要的兩個人離去了。說一個題外話,很多人說賈似道靠裙帶關係上位。

    的確,賈似道是靠他姐姐才進入朝廷。但如果賈似道本人沒有本事,也不會受到孟珙的青睞,並極力推薦,縱觀賈似道發跡的時候,是淳祐九年領導京湖路開始。而此時的賈貴妃早就病逝,後宮是閻貴妃獨寵。加上賈貴妃只留下一個女兒(瑞國公主),不可能光憑裙帶關係上位成權臣。

    寶祐元年,蒙古在蒙哥的率領下三路侵宋。而南宋卻在自毀長城,同年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餘玠聞召不安,七月,服毒而卒。四川方面的帥才餘玠,就這樣去世了。還好,他留下的四川防線在日後的抗擊蒙古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PS.餘玠築釣魚城,防守內水,LZ就是釣魚城的人)蒙哥鑑於缺少水軍,難越長江天險,遂採取戰略大迂迴,從翼側及側後攻宋。

    南宋淳祐十二年,蒙哥汗二年七月,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軍徵大理。三年九月,忽必烈率軍至忒剌(今甘肅迭部縣達拉溝)分兵三路南進,兀良合臺率西路軍,沿晏當路(今四川阿壩草原),經吐蕃境入雲南;宗王抄合、也只烈率東路軍經茂州(今四川茂汶)趨會川(今四川會理西),以作牽制;忽必烈率中路軍,經滿陀城(今四川漢原北)渡大渡河,取古清溪道南下,穿行1000公里山谷,於十一月進至金沙江畔。十二月初,東、中路軍先後渡過金沙江,與西路軍會師於龍首關,合力攻擊,全殲大理軍主力,於十二月十五日,佔領大理城。四年春,忽必烈留兀良合臺繼續作戰,自率一部兵返回。秋,兀良合臺軍攻佔善闡(今昆明),俘國王段興智。五年,在段興智的協助下,徵降未附諸部,佔領大理全境。

    開慶元年,蒙古兵分三路大舉攻宋,蒙哥自攻四川,他的弟弟忽必烈(後為元世祖)攻鄂州,另一路由雲南入廣西攻湖南。朝廷大震。理宗即軍中拜似道為右丞相,令率軍援鄂。堅守凡四月,時蒙哥已於九月間在四川中箭死,忽必烈急欲攻下鄂州,至閏十一月仍無望,乃撒軍。宋朝的威脅暫時解除。就在這裡,開始賈似道第一個疑點:與忽必烈簽訂和約。在後人品評賈似道的時候,對於賈似道的賣國,第一個就是在開慶元年在京湖戰場上對忽必烈的求和。開慶元年七月,蒙哥在釣魚城被投石機擊傷,病重於北溫泉逝世。在六月的時候,呂文德便率軍欲打通夔州路的通道,雖然沒有直接為釣魚城解圍,但固守了重慶府,打通了東川的道路。而在蒙哥被擊傷後並死後,南宋也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並且指示呂文德東入荊襄,支援京湖戰場。

    九月,呂文德又從重慶赴援鄂州,擊敗蒙軍拔都兒部,“乘夜入鄂城”,給予鄂州有力的支援,使得鄂州“守愈堅”。我始終以為,賈似道能成為一代權臣,至少他的智商不會比普通人差。賈似道可能也是看到這一點,明白忽必烈有極大可能會不顧京湖戰場,撤軍北迴。果然十一月,忽必烈接受和談,撤軍北迴。這裡還有人提出質疑,當時高達和曹世雄都想硬戰,可是都被賈似道壓制了。我覺得一方面,可能真的是經歷了宋蒙大戰的賈似道害怕蒙古軍,另一方面,蒙古軍騎兵的比例是有目共睹的,野戰全步兵的宋軍如何打?更何況,此時蒙古軍的南路已經由貴州迂迴到了湖南,在四川蒙古軍失敗,京湖蒙古軍對峙,南路蒙古軍進攻,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與忽必烈和談再支援湖南這一做法的正確性。不過在這次戰役中,也充分暴露出賈似道軍略上的短視與無知,也為他後來矇騙理宗和度宗埋下了伏筆。

    賈似道在蒙哥三路侵宋的戰役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將才。如王堅,呂家兄弟,劉整,高達等等。而這些名將當中,只有呂文德願意真心誠意的依附賈似道。並且呂文德有真材實料,能打仗會打仗。因為賈似道愈發的器重呂氏集團。可縱觀賈似道一身,是成也呂氏集團,敗也呂氏集團。短暫的和平時期,賈似道入朝,鬥垮了另一個權臣丁大全,買一送一的搞垮了另外一個清臣吳潛,開始自己獨相的階段。

    在軍隊上,賈似道昏招頻出,依靠“打演算法”,整垮了高達,趙葵,史巖之,杜庶,逼死曹世雄,向士壁,將王堅轉到和州,罷其軍權,又附和呂文德,逼反劉整。而深受賈似道信賴的呂文德,似乎也並不是那麼完美。因為私怨逼反劉整不說,鎮守襄陽對蒙古犯下的兩次失誤直接導致後來襄陽失守。可以這麼說,相比較政治,賈似道的武略簡直是小兒科,他畢竟不是虞允文那樣的儒將,不可能撐起抵抗元蒙的大旗。在呂文德死後,蒙古繼續入侵。劉整為蒙元重新構建的戰略是取襄陽,這簡直是打在南宋的七寸上。而深受賈似道信賴的呂氏集團,除呂文德外,其他人的忠誠和能力並沒有達到呂文德的高度。因此在度宗鹹淳九年襄陽兵盡糧絕,呂文煥投降元朝,並立刻為元軍策劃攻打鄂州,自請為先鋒。隨後攻破及招降沿江諸州,併為伯顏嚮導,引元軍東下。導致了長江防禦毀滅,南宋的滅亡。

    可比較賈似道的武略,在文治上,賈似道確有可取之處。前面說了,從端平入洛到宋蒙全面戰爭的爆發,南宋的經濟已經崩潰。於是,在賈似道秉政時期,推出了讓他被罵了千年的《公田法》。公田是沒收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逃戶、盡戶、沒人繼續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積的沙田,還有軍隊開墾的營田的統稱。

    在宋高宗趙構時期,除一部分劃為寺院、學校外,其他公田全部賣斷給私人經營。透過變賣公田,政府在短時間內迅速融進一大筆相當可觀的資金,這筆錢70%上交中心,30%留給地方,除了用於軍費之外,還可以減少人民的苛捐雜稅,在戰爭時期減輕政府、人民的經濟壓力。可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賣斷公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在理宗時期,公田因為買賣,數量已經減少,而買公田的,恰巧是富商豪紳和官員。

    一方面是朝廷經濟崩潰,一方面又要籌備軍款。賈似道只好退出公田法重新為朝廷籌錢。公田法的具體設想建立在限田制基礎上,首先將官戶田產超過標準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國家回買為官田,再租賃出去,倘若每十畝可收六七石租米,就能解決軍糧、會子、物價等問題。最初回買公田的物件是官戶超標之田,定下的標準是一品限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為五頃。公田法直接涉及到官僚地主的利益,理宗下不了決心,賈似道表示將甩袖不幹,辭官歸田,理宗這才同意在浙西平江、嘉興、安吉、常州、鎮江、江陰等州府實行,再推向各路。賈似道為了使新法推行,帶頭獻出浙西一萬畝田作為官田。可想而知《公田法》直接損害了統治階層的利益,即便是賈似道帶頭貢獻萬畝良田,仍不能堵住悠悠之口,並且在實際操作中,執行官員借新法,強買豪奪田地。

    說實話,《公田法》為財源日竭的南宋朝廷在短期內籌備了一筆不小的財產,並利用這比財產在抗蒙戰場上取得不小的戰績。但公田法是國家強制性改變個人土地的所有,即便它的目的是光榮的高大的,卻損害了士大夫文人階層的利益。到德祐元年,魯港戰役失敗,賈似道只有出來背這個黑鍋。三月,朝廷下詔廢《公田法》,而賈似道也不免身敗名裂,被士大夫文人階層罵了一千多年,也讓他在廁所被鄭虎臣一介匹夫所害。

    總的來說,賈似道是一個權相,不是一個權奸。他的目的很清楚,是維護南宋的統治。他也有能力,但不足以力挽狂瀾。我始終覺得,是史彌遠和理宗害得他身敗名裂。如果不是聯蒙抗金和端平入洛,南宋的經濟不至於崩潰得如此快,如此厲害。縱觀賈似道一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權奸願意為了維護朝廷的存亡親自帶兵上前線。即便是主政朝廷,也不會背千古罵名主持改革。

    在南宋末年,人才匱乏的年代,反觀同時代的人物,只有賈似道稍微有能力為相。丁大全不可能會背罵名拯救南宋的經濟,吳潛清談尚可,李庭芝不能服眾,還是賈似道越級提拔的人,陳宜中,文天祥等等還年輕,留夢炎等趨炎附勢,吟詩作賦尚可,治國就難了。況且賈似道盡管私生活非常不檢點,但至少在改革時期能以身作則,萬畝良田,不是任何一個人敢拿出來的!

    我突然想到了明朝。同樣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改革,張居正和賈似道何其相似。只不過張的改革更徹底,更有效果。但張一死,改革也就止步了。南明小朝廷也是如此,文人階層互相傾軋,只顧自己私利,不管國家大義。似乎從牛李黨爭到元祐元豐黨爭起,文人階層的鬥爭總是會給失敗者人格上抹黑。

    我覺得這也是文人統治者的一大亮點了。再反觀現在,儘管國家承平日久,卻在其他霸權國家下戰戰兢兢。國家每一步都是如履簿冰。改革已經三十年,不乏有人聲討有人叫罵。我只能說可能叫罵的這些人,要麼是在改革中被損害了利益的人,要麼是在改革中沒怎麼受利的人。這些人踏著老前輩的路,對做事的人極力抹黑,對政府和黨極力攻擊,似乎鍵盤就是他們手裡追求皿煮和茲有的劍。

    對此,我只笑笑,至少我眼中看到的社會沒有他們描寫的那麼黑,外國的我就不管了......我喜歡魯迅的文章,喜歡魯迅的叫罵。我始終只推崇兩個文人,一個是文天祥,另一個是魯迅。魯迅的文章不乏對國家和政府的罵,但我覺得魯迅的罵不同於現在那些公知的罵,是一種希望國家更強,民族更強的罵,而現在那些公知的罵是抱怨,裡面充滿惡毒的詛咒,而不是愛國的情懷。

    嚴格來說,我也算一個五毛吧。儘管這篇文章出來可能招至很多人的詬病,我還是要說一句: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們的黨!也希望更多地人不是在網上罵,而是在生活中為國家社會家庭多做貢獻,這才是真正的愛國。這樣愛國,至少不會讓你像賈似道一樣,被罵千年了。

  • 2 # 羽61493141

    在金朝滅亡以後,以半壁江山之力,抗衡橫掃歐亞大陸,滅國無數的蒙古鐵騎45年。要知道,在宋朝最後的幾年了,南宋可是以半壁江山對抗大半個歐亞大陸啊。這已經是奇蹟了,又豈是一個賈似道能左右的。

  • 3 # 詩詞愛好者1985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歷史在偶然中孕育著必然,賈的個人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縱觀一個朝代的興衰存亡,是歷史大勢所趨,也是封建帝王家族世襲制度必然的結局。

  • 4 # 等你很久13

    沒有昏君,哪來的奸相。奸相干了不好的事,什麼髒話也能罵出來,昏君幹了壞事,拼命找理由繞過去,不便說,或不想說。這就某些人的嘴臉。

  • 5 # 喜歷史

    蟋蟀宰相已經無能為力,換成趙普、韓琦、范仲淹、王安石、李剛等等又能如何,天數已定,宋被蠻族侵滅,中華文化及傳統之悲哀。

  • 6 # 蜀山筆俠

    南宋其實是有機會翻身的(當蒙古東進的時候,金國疲於應付),只不過他們自己放棄了大好機會,沒能完成華麗的變身。等到金國奄奄一息,向南宋求和的時候,南宋還是有機會和蒙古一搏,那就是扶持孱弱的金國和蒙古來個“三國演義”。

    南宋

    從後來南宋對蒙古的頑強抵抗看,南宋如果和金國聯手,蒙古還真難啃動這兩根骨頭。擁有如此眾多機會的南宋,最終還是滅亡了,他們在面對這些機會的時候,到底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權力鬥爭。

    有句話叫“北宋無將,南宋無相”,雖然這句話不是完全的正確,但大體上體現了當時的情況,南宋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宰相專權。

    宋高宗朝的秦檜,宋寧宗朝的韓侂冑,宋理宗朝的史彌遠,宋度宗朝的賈似道,無一不是專橫跋扈、權傾朝野。然而這些權相除了權力鬥爭,對外有沒有多大軍事能力,導致在和金國的作戰中,南宋一敗塗地。

    韓侂冑

    韓侂冑還好點,起碼他在位的時候,趁著金國被蒙古塔塔爾部叛亂騷擾,還敢率兵北伐。雖然最終慘敗,但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史彌遠和賈似道等就完全是窩囊廢,對外屈膝投降、一事無成;但對內卻作威作福、凶神惡煞。不但未振興南宋的經濟和軍事,反而將國家搞得一團糟,欺上瞞下、賄賂成風,瘋狂斂財、搞壞金融,物價飛漲,民怨四起。這是天不滅南宋,而人要滅南宋。

    南宋的關鍵皇帝出現在宋理宗身上。他在位40年(公元1224—1264年),其間剛好是蒙古攻金和蒙古攻宋的關鍵時期,正是在宋理宗身上,南宋一步步走向滅亡。一切都是宋理宗的錯麼?

    宋理宗

    宋理宗其實是一個頭腦還算清醒的皇帝,只不過他前期被史彌遠控制,中途曾經勵精圖治過一段時間,可是到了晚年,他縱身於聲色犬馬之中,朝政又落入權相丁大全手中。特別是他娶的一個貴妃,直接導致了南宋的滅亡,這個貴妃姓賈,她有一個弟弟叫——賈似道!

    賈似道

    曾經打死蒙哥的釣魚城,曾經牢不可破的襄樊防線,在賈似道手中都如同雞肋,就算你給他一個大不列顛帝國,他也能敗完!

    南宋的滅亡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禍。

  • 7 # 鏡鑑青年

    南宋滅亡這樁痛事,身為“末代奸相”的賈似道,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其中一個重要事實,卻要先為他澄清一下:真實歷史上的賈似道,絕非某些古裝劇裡那樣的酒囊飯袋,相反在給南宋亡國挖坑前,他也曾是一位滿懷文韜武略,且為保衛南宋嘔心瀝血的軍政強人。

    作為南宋抗金名將賈涉的兒子,更是宋理宗後宮賈貴妃的親弟,有強大裙帶關係的賈似道,也和那年頭的南宋紈絝子弟們一樣,私生活很快荒唐到沒邊。以至於“親姐夫”宋理宗晚上登高望遠,都常瞧見西湖上賈似道家鼓樂齊鳴的花船,多次氣的哭笑不得。但臨安知府史巖之,卻一語道出“紈絝子弟”賈似道的真本事:雖有少年氣習,但其才能足堪大用!

    果然,自二十八歲擔任“湖廣總領財賦”起,賈似道這身吃喝玩樂練出的“野本事”真爆發了,先輕鬆捏住湖廣富豪權貴們的軟肋,叫他們老老實實收換湖廣紙幣,沒幾天就把這樁幾個前任栽跟頭的難題解決,輕鬆為湖廣前線籌足軍費。之後又陸續擔任了練兵帶兵各個要職,經常以不按套路出牌的表現,漂亮解決大難題。就連南宋晚期頭號名將孟珙,臨終前還給南宋王朝上書,力挺賈似道接替自己,執掌湖廣兵權。

    而1259年,四十六歲的賈似道,更是一戰名滿天下。當時蒙古瘋狂入侵,忽必烈的精銳更是狂攻鄂州,臨危受命的賈似道慷慨救援。在蒙古軍已經砸塌鄂州城牆的危局下,他火速修起了木柵欄防線,硬是把殺進來的蒙古軍又狠揍出去。九個月鏖戰裡,宋軍終於以一萬三千人的傷亡代價,殺得傷亡同樣慘重的蒙古軍飲恨退去。當時的蒙古王子,未來的元世祖忽必烈,更望著鄂州城牆一聲哀嘆: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居功至偉的鄂州血戰,見證了賈似道一身強大才能,也把他推向了權力巔峰:以此戰勝利為資本,賈似道平步青雲,成了執掌南宋大權的權臣。如此厲害的人物,卻為何成了南宋亡國的罪人?因為大權在手後,賈似道就開始坑了。

    如果說四十六歲以前的賈似道,證明了他是一位絕對優秀的封疆大吏,那麼接下來他更生動證明:優秀的封疆大吏,未必就做的了宰相。自信爆棚的賈似道,開始瘋狂排斥異己,管他有才沒才,敢和自己唱反調就一律狠治。王堅曹世雄向世壁等功勳名將,全被賈似道狠狠掃地出門。水戰名將劉整更因受不了他的惡治,一怒投降了元朝。把南宋的襄樊防線與戰船技術全數帶了去,等於白白給元世祖忽必烈送大禮。

    當然,別看送了這麼多禮,排斥異己的賈似道,卻也是個想辦實事的人。為了整頓潰爛的南宋財政,他頂著滿朝壓力推出“公田法”,帶頭捐出自己名下的萬畝良田。又力推新貨幣“金銀關子”。可這類牽一髮動全身的大事,他卻還是帶兵時簡單粗暴的辦法,結果各級官員層層欺瞞,“公田”之類的惠民大事,全變成小民百姓買單,物價也是瘋漲。元朝還沒打來,就已鬧得民不聊生。

    鄂州之戰後,南宋好不容易獲得的寶貴喘息備戰機會,就這麼在賈似道的瞎折騰下,落得更加烏煙瘴氣。待到元朝大軍壓境後,依然自信滿滿的賈似道,親率精兵在丁家洲迎戰元軍。但此時的南宋軍,哪裡還是鄂州戰場上那支驍勇善戰的鐵血軍隊?果然一開戰就兵敗如山倒,殺得賈似道乘小船狼狽跑回來,南宋保家衛國的最後家底,就這麼賠了個乾淨。

    這以後,大敗虧輸的賈似道,遭到南宋滿朝口誅筆伐,罷官後被殺於流放路上。可喪失抵抗力的南宋,接下來也是步步淪陷,直到在崖山海面上徹底淪亡。說這位曾經戰功卓著的賈似道,是南宋亡國的誤國罪人,著實是不冤。

    但是,同樣必須說的是,南宋落到這步田地,也並非賈似道一人的錯。

    自從宋高宗偏安臨安起,看上去經濟富庶的南宋,軍政大事卻一直下坡路。早在宋高宗晚年時,南宋吏治就到了“貪殘昏碌者十有六七”的地步。這個貪腐大坑,接下來更是越演越烈。賈似道浴血鄂州的宋理宗年間,南宋朝堂上更是“貪吏佈滿天下”。各級官員貪贓枉法成風,底層百姓卻困苦不堪。就以事關軍隊裝備的冶鐵業來說,南宋的各個鐵礦,都到了工匠紛紛逃亡的地步。賈似道把持大權時的南宋,就是這樣一個爛攤。

    如此慘淡局面,北方面對的,又是軍事實力如日中天的元朝強敵。能力有限的賈似道,最終當然功敗垂。他更多是在替南宋王朝一百多年來的腐敗偏安背鍋——此時的南宋,已經神仙都難救。

  • 8 # 小奔說史

    華人看歷史,就好像看京劇,戲裡分紅臉白臉,代表忠臣奸臣,京劇的視角來看歷史,往往也喜歡用簡單思維:王朝中興時有明君賢相,王朝衰亡時則有昏君奸臣,按照這個歷史觀,一個朝代滅亡,必然要找一個昏君加奸臣來背鍋。

    南宋的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大事件,對歷史程序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還意味著延續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斷層。

    因此早在南宋還沒滅亡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痛苦地思考,誰該為這件事負責?

    大體上來看,扣在賈似道頭頂的帽子有兩頂:一是1268年-1274年襄陽被圍期間,不僅不援救,反而矇蔽宋度宗;二是丁家洲之敗。

    比如丁家洲之戰失敗後,朝中立刻群起而攻之,其中賈似道一手提拔起來的陳宜中言辭尤為激烈,他在奏疏中甚至請求朝廷族誅賈似道以謝天下。

    首先,關於襄陽救援問題。

    宋亡之後,有人回顧襄陽失陷,寫詩罵賈似道,“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樑。望斷援兵無資訊,聲聲罵殺賈平章。”

    事實上,南宋方面為了救援襄陽,前後填進去十多萬精銳部隊,還花費了鉅額金錢,根據《宋史》記載,自1269年8月至1272年6月,南宋先後給襄陽和樊城送過10次錢,總數高達2800萬錢,以致當時有宋人哀嘆“今朝廷竭天下之財力以援一州而不能。”

    如果不是南宋拼命救援,襄陽如何能堅持長達六年之久?

    這已經是中世紀最為艱苦卓絕的城市保衛戰,相比於全世界各地一個接一個陷落於蒙古人鐵蹄之下的城市,襄陽保衛戰可以說是名垂千古。

    其次,丁家洲之戰。

    1274年12月,元軍攻克鄂州之後,在“帶路黨”呂文煥的帶領下,只用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

    黃州(今湖北黃崗)、蘄州(今湖北蘄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安慶、池州(今安徽貴池)等沿江州郡先後主動投降。

    措手不及的賈似道在正月十六拼湊了南宋最後一支13萬人的部隊出征,沒想到的是,安慶守將范文虎不發一槍就主動投降遠在上百里外的元軍。

    失去地利的賈似道被迫在丁家洲這個無險可守的地方與元軍決戰,最後失敗。

    2013年,臨安市將軍山西南麓,發現一夫妻合葬墓穴,墓的主人,是曾經擔任臨安府知府的洪起畏和他的髮妻郎氏,在墓誌中寫道,賈似道當時雖作為三軍統帥,主要負責物資轉運等後勤工作,可軍隊指揮權卻落在大將孫虎臣手中,孫虎臣未戰已怯,軍心不穩,賈似道也無能為力,以至宋軍慘敗。

    事實上,賈似道在丁家洲失敗後,並沒有選擇投降,而是回到揚州繼續收攏殘兵敗將,打算再次組織抵抗。

    這個時候,從後方傳來了他被彈劾降職的訊息。

    此後的南宋歷史程序,就與他徹底無關了。

    所以,南宋滅亡,能完全怪到賈似道頭上嗎?

    南宋滅亡之後,忽必烈曾經召見投降的南宋將領,很奇怪地問,“你們為何如此輕易就投降了呢?”這幫人回答,“賈似道太過強勢,且大權在握,經常對文人優待有加,卻很輕視我等武將。我們在大宋找不到認同感,心中也很是氣憤,所以望風投降也。”

    忽必烈雖然不通漢語,聽過翻譯之後,他很認真地命令近侍董文忠答覆說,“賈似道輕視你們,這也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大宋皇帝難道虧待你們了嗎?假如真的如你們所說,我看賈似道輕視你們也是應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職場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