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惪州元良1978
-
2 # 一分鐘歷史典故
結繩記事,指遠古時代人類,擺脫時空限制記錄事實、進行傳播的一種手段之一。
在一些部落裡,為了把本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記錄下來,流傳下去,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專人(一般是酋長和巫師)循一定規則記錄,並代代相傳
-
3 # 聖殿騎士團執行長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
4 # 陸一說歷史
“結繩記事”主要記錄部落發生的大事、天災人禍以及曆法之類的事情。
1.結繩記事可以理解為文字出現之前的“文字”。
語言一定是比文字先出現的,直到今日,很多語言也沒有文字表述,從而藉助拉丁文字當作文字使用。
結繩記事就是用於部落或者民族文字出現前的漫長歲月,用它來記錄事情。
2.一般,“結繩記事”由特定的結法以及珍珠、貝殼等輔助工具構成;例如一個白色貝殼表示水災,蝴蝶結代表XXX年,小結代表春夏秋冬。
這些表述都是每個部落約定俗成的規定。
目前,“結繩記事”距我們太過遙遠,我們很難準確翻譯古人繩結的含義。
-
5 # 小安zzz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在《易.繫辭下》中有記載,結繩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其意圖是用來計數或者記錄事件發生點,以便透過結繩數來提醒記憶,該方法在上古時期的中國、秘魯、印地安皆有用過,在現代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中依然有沿用。
-
6 # 中孚鑑
結繩記事,就是在遠古時代的時候,那時還沒有出現文字,就更沒有用文字記事的了。但是遠古的人們為了把一些重大的事情和風俗傳統流傳下去,就想把這些事記錄下來,所以遠古的人們就想到了用繩子記事的辦法。
結繩記事那是用粗細不一樣的繩子,在上面打結成不一樣的距離、不一樣的結,當然這些不一樣的結和距離就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不過這些雖然代表不同的意思,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所以這結繩記事的事情是由專人以一定的規則而記的,然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以古書記載是“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之多少,隨物眾寡”。當然後來有了文字的出現,因為文字可以更好的、更有效的、更容易表達意思、更容易記錄事情,所以慢慢的結繩記事的方法就沒有再用了。不過對於遠古的人來說,結繩記事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一個重要辦法。
古人結繩記事,主要記的就是各部落的一些風俗傳統習慣、傳說和重大的事件,希望這些事情透過結繩而世代的傳下去。
當然這雖然是一個記錄的辦法,但結繩記事卻始終是表達繁瑣籠統,同時結繩編制還需要一定時間,儲存也有一定的困難,主要的表達意思很有限。不過畢竟那時沒有文字,能有結繩記事已經很不錯了,
中國古代有不少文獻記載著有關結繩記事的事情,比如:
《周易.繫辭》: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春秋左傳集解》:
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揚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
7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的幾千年間, 中國曆代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在漢字形成之前,古人們究竟是透過怎樣一種途徑來表述話語,傳達事情?
《易經 ·繫辭》曾經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於是,結繩記事成為我們瞭解古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途徑或者方法。 那麼,人們生活中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錯綜複雜,單純的結繩而記能否完整地表達人們想要表達的思想。 那麼古人們是透過怎樣的結繩方式來記錄大小事物、分辨輕重緩急的同時又能正確表達呢?
在古人的生產生活中,結繩而記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三種功能:
①計量。這是最直觀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功能。在古人的生活起居中,數量的記錄肯定必不可少,需要去記錄的時候,可以繫繩而結。用結的數量來記錄多寡,量少則去,量多則加。人們或用不同的繩結來記錄不同的事物數量。很多時候人們只要去看一下結的數量就知道自己所剩食物的多少,或者經歷了多少個日夜的變化。
②記事。記事功能要比記量功能複雜。聰明的古人們也會用其他方法來賦予它新的意義。比如,用繩子顏色的不同來記錄不同的事物,用繩子的長短來表達事情的輕重緩急。同時,繩子的大小,打結的位置,打結的大小都可以區分不同的事物。雖然現在讓我們想想的確非常困難,但是在那個語言匱乏的年代,人們卻能很容易地表述出在紅色繩子上打兩個小結所表達的意思。
上面所說的就是古人結繩記事的內容。聰明的古人會利用繩子的質地、色彩、結的形狀、位置、順序和數目來表達不同的含義! 簡單的事件用一根繩子就足夠,複雜的事件則把每一數目的繩結都歸總到在一起形成很大的數目。
經過數年累月的熟悉發展,人們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這種的方式來涵蓋。 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結繩記事完全勝任了那個年代社會所賦予給它的角色。它促進了人們之間的溝通,促進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革,直到文字的出現。
-
8 # 一似黃粱辭丹鳳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繫辭下》
意思是說:古代人透過結繩的方法做記錄,後來的聖人據此發明了文字和書契。這種方法很原始,但是在沒有文字的時候,也有一定作用。
結繩記事的由來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起初,先民們用“堆石記事”,以石塊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但這種方法既麻煩又不便於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壞。
接著,先民們用“結繩記事”。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織女又利用植物的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由於“結繩記事”更方便,更易於儲存,就取代了堆石記事。這就是結繩記事的由來。
結繩記事記了什麼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
意思就是事情大的,打個大結,小的打個小結,結的多少,根據物品的多少來計算。
結繩記事是非常複雜的一門記事方法,就跟我們現在的文字差不多,不同的繩結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比如:繩結的大小、顏色、材質、粗細、橫向縱向都可以被賦予不同的含義,這樣一來,就好比一句話由多個單體字組成一樣,一串繩結也由大小、顏色、材質、粗細、橫向縱向均不同的繩結來組成,以達到表示不同意思的作用。
後來結繩記事被運用於記錄天文曆法四季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安排人們的作息,這就叫“結繩而治”。
象形符號的出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先人們漸漸對結繩的方法不滿足,嫌結繩麻煩,便把結繩記事的“結”用符號刻在石頭上,大結用“○”表示,小結用“△”表示,重結用“米”表示。避免了“結繩記事”容易被燒燬和腐爛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儲存。於是人們逐漸改用“符號刻記”來代替“結繩記事”,並且陸續發明了數十種不同的符號來代替不同的事物,這種符號就是中國遠古時代最初的文字。
但這種符號只是少數人之間的秘密,難以普及。於是民間便發明了圖畫文字,用簡單的畫面來表現具體事物,如畫山形代表山,畫水波代表水,畫圓形代表太陽,畫半個圓代表月亮等等,這種文字稍有文化常識的人一看就明瞭,易於流傳。
文字的出現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剛……生兒能書。乃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事,俯查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
傳聞倉頡是皇帝的史官,長大後受到河洛圖形的啟示,窮盡天地的變化,仰觀天上奎星的圓曲的形勢,俯察龜背的紋、飛鳥的羽、高高的山,湯湯的河,然後創立了較完整的文字系統。據說,當這一套文字系統形成的時候,天空下了谷粟雨,鬼神在夜裡哭泣呻吟,龍蛇都潛藏了形跡。
從此之後,先人們開始使用象形文字,不再用結繩記事。而倉頡也被成為“造字聖人”,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大的貢獻。
-
9 # 嘉嘉1240
在通訊極度繁榮的今天,你當然不用擔心會忘了過去和未來要做的事情,各種電子便籤,電子郵件,還有傳統的紙介質,到處都是記錄的工具。如果是和朋友約會,也只消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搞定了,但如果有機會穿越到“結繩記事”的時代,手中只有繩子,你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日常?
關於結繩記事有很多種說法,大多模稜兩可,按照語言文字發展的規律和邏輯推理的方法,小編覺得以下幾種說法比較接近事實,也符合常理,特意推薦給大家,萬一哪天你穿越了,就可以用這些“密語”應應急,不然別人會覺得你很奇怪,是個啞巴,弄不好還會被綁去做研究。
要結繩記事,首先要有繩子,繩子最早出現在什麼呢?由於年代久遠已經很難精確地知道具體是哪一年,但從考古發掘中發現,早在二萬八千年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石箭”,這是一種把鋒利的石頭尖用繩子綁在木杆上做成的箭頭,用來射擊敵人和獵物。這就意味著繩子的出現要早於兩萬八千年前。
用一根根簡單的繩子,怎樣才能花式表達,記錄自己豐富的日常?南北朝時期的孔穎達認為結繩記事是文字出現之前的一種幫助人們記憶的方法,還說“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很多人都採用了這種說法,覺得可行。其實不然,前半句當然沒有毛病,但是我們稍微設想一下就知道只有一種代表“大小”的象徵意象根本不可能具備記錄事件的功能。如果真是這樣,多大的事算大事,又打多大的結呢?完全說不清楚,怎麼跟大夥約定,這樣的記事方法怎麼跟大眾推廣,根本連自己都說不清。
結繩記事最早起源於“結繩記路”。古代猛人出門打獵的時候為了不迷路,就在岔道口的樹枝上拴上一條繩子,再在地面上擺一條,用來指明拐彎兒和方向,後來的古墓中發現古人的墓道和棺材上就刻著簡單的指向符號,也證明了這一點。後來人們學會了織網,打來的獵物也越來越多,不能一次全殺了,吃不完就會壞掉,就開始學著飼養。
養的牛羊就需要計數,幾隻牛幾隻羊,怎麼算呢?結繩記路就發展到了“結繩記數”階段。牛就用繩子打成一個牛的形狀(象形文字)”,羊就打成羊形的繩結。再垂下一條繩子在上面打結,一個就代表一隻,一個大結表示一群,再規定好一群具體是幾隻。結繩記數被人們用得越來越溜,就開始成為一種普遍的工具,應用在多個領域,比如用來記錄曆法,這就是“結繩記歷”的出現。
再結合上用樹枝在牆上畫簡單的圖畫文字,結繩記事就變成一種成熟的記錄工具,它也是象形文字的前身。那麼,如果你有幸穿越到結繩記事時代,要記住十天後跟某人有個約會要怎麼表達呢?先在牆上垂下一條繩子,在上面打上十個結,然後用樹枝在牆上畫一個圈兒,在圓圈中間點上一個點,也就是太陽的形狀,用來代表天。如果是月就畫一個月亮的月牙狀,兩條繩子拴在一起代表會面和約會。
《易書》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這裡也印證了結繩記事後來被運用於記錄天文曆法四季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安排人們的作息,這就叫“結繩而治”。隨著農業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要記錄和傳達的事情太多,用來代替事物的符號和意象有很多,結繩又太麻煩,就採用把以前象形的繩結刻在牆上、地上、石頭上,還有龜甲。就成為象形文字的雛形,後來出現了青銅和其他金屬,重大事件還要被刻上金屬器具之上,也便是“金文”。
可能有人還是懷疑結繩記事到底管不管用,因為如果按照記一件大事就打一個大大的繩結,小事就打個小的,這樣不但表達太單調,而且意義不明確,事情一多,就會變得很混亂。聰明的古人當然不會像孔穎達那麼笨,只知道分大小,他們還用不同的繩子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比如紅色代表喜悅、勝利和吉祥;黑色代表災難和恐怖的事物;然後用不同材料的繩子代表不同的事物,比如用羊毛繩子代表家畜和動物,用草繩代表植物和莊稼,用頭髮代表人……
這樣一來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就能表達很多種意思,而且也不會發生混亂。剛開始還是比較單調的繩結,後來演變成簡單圖畫形狀的繩結,慢慢發展成為成熟的文字。所以,結繩記事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低階和簡單,那是在低估古人的智慧。
-
10 # 寂靜漫談
應該都是發生在古人身邊的一些大事小情,古人習慣把大的事情結成大結,把小的事情結成小結,例如古人的祭祀,戰爭等大事都結成大結,例如狩獵多少獵物,圈養的動物繁衍了多少小崽兒等等都會結成小結,無論結成什麼樣的結,這都代表人類的進步,代表人類向先進的新的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回覆列表
遠古時代,為了記下獵物的多少,人們用了獅子節繩或可痕等方式,計數後來人們逐漸發明了一些技術符號,我千年前他們就開始用各種符號來技術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從0到9的十個數字,可以表示任何一個數,這種數字稱為印度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