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雲瑞璟166

    作為父母為什麼要在孩子13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孩子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張白紙,為什麼要給他畫上不愛學習的符號?13歲孩子的父母,大都應該受過一定的教育。只要有心,幼兒園、小學的課程就算自學,也能配合著老師,幫孩子跟上進度的。跟上進度的孩子是不會被貼上“不是學習的那塊料”這種標籤的。

    孩子幼兒、小學的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陪伴了多少,引導了幾分?別說要忙於生計、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這種話,孩子最好的生活是要靠他自己去奮鬥去、去努力、去實現的,父母是無論如何也給不了的,給得了一時,也給不了一生。

    相信能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父母,讓孩子吃飽穿暖的能力是有的,以自己的觀點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吃得更好,穿的更好、玩得更高階或者別的…………才忽略了幼兒、小學階段對孩子的引導與陪伴,而這也正是孩子這個階段最需要的。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對物質的需求遠遠低於父母想給的,他們最渴求的是父母的陪伴與引導,孩子的教育是有時效性的,過了此山無鳥叫,幼兒、小學階段沒有引導好,習慣沒有幫他養成,到了初中就給他貼上“不是學習的料”這種標籤,難道孩子不屈嗎?父母能心安理得、理所當然嗎?

    一顆小樹苗長歪了及時扶正就會越長越好,大了才扶不但費力還會折斷。孩子也是一樣的,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自帶著學習力和好奇心,為什麼到了13歲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論怎麼做、如何改變都不容易了,你想給的很可能不是他想要的,你希望的他根本就無法達到,隔閡也越來越越深,各自堅持只會走向毀滅,這樣的事列不是沒有發生過呀…………

    所以,作為13歲孩子的父母,這個時候,不應該也不能忙著給孩子貼上,不是學習的那塊料這種標籤,最該做的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孩子幼兒、小學階段自己缺了多少,給了什麼,哪一樣是孩子想要的,更是自己該給的…………孩子的不愛學習自己忽略、縱容了多少,歸到自己身上的原因是那些,多與孩子交流,關心孩子的需求與興趣,讓孩子在興趣裡找到自我,有機會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在學習的階段儘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將來想起這段時光不會遺憾,讀書雖然不是唯一出路,但多讀書學習,會讓我們有多一些的選擇機會,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風景。與孩子一起努力、一起進步,慢慢的讓孩子走進學習的舞臺,成為一塊可塑的料。最起碼也幫他,完成這個階段該完成的學業嘛。

    我身邊有一位母親,也是忙於生計忽略了孩子的學習,孩子四年級的時候轉學去了廣州,那裡早已開展英語教學,他的孩子聽不懂,根本跟不上進度,初中畢業的她硬是到書店把整套教材買回來自己反覆的聽讀,又幫孩子聽記單詞,不明白的讓孩子在學校問老師,和孩子一起努力了一年多,慢慢的孩子跟上了進度,能和同學們一起聽課學習了,學習成績還靠前幾名,不認輸,不在不該放棄的時候放棄,就沒有不優秀的孩子。

    13歲,9年義務教育都還沒有結束,這個時候,任何規劃都根基太淺,不易達成,父母給孩子的規劃,孩子不一定會認同和接受,何不與孩子共同努力三年,再與孩子共同規劃呢。說不定三年後,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他自己早就知道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瞭解了自己,會根據自身的情況為自己規劃了。

  • 2 # 依依2021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學習都不是可以強迫的,興趣愛好學習也是一種學習。還是要因材施教比較好。

  • 3 # 張姐教英語

    孩子13歲如果真不是學習的料,有以下的2個建議供參考!

    第一,建議讓孩子繼續上學。

    1.人的一生中如果不經歷初中高中大學這些學習生涯,是不完整的過程。上學的意義不僅僅是學習知識,上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生活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每個學習階段對孩子的成長也截然不同。孩子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逐漸學會如何和老師同學們相處,如何在人群中樹立威信,形成集體團隊意識,鍛鍊自己的組織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如何積累人脈…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在小社會里,孩子會逐漸為自己尋找定位,自己的能力是強還是弱,受歡迎程度如何,自己的優點缺點是什麼,自己擅長什麼,這種定位,是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也便於以後在未來的大社會中大顯身手。這些永遠無法從書本中得到的,只有透過親身經歷和感受逐漸形成認識。

    2.另外,找找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糾正以前不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也許孩子幡然醒悟之後奮發圖強,成功逆襲也有可能的。

    第二,如果孩子確實不是學習的料,也可以考慮上職業高中,上職業大學,學一技之長也是不錯的選擇。技術學精了收入也不低。

    如果家庭經濟狀況還可以,也可以考慮讓孩子去國外留學。除了去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外,中上等收入的家庭也可以讓孩子去馬來西亞讀初中,馬來西亞由於原隸屬英聯邦國家,因此沿襲了英國的教育體制,和國內的教育體制完全不一樣,也許孩子在寬鬆的,小班制的學習氛圍中,反而激發了孩子的學習潛力。這樣成功逆襲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總之,不管是哪一種選擇,對一個只有13歲的孩子就下結論:孩子不是學習的料,甚至替孩子做決定提前結束學習生涯,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家長的格局和見識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未來。

    記住,讀書永遠是最好的選擇。讀書是成功最好的捷徑。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 4 # 盛世龍江裝飾小樂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的親弟弟,讀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是全班最後一名,總是對讀書沒什麼興趣,我弟升四年級,我升五年級的時候我爸媽也讓我留級了,於是我和弟弟成了同班同學,老師特意安排我和我弟弟坐在一起,並且安排我當數學學習委員,而那時我弟弟是班上最後一名,就是那種所謂同學和老師眼中最蠢的學生,每次回答問題班主任總是先把我弟點起來回答問題,一問三不知,然後再讓我補充,我說完之後老師就把我弟說教一頓,那時的我們估計也只10歲左右的,上了半學期,我爸媽又把我弟留級了,其實這都是我爸媽計劃之中的事情!每次別人或者我總說我弟弟不好好讀書的時候,蠢的時候,我爸總說:“你不要總是說他,他還沒開竅”,後來事實證明確實是這樣!

    我弟弟讀小學一直是最後一名,升初一的時候一共有四個班,他被分到最壞的班級,那個時候分快慢班,後來不知怎麼的突然開竅了,在最慢的班級考試考出了全年級第13名,後面越來越努力,越來越有上進心,直到考了個二本,雖說不是一本但也很不錯,畢竟我才上個大專。

    現在他在北京上班嗎,月薪是我的5倍!

    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是13歲就判斷出來的,關鍵是父母要好好引導,學習也是一個噁心迴圈,比如說他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課外時間也沒人教他那麼他每次上課就會有畏難情緒,然後就陷入一個惡性迴圈,就越來越不想讀書了!反之,如果他學習越來越得心應手就越有成就感,就越來越愛學習,當他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的時候,自然就開竅了。比如說我弟弟,他留了個級,就像你考駕照其中的科目二或者科目三一樣掛了重考一樣,你都考了一遍了,第二遍自然不會感覺畏難了。後面就會越來越順利。

    總而言之,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他是不是讀書的料不要過早的去下定論,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正確的引導!

  • 5 # 蘇離月牙

    謝邀。個人覺得還是想辦法安撫,能讓他繼續唸書最好。沒有孩子不會念書,只能說他可能真的不喜歡或者心思不肯放在讀書上,以致於做父母的看到成績單後會覺得孩子不是讀書的命。可是讀書不是非得要成績多好,而是該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事,如果真的不喜歡,可以跟他商量,至少唸完高中,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再去學別的總是有益處的,13歲太小了,或者他有什麼特別有興趣的想學的可以一邊唸書一邊去學習,只要他盡力了,不要過於苛責於他的結果,或許他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發現知識的重要性也不一定,只是物極必反,一味硬性要求肯定是不提倡的,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 6 # 三毛流浪地球

    23歲的我步入社會成為一名老師~這兩天看了初戀那件小事兒深深的有感觸!為什麼我在學校的時候沒有更努力一些~沒有學更多的東西!在學校學不懂的問題現在豁然開朗~個人看法是不要你覺得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多鼓勵他!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大器有可能是晚成的。不要等他長大了反問你當時為什麼沒有督促他好好學習!

  • 7 # 遠夜4520

    作為一個學渣

    從小怕寫作業 怕老師(數學老師特別兇,做錯題目就要捱打,大嘴巴,用課本打頭,剛買的掃把中間有一顆主幹,成年人老拇指粗,那顆抽出來掃把基本就散開了,講臺上隨時有五六顆(看著就是好大一把),大夏天穿羽絨服(穿的厚,打胳膊才不疼),打手心有兩次打到老母指甲直接流血了, 一上數學課就逃課回家躲床底下,或者去鄰居家跟小朋友我來接,放學時間又回去。

    小學(我媽說是三年級)我跟我們提出輟學(我們班有一個一年級就不念了,我也是學她),我說我要出去打工,去提沙灰,我媽沒打我(奇蹟),給我爸打電話了,各種說說說,然後送我去學校了。初中呢不怎麼打了,(小學上黑板做題目,錯了沒有改正的機會,老師轉過來就是一棍子)我也確實是不爭氣,現在中專唸完了,我也不知道我這十幾年怎麼“熬”過來的。

    個人覺得孩子不想讀書一定有原因,家長多關心吧!

  • 8 # 大水杯

    不強求

    是我現在對我們家小孩的要求。

    畢竟每個小孩都有自己喜好,特長,我們大人不能為了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孩子。

    畢竟,小孩需要有自己的思維,一個小孩沒有自己的主見,將來走上社會也不會有很好的發展的。

    還有,小孩必須有一技之長,才能在將來的社會站穩腳跟,一個什麼都不會,只會做領導,沒有能力的人,必定是會被淘汰的。

  • 9 # Sunny說親子教育

    一、不要給孩子下定義

    首先,比較建議家長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要輕易地在孩子面前說類似“不是學習那塊料”的話。一方面,這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會讓孩子用“我不是那塊料”來作為自己的藉口。

    我曾經帶過被家長老師認定“壞學生”“不愛學習”的學生,當家長或者老師在這些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說出批評他們的話時,他們甚至更加變本加厲地搗蛋,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走過去,表達他們被叫“壞孩子”的同情,並理解他的心情時,只是老師輕輕一句話,孩子瞬間會安靜,同時,也可以看到孩子臉上的無助和悲傷,完全看不到剛剛搗蛋時的氣焰。

    所以,家長對自己也好,對孩子也好,儘可能不要去貼標籤,下定義,這點對孩子的成長和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因材施教,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家長確實發現孩子對“坐在學校上課學習”這件事兒沒興趣或者不擅長,家長可以往兩個維度去做出調整。

    1.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教會孩子恰當的學習方法。

    孩子對坐在學校學習不感興趣,或者孩子學了,學不好,這很可能是方式不對,而不是真的與孩子是否擅長某事有關。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可以換更有趣的方法來讓孩子進行學習,或者教孩子一些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孩子對記憶英語單詞沒興趣,也總是記了就忘,如果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孩子越記越挫敗,家長也越看越失望。但是如果可以換個方法,透過故事想象的方法來記住單詞,那麼記單詞這件事兒不僅會變得有趣,而且記憶也會變得更加牢固。

    再者,目前坐在課堂上課的方式是中國針對大多數孩子情況所設定的,但還是比較難做到真正地適合到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所以,家長可以考慮做一些輔助性的輔導,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學校學習的物理,是不是可以聯絡生活做一些生活實驗,這樣孩子對於學習的內容就會更感興趣了。

    2.找到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並加以培養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確實對學習不上心,沒興趣,那就建議家長可以找找孩子的優點優勢並加以培養。

    發現孩子這種情況,家長也不用過於擔憂,其實,有大量的案例說明了,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而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比如,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愛打遊戲,那麼是不是可以鼓勵孩子去做一些程式設計學習,設計自己的遊戲呢?

    三、讓孩子找到內心的力量,推動孩子前進。

    最後,我並不是很建議家長一昧單方面地去為孩子做規劃,如果孩子自己沒辦法找到目標以及目標的意義,即便家長為孩子鋪好路,孩子未來依然可能會遇到問題,而父母也無法一輩子陪著孩子。

    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品質,讓孩子多嘗試,給予一定的協助,多跟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的選擇的同時,給出自己的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米高的文竹不長葉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