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市裡的茶小白

    小學時候,家裡住2樓,每天下午放學回去,做作業,準點的。樓下就有挑擔子的吆喝:豆腐腦,涼麵,涼粉!(座標重慶),然後,每次都會下樓買一碗豆腐腦,現在還一直一直記得那個味道!可惜再也吃不到了。還有一個就是,現炒的酸菜米線,因為我媽工作三班倒,我爸又老出差。開車跑長途!我早上就會過條街,去對面買酸菜米線,看著老闆從炒酸菜開始,把鍋里加了油,醃好的酸菜倒鍋裡翻炒,然後加水,煮米線,很簡單的操作,但是真的是現在也沒辦法再吃到的味道!那時候的酸菜。都是店主家裡已經醃的,長大後換過別的酸菜自己嘗試,還是不能找回來那個味道

  • 2 # 水果柚子

    我是一個八零後,說起被遺忘了的美食全是兒時的回憶,有很多很多,相信很多八零後都會深有感觸。

    1.粘牙糖,五顏六色的,那時一毛錢買十根

    2.三鮮伊麵,小時候把面揉碎加上調料,吃的那叫一個美,

    3.大大泡泡糖,大大卷,小時候最火的泡泡糖沒有之一

    4.糖瓜,很香很甜,一個嘴裡都放不下

    5.唐僧肉,八零後的辣條

    6.街頭爆米花,每當街上有爆爆米花的,總會拿上自家的玉米,大米出去爆花吃

    7.口哨糖,那時愛比賽誰吹得響,好吃有好玩的糖

    8.奶塊,冰棒,那時冰棒一毛,奶塊五毛,覺得奶塊真甜味道真好

    9.無花果絲,甜甜的,其實是蘿蔔絲

    被遺忘的美食還有很現在的再好沒有那時的味道,那時是美好的回憶。

  • 3 # 快跑江小爬

    記憶力最美味的食物除了媽媽做的飯菜

    就是街頭巷尾的那些小吃了

    小學初中時候的最美味的就是學校門口小店裡的泡麵辣條

    高中時候的美味就是學校門口的麻辣燙

    大學最幸福

    學校門口有一個大學城

    裡面好吃的東西太多了

    什麼小高米線、串串香、赤豆酒釀、土豆餅...

    邊寫就邊流口水了

    現在工作之後真的就是吃各種商場飯店

    裝修各有千秋

    費用幾百上千

    然鵝,味道真的千篇一律毫無感覺

    最也找不回以前街頭巷尾的那種覓食的滿足感

    現在工作回去大學的城市都會跑去大學城大吃一頓

    十塊錢的費用卻甩大商場的飯店幾條街

  • 4 # 小奇愛廚房

    家鄉的胡豆醬可是小時候最難以忘懷的美食,記得奶奶用胡豆半發酵,用燒製那種大鍋蓋翻過來曬七七四十九天,醬香濃厚,優其是用這種醬炒豬肉片子一點也不油膩特別的下飯!

  • 5 # 沉睡的大牛

    在我的記憶裡《蒜薹肉絲》算是最好吃的一道家常菜了!但是現在幾乎吃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用煤火,下面放個小風機吹著,以前的老廚師也不需要放太多調味品,但是炒出來的菜非常非常香!想想那個味!口水都止不住了!現在不讓燒煤了,那種味道幾乎很難找再到了……

  • 6 # 鼕鼕美食食譜

    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家裡蒸饅頭的味道!

    當時走進廚房就有一股糧食的清香味!

    而如今糧食都變了味道

    即使自己蒸饅頭也沒有糧食味道,買的饅頭更是跟吃海綿一樣,純粹是填充物

    真想自己種塊地,小麥和玉米,用石磨磨面,秋收前還可以煮棒子吃

  • 7 # 7滇qidi

    1.其實說起被遺忘的美食味道,主要還是家裡面天然生態無新增做出來的美食。無論是小吃還是家裡面的炒菜用的食材,都是從地裡剛拿出來的新鮮食材。味道自然好很多。我現在大多數都是大棚養殖的菜沒有菜味。就算是肉也沒有肉味。大家也都習慣了吃這些菜。慢慢的遺忘才真正本身的味道。

    2.比如家裡面的野菜等!自然養的土雞,土豬,沒有好的食材就不會有好的味道。好的食材,無論怎麼樣簡單的加工都可以有好吃的味道。

    3.現在都很多餐飲小吃,往往都重視加工的方式和流程。但是卻沒有真正的好的食材。

  • 8 # 葉子的視界

    還記得上小學時(上世紀80年代),我們鎮上我認為最好吃的零食是油炸粑和雞公粑。油炸粑裡面的餡是軟糯的紅豆,外面是糯米包裹,炸得外面焦脆,吃在嘴裡甭提多香了。雞公粑外形做得像雞冠,裡面的餡一般是綠豆,外面是麵粉做的皮,也是炸著吃。油炸粑比雞公粑貴,屬於高配。那時的學生要是隔三差五能買油炸粑吃,那絕對是大戶人家。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掙錢,商品越來越豐富,經營油炸粑的店主都歇業了。最近這兩年,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做來賣,買的人都是在回味兒時的記憶和遙遠的味道。

  • 9 # 絲路珍鮮

    難忘家鄉特色美食"十三花“

    回族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清時期,回族飲食文化就自成一派,形成了具有回族特有屬性的飲食文化體系。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十三花”是回族飲食中具代表性的一種。據史料記載,“十三花”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後被前人繼承和發揚,一直延續至今,“十三花”因由十三種不同的菜組成而得名,之所以採用“十三”是由回族的宗教習慣決定的,回族宗教中歷來有“採單不採雙”的宗教理念。回族傳統宴席“十三花”之前的“果碟”。

    油炸小吃“花花”是果碟必選項。

    八寶米是“十三花”的壓軸菜。八寶米主料為糯米,輔料以果仁、果脯為主,口感甜糯,滑而不膩,色味俱佳。

    “十三花”的附帶美食“油香”。以優質麵粉為原料,加入蜂蜜、白糖,用上等胡麻油烹製,酥軟爽口,回味無窮。

  • 10 # 金百合生物喜牧安李騰

    最為經典的就是爆米花了,一個老式的爐子將米粒裝進去,一個人將它架在炭火上不停的搖,時間到了取下來用袋子套住爐子口,隨著砰的一聲巨響,美味的爆米花就做好了,當時圍在旁邊看的小孩特別多,大家對這個會發出聲響的爐子都特別好奇!

  • 11 # 紅姐翡翠手鐲

    童年記憶中的零食小吃現在幾乎已經找不到了在校門口老太太擺的小攤裡一種被染上紅色的酸甜口味的蘿蔔條非常好吃想到口水直流、可是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非常想念童年時光

  • 12 # 深圳寶媽聊日常

    清明時節雨紛紛,看到青團欲斷魂!在外久了,看到老家的東西往往會激動,感慨萬分!記得在我們仙居老家,在清明時節的時候,大家都會做青團,青團蒸出來,色澤誘人,吃起來很有嚼勁!話不多說,給你們看看!

  • 13 # A桃花緣204137726

    說起記憶中的美味,在我的心目當中,我們湘陰汨羅的紅薯粉條,筋道晶瑩剔透,那味道終身難忘,這也是我的父親在世的時候,給我留下的美味回憶,看到紅薯粉就想起了我那辛勞的父母。

    那時候我們村一個隊,手工生產的紅薯粉條有五六十噸,我父母每年也生產2~3噸,紅薯的種植很辛苦,首先要育苗,地挖好之後要移栽苗,等到了秋天,收穫紅薯是最辛苦的事,從地裡面把紅薯挖出來,然後挑回家。往往我的父母就是因為這一段時間累得腰痠背痛。一擔紅薯有一百大幾十斤,從地裡挑到家裡面也有四五里路。紅薯挑回家之後要洗乾淨,打成粉,用水沖洗,把澱粉溶進水裡面,沉澱之後放乾淨水,紅薯的粉就已經成了,再用人工把它燙成粉條,然後曬乾,美味的紅薯粉條就初步成了。這個過程也是很辛勞的。

    在我們老家,遇到紅白喜事,這道大骨燉紅薯粉條是必要的大菜。做這一道菜要做一個上午,非常講究做法,先要把豬大骨熬成湯,這個湯要熬上一兩個小時,配上各種作料,然後放進紅薯粉條,再用小火喂上半小時,香味撲鼻。

    我喜歡吃紅薯粉條,每次回到老家,父母總為我做這道菜,這也是父母的味道,如今這一切都成了永恆的回憶。

  • 14 # 基建小勝

    菜牯輪

    我小時候吃過一種用青菜做的菜糰子,現在回去老媽偶爾還會幫我們做下,這個感覺還真不錯。不知道有多少人吃過,或者還有多少人見過?它是“被遺忘的美食”,很少有人吃過,網友:別說吃了,都沒見過。這也屬於河南的一種美食,我們這邊老家話叫菜牯輪。主要是由各種青菜和麵粉製作而成。味道真的很不錯,愛吃麵食的朋友建議都試下。

    玉米麵大家都吃過沒,這種麵粉和上白麵做的包子和饅頭都很好吃,現在正值秋季,是玉米豐收的時候,玉米是個好東西,營養豐富。富含大量的纖維素,玉米麵本身所含的粗糧纖維比等量的精米和白麵要高出4-10倍。是減肥瘦身朋友的一大“助力將”,吃了一段的煮玉米,用玉米麵和白麵一起做的菜牯輪大家一定不能錯過哦。愛吃麵食的有福了,介紹一道“被遺忘的美食”,比包子水餃還好吃。

    菜牯輪

    〖菜牯輪〗

    〖食材〗:細玉米麵80g,麵粉60g,粗玉米麵50g,小白菜適量,胡蘿蔔1根,食用鹽6g,雞精3g,十三香3g,蒜末適量(可選擇)

    〖步驟〗:第一步:做這種菜牯輪的時候,我們要準備這樣的小白菜,將適量的小白菜摘洗乾淨,然後鍋中燒水,加入適量的食用鹽,先後將小白菜放入開水中焯燙一下。

    第二步:同樣我們將胡蘿蔔去皮洗淨,切成細絲,放入鍋中焯燙,然後將他們都取出過下涼水,並將水分攢幹。

    第三步:將攢幹水分的青菜和胡蘿蔔絲切碎放入一隻大碗中。我們再依次加入適量的食用鹽,雞精和十三香,以及適量的蒜末,充分的攪拌均勻。

    第四步:再取一隻大碗,碗中加半碗的細玉米麵,小半碗的粗玉米麵、小半碗的白麵攪均勻。然後準備開水,邊往裡澆,邊攪拌,最後能揉成一個麵糰就可以了。

    第五步:然後我們揪上一塊麵團,用手壓成小圓餅,裡面包上剛調好的菜餡,將菜餡裹嚴實,收緊,攢成一個大圓球。

    第六步:鍋中要提前燒水,水開後下入我們包好的菜牯輪,大火將它煮開。再轉小火煮上20分鐘就可以了,注意煮的時候,要用鏟子推一下鍋底,以免粘鍋。

    〖小貼士〗

    和麵團的時候一定要用開水,而且加開水的時候,大家不要一下就兌進去,要多次少量,直到麵糰和出來,軟硬可以包菜餡就可以了。

    菜牯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媽罵你真的是你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