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樑子柳

    :曹操祖輩享受漢室發的工資,曹操動機是好的,開始想扶助漢室。後來有點變味。一直保持表面現象,沒有奪江山。能辜負天下人,天下人別辜負他,有可能作者抹黑,陳宮不保他,後來的人也相信這句話,曹操唱戲多數白臉,文姬入塞是紅臉,一句話不是奸賊,也不是奸臣,有些事辦的太出乎常理,缺乏人性化,大多數人接受不了。

  • 2 # 歷史迷猴神通

    子曰: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口口聲聲都說要“匡扶漢室”,然而,曹操、劉備、孫權誰不是欺世盜名?

    周瑜說曹操:“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算是抓住了歷史的本質。

    曹操後半生,一直在控制著獻帝手裡的“假漢朝”,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但我們不能因此貶低曹操,因為當時的漢朝,事實上已經腐朽到不可以匡扶的地步!

    01.曾經的漢臣曹操

    事實上,在董卓亂政前,曹操也曾經是一個漢臣,而且還是一個很優秀的漢臣!

    漢靈帝時期,20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他依靠背景當上了洛陽北部尉,負責地方治安。年輕的曹操在衙門裡懸掛起五色棒,處理那些敢於犯禁的人。

    他不避權貴,一棒打死了太監蹇碩的叔叔。

    後來的曹操先後擔任頓丘令、議郎,而在黃巾起義時,29歲的曹操成為了騎都尉,他在穎川大勝黃巾軍。因此,曹操升為濟南相。

    而在濟南相的位置上,曹操又展現出了反腐的才幹,他懲治墨吏,卻幾乎罷免了當地絕大多數基層幹部。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漢朝,已經是一個多麼腐敗的存在。

    而在董卓進入洛陽前,曹操已經成為了典軍校尉,屬於禁軍序列,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02.不成功的匡扶:從討董主力到命懸一線

    而董卓之亂後,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匡扶”。這個時期的曹操,依舊是血氣方剛的曹操。

    中平六年,35歲的曹操散家財舉義兵,首倡天下討董。

    初平元年,36歲曹操聯合起袁紹、袁紹、劉岱等十幾路武裝,一起西進洛陽和董卓打架。然而,以袁紹為首的盟軍,事實上各懷鬼胎,根本不想匡扶漢朝,他們根本就是想來奪取利益。

    儘管曹操一次次提議主動出擊,然而眾人只在酸棗置酒高會。於是,憤怒的曹操作了一回死,他帶自己的幾千兵去追擊董卓大軍!一個瘋狂的行為,最後導致的只是慘敗,慘敗到命懸一線。

    董卓面前,曹操匡扶漢朝失敗。但事實上,真正讓曹操失敗的並不是董卓,而是那些一起討董的烏合之眾:袁紹、袁術、劉岱們!

    03.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前,漢朝事實上已經氣數將盡,皇帝先被董卓劫持,然後洛陽被一把火燒掉,整個朝廷跟著董卓進了長安,然後又遇上了李傕、郭汜之亂。

    到建安元年曹操見到漢獻帝前,皇帝已經幾乎混成了一個流亡政權的領導。

    而在討伐董卓失敗後的這一段時間,曹操是在和中原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作戰。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心團隊,荀彧等人已經是曹操的幫手,曹仁、夏侯惇們已經叱詫風雲。

    面對是否迎漢獻帝的問題時,41歲的曹操已經不願意再給漢朝當馬仔了。荀彧勸說他迎接獻帝時的建議很具有象徵意義,《三國志》記載了這段話:

    彧勸太祖曰:“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可以看出,這個時期,荀彧已經把曹操看成了劉邦、晉文公一樣的人了,事實上,曹操也默許了這種觀點!而這,就是不惑之年的曹操,不再真心匡扶漢朝的曹操。

    04.漢朝之不可匡扶

    事實上,漢朝沒落到靠曹操庇護這個地步,是他們自己作死的緣故。

    黃巾起義就是民眾反感漢朝的標誌。

    真正的漢朝末年是:宦官專權,外戚亂政,黨錮之禍,賣官鬻爵,土地兼併,民不聊生!

    事實上,天下大亂以後,有識之士都不再看好漢朝,魯肅在初次見到孫權時,曾經有過史上有名的《江東對》,對漢朝的未來進行了預判,《三國志》記載了當時的觀點: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可見,江東也持有漢朝不可匡扶的觀點,其實周瑜罵曹操漢賊,多少有些不厚道。

    曹操放棄匡扶漢朝,是順應歷史的,所以,我們不可以簡單地從劉備、周瑜給出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

  • 3 # 小龍女5505

    一代梟雄、東漢權臣曹操既有匡扶漢之心,更有掃滅群雄、一統天下成為一方霸主,建立自己的輝煌霸業之態。雖無廢漢自立之勇,卻有逐鹿中原之才。

  • 4 # 天那邊的海浪

    有心還是無心?我感覺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勢。曹操早期發家依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軍資”的政治策略,隨著曹操奉漢獻帝遷都許昌,他不僅獲得了原漢室臣僚的支援,而且贏得了大批士人歸心,“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加之曹操禮賢下士,任人有方,使得其“任天下之智力”,為以後的不斷髮展壯大儲備了豐厚的人才資源。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佔據了名為“義”的高地,使自己成為護衛漢室正統的“王師”,使得大部分割地紛爭的各路軍閥為求名正言順的擁有既得利益,不得不臣服於曹操控制下的漢室,以求獲得朝廷的正式任命。如建安三年,漁陽太守鮮于輔因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終能定天下”,“率其眾以奉王命”,被任命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因奉天子而有義戰之名是曹操軍事政治上居於優勢的重要因素。

    但也正是因為奉天子的策略,束縛住了曹操的野心,使得曹操後期最終沒有越雷池一步。曹操最終沒有廢帝自立,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他心理清楚除了自己的嫡系外,漢室正統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因素,三足鼎立,己方內部人心不能散;二是反對自己獨裁的人不乏元老功勳,自己尚未行廢立就已有不小阻力,若行廢立之後,人心向背尚未完全在掌握之中,只能一步一步為後來人減少障礙;三是曹操確實為振興漢室做出了巨大貢獻,“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在東漢末年,應該也只有曹操能有足夠的底氣說出這樣的話。“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可以看出,曹操早年起兵是抱著捍衛漢室的目的,其理想是挽大廈於既倒,應該說其骨子裡始終有著振興漢室的情節,隨著自身勢力的逐漸增強,這種情節或許會削弱,但不至消亡。

  • 5 # 熱點六點半

    曹操起兵

    當初董卓入主朝政之時,也願意拉攏曹操,給他封官,但是曹操仍然選擇棄官逃亡。

    在當時,棄官屬於違法行為,為此朝廷下詔捉拿曹操,可以說曹操在決定脫離朝廷的時候,就下了反董的決心。

    他返回家鄉後,得不到父親曹嵩的支援,只能靠傾盡家財,以及在好友衛茲的資助下,籌辦軍隊,參加反董聯軍。

    曹操能做到這一步,可以說是沒有退路了。“反董”和“匡扶漢室”是相輔相成的。

    當時曹操的地位,聲望,在反董聯軍中並不高,《三國志》中因為曹操是《武帝紀》傳主,所以有所拔高,顯得曹操在反董聯軍中有所統領,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那些文字都是虛的。

    在“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地位也被拔高,成了盟主袁紹的軍師,從中出謀劃策,加了不少戲。

    實際上,曹操多年後寫自己起兵時事,說自己和工匠一起製作兵器,當時北海名士孫嵩也在本地,看到曹操如此,還嘲諷他:“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怎麼跟工匠一起做刀啊?”曹操不以為意,解釋道:“能做小事,也能做大事,這有什麼關係!”

    曹操的畫像

    引用:《太平御覽·卷346》引《魏武軍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與工師共作卑手刀。時北海孫賓碩來候孤,譏孤曰:“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復能大,何害!”

    歸附袁紹

    曹操起兵後,最初是追隨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的酸棗聯軍,這部分聯軍在西進雒陽的時候,在滎陽汴水邊上被徐榮擊敗,此後,酸棗聯軍一蹶不振,曹操的兵力也喪失殆盡。

    曹操和自家兄弟曹洪等人前往揚州徵兵,然後轉投袁紹去了。

    袁紹趕走冀州牧韓馥後,曹操也被表拜為東郡太守,又趁著劉岱戰死後入主兗州。

    在這段時期,袁紹自己都沒有繼續討伐董卓的想法,而是跟自己堂弟袁術發生內訌,互相攻擊,搶地盤。

    曹操在這段時期裡,協助袁紹作戰,幾經浮沉,最終也在兗州站穩了腳跟。

    興平年間,長安朝廷派出的使者趙岐前來關東,袁紹和曹操也去迎接了趙岐,並表示願意效忠長安朝廷(漢獻帝劉協)。

    曹操的雕像

    引用:《後漢書·趙岐傳》:是時袁紹、曹操與公孫瓚爭冀州,紹及操聞(趙)岐至,皆自將兵數百里奉迎,岐深陳天子恩德,宜罷兵安人之道,又移書公孫瓚,為言利害。紹等各引兵去,皆與岐期會洛陽,奉迎車駕。

    迎帝都許

    漢獻帝劉協東歸之後,遭遇種種危機,先是李傕等人追擊,後是遭遇饑荒。劉協派出使者去聯絡關東諸侯前來支援,迎駕,最終也只有張楊、劉表等人資助了處境窘迫的朝廷。

    曹操在正月時想去迎駕,還被阻擋;

    劉備是沒有地盤,呂布和袁紹是隨便派使者應付了事;

    袁術是有自己的小算盤,準備稱帝;

    公孫瓚的情況沒有記載,從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寫給呂布的書信上看,公孫瓚和袁術都是並列為逆賊的人。

    在八月時,朝廷中的董承和韓暹爭權,董承私下徵召曹操進京(雒陽),曹操這才得以入主朝政。

    曹操的畫像

    引用:《後漢書·董卓列傳》:(韓)暹矜功恣睢,幹亂政事,董承患之,潛召兗州牧曹操。操乃詣闕貢獻,稟公卿以下,因奏韓暹、張楊之罪。暹懼誅,單騎奔楊奉。

    初心漸變

    曹操在許都主政之初,著力提拔自己的親信,但仍然也要忌憚袁紹、董承等人的虎視眈眈。

    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時,曹操誅殺了董承,又擊敗了袁紹,從此成為漢廷中的第一人。

    四年後(204年),曹操攻克鄴城,自此盤踞冀州,脫離許都,可以說這些年來,他的權力和地位逐漸提高,這些情況改變促使他必然走向專權,架空漢廷。

    可以說,此時的曹操已經不再是當初在襄邑和工匠一起打鐵的那個曹操了。

    朝廷中的尚書令荀彧及少府孔融也曾多次阻止曹操增大地盤的計劃(重置九州,擴充冀州),早期,曹操還得謙讓,表示接受荀彧的勸告。但是時間越往後,曹操就越沒有回頭路。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指使郗慮羅織罪名誅殺孔融,十七年(212年),荀彧在壽春自殺。

    十八年(213年)曹操稱魏公,正始在冀州籌備魏國基業。

    ——曹操走到這一步,“扶漢”是不存在了。

  • 6 # 徐氏客卿

    一..我還是表明觀點,曹操在前期其實是忠於漢室的,他在刺殺董卓失敗之後他逃走了,然後他說了一句您叫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其實那是一種無奈,在東漢末年從黃金期到董卓晉級,然後等等一系列事件,其實已經交給國之不國北方匈奴,但入侵,當時曹操其實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想將這個破碎的國家進行一個完整化,他前期也沒想當皇帝。他前期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只是人性的弱點就是在於權力過於集集中的時候,他就改變了。

    二..曹操在公元208年以來的政治活動,目的並不是為他兒子做鋪墊,而是為他自己做準備。

    何以見得?且看下面的進度表:

    1.建安十三年(208)六月,廢三公、稱丞相,在制度上集權於一身

    2.建安十七年(212),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3.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漢帝冊封魏公,加九錫、都鄴城、建魏國、設百官;七月建魏國宗廟社稷

    4.建安十九年(214),魏公曹操位在諸侯王之上

    5.建安二十一年(216)四月,進爵魏王、行天子輿服儀仗

    6.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十月,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王國太子

    三.曹丕則按照儒家的“堯舜禪讓”套路謙讓了三次,最終在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接受了象徵皇位的璽綬詔冊。

    十月二十八日,曹丕批准了桓階上奏的《登壇受命表》,十月二十九日,曹丕正式在許都城外的受禪臺接受了漢獻帝劉協的禪讓,並改元“黃初”,改許都為許昌,以洛陽為曹魏帝都所在。

    曹丕篡漢稱帝后便冊封孫權為吳王,劉備也在半年後稱帝,三國鼎立格局在名義上得到初步確立(曹丕的魏朝、劉備的漢朝、孫權的吳國)。

    雖然劉備在名義上依舊反曹,卻已經停止了對於曹魏的軍事行動,轉而開始籌備東征孫權。

    公元221年夏,劉備在稱帝三個月後便開啟東征。

    一年後的夏天,劉備被陸遜挫敗於夷陵,至此,劉備集團從新野屯兵以來逐漸積攢起來的主力野戰軍,隨著關羽荊州軍、劉備主力軍的兩次重大挫敗,幾乎全軍覆沒,對於曹丕而言,來自劉備集團的軍事壓力,瞬間煙消雲散。

  • 7 # 仁者厚德載物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又非常兇殘狡詐的著名奸雄,曹操的座右銘是寧可我對不起別人,不能讓別人對不起我。

    曹操不可能像諸葛亮岳飛袁崇煥等忠臣那樣死心塌地忠於皇帝,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王朝取代東漢王朝一步一步打下基礎。

    比如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以後,曹操開始控制漢獻帝,漢獻帝身邊的侍衛全部都是曹操的爪牙,趙彥等忠於漢朝不與曹操一條心的大臣多數都被曹操殺害,漢獻帝非常憤怒當面向曹操表達不滿,曹操大驚失色汗流浹背磕頭而出。

    由於曹操飛揚跋扈獨攬大權,很快就與忠於漢朝的大臣矛盾激化,公元199年漢獻帝就用衣帶詔密令董貴妃的父親董承及皇族劉備等大臣除掉曹操,結果在公元200年曹操就先下手為強,把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大臣滿門抄斬,又殺害了董貴妃及她腹中的孩子,漢獻帝向曹操為董貴妃求情也無濟於事,只有劉備死裡逃生。

    公元208年曹操把忠於漢朝的著名大臣孔融滿門抄斬。

    公元214年,曹操又殺害了漢獻帝的伏皇后及她生的兩個皇子,伏皇后哭著請求漢獻帝救命,漢獻帝悲哀地說自己都自身難保,伏皇后家族幾百人都被曹操殺害。

    從曹操的所作所為看,那些為曹操塗脂抹粉,把曹操美化為忠於漢朝而匡扶漢室的完全是顛倒黑白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

    因此,那些說曹操忠於漢朝匡扶漢室的人就像說貓忠於老鼠幫助老鼠繁衍生息一樣無知可笑。

  • 8 # 黃蜂二師兄

    前幾年安陽曹操墓被發現並保護性挖掘,遺憾的是此墓曾經多次被盜,曹操夫婦(尚不清楚女方是哪個?),除了歷次盜墓有文獻價值被洗劫一空,曹操的屍體也被破壞的很嚴重,誰個跟曹操有這麼大的仇恨呢?看來“一代奸雄”的帽子是扣定了!安陽曹操墓現場

    實際上“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根本不是曹操所言,也沒有任何文獻所載他說過此言,因為《三國》流傳太廣,這句完全是杜撰的話也深入人心了!

    1)曹操是歷史上一位少有的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重視人才,唯才是用,戰術靈活而且有戰略眼光,著有《孫子兵法註解》等著作。

    2)對當時國家的貢獻,是他結束了北方戰亂局面,建立起良好經濟機制和社會程式,有很多人對這點看法不一,但是從他前面以及後面統治和治理情況來看,他作宰相時北方經濟發達,老百姓安居樂業,人口也增加十幾倍。

    而西蜀卻因為人才凋零使諸葛亮幾次北伐未果還活活累死,這不更說明曹操當政的這種貢獻是前所未有的嗎?還有人說他殺戮太多,這本身就是吹毛求疵,試問哪個統治者在奪權過程中不殺戮?劉備就不殺嗎?孫權就不殺嗎?孫權連同盟者諸葛亮、關羽都殺,也算仁慈嗎?因為他殺伐果斷就說他陰險狡詐也太矯情了!

    3)創立屯田制,士兵不打仗也要下地種田,減輕農民負擔,開創了一段短暫的三國盛世,三國裡明顯曹操時期是最富裕時期。

    4)開創詩詞新風采,被稱為“建安風骨”,特別是《龜雖壽》,“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前無古人的詩人氣魄!曹操最大的問題是吃相難看,追求目標不擇手段,為了籠絡皇帝嫁幾個女兒給他,喜歡的女人哪怕是人家的嬸孃,遭當時封建的天下人啐罵!

    不管後人是如何揣測他的陰謀詭計,但是他在世時多次拒絕稱帝的要求,這是不爭的事實,他當時肯定有這個實力去辦到,但是沒有去作,還有衣帶昭的事,先不說是不是確有其事,幾個大臣謀反都威脅到政局穩定了,是誰也不會放任不管的,更不會手下留情的,至於他兒子奪權這賬不應算到他頭上!

  • 9 # 天香雲外飄

    (一)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位梟雄,誰都不是“真的有心匡扶漢室”的。孫權不是,劉備也不是,至於曹操則更加不會是“匡扶漢室”的了!

    (二)曹操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然而,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很好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等等,是很多人對曹操的形象刻畫和評價了。據說,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郭沫若第一個站出來為曹操平反的。否則的話,大概是因為曹丕在公元220年,率先廢掉漢獻帝稱帝的緣故吧,曹操就有可能要永遠揹負著“漢賊”的罵名了!曹操怎麼可能會真的“有心匡扶漢室”呢?!

    (三)無論是在演義小說當中,還是在正史之上,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位雄主,第一,曹操把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第二,劉備則是處處都以是“漢室的宗親(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身份自居,來籠絡人心;第三,至於孫權,從乃父孫堅的時候開始,就赤裸裸地直接地去搶奪東漢的傳國玉璽了……相比之下看看,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個人當中,有哪一個是真的“有心匡扶漢室”的呢?!

    所以說,曹操不是真的有心匡扶漢室的!

  • 10 # 傳統斌形象大使

    曹操年輕時是真心想匡扶漢室做一個治世能臣的。那時由於漢靈帝昏庸,外戚和宦官集團鬥爭不斷,嚴重影響了社會方方面面,治安是相當不好,勢力集團就是做了惡,衙門不敢整治,比現在的孫小果牛的人大有人在。曹操是官二代,背景加上能力他出任了洛陽北公安分局局長,好傢伙,一上任就來了一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蹇碩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他叔父違反了宵禁令,曹操照樣把他給杖斃了,因為這事最終丟官罷職,活脫脫一個青天大老爺啊。到董卓亂政,曹操敢學荊軻刺秦的戲碼,雖然沒成功,但是勇氣可嘉,比那些口口聲聲說愛大漢,在董卓面前大氣不敢出,回家抹眼淚的群臣強了太多。再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和孫堅是少數想著打敗董卓恢復漢室的人,可惜最終周籃打水一場空,曹操失望了,漢室真的要倒扶不起來了。漢室若是倒了,可秩序不能亂,千萬黎民還要生存啊。強者有一個特徵不屈不撓,曹操短暫的迷茫後就又開始了振奮。他以聰明的思維,強大的人格魅力,對敵人臉厚心黑,東征西討,這個過程有失敗,有面對大山一樣的敵人,曹操都走了過來,最終成就了魏國霸業。他有些手段很毒,被世人誤解,可他一直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北方的老百姓在他的領導下終於安居樂業了。

  • 11 # 海浮人

    曹操前期確實有匡扶漢室之志,但是後期迎奉天子之後,權勢日益增大,遂有篡漢之心。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就是因為曹操的匡扶大漢之志,才盡心盡力輔佐曹操,只不過後來曹操的野心顯露出來後,二人才分道揚鑣。所以前期的曹操確實有匡扶大漢之志。

    所以,前期的曹操做了什麼,讓我們知道曹操是匡扶過大漢的。

    不與董卓同流合汙

    曹操原是漢靈帝親自設定的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太尉曹嵩之子。身份顯貴,當時董卓進京輔佐皇帝,實為亂政。曹操此時可是有實權的京官,而董卓只能算是一個地方官而已,論身份董卓不及曹操尊貴。

    所以董卓主政後,極力拉攏曹操,但是曹操不滿董卓紊亂朝綱,為亂漢室,行倒行逆施之舉,所以曹操化妝易名逃出京城,回到故土陳留,召集天下義兵,討伐董卓。

    天下諸侯,於酸棗聚合,但是縱觀各路義軍,只有曹孟德最賣力。各路諸侯,也是消極怠戰,儲存實力,不願意為匡扶漢室出一份力。酸棗本來匯聚天下義軍,本來應該聲勢浩大,但是各路諸侯夜夜笙歌,只有曹操獨木難支。

    摒棄私自廢立者

    前面說過,曹操是貴族出身,也是中央握有一定實權的人物。天下大亂,誰都想拉攏一下曹操。但是曹操始終奉京城先帝為正統,不與私自廢立者同流合汙。

    比如,袁紹和韓馥曾經私自立漢室宗親劉虞為皇帝,對抗中央。想得到曹操的支援,曹操堅決不同意,甚至袁紹拿出傳國玉璽,曹操也是恥笑了幾句,不為所動。

    漢末時,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等當世豪傑,準備廢掉靈帝,另立合肥侯為新君,想拉攏曹操,得到曹操的支援,曹操斷然拒絕。

    可見世受國恩的曹操一直是奉中央漢室為正統,不謀反罔上。

    浮人結語

    曹操前期是懷有匡扶漢朝之心的,隨著滅二袁、呂布等地方諸侯後一統北方,權利達到頂峰。或許也是漢朝氣數已盡,也可能是權利這個誘人的玩意在作祟,後期的曹操斷然是有篡漢之心的。

  • 12 # 豹眼看歷史

    為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三國志·曹操傳》等相關史料。

    透過傳記的記載,我認為在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曹操還是真的有心匡扶漢室的。

    但在聯軍討伐失敗,各自潰散之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匡扶漢室的心思。

    董卓之後,漢室已經名存實亡,任何人已經無力迴天啦。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天子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已經開始為自己打天下啦。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01

    匡扶漢室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從此開始,曹操正式踏入仕途。

    胸懷大志的曹操,一心想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曹操一到任,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普通百姓,只要犯法,一視同仁。

    曹操雷厲風行,果斷決絕的工作作風,很快就收到成效,社會治安得到良好的改變。

    曹操初露鋒芒,展示了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施政能力。

    但由於漢末時期,政治已經非常腐敗,曹操很難有所作為。

    針對時弊,曹操屢屢進諫,但不被採納,對此很感失望。

    之後,爆發了黃巾軍起義,在鎮壓起義過程中,曹操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朝廷重用。

    但是,朝廷賣官鬻爵,荒淫無道,日益加重。地方豪強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社會大動亂的局勢已經在所難免。

    曹操畢竟資歷太淺,在朝廷人微言輕,也就無所作為。

    在此期間,一些有野心的人,也知道曹操的能力,都希望拉攏曹操,與之同流合汙。

    曹操隱居期間,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漢靈帝,另立合肥侯為帝。

    王芬等人聯絡曹操,希望他加入,但遭到曹操拒絕。

    董卓控制朝政之後,看到曹操手中有部隊,也是實力派人物,也想拉攏他。

    但曹操感到董卓倒行逆施,必不長久,就不願與之合作。由於害怕董卓陷害,就逃離京師。

    在這一時期,曹操只是一門心思想做出政績,成就自己的理想。

    面對混亂的局勢,僅憑著一腔熱血報效朝廷,匡扶社稷,拯救黎民,但沒有確定的人生目標。

    在逃離京城,返回陳留起兵後,開始聯絡關東諸侯,共同推舉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此時的曹操,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十幾年的政治歷練,使他認識到,只有掌握一隻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才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這時候的曹操,應該是還有匡扶漢室的意願的。

    如果說這時的曹操就有了想稱王圖霸的夢想還不現實,畢竟他還不具備這個實力。

    02

    “挾天子以令諸侯”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聯軍征討董卓。

    曹操起兵之時,深知朝廷已經腐爛,匡扶漢室只能寄希望於外臣聯盟。

    但在關東諸侯到達洛陽周圍之後,卻各懷鬼胎。幾乎都是意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無意顧及朝廷的命運。

    此時的曹操,意識到企圖依賴外臣匡扶社稷也已經不現實啦。也就徹底失去了匡扶漢室的意願。

    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啦,任何人都無力迴天啦。

    此後的曹操,也開始了與地方諸侯爭權奪利、搶佔地盤,發展自己勢力的爭鬥。

    王允、呂布聯合誅殺了董卓,漢室出現了恢復的一線希望。

    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董卓部將李傕、郭祀等人帶兵殺入長安,控制了朝廷。

    剛剛出現的唯一曙光,隨之熄滅啦。

    至此,漢家朝廷已經徹底失去了掌控力,中央朝廷已經是形同虛設。

    想不到的是,幾年後,漢獻帝一路艱辛,於建安元年(196年),又回到了洛陽。

    此時的獻帝,猶如燙手的山藥,無人接手。

    曹操權衡利弊,接受荀彧等人的建議,力排眾議,把獻帝奉迎到許都。

    這時候的曹操,想得恐怕只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沒有匡扶漢室的打算啦。

    尊奉天子只是曹操圖謀霸業的需要,而曹操所做的一切已經不再是為了漢室。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衣帶詔事件敗露,被曹操誅殺。此時曹操的心一定是拔涼拔涼的。

    加之外部袁紹,劉備,孫策,劉表等都虎視眈眈,即便是鐵石心腸,恐怕也徹底失望啦。

    作為文學青年的曹操,追求夢想的小船,至少從此時此地就開始起航了吧。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曹操有沒有想要匡扶天下,這確實是個問題曹操此人,史學有過評價:“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雖不如袁紹家世顯赫,但是多少也是個宦官勢世家,深受大漢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少年時期的曹操是有心匡扶漢室,做一個“漢徵西將軍”的,具體證據就是曹操曾勸阻大將軍何進調董卓入京,如果曹操一心想要奪取天下就不可能有此建議了。

    但是後來,曹操變了

    董卓入京後,曹操看到了漢室的無能,百官的懦弱,此時的曹操還有一絲幻想,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刺殺董卓以救天下。失敗後,曹操在十八路諸侯中看穿漢室氣數已盡,這才開始向割據爭霸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兒鴛鴦都沒排第一,黑歷史一大堆的晴雯為何高居又副冊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