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雨說名人

    中醫這個專業存在上千年,從華佗,扁鵲,孫思邈……,那時候生老病死完全掌握在他們的手裡,雖然人的壽命較短,但是他們留給我們的卻是神秘而巨大的財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醫學被劃分為中醫和西醫,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內救死扶傷,但是有很多疑難病症在先進的機器裝置面前束手無策,非要透過“望、聞、問、切、”的診斷法達到控制甚至是治癒。

    比如,癌症患者越來越多,西醫一旦查出是癌症,那就要麼手術切除,無法手術時採取化療放療,這種治療方式幾個回合下來,患者已經丟了半條命,而癌細胞就像魔鬼一樣迅速“流竄”到其他器官,從而加速病情惡化,最後含恨而去。身邊的人都是這樣結束的!

    而中醫雖然見效慢,但是這樣保守治療,透過一些花草,針灸等方式,最後那些已經下病危通知書的患者奇蹟般被治癒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被中醫的魅力所折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醫學,最後把我們的中醫傳播到國外,這就是現實版的“活廣告”。再加上自己體質差,西醫無法治療,得益於中醫藥方的調理,身體也逐漸得以恢復。

    所以,中醫帶來的種種治癒案例比比皆是,我和中醫的緣分源遠流長,今後無論科技再發達,中醫始終會繼續發展壯大。

  • 2 # 人世靜好

    家父是60年代中醫衛校畢業,一生從事中醫事業,直到2019年離世!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無數次夢中被患者家屬咣咣咣的敲門聲驚醒,然後看見父親拖著疲憊的步伐朦朦朧朧的背起藥診箱隨著敲門人去家裡診療,無論隆冬還是酷暑!

    父親的醫術在十里八鄉很有名氣,如今雖已過世,老家的人只要提起來還是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都說父親這麼好的醫道可惜後繼無人!

    父親曾經有意栽培我,怎奈當時年少無知,固執的不願從事父輩的職業,只想憑一己之力闖蕩江湖,可惜事願違,都不成器候,白白浪費了大好青春歲月!

  • 3 # 南山畫牛

       首先:我說中醫帶給我的一定是希望!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它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了,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透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我為什麼信中醫?我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媳婦經常說吃一個餅夾菜都消化不了,腸胃虛弱,稍微吃點就肚子疼胃疼,醫院檢查也沒啥毛病就是觀察,最後在西安找了一個老中醫,吃了三個月的中藥,脾胃功能也上來了,吃飯沒啥問題。還有就是我媳婦生完小孩之後,這幾年身體特別的虛弱,最近吃了一個月的中藥,明顯感覺到人也精神了,起色也好多了,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人身體好了,心情就好了!

    在調理身體方面還是中醫還有有很多的辦法的,身體功能調節這個西醫是沒辦法完成的,現在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特別女性,內分泌失調是很正常的,中醫調理這個很有必要。

    這個是我的觀點,您認為呢?

  • 4 # 老中醫於

    在現實生活中,我對中醫還真是情有獨鍾。在老一輩中,上屬我的爺爺,是地地道道的純中醫,方圓百八十里,那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醫道之高深,不知能不能和醫仙李時珍相比較。在早,科學技術,交通都落後的那個年代,看病的人都有驢車,馬車出行。那時爺爺看病,是病人家屬,借驢車或馬車出去三天五天出去看病。有些重病,去了看完病,吃完藥,還得度過危險期。見好之後再吃多長時間藥,那在當時都已經了不得了。診費呢,也就是給點糧時。父親這一輩,幾乎都搞醫。就拿父親來說,婦科疾病,出現大流血,病人危在旦夕,父親三付湯藥,病人就沒事了。所以耳濡目染,對中醫,那就是情有獨鍾。到我這一輩時,就比如,兒孑感冒,久咳不止,吃藥店的一感冒藥,吃幾次都不怎久起作用,自己抓幾味中藥研成面,裝入膠管,按時吃藥,吃過幾頓就好了。

  • 5 # 城裡的鄉醫生

    那一是一個酷熱的夏天,一些人手拿蒲扇扇風,有些人垛在屋簷下,有些人坐在陰涼處,但還是覺得好熱,正在這時來了一位三十幾歲的女性 ,坳黑的面容顯得焦容 痛楚 來打聽一個草醫,原來是這位女人中指 已潰爛,骨頭都快要露出來了,是鑽心的痛,跳起的痛,在醫院掛水五六天,治療無效是越來越痛越來越爛,才來找這位草醫的。見到草醫時,差點跪下求醫治。痛苦的眼淚差點沒流下來。草醫問了他一些,隨即去田坎邊找藥,搗爛敷在中指 上,用布包上捆緊以防掉落,第二天十點多又來了,說:你這藥真好,昨天一夜都沒痛,睡了個好覺,看到中指 也不太腫了,又給她換了藥,三天後全愈。從那以後我知道西醫的消炎藥有時有用有時失靈 ,還是離不開民間的驗方方藥才能全愈。於是我就對中草藥 產生了興趣。

  • 6 # 徐徐話健康

    不但是希望,更是瘋狂!

    報告考志願的時候,一門心思奔著學醫,但是當時離本碩連讀7年制還差兩分,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了接受調劑,於是於是學校打來電話,預防、口腔、兒科、中醫選一個。恰巧當時正在看各路武俠小說,對中醫崇拜的不得了,毅然決然的決定選擇中醫。

    大學畢業之後,直接進入醫院工作。現如今從醫已經十餘年,每每感嘆,中醫真乃瑰寶。

    中醫博大精深,源自哲學,貼近生活,治的是人,養的是命,注入的是活力,尋求的是中和。從醫以來,每每深入其中不可自拔。經常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疾病,現代醫學無法解釋,中醫卻可以讓人順利的活著,還是比較有生活質量的哪一種。

    每每用中醫的法子,救回一條在鬼門關徘徊,求生無門的患者,都在感嘆老祖宗留下來的精粹。

    愛中醫,沒商量!

  • 7 # 楊美春862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我只舉我一弟弟衛校畢業後,短短几年就當了科室主任,主要治療方法就是西醫三素一糖,無論什麼病診斷檢查都是炎症,而最後結果是當下緩解了,而後遺症越來越多。許多老年感冒引起的咳嗽,由於輸抗生素太多時間太長,引發的是小聲咳嗽不停,背心涼,咳即尿出十分怕冷等症狀,最後不的不請中醫去調理。於是他重新拾起中醫書籍反覆學習,臨床運用三年,最後成為名中醫。常悟道說,中醫治標治本,或標本兼治有一套西醫根本學不到的東西,中醫不僅能治急症,更能治頑症,而且花錢少,還可以治未病。親朋好友找他看病大多數是給開中藥。

  • 8 # 馨媛日誌

    學習中醫,從{黃帝內經}講起,當時是一位同事推薦連結,在喜瑪拉山裡,自動播放,53期,免費收聽。

    徐文兵與梁冬對話,講解“黃帝內經”,風趣幽默,百聽不厭 。

    之後在一個讀書群裡學習 中醫基礎課程,這回是收費的,陝西的張教授,在黑板上邊寫邊講,即把平時的上課錄製下來,做成線上課題,非常實用。

    因為會一點中醫基礎,協助身邊人。

    在2019年兩個住院案例,停止動手術念頭,一個是腸堵,用花生油疏通了。一個是準備上支架,用中醫調理,現在都很好。

    中醫,是綜合性分析 調理身體 ,治本 。

    親近自然,迴歸傳統,學習中國人古老的生命智慧

    {黃帝內經} ,有它做基礎,再學習中醫理論,增長能量。

    中醫 是有希望的 ,是祖宗的智慧。

  • 9 # 何氏中醫傳承人

    我本人是中醫世家出身。當然是很推崇中醫。中醫從來沒有給我帶來過失望,帶來的都是神奇。小時候我父親在外面出診一個月,我姐姐七八歲時突然得了腦膜炎,不省人事,以為要死了家裡人把它放在木板上,都要準備抬去火化了,正好我父親回來了,對著鼻子感覺還有一口氣,馬上給她扎針灸,熬草藥,我姐姐得救了,到現在五十多了。

  • 10 # haishan1126

    我接觸中醫是從中醫經典開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一次偶然機會,在當時的新華書店看到《靈樞經白話解》和《素問》兩本書(後來知道這就《黃帝內經》的全部內容。當時也僅僅是從一時興趣而閱讀。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令我對古聖先賢的智慧讚歎不已。

     

    後來因時常胃痛,去看民間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當年已82歲)在診斷過程中老中醫說,你是飲食不節又因思慮過度而傷脾,導致中土運轉不力,氣機升降受阻,致使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過長而痛。當時我很驚訝,老中醫準確的道出我的生活狀態,並能嫻熟的背出與之相對應的黃帝內經的相關條文。於是我說老先生,您的記憶力太好拉,黃帝內經您背的如此熟悉。老先生說,你還知道黃帝內經呢。他繼續自言自語說,學醫者,如不研讀古醫籍,那他就是播揚之糠皮,淘汰之沙石。

     

    後來,我就把閱讀學習醫古籍作為我自己專業(運動醫學與武術)以外的主要學習內容。隨著不斷的學習,漸漸感悟到,中華民族的祖先在認識生命方面的的睿智。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魅力激起我更大的長久的閱讀古醫籍的興趣。

    透過學習,我感悟到,古聖先賢對生命的認識,早已擺脫形而下的單純物質結構層面。而是把生命的形成與執行與自然環境,宇宙運動緊密結合起來。並且在遇到生命運轉發生障礙時,不是孤立的就病論病,只見病,不見人。而是把人的生命放到宇宙的大環境裡,去分析認識障礙(疾病)的發生發展。所以,中醫不僅關注病的症狀,更能及時發現隱藏在病症後面的病因。進而針對病因,去調整機體內臟腑、氣血、精神、情志方面的的和諧關係。對外改進增強機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走自然之道,治病求本,這是中醫的優勢所在。難怪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教悔人們:“距自然越近,離疾病越遠。距自然越遠,離疾病越近”。”要把飯當藥吃,不要把藥當飯吃“。可惜,他的後輩們只注重開發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去發現疾病,攻克疾病,而忽略生命與自然的關係,無視宇宙運動都人體健康的影響(五運六氣)以及人體自身的和諧(陰陽平衡)。就目前來看,再高階的檢測儀器,也查不出自然環境與健康的關係,宇宙運動資訊對健康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病越治越多,新藥不斷推出,仍難以控制應對癌症、心腦血管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等的反思,我深信,中醫學必將成為拯救人類健康的有力武器。正向科學泰斗錢學森說:21世紀,是中醫發展的世紀。也正如世界科技精英(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集會上的呼籲,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的更好,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學習傳承老子孔子的生存智慧。

     

  • 11 # 浴火重生13

    這個事情還要從我的父親說起,我父親的身體不是很好,可以說是一體多病,帶來的隱患不言而喻,病,禍害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記得那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父親得了一場病,當時四處求醫,縣城裡的醫院,市裡的醫院都去過了,非但沒有解決病痛,反而更加嚴重了,最後一個親戚介紹一位老中醫,當時已經快90歲的高齡了,依然堅持看病,後來看到我爸的病,調理的非常好,後來我也長大成人了,並且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同樣也在繁花似錦的年紀得了一場病,同樣也是一名老中醫挽救了我,從小到大,對中醫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痴迷,直到現在,我以一名愛好者的身份來學習中醫,越學越是覺得中醫不僅僅是救人那麼簡單,更是一種哲學,看到的朋友們,建議有時間也看一看有關中醫的書籍或者影片,不為別的,就為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它真的不是治病救人那麼簡單,因為中醫從來沒有給自己帶來失望,有的不僅僅是希望,還有安康與責任

  • 12 # 惠風496

    沒有中醫我早死了。四歲時得急性肝炎,1976年,醫院都不收治了,基本就是回家等死。正趕上部隊拉練,有軍醫給開了個方子,喝中藥一個月徹底好了。2003年的急性面部神經炎,也就是面癱,個大醫院治絲毫沒有好轉,經人介紹到一個農村祖傳中醫專治這個病,花了90元一小瓶類似雲南白藥的藥面,一週就好了,後來我又介紹了好多面癱的去治都治好了。哦覺得不是中醫不行,是好中醫太少了,騙子多。

  • 13 # 冰糖煮黃連怡生

    希望是肯定的,勿庸置疑的。

    我原本是一名赤腳醫生,學的是中醫,當然也上過西醫培訓班。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艱苦並快樂著。肩負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頭頂“赤日炎炎似火燒”,穿梭在崇山峻嶺的羊腸小道,涉過嘩嘩作響、泉水叮咚的險灘急流,戰戰驚驚地移步在獨木橋上,耳邊是呼嘯放肆的山風,紅十字的藥箱在身上晃來晃去,手掩著口鼻以防嗆咳。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又一村。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可還是要繼續前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夕陽西下,借問患者何處,牧童遙指近旁住處。來不及擦乾身上的汗水,拿走聽筒,操作壓舌板,把脈,舌診,望、聞、問、切,辨明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個體化辯證施治。能食療不藥療;能口服不打針,能肌注不掛大瓶;能中藥不西藥,中藥西藥誰先誰後看具體情況。首選一根針一把草。能不用抗菌素儘量不用抗菌素(70年代抗菌素很貴的)。病人看完後,家屬端來熱氣騰騰的點心湯,碗裡放了2個雞蛋。寒喧叮嚀後,打著火把返程,心裡暖洋洋的,留下了貧下中農的貼心點贊。回首5年的赤腳醫生(現在叫鄉村醫生)的行醫生涯,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時下,國家提倡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這是大政方針。沒有全民健康何談小康。中醫是國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國人應引以為傲。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繁衍生息靠她,新時代小康路上始終相伴,寸步不能離。洋人幹裡迢迢遠涉重洋、飛越萬里長空,只因中醫藥而來。中西醫各有優勢,並非中醫只看慢病,“急驚風碰上慢郎中”,是認識誤區,中醫照樣看急診。流感來臨,中醫不也首當其衝,板蘭根、蓮花清瘟膠囊不也衝在奧斯偉前頭。非典期間不也是中西醫聯手戰勝的嗎?看病也有學問,全民健康需要全民參與,患者應主動參與診療全過程,不能一生病就交給醫生,醫生也不是神仙,你不說出來,醫生難以判斷你的肢體語言、軀體症狀。哪些疾病看西醫,哪些疾病看中醫,有講究,媒體宣傳科普有導向,社群農村都普遍叫好。

    中醫藥前途一片光明,未來可期。不僅能夠傳承發展,而且能夠邁出國門,造福人類。

  • 14 # 無憂草2775

    受父影響,在少年時便能採藥,幫鄉親四鄰治病。因此也就將中醫,作為終身志向。從青草藥轉向針炙,還是覺得不是根本。後轉入自學中醫學,藥劑學,也學現代西醫藥,營養學。在壯年時思維比較成熟,便敢接大症,難症,邊學習,邊實踐,也全靠親朋好友信任。

    至今幾十年,能從中領會祖國中醫學理論深奧,是經驗科學,是維護健康的守護神。

  • 15 # 藥房大叔

    我是個中藥師,藥師雖與醫師只一字之隔,然而卻兩者有較大區別。

    藥師對中藥知之甚多,然而對於臨床治療疾病卻能力很弱,沒有臨床經驗,只能淪為賣藥的工作人是。

    內行的中醫師對於望,聞,問,切運用自如,經過辯證後,能發揮出中醫的治病求本原則來治病,對過程執著,有信心。

  • 16 # 李忠靜222

    39歲痛失夫君,在痛苦煎熬的時候,用勞動和自學推拿排遣痛苦,去農村幫農;從中醫針灸學入手,以分文不取為條件,幫一個偏癱患者成功康復,14堅持不懈,練就一手徒手康復治療技術,國內的推拿,康復界的明人見的,學的,聽其課的不計其數,就愛向別人學習,不斷創造新手法,還和學中醫的女兒切搓技藝,中醫推拿成就了我,我愛中醫,更加感謝所有的老師和作者!

  • 17 # 景億紅木古典傢俱

    中醫應該是我們的瑰寶。因為近年代崇洋媚外,太過於依賴西醫,反而把中國的瑰寶中醫落下了。我不懂中醫,但是喜歡中醫養生,在中醫養生的知識裡面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五臟六腑的關係,還有身體出現問題時候應該找哪個臟器來調理,已到達標本兼治。如:肺和大腸,這一髒一腑是為一組,一陰一陽,肺為髒,腸為腑,肺為陰,腸為陽,在五行裡屬金,五色裡屬白色,所以多吃白色的食物可以潤肺(白木耳,白蘿蔔等)。肺在人體的健康上是為第一道屏障,因為肺主皮毛,所以為啥面板病光用藥容易復發,因為主要的本在肺和大腸,光在面板上用藥只是治標。中醫講究的是標本兼治,這只是一個舉例。如果你身邊有懂中醫的人,那你很幸運,也希望中醫可以恢復以前的繁榮昌盛!

  • 18 # 魯冀之約

    中醫分治療什麼病,一些病中醫效果很好,婦科疾病,頭痛,慢性胃病等這種慢性疾病中醫療效很好,還有一些中醫理療很不錯,比如艾灸,刮痧等

  • 19 # 不逛語

    我股骨頸骨折,大約半年多,傷處發熱,網上諮詢無人回覆。沒辦法自已看醫書,誤打誤撞競然用藥方子治好了,僅二劑就好了。感嘆中醫神奇,現在恢復良好。

  • 20 # 杏林裡的小青杏

    我家住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四面環山,山裡面蘊藏著豐富的中草藥,記得小時候,爸爸上山總會採回來一種小白蘿蔔一樣的東西,洗淨後白水煮熟,如今不記得口感了,只記得有著絲絲的甜,爸爸告訴我叫四葉菜,它的根可以補虛!那時候只是懵懵懂懂。上小學時,有一段時間吃不得油膩,媽媽害怕我肝出了問題,讓姐姐領我去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爸爸又上山採了一小捆草葉回來,讓媽媽給我煮水喝,半月後,我就好了,我問爸爸那草叫什麼?爸爸說叫牛心茶!

    初中時,媽媽病了,全身浮腫,眼胞腫得都有些透明,畏風怕冷,整個夏天媽媽都穿著棉衣棉褲,吃不得一點點涼的東西,去醫院檢,各項化驗指標都正常,那時,家裡日子過得甚是拮据,爸爸總是去山裡挖各種草藥回來給媽媽喝,但效果並不好,家裡有本小藥書,記得叫北方中草藥手冊,我便在閒暇時翻找適合媽媽用的中草藥,最一開始是單味,後來慢慢的便是幾種一塊使用,上衛校時,我買了更多的中醫書看,衛校畢業回家,我一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邊仍翻找著中醫書,尋找媽媽能用的藥方,三年後,媽媽症狀緩解了好多,我考入河南中醫學院成人教育脫產大專班,自然而然的踏入了中醫的大門!

    記得上學時有一位同學說,孝順的孩子都應該學一些醫。我深深的認同。大姐的兒子患了哮喘,上醫院輸液一週也未見好轉,大夫告訴大姐,要給孩子加輸激素類藥,可大姐不願,時值我正在外地上學,大姐打電話找我,我便諮詢了帶教老師給外甥開了一方,五天後外甥哮喘便緩解,換方又服十天後哮喘便止住了,等放假回家又給外甥調理半年痊癒!從我從媽媽從外甥的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醫的好處,我深深的信服著中醫!

    如今行醫近二十年,每天上下班的途中總有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跟我打著招呼:褚大夫,上班呀!褚大夫下班呀!這時我的心裡總是湧起一種自豪,我受到了大家的認可。隨著對中醫的瞭解的一點點加深,其實我們的周圍生活的點滴裡都有著中醫的影子,中醫在這片土地綿延發展了幾千年,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骨血!西方醫學可以在某些方面印證他,但決不能用一種醫學理論否定另一種醫學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蒸南瓜饅頭多長時間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