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妮言酒語
-
2 # 源野釀酒
實際上就是茅臺酒廠控制著茅臺酒的價格。
其實茅臺酒要想把酒賣到真正的顧客手裡面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直接按戶口本登記,誰想需要買茅臺酒的,每個家庭供應一瓶,而且還可以按照1200元,遠遠高於現在的出廠價,於國於民於企業都皆大歡喜。這樣下來,4年時間,全國人民都可以品嚐一下茅臺酒了。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茅臺酒也就不會再瘋狂得起來了。這也是茅臺酒的後顧之憂。
但是,靠炒作,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
-
3 # 淡水鹹魚翁
俗話講“酒越陳越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白酒本身就是年份越老越好。飛天茅臺品牌是高階奢侈品的代名詞,限量稀缺,一票難求等等,飛天茅臺已經成為和黃金一樣的硬通貨,是非富即貴的階層消費的東西。加之,國人經營思維“物以稀為貴”,所以飛天茅臺價格高是必然的,和老百姓關係不大。
-
4 # 良心哥的糧芯酒
到底是誰在控制著茅臺的價格?看看白酒行業內部人怎麼說。一般人不敢說,我來當惡人。
我算是一個白酒行業內部人,因為我是釀酒的,並且在釀酒這個行業做了20多年,做的是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以我對茅臺的價格瞭解,茅臺的價高是非常複雜的構成成分。並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左右的。
茅臺是炒起來的,茅臺已經成為了硬通貨。
那麼問題來了,炒茅臺的人是誰呢?很多人說是黃牛,黃牛,其實就是一個背鍋的。一件事情要追究,背後的慫恿者,就要看誰從中獲利了。
黃牛肯定是受益群體,低價買高價賣茅臺的出廠價格是969元,指導價格是1499元,而最終的售價是2499元甚至更高。但是黃牛是最大的受益者嗎?顯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茅臺。
如果想控制茅臺的價格,在1499元的話很簡單。茅臺酒廠完全可以在各大網路平臺開設直營店,就按照1499元來賣,那麼反過來我們來看現在茅臺的合作店,自營店等等,售價也都是很高很高的,而且是無貨的狀態。那麼這一件事茅臺可以自己控制吧,他沒有這麼做。
第2個辦法。現在售賣茅臺的店都是直營店或者是授權店,只要你發現高價售出的就可以處罰他們,但是茅臺也沒有這麼做。
有些事點到即止,我想我說了這兩條很多人已經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打個比方,我是一款酒的廠家,我的酒5塊錢,我供應一部分,市場上需求量低,我就充足的供應來滿足我的營業額,但是需求量高的時候我只供應一半,讓這個酒自然升值,然後我在手裡的這一半可以賣個高價,也就是說茅臺酒廠969元可以出廠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我不出廠,你市場零售價是2499,我可以2300給你,我最終還是我是受益者。
所以從多方考慮,茅臺的價格高是茅臺酒廠的一個戰略部署也是依賴於黃牛黨的炒作,在二者雙方的配合之下,茅臺價格到了今天這個地位。
我是一個釀酒人,說良心話,釀良心酒。
-
5 # 國臺酒小濛濛
其實關於“茅臺酒價格”這個話題很有意思!
在房產界有一句話叫: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茅臺酒最近幾年也有這麼一句話:茅臺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並且說這句話的不是其他人,幾任茅臺董事長都說過。
結果是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吧!細細品味兩者。
茅臺的出廠價和指導價都是公開的,然而市場的“一批價”、實際零售價一直在1~2倍之間;這是躺著就能賺的實打實利潤、逐利的黃牛當然會進入。
那麼是黃牛抬高了價格嗎?
我認為不是,黃牛隻是利潤的搬運工而已,因為價格差距過大,因而黃牛會一直倒買倒賣,直到利潤沒有,抹平價差。長期來看會降低實際價格。
舉個例子說明,現在茅臺機場那邊有很多黃牛購買茅臺到全國各地賺差價。假如這些黃牛都是深圳來的,只從茅臺鎮倒賣到深圳;茅臺鎮價格是1499,賣到深圳是2300;隨著黃牛越來越多,深圳茅臺供應量越來越多,那麼深圳的茅臺價格長期來看是不是會下降。
所以這個控制茅臺價格的鍋,黃牛背不起!!!
實際上,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價格高的深層原因之一是“供應量”問題。
那麼是不是渠道商囤貨導致的了?
我個人認為,是渠道商“助推”這一現象,眾所周知,囤貨的第一反應就是加劇市場供應不足,並且經銷商作為茅臺主要的銷售渠道,自己還囤貨,那這個行為更會引起人們“惜售看漲”的行為。
同時,在這裡有個低調的“老酒交易市場”,經常拍出高價茅臺,這無疑是最好的號召人們囤貨的廣告;這個“老酒交易市場”雖然分散,但是已經頗具規模。
總結,茅臺價格的原因首推供應量問題;並且進入壁壘高,茅臺集團高控制力造就了特別的流動行為。
-
6 # 無題160848489
這還用說是茅臺酒廠控制價格了,如果自營店能買的到,那黃牛還能炒上價,自營店就是裝樣子的,實際上都賣給黃牛了,我去過自營店很多次,每次去都說沒貨,沒有貨你開什麼店,難道你900多批發價,買1499不香嗎?所以喝茅臺的都是傻逼。自以為喝茅臺高大上,其實茅臺鎮上的酒很多家不是口感質量不一樣。
-
7 # 張立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市場決定的!有人出價就有市場。過去和大家一樣。可生活了五十年才明白。一個宋朝的碗值幾個億,難道是金的嗎?是金的也值不了!喬丹就是個打球的價值上億,喬丹穿的衣服媽的價值也不翡。一個唱歌的對社會有什麼作用,一個演員動不動上百億身價,一部車幾千萬,一幅畫幾個億,一個石頭幾個億。這就是市場經濟,只要有人要。就怕沒人要。要就是上億,不要就是廢紙一張。當年BB機幾千,大哥大上萬,現在一分不值。有需求就有市場。
-
8 # 文慧智心
茅臺酒,不是過街老鼠,不用人人喊打。有沒有茅臺酒,都是有腐敗,都有人行賄受賄,如果行賄受賄的是人民幣,難道你叫國家不發行貨幣嗎?軒尼詩李察,3萬元一瓶,茅臺酒完全可以賣到60萬美元一瓶的。
-
9 # 森劉
出廠價是多少不清楚,經銷商怎麼炒?黃牛更不可能。
房價高是地皮高,地皮越拍越高,房價就漲上來了。
茅臺酒出廠價是否也是逐年提上來的。
麵粉上漲麵包肯上漲。
-
10 # 修覺山船長
當一部分人控制了源頭,其實就涉及到壟斷!“買酒人不喝,喝酒人不買”,就是一種惡性迴圈的怪圈,理性對待,理性飲酒[祈禱]
-
11 # 智慧有效018838
任何白酒,都是“乙醇酒精”(低階作坊手腳業毫無“含科量”),這也就決定了白酒將來毫無“創新性”毫無“爆發性”毫無“前景性”,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槍使”,唯一的“本質作用”就是:“白酒直接導致人們:昏沉庸俗、愚蠢智弱、七種癌症不孕症、傷殘死亡、誤事誤業、家敗財失”,有百害而無一益!!嚴重阻礙了國家的創新創業發展、腐毒汙了人民的文明健康進步……所以,“物極必反”的規律使然,一切白酒的操縱惡炒終將雪山崩潰……
-
12 # 精釀酒妹
說了可能有人會失望,控制茅臺價格的不是廠家、不是黃牛更不是經銷商,而是市場。
那麼市場又是誰?消費者麼?市場又是怎麼控制一瓶酒的價格的呢?
首先來講,黃牛大家都熟悉,倒買倒賣掙點辛苦錢,炒茅臺資本沒有幾個億門都摸不著,這事兒跟黃牛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看過一則抵制象牙製品的公益廣告,廣告語說的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廣告本身是為了抵制象牙製品的,而這個廣告一出來之後市場上的象牙製品價格漲的更高。
所以這就是市場,是由商品本身的屬性和市場消費需求綜合所決定的。把茅臺跟象牙放在一起,你會發現兩個商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工藝技術
茅臺的坤沙工藝是其他品牌醬酒也在使用的,但是茅臺的勾兌技術和大量的老酒儲備是其他任何一個品牌所模仿不了的。甚至在行業中樹立了茅型酒的標杆,在行業中都是精神領袖了,其他品牌的醬酒只有捧茅臺的份兒。從而茅臺帶動醬香型白酒發展,而醬香型白酒發展的越好,茅臺的地位越加穩固。
☞產量產能
數字我就不寫了,網上都查的到。無論產量有多大,只要不是無限量的,那他就是限量的,總之一年就這麼多,真的假的消費者就不知道了。
☞品牌效應
說到品牌效應,提到另外一個品牌:華子(中華)。華子可不是網紅炒起來的,早就是行業裡的老大哥咯,無論走南闖北,只要有中國菸民的地方就有華子。而茅臺就是白酒界的華子。
所謂的市場需求,並不是像大米、豬肉一樣的生活必需品。我哥常說,酒看似是消費品,實際上是社交工具,越是稀缺越能表示誠意跟尊敬。請客、送禮什麼樣的東西最好?當然是很貴、很難得的啦!茅臺不就剛好同時滿足這兩點麼!
說到喝酒,圈子裡面有句話:只要桌上有茅臺,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多少滴酒不沾的人遇上茅臺也要把自己喝醉,喝一兩那就是兩三百啊!
茅臺跟象牙像極了,越是控價價格越高,你說是誰炒的?那還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兒。
當然整件的茅臺都是從經銷商渠道流出來的,換句話說,如果經銷商每一瓶都嚴格按照1499的價格銷售,茅臺就會降價了麼?答案是不會。因為幾乎很少有人為了喝茅臺而去買他,買的都是辦事、送禮、請客用,用的時候才去買,誰平時堆一堆茅臺在家裡啊!所以即便1499敞開了賣,酒還是會落在炒家手裡,用的人想買的時候還是沒有,還得找炒家去買。
其實最希望茅臺價格居高不下的,恰恰是喝的人和送的人。他們希望有一個商品、一款酒能滿足送禮和收禮人的面子。茅臺其實就是這樣一件皇帝的新衣,穿的人跟看的人都心知肚明,但是誰又能去說破呢。 -
13 # 川釀酒師
茅臺價格堅挺,是一個成熟的商業閉環,值得好好學習。脫離不了廠家、渠道、市場任意一個環節。茅臺一但價格崩盤,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件,而不是簡單的價格問題了。
茅臺酒價帶動股價,股價拉昇酒價,再加上酒中奢侈品的符號,是由廠家、渠道、消費市場、資本市場共同把價格推上去的。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是整個產業鏈的各方都收益的,包括消費者。除了不喝茅臺、不買茅臺也不炒茅臺的人以外,但凡跟茅臺酒沾邊的人,都不希望茅臺價格降下來。
茅臺的消費者包括買茅臺的和喝茅臺的。都知道茅臺買的不喝,喝的不買,就是因為價格貴、市面上不好買,茅臺作為錢、權的符號,才有他存在的價值。
因此茅臺價格高不能全怪賣酒的,買酒的才不操心價格呢,關心價格的都是都是我這樣即不喝又不買的人,整天鹹吃蘿蔔淡操心。
廠家是價格背後最大的推手,一邊大肆宣揚茅臺的品質和品牌,另一邊又突出產能有限、嚴控經銷渠道,對假茅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經銷商囤貨壓貨。供求關係是解決價格最好的手段,如果每一瓶茅臺都以1499的價格敞開了賣,價格怎麼還能漲得起來?
渠道商包括經銷商也包括資本方,大量的貨放在他們的庫房裡,都是不差錢的主。想賣就賣,不想賣我放著,只要茅臺不崩盤,價格總是漲得過CPI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白酒又不像大米、大蒜、豬肉這些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也是無可奈何的。
說白了,茅臺的價格屬於市場行為,不是某一個環節所決定的,但是任何一個環節只要脫節,別說降價,甚至可能崩盤。如果消費者一年不買茅臺,試想一下會是什麼情況?會漲還是會跌? -
14 # 新乞丐9360348467l84
難道不是市場嗎?如果沒人買,還有啥價格?你搶著要,別人不抬價是傻子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還誰控制?你想買低價酒,換個牌子就好,死吊在一棵樹上。既當婊子又要牌坊
-
15 # 嘿嘿嘿呀呀呀
為什麼一定用成本來決定價格呢?作為國內品牌、質量都是最好的白酒,我們一般人喝不起茅臺正常的很,一兩千塊錢一瓶不貴。
-
16 # 使用者qjl68154915493ch
茅臺酒價格根源還在酒廠,控價1499元就是營銷手段,現在經銷商專賣店都是一箱茅臺酒1499元x6瓶帶一箱葡萄酒1360元x6瓶,或葡萄酒2480元×12瓶給一箱茅臺酒1499元×6瓶!要根治,在大資料時代,可以酒廠代收1499元,然後經銷商或專賣店只發貨,有專門軟體控制即可,不遵守規則出局!價格高抬歸根結底還是酒廠在做怪!控價辦法有的是,只是不作為!
-
17 # 茅臺浪人
看破不說破,黃牛黨其實是背鍋俠,是茅臺自己的部署,其實就是茅臺的經銷商炒起來的,黃牛隻是背鍋俠罷了罷了
-
18 # 西嶺一壺
茅臺酒廠控制著價格,他們一手喊控價,一手說不可複製,是稀缺資源,其實他們下面的經銷商每一個都在高價出貨,搭配銷售。他們都知道,最大的黑手就是酒廠本身。搞個雲商一年365天都沒有一瓶1499的茅臺賣。
-
19 # 使用者愛已恨
到哪裡才是底只有茅臺廠知道,他們想要賣到什麼價就是什麼價,遊戲規則由他們訂,所以要想知道茅臺酒的底線,就要先了解茅臺廠家到底是什麼價格才是他們想看到的,太底會影響利益集團,太高又會影響開瓶率,所以什麼價格才是合理的,這就很重要了,個人感覺 終端價應該在二千元才合適,以上是本人自己的看法,大家有沒有便好的看法呢。
-
20 # 塞北胡楊199312
茅臺酒是中國喝酒人心中的一個心結,都想喝個痛快,而且年份越久越是惦記,有了幾瓶的又希望茅臺能久一些,喝一點,存一點,茅臺產能就哪麼大,中國喝酒人又多能不貴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呼之欲出。只是,業內人不願意說的那麼透徹。
誰控制著茅臺酒的價格,準確的說,是誰控制著飛天茅臺的價格。個人認為:茅臺和市場。
先說,茅臺。為什麼說茅臺控制著,畢竟是商家(東家)啊。真心要控價,真的那麼供不應求,直接取消經商飛天茅臺的供貨,1499元平價直銷就好了。簡單粗暴。當然,這樣做是不行的,這中間涉及到很多利益問題,酒傳統銷售的渠道問題。
又換種說法,直接要求必須1499元賣就好了。或許,不能完全控制,但如果出這個鐵腕政策,會不會比時不時出來限量1499銷售要好上許多?坦白說,就個人看來,茅臺控價有一定炒作成分,當然也有一半的真實想控價的想法,畢竟一味的膨脹最後換來的肯定是企業關門。茅臺控價一半真心一半假意。
其次,說市場。
從經濟學角度叫,價格是由市場供貨需求決定的。所以,飛天茅臺的高價確實也是因為很多人買不到1499商品而決定的。但買不到,並不是完全市場需求,大部分是人為控制的。毫不誇張的說,飛天茅臺最大的黃牛就是經銷商。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