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雲雁水
-
2 # 陳相因631
《別董大》常建
千里黃雲白日燻,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3 # 詩文書畫匯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以下10首送別詩詞,大家一起來品讀一下吧!01、一首陽關曲,唱盡離人愁!
鷓鴣天·送人
宋代: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鷓鴣天·送人
02、願你分發圖強,不負先賢!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03、秋水滿,晚鶯啼,送君古臺西!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雲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悽迷。
縹緲紅妝照淺溪
04、書來報故人,我為你心魄!
赤壁歌送別
唐代: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05、醉後,願破千行淚!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宋代:蘇軾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京口得鄉書
06、獨對孤燈,唯有月相伴!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宋代:蘇軾
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繫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07、淚染衣襟不自知!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宋代: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08、今年落第,下次繼續努力!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唐代:王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
09、送別心上人!
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宋代:周邦彥
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鍾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佔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10、穩住!別辭官!
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宋代:吳潛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鷗鷺,半帆煙雨。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
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說明:部分圖文來自於網路,
-
4 # 問呼者也
記得我第一次聽這首詩的時候,是2010年看 我的團長我的團 小書蟲走的時候,插曲就是這個,覺得很傷感,現在回想一下,時間過得好快啊,從前那個看電視劇都能看哭的孩子現在也長大成人了,下面推薦給你
李叔同的《送別》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5 # 楊哥的
我認為歷史上最好的送別詩是李白送孟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6 # 天高雲淡839
要說最好的送別詩,莫過於: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王倫送我情。
這首詩感人肺腑,令人回味無窮。
可想李白與王倫久別重逢,在桃花潭邊的樓亭中推杯換盞,互敘別情。更有桃花潭水相襯,水蕩蘆青,情緒何等激昂?灑過三巡,菜過五味,李白登舟欲行,王倫踏歌而來,二人灑淚而別。李白詩興大發,吟詩一首,以謝相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
7 # 地理老師愛科學
是誰的詩忘記了,有這樣幾句:
你走時,我不送你
你來時無論風雨多大
我都去接你
詩應該是送朋友的吧。朋友來看自己,禮至情義盡,朋友走了,己盡到朋友之誼,該做的都完成了,友人識得回去的路,所以行詩人說,我不送你。或者如《朋友》歌曲所說,如果你有了新的朋友,請你離開我;你來時,可能是第一次來,所以要去接你。也可能是第二次來,彼此早已非常思念,恨不能立刻見面,所以冒風雨去接你。
不知對否,望指點。
回覆列表
中國從古至今,一些文人寫了許多送別詩,究竟哪首送別詩最好,要因人理解而異。我認為送別詩知名度最高的,當屬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2009年5月北京大學出版的《中國文學》中,也認為王維的這首送別詩,是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的。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元二,王維友人,生平不詳。安西,唐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附近。渭城,在今陝西西安西北渭水北岸。元二出使安西,王維於渭城與之送別,故有此作。
1.送別詩表達的情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詩的第一、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詩人描繪了一個充滿清新涼爽氣氛的餞別環境:朝雨浥塵,天宇淨清,柳色添翠,客舍一新。這種環境極便於表現詩人雨中送客、依依難捨的惜別之情。第三句承轉,方將餞別之意表達出來。“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在這杯酒中,飽含著詩人對朋友的無限關心、美好祝願和深厚情誼。結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從對方著筆,指出友人此去,陽關之外極難遇見故交。這樣寫,一則補充說明詩人勸酒的原因,二則將詩人對朋友的關照進一步表達出來。
此詩是唐代七絕中的名作和送別詩之絕唱,所以王維此詩一出並迅速流傳開來,不僅人們送別時常吟誦它,而且有人將它譜成樂曲用於餞別筵席,廣為傳唱。所以在唐代,已有了《渭城曲》《陽關三疊》的曲名。
2.送別詩千古流傳的原因這首送別詩之所以千古流傳,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作者此詩抓住了文人送別的一個重要細節,那就是——勸酒。勸酒本來是最普通不過的細節,但在王維之前,所有寫送別詩的人都沒有抓住這個細節,王維卻抓住了這個細節。“勸君更進一杯酒”,就這一個勸酒的細節,將二人昔日的友情,此時之別情,別後的關切,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回味不盡。
二是此詩將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前二句,作者描繪一個景色青翠、空氣清新的送別環境,為後二句抒發離別,作深情的鋪墊。作者寫柳色之新,雖為寫景,也暗含折柳送別之意,自然貼切。在這略帶悽清的春日清晨,朋友間飲酒話別,故後兩句的抒情,顯得尤為真切。
3.文人大家對該詩的肯定正因為此詩抓住了文人送別時人人有過的勸酒話別的典型細節,巧妙地傳達了人們最普遍的惜別之情,加之文字的清新樸素極易引起人們的感情共鳴。
明代李東陽在《麓堂詩話》中指出:“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宋代蘇軾在《仇池筆記·陽關三疊》文中充分肯定了這首詩:“舊傳《陽關三疊》,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光首,又是四疊,皆非是。每句三唱,已應三疊,則叢然無復節奏。有文勳者,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唐本三疊如此。樂天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勸君更進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則一句不疊審矣”。蘇軾此說,進一步考證了唐代《陽關三疊》的唱法。
清代王士禎在《帶經堂詩話》中,讚譽此詩為“送別詩中,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送元二使安西》,僅僅28個字,以“送別”為主線,寫出了送別時的:地、景、情、酒、時、雨、柳、勸等要素,充分反映出了人們在送別時要表達的情感、情境、情景、情懷和情悚,表達了人們要珍視友誼,懷念友情的摯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