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約翰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德國曾經向日本贈送過MG42的機槍圖紙,不過以希特勒對日本的“慷慨”程度,送給日本並不是不可能的。畢竟德國連濃縮鈾這種東西都捨得給日本,一款機槍不算啥。

    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就算希特勒給了日本這款機槍的圖紙,日本也肯定不會用。

    德國的MG42機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大規模裝備的通用機槍。這款機槍對人類武器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是第一次大規模使用衝壓件的輕武器,成本很低,量產容易。

    而且,MG42效能極佳。作為一款通用機槍,它既有重機槍的火力,又有輕機槍的輕便。它射速達到了驚人的每分鐘1500發!由於射速儘快,它在戰場上令盟軍和蘇軍都十分膽寒,因此有一個外號叫“希特勒的電鋸”。

    但是,這款機槍就算當初真的給了日本,日本也不會採納量產。

    首先,日本在二戰中需要的支援遠不是一款機槍。

    日本和德國雖然在二戰中結盟,但兩國的實際聯絡並不多。由於海上交通被英美切斷,因此德國和日本只能透過潛艇偷偷聯絡。1943年,德國潛艇從法國出發前往日本,帶去了德國的機密技術和先進裝置,同時也準備從日本帶回德國當時緊缺的稀土礦藏和魚雷技術。

    但是,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經節節敗退,在中國戰場也深陷泥潭,日本當時正在為和美國的戰爭急得焦頭爛額,一款機槍顯然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當時的日本軍工,正在集中全力建造軍艦、飛機和航母,陸軍的需求一切靠後。本來陸軍的資源就被嚴重擠壓,怎麼可能有足夠的資源來更新裝備呢?

    當時的日本,需要更多的軍艦才能和美國在太平洋上爭鋒,需要強大的坦克才有可能對蘇聯發動戰爭。至於機槍,日本陸戰的主要對手中國,其軍隊火力本就遠不如日軍,日軍並沒有加強火力的動力。而且,由於輕武器產能本就不足,供給軍隊日常消耗已經十分勉強,如果為了生產新裝備來擠壓日常裝備的生產,無疑是得不償失的。

    而且,MG42的定位也和日本陸軍嚴重不符。

    二戰中的日本陸軍是一朵奇葩,奇葩就奇葩在,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它都不像是一直帝國主義的軍隊。整個日本陸軍的水平,還不如歐洲一戰中的水平。

    在重武器上,日軍的炮兵少的可憐,師團級(相當於歐洲的軍)的炮兵火力都不如蘇軍的一個師甚至一個團,重炮幾乎沒有。在坦克方面,日軍的坦克是出了名的皮薄餡大,和蘇軍的坦克爭鋒中始終處於單方面被吊打的狀態。

    在後勤補給方面,如果說德軍是機械化的部隊、騾馬化的後勤的話,日軍乾脆是騾馬化的部隊,農業化的後勤。由於汽車和石油的匱乏,日軍的後勤很少用到汽車,還是依靠人拉肩扛和騾馬,這使得日軍的後勤能力跟歐洲軍隊完全無法相比。

    而日本陸軍最“可憐”的一點是,士兵在打仗時居然要把子彈視為珍寶。

    由於資源緊缺,日軍的陸軍始終要把節省子彈視為重要目標。日軍的所有射擊都力求精準,因此在歐洲大規模的裝備衝鋒槍時,日軍還在頑固的使用射速極慢的三八大蓋。

    在機槍方面,日軍固執的使用著自產的奇葩機槍——九二式重機槍和“歪把子”輕機槍。兩款機槍的彈容量和射速都低到感人的程度,九二式步槍的實際射速居然只有每分鐘兩百發,火力還不如波波沙衝鋒槍。

    在如此節省子彈的環境中,使用一款每分鐘一千五百發子彈的MG42,簡直是要了鬼子的親命。所以,打死日本的後勤部長,他們也是不敢給部隊裝備這種耗彈神槍的。

  • 2 # 史論縱橫

    關於德國是否將MG42通用機槍的設計圖紙送給日本,這個我還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但是即使德國真的送到日本了,日本也不會採用。

    德國與日本透過潛艇進行的水下交流

    在中日全面開戰之前,德國一直都是中國的武器出售大國,在德國軍火的支撐下,老蔣打造了一支比較有戰鬥力的隊伍,這支隊伍在抗戰初期表現還算可以,為此,日本極力要求德國停止對中國的武器銷售。

    德國迫於當時和日本的合作壓力,最終放棄同國民政府的往來,1940年德、意、日三國正式形成軸心國集團,準備開始對整個世界進行征服。

    蘇德戰爭後德國與日本的陸路交通被中斷,同盟國成立又開開始切斷軸心國之間任何有可能的聯絡,最終,日德之間只能透過潛艇從水下進行交流,在此期間,德國為日本運送了很多資料,比如1943年5月10日,德國一艘潛艇從法國出發最終到達日本,1943年10月5日由日本到達德國的潛艇開始返航等等,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水下潛艇交流雖然次數不算多,但是提供了雙方緊缺的戰略物資以及關鍵性的武器裝備設計圖紙、樣品,甚至連濃縮鈾這種東西都有。

    可見,德國對日本在技術方面是沒有太多的保留的,希特勒對日本還是很看好的,這裡面究竟有沒有MG42通用機槍的圖紙也很難說。

    從當時的時間節點來說,MG42機槍是在1942年列裝德軍的,也就是1942年後的潛艇交流才能攜帶圖紙,根據德日潛艇交往的記錄,只有在1943年的時候,德國才向日本派遣潛艇,等潛艇到達日本,再進行生產,日本都快要涼了。

    日本沒有缺乏製造MG42通用機槍的技術

    實際上,以縱橫對日本軍工的瞭解,日本大多都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有人說是分散式作業有利於規避轟炸,那也掩飾不了日本工業基礎薄弱的事實,日本人相信人定勝天,當然要鼓勵老百姓勒緊褲腰帶為國家做勞工了。

    當然,也不能說日本一個大規模的兵工廠都沒有,日本在二戰期間生產出來的飛機和航母都展現出了日本在軍工方面的實力。

    但是生產MG42機槍,日本還真就未必行。

    MG42機槍號稱是二戰時最好用的機槍,也是世界槍械發展的一個跨越式進步,研發MG42機槍的人並不是武器製造專家,而是一名金屬衝壓技術專家,在傳統工藝生產槍械的時候,都是用金屬塊進行切割使用,十分麻煩,而在研發MG42機槍的時候,採用了金屬衝壓工藝。

    金屬衝壓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模具和衝壓裝置對金屬施加壓力,使其形成一定形狀的零件,特點就是高生產效率,低材料消耗。

    (MG42通用機槍)

    經過金屬衝壓技術生產出來的MG42不但造價低,效能還十分穩定,當時英美的槍械製造專家得知德國已經用衝壓技術製造出機槍後,表現出極大的震驚,這種技術已經遙遙領先了他們。

    在MG42誕生之後,德國的槍械發生了革命性的顛覆,先後研發出MP40衝鋒槍,MP44突擊步槍,都是劃時代的步兵武器,蘇聯隨後生產的波波沙衝鋒槍,在二戰後期生產六百萬支,這些都是源於金屬衝壓技術在槍械領域的應用。

    所以,當時的日本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這種技術的,當他們看到MG42的圖紙後,面目表情一定很豐富,嘴裡喊著“納尼?!”武器竟然還可以這樣製造?

    日本已經形成的機槍體系在日本人看來已經夠用了

    其實當時日本並不是不具備機槍生產的能力,在機槍研發的探索中,日本已經相繼生產出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以及九六式輕機槍(拐把子),九九式輕機槍。

    (歪把子機槍)

    可以說,日本對機槍的定位從來就跟西方的不同,西方對輕重機槍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火力壓制,而日本則不同,日本認為重機槍是火力壓制,輕機槍則是短暫的火力壓制能力,更多的還是精準打擊。

    說白了,就是怕浪費子彈!

    MG42機槍在德國是班用機槍,可以輕重兩用,這一點對輕機槍上都要裝刺刀的日本人來說,是不敢想的。

    在日本這種畸形思維下產生的輕機槍,在與世界各國的比較中,自然是一朵奇葩,尤其是歪把子時代,簡直就是讓人嘲笑的時代,後來日本參考了捷克式機槍,研發出九六式輕機槍。

    (九九式輕機槍)

    雖然機槍造的不咋地,但日本的思維還是挺進步的,就是機步子彈一定要通用,在日本九九式步槍取代三八式步槍的時候,由於步槍口徑由原來的6.5mm變成7.7mm,所以日本的輕機槍也跟著升級,九九式輕機槍就是1939年才推出的7.7mm口徑的,從這一點來說,剛剛適應好的尺寸,不可能在1943年之後就開始製造新式7.9mm口徑的機槍。

    所以,從各種角度來說,日本都不可能去製造MG42機槍。

  • 3 # 瘋狗的輕武

    送圖紙這事兒反正天知道真假,英文網站查不到相關資料,到是國內有些自媒體有說德華人送給日本人MG42的圖紙,不過這個也先不管了。就當有吧

    我想說的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步兵戰術、工業技術等一整套完善的體系。

    我也就從這兩個方面去說好了

    步兵戰術:

    以步兵班為例,日軍不像西方當年那麼強調輕機槍的火力壓制能力。因為資源相對的匱乏和後勤補給的機械化程度不高,而且整個中國戰場地域廣闊,無法將機槍這類需要消耗大量子彈的槍械作為壓制主力。

    而是普遍採用步兵的迂迴突擊,遇到敵方火力點習慣於使用擲彈器解決。而且他們當時的歪把子機槍講究的也是精度,而非像德國一樣講究潑水壓制。

    戰時工業:

    日本當年的工業水平比我們確實是高出一個量級,但和蘇美德這類工業化程度差很多。比如MG42是大量使用衝壓件的機槍,而衝壓雖然可以減少生產成本和時間,但是初期裝置的投入成本是很大的。

    而且衝壓在二戰時期還是個技術非常高階的玩意,用於衝鋒槍這種子彈威力不大的槍還好,而對於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槍械而言,鋼板的厚度控制,熱處理等都是麻煩事兒。毛子後來玩AK的時候,早期就遇到過沖壓機匣技術不夠而只能改用銑削的尷尬。日本人當年的冶金技術很難玩轉衝壓。而且你想,日本二戰槍支經常有擊針容易斷裂的問題,這也是當時他們冶金技術跟不上的原因。而MG42雖然大量用衝壓件,但是滾柱式閉鎖槍機那兩顆滾柱的材料要求極高,這也不是日本人能玩的來的。

    再者,給了日本人MG42圖紙又如何。日本人並沒有7.92毛瑟彈,所以還是得修改MG42的槍管和槍機元件去適應自己的彈藥。

    所以總的來說,日本如果要用MG42,就得重新修改步兵戰術,花大價錢開設衝壓生產線,花很多時間和技術人員去攻克衝壓技術難題以及材料問題,就算這些都玩轉了,日本匱乏的資源水平和較低的後勤機械化程度也很難給前線部隊供應足夠的彈藥。所以...完全沒必要嘛

  • 4 # 納加什

    恐怕只是因為窮,按說從北韓戰爭清政府的加特林到日俄戰爭的馬克沁,小日本是應該知道機槍的厲害的,但抗日電影中的常客,大正11式輕機槍,就是所謂的歪把子,在設計時一直在強調降低射速,以節約子彈,所以射速1200+的希特勒電鋸,明顯不是日本的菜,另外,日本工業水平當時比中國那是綽綽有餘,但比西方國家就不夠看了,MG42那一身的衝壓零件和焊縫估計夠小日本的工程師頭疼很久了

  • 5 # 葉酸800

    潛艇送過的,但不是MG42圖紙,而是原子彈的圖紙和一部分材料,因為德國已經覺得自己已經不行了,寄希望於日本……

  • 6 # 無法超越的足跡

    二戰時期使用最廣的還是步槍,當然以德國生產的毛瑟步槍最為出名,而小日本的三八大蓋其實也是仿製德國的毛瑟步槍得來的,而機槍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那個時候的機槍都是重型的,單兵作戰用不了,而普通的機槍則是一戰後才出現,單兵輕機槍到了二戰中後期才出現在戰場上面,大多數出自德國和美國手中。

    日本在二戰有單兵的輕機槍嗎,當然有,只是都是一戰後的武器,而在二戰後期日本仿製了一種側邊彈夾的歪脖子衝鋒槍,只是小規模投入戰場,因為當時戰爭形勢已經轉變,日本的形勢不太好,缺少資源的日本已經無力大規模製造槍械彈藥,製造武器的鋼鐵基本上都用在海上力量的建造上面。

    而日本當時困難到什麼程度呢,已經到了家家戶戶只要是金屬的東西都全部拿出來去熔爐做為生產製造武器裝備用,路邊的護欄還有隻要是金屬的東西全部拆除回爐,可見當時日本已經無力製造大量的武器,在戰場上彈藥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日本在二戰後期彈藥匱乏,連製造子彈的金屬都缺少,所以日本在當時使用最多的還是步槍,因為不像衝鋒槍和機槍那樣浪費子彈。

    而德國做為日本的盟友,在許多的資料和資訊上面雙方都是共享的,德國在潛艇和艦船技術上面跟日本合作的非常愉快,而在戰爭爆發後,雙方的交通線被切斷,只能透過電報交流,而進行實物交換的只能透過雙方的潛艇偷偷的在海底前行透過盟軍的封鎖線,但是雙方能給對方提供的各種資料其實並不多。

    在二戰後期德國研製生產出來了新型機槍,後來也投入了戰場裡面,至於這個機槍的圖紙技術德國有沒有透過潛艇運給日本,這個不得而知,只是在那個時候就算德國給了日本這種機槍的圖紙,估計日本當時也有心無力了,畢竟缺少資源的日本哪有物資去製造這些用彈大戶呢,造得起也養不起啊。

    特別是當時日本在亞洲戰場已經陷入泥潭,國內的後勤補給跟不上,海上的資源補給線被切斷,日本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資本去製造新型武器了,更何況日本當時在槍械製造方面基本上都是民間家庭小作坊,很難在短時間內製造和吃透德國的新武器技術,而大的兵工廠基本上都是用於大炮和飛機艦船的零配件製造,很難空出來生產槍械,所以說日本當時的情況其實根本沒有多餘的能力去製造新的武器。

  • 7 # 前沿陣地

    暫且不提歷史上德國究竟有沒有向日本提供了MG42機槍的圖紙,即使是提供了,恐怕也只是作為技術參考而已,日本根本不可能去生產這樣一款嚴重不符合其實戰需要的武器。

    MG42使用的是德式7.92毫米彈,但是日本使用的是7.7毫米和6.5毫米兩種彈藥,可沒有這種德式子彈,因此即使生產出來了,也會面臨沒有彈藥可用的情況。而對於資源本身就比較缺乏的日軍來說,再投入資源去生產7.92毫米彈是極為不現實的。

    至於改膛使用日軍彈藥也不現實。給武器改膛換彈不是簡單的工作,比如二戰中英軍的貝沙坦克機槍使用的就是7.92毫米彈,因為這款武器來自於捷克,而捷克自己是使用7.92毫米彈的。但是改成英軍的7.7毫米彈進度較慢,又面臨巨大的裝備需要,不得不使用這種德式彈藥。

    同時,即使拋去彈藥適配問題,後勤問題也能讓日軍頭大。日本的機械化水平是很低的,後勤保障水平同樣十分糟糕,像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九六式、九九式等機槍,作戰彈藥量往往也只有100多發,這根本就無法養活起MG42這樣的高射速武器。

  • 8 # 孤客生

    如果要評選一個二戰中最讓盟軍士兵們恐懼的武器,MG42通用機槍是德軍不得不提的一個大殺器。

    MG42通用機槍誕生於二戰爆發的1942年,是一款可以更換多種用途的通用型機槍。

    如果使用輕機槍的槍架,那這款機槍就可以拿來當作輕機槍使用。

    如果使用重機槍的槍架,那這款機槍也可以發揮出碾壓大多數重機槍的威力。

    要是把這款機槍給安裝在坦克上的話,那這款機槍也可以輕易的化身成為車載機槍,並不會因為用途的更換而產生任何的不適應。

    再憑藉著它那每分鐘最快1500發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傾瀉而出的極快射速,以及無論是在零下40度的嚴寒地帶還是在酷熱無比的沙漠地區都絲毫不影響使用的強大適應性,這款機槍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德國在二戰中的最大殺器。

    MG42通用機槍省材料的優點

    而且這款機槍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那就是它非常省材料。

    在德軍制造出這款機槍之前,全世界各個國家制造機槍都非常費材料,每製造一把機槍,都要使用一塊碩大的金屬塊製造。

    而每一塊金屬塊製造機槍都會有3/4的多餘材料被空餘出來,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還有以往機槍工序的繁瑣,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這種種問題對於戰爭局勢非常緊張的二戰來說,是非常影響戰爭推展的。

    但是在德華人改造了技術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改變,他們製造機槍不再浪費大量的金屬塊,僅用少部分的金屬資源以及非常省時間的工藝就可以製造出一挺在二戰中效能表現最為良好的MG42通用機槍。

    MG42通用機槍在戰場中普及開來後,它很快憑藉著自己的優異效能,一舉成為了二戰中公認最好的機槍。

    也因為這款機槍在二戰中的殺戮過重,更是導致很多盟軍在聽到這款機槍的射擊聲時會不由恐懼萬分。

    日本的國情並不允許他們推廣這款機槍

    至於提問中德軍向日本人提供MG42通用機槍製造技術圖紙的問題,這方面是無法考據的。

    從來都沒有任何一份歷史文獻表明德軍在二戰中向日本人提供過這款機槍製造技術的記載,因此我們對此也不要太過於認真,將其當做一個傳言看待就好。

    不過即便德軍在二戰中向日本人提供了這款機槍的圖紙技術,日本人肯定也是不會使用這款機槍的。

    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國內的資源非常緊缺,侵華戰爭早期他們還可以透過和美國的交易獲得持續戰爭的資源,但是在美國對他們進行交易封鎖後,他們戰爭資源緊缺的局面卻突兀地暴露在了表面。

    那時候的他們,技術方面是不缺乏的,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即便再會做飯,也是沒有用的。

    於是在整個侵華戰爭以及二戰中,日本為了省資源,他們一直都奉行著節儉的大戰略。

    連衝鋒槍這種觸手可及的武器他們都不願意推廣使用,他們更是不可能會在軍隊中推廣使用MG42通用機槍這種射擊子彈就如同流水一般的武器。

    對於他們來說,威力倒是其次,節約才是最重要的,一槍一槍射擊的38大蓋,才是最符合他們國情的武器。

    所以說德國千里迢迢給日本送機槍圖紙的情況在歷史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不過即便這種情況存在,以日本資源的缺乏也不可能會使用德華人的技術製造出MG42通用機槍這款機槍。

  • 9 # 麥田軍事觀察

    有關德國向日本送mg42通用機槍圖紙的說法,目前尚什麼證據,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根據的謠言了。更重要的在於,不管有沒有圖紙,日本都沒有製造的可能性,因為mg42機槍實際採用的是德國的標準設計與製造,與日本的技術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在按照德國的技術標準,使用衝壓工藝等,也許那是簡化生產的,非常有必要性,但是以日本的情況來說,那就不一定是簡化生產,相反可能是工藝上的大麻煩。

    更重要的是德國使用的是7.92毫米槍彈,日本沒有這個標準步槍彈,只有6.5與7.7毫米槍彈兩種,實際可能還分成好幾種的不同規格,如果要是生產這款機槍的話,要麼換裝日本自己的槍彈,這個改動非常麻煩,不是簡單的修改一下圖紙的問題,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研發工作,實際上等於重新研發,要麼,直接生產這種款槍,對日本的後勤保障來說,這將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日本有圖紙也絕對不會花費大代價,非要生產的一款不是急需的裝備,當時日本真正缺少的不是機槍,更需要的是飛機等重灌備,而不是槍械,日本最解決的解決問題是整體工業水平的差距。

  • 10 # 五味社

    日本軍隊很少裝備衝鋒槍。

    二戰期間,德國與日本之間確實存在潛艇交流。1940年德意日三國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其中就包括相互援助。但德國與日本畢竟距離較遠,交流的渠道並不通暢。

    蘇聯未參戰之前,德日之間的交流取道蘇聯。但隨著蘇聯參戰,陸上通道被阻斷,空中通道不理想,最終只能依靠海上通道。但海上通道卻有盟軍的封鎖,因此德日之間的資訊交流只能依靠潛艇的力量。

    德日之間的交流自然包括德國最新式的武器,估計包括MG42通用機槍的圖紙。但是日本對沖鋒槍並不感冒。

    一是日本對沖鋒槍設計理念比較奇特,追求子彈的精確度,由此日本衝鋒槍生產成本極高。

    二是日本軍部認為步槍才是戰場取勝的關鍵,不認可衝鋒槍的理念。同時日本資源匱乏,不適合衝鋒槍對子彈的大規模浪費。

  • 11 # 深度工場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進行了多次潛艇交流,主要是交換礦石和武器技術。比如在42年,日本潛艇送給德國3300磅雲母、1542磅蟲漆,以及九一式航空魚雷的圖紙和一架E14YI水上飛機等物資。

    德國回贈了一套防空雷達圖紙、蔡司光學儀器,工業鑽石和密碼機。但是從42年-45年,日德潛艇運輸,都沒有看到有MG-42機槍的記載。

    畢竟日德運輸主要以重要礦石,比如鈾,工業鑽石。重要武器系統,比如雷達,魚雷,戰機發動機為主要目標。機槍實際上,不是雙方重點關注的武器。

    從MG-42機槍來說,實際上也不是日本陸軍最急需的武器。日本陸軍在二戰後期最看重的是,飛機,船,噴進炮和火箭筒。也就是可以阻擋美國艦隊和轟炸機的戰機,可以運輸人員物資的運輸船,可以反登陸的噴進炮和可以打坦克的火箭筒。

    機槍只是根本達不到優先順序,從效能和後勤能力來說,MG-42機槍實際上,也不適合在炎熱的太平洋島礁作戰的日軍。首先是,MG-42機槍的優點是射速快,缺點是容易過熱。在蘇德戰場都需要頻繁更換槍管,到了炎熱的太平洋島礁,這個缺點就會放大。

    另外,美軍在太平洋跳島,首先就是選擇守軍相對最弱的,其次就是徹底封鎖這座島礁。後果就是日軍任何補給也無法跨越大洋運輸進來。以沖繩戰役為例子,就日本步兵儲備的那10個基數彈藥,以MG-42機槍的射速,恐怕2,3天就會打光彈藥了。那麼後面的3個月怎麼堅持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