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指外形上的動靜麼?
156
回覆列表
  • 1 # 無心隨墨

    古人從易的角度,從太極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為世間都是陰陽的存在,陰動陽靜,陰濁陽清,陰沉陽升,所以動靜的根本就是陰陽。

    而陰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存在。你看古代人畫的太極圖,陰陽魚中,陰魚裡有表陽的小圈,陽魚裡有表陰的小圈。這就是告訴我們,陰陽對立又統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比如冬至夏至,一個是陰極生陽,一個是陽極生陰,兩個正因為有這種關係,才能至極而生。生物界也是,都要有二氣,不然就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所以動靜就是陰陽的另一個說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也說明的是他們之間的這種對立統一,既排斥又相含,而不能完全獨立存在的關係。

  • 2 # 沉浮15831

    哲學上說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動與靜是相對,也是辨證的。

    比如一輛在公路上飛速的車子,相對於車廂內的乘客來說車子一方面在運動,而車內卻是相對靜止的,這就是所謂的動中有靜。

    再比如把鹽放入水裡,看著鹽好像是靜止不動的,但是鹽內部微小分子卻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和水分子互相融合,直至完全溶解於水中,這就是靜中有動。

    自然界一切物質,大到山川河流天體宇宙,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細菌塵埃,無不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與靜二者相依相存,相互變化,達到了兩個矛盾完美的辨證統一。

    動,是絕對的,永恆的;靜,只是相對的,暫時的。

  • 3 # 企業經營哲學

    這個可以從易經上去理解,一陰一陽之謂道!

    動與靜是同時存在的,就像陰陽相伴,事物有正反面一樣!

    動可以理解為是看得到的變化,靜則相對比是還沒發生的。比如禪修打坐,時間是在動的,你的人的思考是在動的,你細微的精神變化是在動的,而你的人是靜的,心靜,清靜!

    永遠是相伴相隨動靜結合。

  • 4 # 好詞好句好段

    所謂:動:是指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使之行為發生變化,靜:是指停止的、不運動的。從哲學上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體現的是事物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兩者相輔相成,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既對立又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

    從物理學上講: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一切物體都是絕對在運動,但相對某個參照物時,物體又是相對靜止的,這是有形的動靜。

    從化學上講,動靜也是互相融合的,比如你把鹽放入水裡後,你看著的是靜止的不動的,但其實是裡面的水分子和鹽分子在互相進行強烈的水解反應,這就是運動的。

    在學習上講,動靜組合體現在既要能動把腦子動起來,認真傾聽,學進去,講出來,又要能靜,能夠靜下心來,認證領悟,把知識變為己有,做到永久性掌握。

    從鍛鍊身體上講,動靜組合是指在運動鍛鍊過程中既要保持身體運動的柔順、協調,又要保持大腦意識的鬆弛、寧靜,做到動以養形,靜以養神。

    在寫作上講,動靜結合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我們常常把相對靜止的景物如高山、田野、房屋、村莊等和運動著的景物如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山空、月出、鳥鳴等有機結合,交相映襯,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創造出靈動、唯美的藝術境界。

  • 5 # 策世品牌略機構lydia

    首選這是個哲學命題。但是又滲透生活方方面面。

    從生命角度看,動中有靜則穩,靜中有動則活。

    運動和靜養是中國傳統養生防病的重要原則

    “生命在於運動”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說明運動能鍛鍊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

    “生命在於靜止”也有人提出,認為軀體和思想的高度靜止,是養生的根本大法,突出說明了以靜養生的思想更符合人體生命的內在規律。

    以“動靜”來劃分我國古代養生學派,老莊學派強調靜以養生,重在養神;

    以《呂氏春秋》為代表的一派,主張動以養生,重在養形。

    他們在養生方法上雖然各有側重,但本質上都提倡動靜結合,形神共養。只有做到動靜兼修,動靜適宜,才能“瑕與神俱”,達到養生的目的。

    靜以養神

    我國曆代養生家十分重視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為神氣清靜,可致健康長壽。由於“神”有易動難靜的特點,“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故情靜養神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子認為“靜為躁君”,主張“致虛極,寧靜篤”,即要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動以養形   

     形體的動靜狀態與精、氣、神的生理功能狀態有著密切關係,靜而乏動則場導致精氣鬱滯、氣血凝結,久即損壽。所以《呂氏春秋?達鬱》說“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運動可促進精氣流通,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張子和強調“唯以血氣流通為貴”(《儒門事親》)。適當運動不僅能鍛鍊肌肉、四肢等形體組織,還可增強脾胃的健運功能,促進食物消化輸布。

    靜動為人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既弘揚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種處世哲學: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為人如此,境界也就不言而喻

  • 6 # 尋藝持久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正是丹道中的修練大法。動是以意行氣不能停,靜是心要靜,如若心動,心馳氣散何以成道。靜中有動是說體要靜,以意領氣而動,氣若不動枯坐死灰。要使氣動,必須氣前有物,這個物即是丹道經書中說的藥。如果無此藥而行氣,便是釜中無物空煎鐺,等於無水燒乾鍋,試想如果鍋燒紅了再加水,水少被蒸發,水多定鍋炸。所以動靜有別,不授明師指奌者不要妄行,對身體無益。慎之!切!切!

  • 7 # 華山劍客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是一個哲學的觀點,描述事物運動與變化的規律。

    動是指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狀態,靜是指事物在量變過程中而尚未達到質變時的狀態。

  • 8 # 鴻域

    動,就是運動,不停止就稱為動。

    靜,就是不動,禁止不變化為靜。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說宇宙萬物其小無內,其大無外,萬物都是相互糾纏,分不出特定的事物。

    例如,你說一隻老虎一動不動等待時機捕食獵物,這裡說老虎不動,是靜。但是老虎還在呼吸,即使它壓低呼吸節奏,細胞在做分裂運動,經脈在跳動,血液在流動,那麼對於老虎來說它是靜中有動。

    繼續拿老虎捕食舉例,老虎行動了,向獵物發起進攻,它在加速運動,但是相對於老虎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它對於老虎來說又是靜的,不管老虎怎麼移動,五臟六腑都還在老虎身體的各個位置,不會因為老虎運動而老虎心跑到老虎肺的位置上!

    小草旁邊的石頭沒有人為或自然干預,石頭相對於小草來說是禁止不動的,也就是靜。但是相對於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或者物來說,地球都是運動的,你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是運動的。

    所以,動中有靜也好,靜中有動也好,都是相對的,動是相對外部的,靜是相對於內部的。這就很好理解了,相對於地球上的石頭,在地球內部參照,石頭是靜的,相對於地球外部來說,石頭是運動的。也可以這樣理解,動是宏觀的,靜是微觀的!當然,這裡的宏觀和微觀也是相對於的!

  • 9 # 太極拳玄機

    先看車,車開動時輪子是動其他為靜,是輪子帶著車廂跑,而不是輪子跑了車廂卻停在原地。車廂相對車輪,車廂為靜,但車廂相對原地,車廂為動。所以,靜不是靜止,是被動。

    練太極拳,把身體當作車,要知道哪為主動哪為被動,不能全身都在亂動。

    動容易,動中求靜不容易。練出了這種靜,就能制服別人的動,這叫以靜制動。

  • 10 # 尋找無限

    動和靜雖是兩種不同的外在狀態,但它們卻是緊密關聯,因果互為的兩種境界。這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動,是行動,是實踐;

    靜,是思考,是探索。

    在行動中需要不斷的思考總結。隨著客觀世界的不斷髮展變化,需要對行動的方向路線不斷地作出新的調整和修改;隨著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認知不斷深化和新的條件的出現,需要對過程中的方法手段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這就動中有靜(思考)。

    在思考中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透過靜中的思考總結不斷地修正方向,調整路線,不斷完善最佳化方法措施,進一步指導自己的行動,提高行動的效益,促進目標的達成。這就是靜中有動。

    動與靜,既是行動與思考的關係,亦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這種關係當然不是外形上的動靜狀態所能指的。

  • 11 # 時間的文藝客

    動是體會到的動態,靜是享用中的形態。動是感應到的心態,靜是思維裡的參悟。動是內心的方向,靜是內在的安穩。動是心理反應的變化,靜是情境給予的狀態。動是精神呈現的活躍,靜是靈魂展開的專注。動是行動,靜是行為。動是接受到資訊而發出迴應,靜是思考著頻率而產生意識。

    動中有靜時,先有了擇選方向,後有了確定發生。

    比如一陣風吹,一個人感受到了外在的動,引出了內在的動,而心態的靜已經做出了選擇,會發生賞風景或者觀自然世界,動中有靜就是內外抵達的現實正發生。

    比如一個人處於熱鬧的地方,一個人經歷了外在的動,這動是顯出了內心的動,而一個人會止住動的狀態,呈現靜的外在,一個人擇選了有利於現狀更好發生的存在,會出現有動有靜,動中有靜就是取走各種各樣的以靜止動或者以動止靜。

    靜中有動時,先有了方向的內外發生,後有了認知存在發生。

    比如一陣風吹,一個人接收到了外在世界的資訊,以動引出動,又以靜領走動,眼界給予了看見的靈感,會有接下來的品味時光或者領悟路途,靜中有動就是一個人內心豐富到隨時隨地有現象與想象抵達境界的正感受此時。

    比如一個人處於熱鬧的地方,一個人正經歷自我與外界的雙重動態,一個人就有非常活躍的靜態能力,也就是處於動靜都在的地方擅長髮揮動靜皆宜的心理認知,靜中有動就是內心特別清楚動與靜的距離。

    不論是動中有靜還是靜中有動都屬於發現的結論呈現,唯一的差別是先有了動時靜也是動,先有了靜時動也是靜,動與靜就是心境呈現的內容物,也是境界中的兩個靈感火花,還是想象世界的千變萬化,還是現象天地的千山萬水。

    動是思維跳躍,靜是百態世界的先鋒位置,靜成就了動的領域,先有了靜中有動,又變換成了動中有靜的由來。動是情思圍繞,靜是擇選改變的前因後果,靜理想了動的後果,先有了靜的意義,又迎來了靜中有動的各種角度。動是精神的先有落點,靜是經營掌握的風生水起,先有了動的創造,又收穫了靜中有動即是動中有靜,動靜都有各自的起點終點,動靜都有彼此的知己知彼。

    動靜是一種方言時,指的是聲音世界,動中有靜也是靜中有動,意思是兩個人或者很多人正在進行言語交談,或者交流溝通,或者正在發生辯論,或者是旁聽者的位置形成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動靜是一種心理變化時,指的是心相世界,動中有靜也有靜中有動,意思是一個人內心反映什麼內容,或者一個人發表什麼見解,或者一個人呈現怎樣的狀態,或者一個人翱翔怎樣的心靈類隻言片語,或者是一個人精神頻率持有的活躍自我心向。

    動靜是一種內在與外在都共識的存在時,動中有靜也能靜中有動,意思是一個人正體會什麼,或者一個人正領悟什麼,或者一個人正發現什麼意識,或者一個人正發生什麼變化,或者是一個人正處於享受享用源自內外共達的現實世界。

    動靜是心獲取的,動靜是精神頻率。動靜是思翻出的,動靜是思想節奏。動靜是情解讀的,動靜是境界規律。動靜是認知存在的,動靜是眼界轉動。動靜是擇選定位的,動靜是改變造就。動靜是理想與現實創造的,動靜是生活人生忙閒。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一種時間路途擅長變化,動靜是一種空間世界習慣攀登。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無窮無盡的變化多端。

  • 12 # 聚仙閣風水命理

    《清靜經》中記載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靜者靜動,非不動也,

    靜即含動,動不捨靜。

    由此可見我們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提出這一論點,可我們當下有幾人能理解或者去讀過那些著作,或是知道這一理倫。取而代之的是唯物、唯心、等西方學者提出來的理論,我們又有幾個人知道我們祖先在很早就提出來了!!!!!!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什麼。

    動靜是我們的“心”

  • 13 # 小太極猴劉永明

    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大學》中的開篇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如果把這段話結合伏羲八卦方位圓轉圖

    (伏羲八卦方位圓轉圖,如果把文字都去掉,就是一張太極旋轉圖)再把太極旋轉圖中間的圓縮小成一點,就成了一個有中心的圓。如下圖)

    知止而後有定這句話放在太極圖中,可推“定”是圓的中心點。再推“止”是轉動的圓形。知止而後有定的意思:人經常練習多種柔和緩慢的圓轉運動,就會找到人體的中心。找到人體中心後經常讓中心有鬆柔圓通透大小空實等感覺的靜態的練習就稱為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段話中“安”是安心,放心的意思。“慮”是讓人體中心有鬆柔圓通透大小空實的感覺。“得”是有了知道、入道、證道的路徑。所以,《大學》就是一篇教授太極和道德的經典。

  • 14 # 鎂籽

    動中有靜,在波濤洶湧的一些謀略裡,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我們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好多時候我們遇上難事,會退一步,叫做退而後生,動靜,是我們的智慧[害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哪些文玩會繼續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