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哥夢

    曹操、字孟德、東漢未年謀略家、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一代梟雄、

    東漢未年、朝庭昏庸無能、群雄割據混戰、朝廷奸臣把持朝政、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曹操正是處在亂世之中的人物、曹操開始也是名不見片經傳的人物、只有小股地方武裝、見天下混亂、趁機帶領武裝起義、帶兵一路徵殺戰場、由小變大、都是親臨前線帶兵奮勇拚殺、終於成就了他的龐大勢力、最高官至魏王、也為他的兒子曹丕、建立魏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三國演義當中仔細分析、曹操在世始終以一位臣子自居、朝廷大將、軍事集團的領導者、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挾天子以令諸候、始終以朝廷的利益名義出發、帶領將帥征戰、其實他手下優秀將帥雲集、謀士更是勝不勝數、並不是他無將帥派遣征戰、而是處在他當時的歷史地位不行、如果他不親自帶領將帥征戰、另派將帥征戰、東漢王朝尚直存在、曹操明顯就是奸賊、民心不服、天下民心只服東漢王朝、曹操成就不了他的事業、會引起諸候和各路勢力群起攻之、哪有後來的魏國勢力、這就是他親自帶兵的真正原因

  • 2 # 史丹吏

    曹老闆手下大將如雲,為何喜歡親自帶兵征戰,我認為有四個原因:

    第一:曹操不僅是個政治家,還是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操是個有大志向的人,我們在上高中的時候都讀過他的一首詩《龜雖壽》,創作這首詩的時代大背景是在曹操此時已經平定內亂、並且徹底消滅了北方袁紹勢力之後,準備南下征戰荊州、決戰東吳,透過赤壁之戰一舉拿下江東,一統天下!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禁感慨作下此詩。

    在《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可以看出曹操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雄心壯志仍然是馳騁沙場!

    第二:在那個年代,統治者最忌憚的就是大將掌握軍隊控制權,一旦那樣,很容易出現叛亂的問題,久經沙場的曹老闆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在冷兵器時代,手裡沒有軍隊,空有一腔的計謀,還是什麼用都沒有,所以軍隊的控制權對於統治者至關重要。

    第三:曹老闆手下大將如雲,比如:夏侯淵、張遼、許褚、于禁、曹仁等,但統帥卻由自己來當,從史書上看,曹操的性格多面:知人善任且膽識過人,但也生性多疑、陰險狡詐,雖然曹操很會識人、用人,但他不會把統帥交給別人,征戰一生的曹操心裡的偶像一定是自己,因為曹操自幼熟讀兵法,自己還著作了《魏武注孫子》,所以自己本身對調兵遣將非常熟悉,為什麼要用其他大將統帥,難道自己的能力不行嗎,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統帥必須是自己。

    第四:曹老闆親自統帥,有出於鼓舞士氣,震懾敵軍的考慮,假設士兵在前方戰場用命拼殺,而最高統帥卻身居十萬八千里之外指揮,這樣做會讓手下人心寒的,長此以往誰還願意跟著你一起幹了。統治者親自統帥,會給士兵心裡一種同甘共苦的感覺,就會更加為其賣命,同時也有震懾敵軍的作用,敵方心裡會想,對方的最高統治者都來了,手下計程車兵一定會爭先恐後的想立功出頭,在戰場上全力拼殺。所以曹操這樣做會給敵方士兵造成心理壓力。

    你認為曹操親自統帥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 3 # 星下靜思

    曹操喜歡親自帶兵征戰,並不是他的部下缺乏能統兵的人才,而是因為曹操有兩個特殊的愛好。

    曹操喜愛冒險

    富貴險中求,雖然曹操不差錢,但他喜歡那種冒險刺激的過程。當他的軍隊在行軍作戰中缺錢時,曹操創造性的設定了“摸金校尉”的官職,隨軍盜墓,讓曹操的軍隊從來沒有為錢發過愁。作出這樣的決策,也只有在隨軍出征的一線及時發現問題,隨機應變解決問題,曹操不愧為“一線工作法”的創造者。

    曹操隻身一人帶寶刀行刺董卓,足以證明曹操的膽大;在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曹操親率大軍追擊,中了徐榮的埋伏中箭被擒,幸而有曹洪和夏侯惇、夏侯淵等大將的救助才脫險。然而,這些事件都沒能影響曹操在後來的行軍作戰中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曹操思維縝密,長於創造性策劃並勇於行動,經常喜歡自己跑到最前線。壽張戰役前夕,曹操對自己的作戰計劃沾沾自喜,帶著將領鮑信等數百人到前線視察,突然衝來了數千人的敵軍。鮑信以死抵抗,才護送曹操脫險。

    兗州之戰時,曹操被騙中計,一馬當先闖入濮陽城中,未認出曹操的呂布,用戟敲打曹操的頭盔,險些擒獲曹操。赤壁之戰,華容道上求關羽;潼關之戰,曹操親征時,被馬超追擊,逃跑中被逼的割須棄袍;漢中之戰時,被魏延一箭射下了曹操兩個門牙。此時的曹操,已是擁有大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諸侯了,完全可以在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卻仍然親自率軍、親自征戰沙場,這與曹操冒險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也正是由於曹操能夠親率大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才激發了所屬將士作戰的信心,雖然曹操屢敗屢戰,但在關鍵的官渡之戰、北伐烏桓戰役中取得了大勝,擴大了勢力、打牢了根基。

    曹操喜他人妻

    曹操另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尋覓對手中漂亮的妻子,將對手征服後,把對方的妻子納為已有,以滿足自己的征服慾望和佔有慾望。

    曹操在下邳擒殺呂布後,在得知呂布部屬秦宜祿的妻子杜夫人非常漂亮時,甚至不顧關羽對杜夫人的嚮往,立刻搶了過來留在身邊納為夫人。後來,杜夫人為曹操生下了曹霖、曹袞,而且曹操也善待了繼子秦朗,在魏國受到了重用。

    曹操討伐張繡戰役中,看上了張繡之叔張濟的妻子——鄒氏,曹操更是不遮人眼,直接就帶入軍營行軍帳中成了夫妻。張繡因感到羞辱懷恨曹操、偷襲曹操,曹操大敗,並導致其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曹操看媳婦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在長江上大宴君臣時,更是有豪言壯語:“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吾今新構銅雀臺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曹操親征東吳,不一定是為了二喬發動赤壁大戰,但娶二喬卻是戰勝後的目的之一,這可是曹操酒後自己說出來的,酒後吐真言!

    結語

    曹操率軍親征,是為了能夠親自體會到征服的快樂,而帶有冒險性的戰鬥才是最刺激、最驚險人心的,而由此產生的快樂更是蕩氣迴腸的。把對手地盤變成自己的地盤、把對手的妻女變成自己的妻子,是激勵曹操親自率軍走上戰場的強大動力。曹操是一個非常具有鬥爭精神的人,正是因為他注重親力親為,在行軍作戰親自帶兵出征、靠前指揮,才讓他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積澱為他在政治、軍事、文學上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礎。

  • 4 # 微映像影視

    不是說沒有,曹操是政治家也是軍事家,只能說明曹操想透過親自帶兵提高威望,樹立威信,掌握兵權,親自參與統兵的過程還能夠培養和發現各種各樣的人才,並鼓舞士氣。

  • 5 # 平楠說史

    作為東漢末年時期著名的軍事學家、政治家,曹操一直是眾人口中的一代梟雄,曹操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時期,出身軍事世家的曹操憑藉自身才能一步一步地成為了一方霸主。

    縱觀曹操的事業之路,可以發現,雖然曹操和劉備一樣,都是主公級別的領導人物,但他卻偏偏喜歡親自帶兵征戰。

    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因為他的部下里沒有能夠統兵的人才,但這顯然並不是主要原因。

    曹操眼中的“輕重”

    東漢末年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透過打敗袁紹的行為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達到了震懾天下的目標。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曹操揮軍南下,佔據了當時的重要軍事地區荊州,此時的曹操是擁有百萬雄軍的梟雄。

    當時在數次作戰中,曹操一直都是親自指揮上陣統領軍隊的,而曹操這樣做也並不是因為手下沒有能夠統兵的人才,其主要原因還在於穩固軍權。

    在三國時期那個英雄輩出而又混亂的年代裡,能夠掌握軍權就相當於控制住了政治權力,所以,曹操才會把軍事管理權看得如此重要。

    其次,曹操本人的領導才能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由他來統率三軍的話,既可以實時掌控軍權,同時又可以保證戰爭的最終勝利,可謂一舉兩得。

    而被曹操打敗的劉表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劉表就是因為沒有壓制住手下的將領,才導致了荊州的亂事。

    三國亂世帶來的特殊影響

    三國時期的政治權力更迭速度奇快,雖然曹操是當時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但是如果他派遣手下的將領去指揮作戰的話,他就會在作戰期間失去對軍隊的控制權,而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因此,一旦這位將領有倒戈傾向的話,那麼曹操就會因此元氣大傷,甚至直接“創業”失敗。

    曹操本人的軍事才能十分出眾,所以為避免派遣將軍出征所產生的風險,他本人選擇了親自上陣,統帥三軍進行作戰的方式。

    其次,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才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標。他透過這種方式,雖然確立了霸主地位,但也因此遭到了其他諸侯的非議。

    簡單來說,就是曹操此時的政權並不穩固,軍權對他來說尤為重要,因此他也就不會輕易把這項權力交到其他人的手中。

    曹操雖然成為了一方霸主,但是在他建立曹魏政權之前,曹操陣營中的領導者不止他一人,他所挾持的漢獻帝也是表面上的最高統治者,雖然這位皇帝並沒有實權,但是他的地位還是得到了諸侯的認可。

    也就是說,如果曹操派遣一位將領出徵,而且這位將軍還被漢獻帝說服的話,那曹操很可能就此失去一切。

    事實上,曹操每一次帶兵出征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威望。至少,在當時士兵的心中,曹操才是真正的統領者。

    雖然,曹操表面上是在為漢獻帝進行鬥爭,他是為了大漢這個國家在戰鬥,但實際上,曹操每一次征戰沙場且獲得勝利之後,真正揚名立萬的只有他一個人而已。

    不過,他的功勞也是不可抹殺的,這也是他能夠做到讓大多數人對他臣服的主要原因。

    曹操手下能人輩出

    此外,曹操在經過多次戰爭之後,與自己的軍隊建立起了良好的默契。

    經過並肩作戰,他也很好地瞭解了自己軍隊的實際能力和具體操作性,這對於之後的戰爭十分有利。

    同時,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曹操在軍隊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對軍隊有了更強的控制權,況且,縱觀曹操征戰沙場的事件就可以看出,排除政治才能來說的話,曹操的軍事才能也是無可替代的存在。

    在曹操的陣營當中,除去曹操以外,其實也有一些人具有很好的統帥之才,比如曹仁就是一個可用之才。

    也許是曹操的名氣過大的原因,曹仁的諸多場戰爭都是在盡力模仿曹操的處事風格,但偏偏他只學到了曹操的形卻沒有學到曹操軍事才能的核心。

    曹仁在一些小戰場上也是可以發揮應有作用的,比如在江陵城的守城之戰中,他寧死不降的態度也體現了一名優秀將領的必備素質。

    不過,在真正的對敵之戰中,夏侯淵比他更加合適一些。

    夏侯淵在很早之前就跟隨著曹操南征北戰,後來他成為了魏國關中區域的主帥,雖然夏侯淵在漢中之戰中因為聲東擊西之計,從而被黃忠斬殺。

    但是從他生前所經歷的數次戰爭中可以看出,他算是曹魏陣營中可以獨當一面的一位將領。

    除去這兩人之外,張遼也是曹操手下堪稱統帥之才的一員悍將。

    與這兩人所不同的是,張遼是降將,他在投降曹操之前跟隨過很多人,他曾經做過曹卓和呂布的手下。後來因為呂布被曹操捉拿,所以他就投降了曹操,並因此成為了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

    在他投降曹操之後,他也跟隨曹操立下了一些戰功,在官渡之戰以及攻破烏桓的戰爭之中,他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人認為,張遼雖然是降將,但他也算是曹操陣營中作戰最勇猛的一位將領,如若不是曹操把所有的統軍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張遼應該會成為曹操手下的第一人。

    不過,儘管曹操手下的許多將領都有統帥三軍的能力,但是從綜合方面來說的話,曹操本人的能力在這些人之上,這也是曹操會選擇親自帶兵出征的原因之一。

    結語

    總得來說,曹操之所以會選擇親自帶兵出征,除了出於政治以及軍事權力方面的考慮之外,其自身軍事能力出眾也是重要原因。

    畢竟,如果曹操本人作戰能力一般的話,那就算他想要掌握統軍大權也不能如願,也正是因為曹操深知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領導自己的軍隊進行戰鬥,所以他才會選擇親自領兵作戰。

    與其說曹操是喜歡親自領兵作戰,不如說是曹操有能力來控制自己的軍隊,從這方面來說,曹操的梟雄名號當之無愧。

  • 6 # 風去了無痕D

    曹操每戰皆親征,只是演義裡的事。三囯志中,五子良將,與曹氏宗族諸將領,都有方面之才~戰例多的很,就不一一說了

  • 7 # 雲中飛呀飛

    前期創業打天下,需自己親歷親為。曹操是軍事家,他不征伐誰征伐?

    後期地盤大定,奪天下非朝夕之事,靠的是時機與等待,主公坐鎮後方也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曹操也用了優秀將領,如拒孫權為張遼,戰關羽用徐晃。

    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的因素也不容曹操親自出馬。

  • 8 # 中行偃1

    答:曹操就是這樣身先士卒!討董卓、滅袁紹、徵袁術、伐呂布、收張繡、吞劉琮、敗劉備、拒烏桓、平馬超蕩氣迴腸……!每遇艱難險阻,總是樂觀、豁達;即使66歲,不辭勞苦,親力而為,遠征趙雲!雖敗猶榮。

    唯一的一次就是樊城解圍戰,由於年事已高,頭疼欲裂,無法親征。特命趙儼全權代理,參與徐晃的軍事行動,取得出人意料地成功!解除了關羽對樊城的威脅,由左將軍孫權對關羽等山賊草寇繩之以法!

  • 9 # 公孫楓翔

    曹操也不是開始就擁有那麼大的勢力,最初起兵也是有從弱到強的漫長過程。最初曹操不過是以騎都尉的身份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帶兵不過一兩千,那時候他哪有什麼統兵人才呢。

    史料能確定從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武將,只有夏侯惇,自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是即跟隨左右。所以夏侯惇後來即使戰功平平也一直位居曹魏二號人物的地位。至於曹仁、夏侯淵、曹純、曹休等宗親,都是189至190前後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前後才加入的。名震天下的五子良將,于禁、樂進、張遼、徐晃、張郃,五人有四個是從其他勢力轉投到曹操麾下的,唯一從始至終追隨曹操的樂進也是曹操被董卓擊敗後回到東郡才被挖掘。

    就像小公司發展成為大集團,曹操集團自然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不過即使在初期,曹操也沒有完全獨自帶兵:與呂布爭奪兗州時就派夏侯惇鎮守後方,進攻袁術、陶謙、張繡時都由曹仁帶領偏師攻城略地,曹操之所以能不斷髮展壯大與他善於用人是密不可分的。

    當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地盤越來越多,先後派夏侯淵鎮守關中,帶領張郃、徐晃、朱靈等大將,作為西部方面軍總指揮;曹仁坐鎮江陵,帶領滿寵、牛金等大將,後退至樊城,作為南部方面軍總指揮;夏侯惇坐鎮居巢,帶領張遼、樂進、李典等大將,作為東部方面軍總指揮,這三人都是全權代理各自轄區的用兵,所以不存在曹操總是親自帶兵之說。

    當然戰爭局勢嚴峻時當然需要曹操親自前往,自古皇帝御駕親征都有很多,這很正常,表示重視,而且事關重大,自然要親自指揮。

    曹操手下文臣武將雲集,三國曆史多少風雲人物,人才濟濟。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邦在平定天下的七年中,無論是滅秦之戰,還是楚漢戰爭,都是親自帶兵征戰,能說劉邦手下沒有統兵人才嗎?

    大凡開國之君,都是親自帶兵征戰的,並不是說手下沒有統兵的人才,而是需要自已參與整個過程。

    為什麼曹操總是親自帶兵征戰呢?

    1、牢牢抓住兵權。曹操親自帶兵征戰,那麼兵權始終在自已手裡,包括各種資源也優先戰爭,如糧草、補給等後勤都要滿意征戰要求,如果曹操長年不帶兵征戰,那麼肯定有其它人來征戰,兵權一旦被其它人掌握,曹操不是成了第二個漢獻帝。

    2、有利於培養和發現人才。曹操親自帶兵征戰,而戰爭中會有一系列的謀略和行為,在實戰過程中,曹操會發現各種各樣的人才,為自已所用,而這些提拔起來的人才,又因為曹操的提拔,會對曹操感激而更加效忠。

    3、有利於掌握戰場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戰略規劃。曹操親自參與了所有的征戰,有助於瞭解戰場的情況,做出增、減兵的決定,調動哪支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這些戰略決策皆出自曹操自已,而對於戰場形勢的瞭解,親自征戰是最好不過的了。

    那曹操手下有哪些可以統兵的人才呢?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可以統兵的人才太多了,一般來說,授於假節的將領基本上可以獨自統兵,舉幾個例子:

    1、夏侯淵。夏侯淵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很早就跟隨曹操在陳留起兵,作戰勇猛,以別部司馬、騎都尉職追隨曹操,歷任陳留太守、潁川太守。官渡之戰中以督軍校尉為曹操運輸軍糧,夏侯淵分別與張遼、于禁兩次平定昌豨的叛亂,因功拜為典軍校尉。

    之後夏侯淵平黃巾、 滅雷緒、斬商曜、屠大陵,逐漸成為徵西護軍,後隨曹操討伐張魯、馬超、韓遂,成為曹魏西部關中地區軍事主帥,駐守漢中,在漢中之戰中了劉備的聲東擊西之計,被黃忠斬殺,夏侯淵雖戰死沙場,仍是曹魏方面的統兵大將,獨擋一面的軍事將領。

    2、曹仁。曹仁是曹操的族弟,任別部司馬、厲鋒校尉的身份,跟隨曹操起兵,曹操徵徐州時,曹仁為偏將,率領一支偏軍擊敗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與曹操勝利會師。曹操徵呂布時,曹仁率領一支偏師進攻句陽,成功破城並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曹操徵張繡,曹仁還是率領一支偏師,最終擊敗張繡。曹仁與史渙一起擊敗眭固,並斬眭固,官渡之戰期間,曹仁率偏師大敗劉備於許都以南,赤壁之戰期間,曹操大敗,下令曹仁堅守江陵城,曹仁英勇善戰,堅守城池一年多才撤退,之後隨曹操徵關中、屯居巢,宛城候音叛亂時,曹仁率軍平叛並屠城,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仁堅守樊城,寧死不降,為徐晃擊敗關羽提供了保證。

    曹操去世後,曹仁被曹丕封為車騎將軍,次年又進封大將軍,在濡須口之戰中被吳將朱桓擊敗,不久便病死。曹仁雖在最後一仗中被擊敗,但曹仁一直是曹操軍中一員大將,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曹仁的守城戰,先後死守江陵城及樊城,寧死不降,可謂是統兵大才。

    3、于禁。于禁原為濟北相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直接跟隨曹操,在公元192年就開始隨曹操,194年,于禁單獨率兵隨曹操征戰呂布,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隨從曹操打張超,平黃巾,殺黃邵,斬袁紹手下四將。

    之後隨曹操徵張繡,並平定已方青州兵之亂,隨曹操擒呂布,與史渙、曹仁、樂進攻破眭固於射犬,並斬眭固,官渡之戰中於禁堅守延津,殺昌豨,討伐梅成,奪朱靈兵權,因功成為曹操手下外姓將領最高的地位,假節鉞,之後于禁在與關羽的襄樊之戰中被擒而投降,晚節不保,但並不能否認于禁一生的戰功。

    4、張遼。張遼是降將,最早跟隨丁原,之後是董卓,後來在呂布手下,呂布被曹操擒拿後,投降曹操,成為曹操手下的將領,被封為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官渡之戰中,張遼因與關羽一起解白馬之圍有功,之後平昌豨、討袁譚、袁尚於黎陽,隨曹操攻破鄴城,招降 黑山賊,收復東萊諸縣,因功被任命他為蕩寇將軍。

    張遼隨曹操徵烏桓,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於陣前。平定陳蘭、梅成的叛亂,215年守合肥,與李典、樂進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張遼此戰親率800勇士,突襲孫權大營,打到孫權中軍大帳,孫權十萬大軍況不能擋,之後孫權攻城也被擊敗,逃離時差點被張遼俘虜,幸虧孫權部下拼死救援,此戰成為孫權一生的陰影,從此懼怕張遼。

    曹操去世後,張遼被封為前將軍,222年病死,張遼是曹操手下外姓將領作戰最勇猛的,領軍能力也是一流。

    除此這外,曹操手下還有不少有統兵才能的大將,如夏侯惇、曹洪、曹真、曹休、李典、樂進、張郃、徐晃等 ,都是統兵人才。

  • 11 # 漩渦鳴人yy

    俗話說的好啊,千金之子不下垂堂,你說曹老闆前期的時候那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為了自己的命運,為了自己的未來,選擇率領軍隊突襲敵方的後路,或者是戴軍遠征,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歷史上面能夠創立一番偉業的人又豈是坐在後方膽小怕事的人呢?你比方說曹老闆,或者是織田信長,或者是朱元璋等等之人,都有過自己率領小部隊突襲敵方戰略要點,最終下活了整個一盤死棋。

    到了後來,曹老闆一直率領著大軍,一會兒又去漢中抵抗劉備,一會兒要去合肥去抵抗孫權,再過一會兒,又覺得荊州那地方比較鬧事情,就率領著大軍到了荊州,有人就會覺得奇怪,曹操手底下是沒有人了嗎?為什麼曹操要這麼不知疲倦的來回奔波?

    跟大家講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一個將軍率領的軍隊滅掉一個國家,花了三年的時間,然後這個將軍覺得我滅掉一個國家了,國軍無論如何都得重重的賞賜。我結果跑到國軍面前,國軍就把一些書信拿了上來。這個將軍一看,這些書信,都是在他帶領軍隊征伐敵人的時候。這三年的時間裡面,所有的大臣彈劾他的信!

    要知道一個主公對於一個將軍的信任,那是有底線的,不是說毫不客氣的隨便揮霍,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隊掌握在將軍手裡,並且將軍領兵在外,一旦這個將軍心裡有一心擁兵自重,那你這個主公連哭都來不及。

    所以我們去看曹操,真正掌握著大部隊的將軍全部都是來自於曹操的家族,青州兵是在夏侯惇的手裡,《虎豹騎》是在曹洪的手裡,關中地區所有的軍事指揮也都在曹操的兒子曹彰的手裡。

    一旦曹操的大部隊要行動,這些將軍肯定是要跟著一起行動的,一旦到了作戰的前線,這個時候是聽這些曹操的家裡人呢,還是聽那些在邊關的將軍呢?

    一旦一個軍隊形成了主客異位,或者是軍隊內部產生矛盾,這對於一支軍隊來講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曹操就是一個平衡器,不是平衡各個將軍之間的矛盾,有什麼矛盾衝我來,別給我私底下給其他人使絆子。

    曹操如果不隨軍出征,漢獻帝完全可以漢室正統的身份,策反軍隊內部的將軍,那曹操連哭都來不及,軍權才是權中之權,也是曹操安家立命的根本。

  • 1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操總是親自帶兵征戰,而不讓屬下統兵是大家常見的誤解。而這種誤解產生的原因,正是處於四戰之地的曹公統一北方的重要原因。

    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曹操總是自己擔任主要方向的戰場指揮,部下擔任次要方向的戰場指揮。而我們如果不深讀,眼光總是放在主要戰場,自然就會產生“曹公總是親征”的錯覺了。

    以官渡之戰為例。曹操親自領軍在官渡主戰場“遏其喉”,曹仁領軍在陽翟掩護左翼,臧霸在北海方向攻略牽制,同時徐晃等擔任遊擊擷取糧道,另外河內等地各有安排。在其他次要方向,也有配置,曹洪領軍防禦劉表,程昱防濮陽。

    曹仁:丞相,他們說你總是自己一個人領軍辛苦,臣覺得委屈。

    而在曹操判斷劉備叛亂的嚴重性時,由曹仁守衛官渡,自己親自引軍攻劉備。

    這就是曹公善於用兵之處,善於抓住主要矛盾。

    類似的,在征討馬超的戰爭中,自己在潼關方向牽制馬超主力,以徐晃偷渡側擊,一舉突破潼關天險。

    馬超:我就是以為曹操就是唯一領軍大將,才丟的潼關呀

    實際上,任何時代的創業之君,要是沒有親自統軍的能力,是無法有效進行決定性戰役的,而如果只有自己一個統軍大將,也是無法生存的。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街亭失守致使大局頓壞,毛主席在後來評價時,談到“亮宜自臨陣”,也是這個意思,統帥應該出現在要害處!

  • 13 # 不沉的經遠

    曹操並不總是親自帶兵征戰,也有屬下將領指揮的戰役,到後期只有屬下解決不了的問題,曹操才會親征。

    在早期,曹操不過袞州一個地盤,那個時候基本都是自己帶兵出去的多,比如進攻陶謙的時候。等到把漢獻帝迎到許昌以後,曹操就不是每次都自己親征了,只有在遇到屬下解決不了或者比較重要的戰事時,曹操才會出征。

    比如劉表和張繡進犯南陽、章陵的時候,曹操是先派曹洪去征討,結果失敗,曹操才南征宛城,攻克湖陽、舞陰,生擒劉表部將鄧濟。建安三年呂布改和袁術聯盟進攻劉備時,曹操也是先派夏侯惇去救援,夏侯惇被高順擊敗以後,曹操才在九月東征。劉備佔據徐州的時候,曹操先派劉岱、王忠來進攻,被擊敗以後才自己親征。漢中之戰也是在夏侯淵兵敗以後曹操才親自前往。

    還有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在官渡和袁紹主力對峙,但是其他戰線上都是由屬下負責,比如在徐州的臧霸“數以精兵入青州”,牽制在青州的袁紹軍,而郭援、呼廚泉、高幹進攻河東時也是鍾繇率馬騰等人將其擊退。劉備和龔都在汝南響應袁紹,曹操命蔡陽迎戰結果被殺,在擊敗袁紹以後曹操才趕回汝南擊敗劉備。

    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夏侯淵、夏侯惇等人雖然也是名將,但是和曹操相比,在軍事能力上還是有一定差距,遇到比較強悍的對手時往往不能取勝,有時候必須曹操親自來指揮。特別是決定性的決戰時,曹操也不敢掉以輕心,自己要親臨一線才放心。

    二是因為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部下叛亂也是常有的事,曹操在東征陶謙時袞州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所以自然始終把最精銳的部隊掌握在自己手裡,需要動用時必須由自己親自指揮才放心。像曹操的精銳騎兵虎豹騎,開始是由曹純指揮,曹純死後曹操在沒有合適人選時寧可自己親自指揮,也不輕易交給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在需要動用主力的情況下,自然曹操也只能跟著去。從後來司馬懿奪權的事情看,曹操這麼小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14 # 三國逐鹿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也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大亂,驍騎校尉出身的曹操,在家鄉招募人才,南征北戰,成為一方割據的諸侯。之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透過剿滅袁術,戰敗袁紹,逐步確立其北方的霸主地位。

    隨後曹操揮師南下,劉表之子劉琮拱手讓荊州,曹操已擁有百萬之眾。雖然赤壁之戰失利,但後來敗馬超、滅張魯,奪取雍涼、漢中之地,盡顯其英雄本色。縱觀這些戰爭,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逢征戰,曹操都喜歡親自指揮,難道其下屬就沒有能統兵征戰的了嗎?個人認為,曹操這樣做是有著深刻宣原因的,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操親自帶兵征戰,有利於穩固軍權。三國時期最為珍貴的就是軍權,控制了軍隊就控制一方政權。劉表就是個例子,沒有壓制住蔡瑁張允,才導致荊州之亂。曹操親自指揮戰鬥,有利於控制軍權,以下從兩個方面分析。 其一曹操雖然是最高領導,如果派大將軍去征戰,又失去軍權的危險。畢竟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三國正逢亂世,如果軍隊倒戈,或者被其他諸侯圍困而投降,都是曹操的損失。再者說一但將軍們發展壯大,很有可能稱霸一方,脫離曹操統領。因此在當時,派遣將軍外出征戰是有很大風險的。

    其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遭到諸侯們的非議,政權不穩定,曹操更要嚴格控制軍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指哪打哪,想指揮誰都可以,雖然其他諸侯們不聽,但也不敢違抗。曹操就是靠著獻帝這張王牌,才成功稱霸一方。但曹操此舉,卻遭到了諸侯的指責,都說曹操有不臣之心。西涼馬騰韓遂就曾想誅殺曹操,赤壁之戰,周瑜也說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因此曹操並不得人心。如果派遣大將外出征戰,沒人監督,很有可能被別人說服而倒戈。

    再者說操營有兩個領導,一個事曹操,另外一個是漢獻帝。獻帝雖然沒有實權,但大家都承認其地位。如果有哪位將軍出征後,受獻帝血詔討伐曹操,豈不自討苦吃,要知道劉備就曾成功騙去曹操五萬大軍。再比如伏皇后事件,董承衣帶召事件,都可以表明曹魏內部人心不穩。因此曹操要嚴格控制住軍權,就要親自只會戰鬥。

    其次曹操親自帶兵征戰,有利於提高其威望,樹立王威。曹操帶兵征戰,是軍隊的最高領導,而曹操的軍隊又是以獻帝的名義出師的。因此每一次征戰沙場,曹操都揚名立萬,表面上能說明其是為獻帝而戰,為大漢而戰,曹操忠臣的形象就會更高大。這也就是為何曹操爵位一直在提高,最後竟然做上了丞相,繼位為王。如果不是曹操四處征戰,勞苦功高,估計沒人會服。

    再者說曹操四處征戰,就避免了其他將軍奪取戰功。曹操也可以更好的與軍隊保持默契,對將軍們嚴加提防,畢竟曹操是個疑心很重的人。曹操在軍隊中樹立良好的威望,也能更好的控制軍權,讓將士們誓死效忠曹操,而不是漢獻帝。

    再次曹操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其他人不可替代。曹操不僅是三軍統帥,更是卓越的軍事家。官渡之戰,一舉奠定曹操的三國地位,也是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而潼關與馬超對峙時,曹操也能成功使用反間計,一舉擊潰西涼軍。討伐荊州兵不血刃,滅張魯也是毫不費力。縱觀曹操征戰史,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無人可替代。

    曹營中,以曹仁的軍事才能最好,有上將軍之才。但曹仁大多數戰事,都是模仿曹操,而且畫虎不成反類犬。最主要是曹仁連續吃敗仗,被徐庶大敗而歸。博望坡新野,又被諸葛亮火燒,片甲不留。赤壁之戰後,曹仁鎮守南郡,又被趙雲偷襲。因此以曹仁的軍事才能,無法征戰其他諸侯。而其他的將軍們像張遼、徐晃、許褚等都沒有獨立統兵作戰的才能。

    郭嘉早亡,荀彧、荀攸、楊修等一批文臣謀士,提出指導意見尚可,不具備帶兵打仗的能力,再說他們在軍隊裡也沒有威望,曹操更不放心讓他們外出征戰。因此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無可替代,而自己帶兵打仗更放心,所以曹操每逢戰事,都喜歡親自指揮。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 15 # 筱原123

    曹操本來是熱血青年,‘’本為漢臣,欲為國家討賊‘’,他最開始是做為一方將領來征討各路諸候,他在戰爭中發展壯大,諸候會盟討伐董卓,他看出眾人各懷私心,不能把希望寄託到別人身上,那就自己來。另外,曹操熟讀兵書,在戰爭進行中實踐摸索,寫了大量的兵法感悟,還寫了自己的書籍《孟德新書》,總結實戰經驗,是不折不扣的軍事家。曹操自己指揮軍隊作戰常常把臨陣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他親自打了很多經典戰役。 另外,從曹操詩歌上看,曹操是個胸襟寬闊,銳意進取的人,是天生的站士。還有後來的明太祖朱棣,生於軍旅,長於軍旅,後來雖貴為帝王,一聞邊境征戰,馬上點燃胸中熱血,本來沒有必要,但仍然執意御駕親征!

  • 16 # bird00712356

    掌握第一手資料。

    對自己的軍隊將軍信任安排,各自安好死戰。有利提升軍力。

    民心軍心,這也是曹魏代漢的主要資本。

    培養後備人才,除了五子良將,還有曹真曹休張頜一大批中後期良將。絕對不至於被在外掌兵的將領輕易騙去。

  • 17 # 軒轅上真

    曹操的智謀是別的將領達不到的,包括張遼,徐晃這些頂尖下屬。漢末又是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所有對手都很強大。所以沒法掉以輕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換機5G,60赫茲以上的螢幕重新整理率哪些比較好?有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