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存希齋書法
-
2 # 貓型鋼絲球
一 學習名帖中技法。字法、章法、結構、取意等等通通都是靠字帖傳承的。大量的讀帖,就會不停揣摩古人筆意,再透過臨,加強書法能力。
二 古人學習也不一定完全靠名師出高徒。更多也是透過讀帖臨帖來與高手交流。故宮趙孟頫展上,學習他的古代人可是比比皆是,展品排了老長一隊,學到其神的也不多。可見古代人在學習書法上用的也是習帖的笨辦法。
三 讀帖臨帖是為了出帖服務的。
熟能生巧,多看多習,自然在人心中就有一定丘壑。這時候就可以研究自己的喜歡與習慣,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了。
-
3 # 書法有云
書法中臨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在書法的學習中臨帖是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臨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想來按照臨帖的目的不同,它的目標也是有兩個方面的:
一、我們初學書法的時候進行臨帖學習,它的目標就是為了達到“初入規範,建立基礎”;二、當我們完成入門碑帖學習,此時進行旁涉諸家融會貫通的臨帖學習,簡單來講目的就是為了出帖。
以上的入帖和出帖,歸納起來就是為了實現我們書法學習能夠實現具有個人風格的書體。而實現具有個人風格的書體,就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終極目標所在。
因此,按照這個邏輯關係,我們也可以說臨帖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具有個人風格的書體的產生。
總而言之
書法是一門藝術,書法的學習一定是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的。而繼承古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對古人的碑帖進行臨摹學習。而臨習古人的碑帖,我們是按照入帖與出帖來進行學習程度的評判。入帖和出帖蘊含著書法發展的規律以及書家門的經驗,只有透過臨帖的學習,我們才能實現書法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結合自身的審美與當下時代的風尚創造出具有自我風格的書法。
-
4 # 翰墨書道
書法就是書法,沒有什麼終極目標,有也都是豪言壯語。在直接一點說,書法就是寫字為實用而生的寫字。之所以與藝術這個詞結緣,是因為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理想將其美化,並冠以藝術。書法的臨摹學習其目的無非將字寫的更好看一些,在高大上一點,就是藝術了。透過臨摹學習實現自己能夠進行藝術化的書寫。這個過程中體驗或享受創作藝術美的樂趣。
為什麼許多人對書法樂此不疲,其原因就在於此,好玩。能夠按照自己的審美取表達與表現自我。或許自己寫的未必夠得上書法藝術,但心情好。
書法臨摹練習其目的無非如此,寫好字,玩得其樂。如果你不臨摹練習書法當做一種苦差事,恐怕用不了幾天,就沒有興趣。因此這裡也有一個緣的問題。當然這只是一種輕鬆的說法。
書法的臨帖,其目的則是學會經典書法的技法,藉助這些技法,寫出具有美的欣賞價值的書法。學習書法的人都有類似經歷,自己自己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書法,比父母的影響,生活環境的影響,等等突然對書法有了興趣,希望自己的字寫的像字帖上的字那樣。抑或根本沒有這個目的,完全是父母的意願,但你卻喜歡上了書法而樂此不疲。臨摹於是就成為了你學習書法的開始,進入書法殿堂鑰匙。
開始臨摹的目的就是按照老師或者書法技法學習的要求,臨像,這時的象,還是一種較為膚淺的認識,自己也可能知道自己學習的不怎麼樣,但隨著技法的豐富與嫻熟,眼界開闊與理解的深入,這時候的臨摹就要深刻許多。讀懂範字的精氣神了,也能看懂用筆的節奏了,更會明白書法的作品之所以這樣,與書法家的人品、性格、文化、地位、經濟條件等有關,特別是個人的心路歷程有關,書法到了能夠寫心的時候,也可以說就是最終目的了。不夠這種目的在之前未必完全明白,也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都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說明我們對書法的認識理解也到了一定的層次,至少算得上書法家了。
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意義去思考學習書法的終極目的如何如何。是什麼樣呢?無他,就是寫字。當然這時候的寫字可不是第一次拿毛筆學如何執筆時的寫字。
因為過去一切寫字的行為都非自覺的,有著主動的自覺的意識和思想。這時候的寫字,無論是臨摹或創作,都一樣,完全是有目的的自覺的行為。實際上這時候的的自覺,同樣是一種自覺與非自覺的集合。因為在書寫過程中可能還會受到其它因素或條件的影響。如筆的效能,空氣的乾溼,心情如何,是春天還是夏天,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談到寫心或者說書家的寫字,就其藝術境界層次方面,也是有兩種情況的,也就是內在與外在的情況的融合。並且也是在不斷髮生變化來著的,一時有一時之間感,一時有一時之境。或許會出現低低落落,也會出現頓悟之境。所以說書法的最高境界終極目標,未必自己能夠完全駕馭。也也有一個機緣巧合的問題,當然這個過程,不是說隨便就會有的機遇,仍然是自己長期的苦思冥想的結果,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努力的追尋結果。比如黃庭堅,顏真卿,歐陽詢,甚至王羲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如果說王羲之學習書法的終極目標是寫出《蘭亭序》那樣的作品,顯然是欺世之談。終極目標是可遇不可求的,儘管努力去吧。不努力,永遠不可能,努力,或許會走一些彎路,但畢竟是沿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探索。
-
5 # 王乃棟說書畫
臨帖的終極目標是學到筆法,能夠寫出合筆法的、具有個性的書法。並非是臨像字帖後,能夠寫出與字帖差不多的字。
前者是創作,後者是學習;前者是出新,後者是繼承;前者是成家,後者是奴書。有了臨帖的終極目標,書法才能不斷傳承發展。
王羲之說:適我無非新!
蘇軾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龔自珍說:二王只合為奴僕,何況唐碑八百通!
臨帖的終極目標,古人早就說明了。當今飛船可上天、潛艇已入海。難道書法臨帖都不知是書法還是書寫?都不知字帖是真品還是贗作?都不知終極目標了?都不敢提書法臨帖的終極目標是繼承發揚光大了?一嘆。
-
6 # 一笑貫長天
臨帖的終極目標是通徹書法,懂書法!
為什麼一再強調臨帖要臨得像,臨得像你才能進一步理解,理解什麼?理解書法的真諦?
不要相信那些能力不行,轉而為自己找各種藉口人說的話,臨帖需要像!外觀與神采的像,是達到你隨意寫出不是帖裡的字,即使高超的書法人都會感到是這種書體的像!也只有這樣,你才能領會書法大家的書法思想。
-
7 # 彌勒9500
書法臨帖沒有終極目標之說。臨帖是書法人一輩子基本功,浩瀚無垠的名帖,都值得我們去關注,用心把玩,心手雙暢。
-
8 # 千千雪非
出帖,創新。出帖易,創新難。只有在前人基礎上創新,而非天馬行空,沒有準繩。且忌老子為大,目中無人。以古入世,以新入世,以德入世,方可進入終極目標。
-
9 # 亦涵9966
學書法,臨帖的終極目標是學習字帖上的筆法和字法,為今後的書法創作打基礎,追求最高意境,實現當書法家的夢想!
-
10 # 老跨鬥
臨帖的目的
一、古人,早已經逝去幾百幾千年了,他們,不可能面對面的與我們交流思想,傳授什麼了。
二、那麼,我們要學習古人經典的文化遺產,只能透過文字了,而且,還是文字的東西多,其它繪畫、聲音、影片更別想了。
三、比如我們向古人學書法,一是墨跡,二是碑刻拓片,三就是古人的書法理論著作了。
四、臨帖究竟臨什麼?
1、首先就是筆畫的形狀、形態。
2、第二是其結構。
3、第三就是許多字放在一起的章法。
臨帖就是臨這三個方面,而臨帖的目標就是“像”,越像越好,
基本筆畫的像,說明你的觀察力、表現力到位了,結構的像說明你理解了漢字結構的規律了,章法的像說明你理解了當許多字在一起時,如果平衡其關係了。
像
就是目的
其它什麼氣韻神韻之類的虛頭八腦的東西不需要考慮。
-
11 # 祥耘
@瑞祥 圖文【書法臨帖的終極目標:形成間架結構的新協調】
中國傳統書法歷代大家名人的經典字帖,就他們書法中的結構來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一.蘇東坡曾經說過:“黃庭堅字如‘死蛇掛樹’”,而黃庭堅則認為:“蘇東坡的字是‘石壓哈蟆’”,他們對書法結論是,見字隨人變。
二.剛才說了見字隨人變,但不管字如何變化,書法中的“八面離心”與“八面拱心”的基礎之書法結抅是無法改變的。
三.無論你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或者是書法家,其各人的書法,其間的結抅的特色並不是一天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長時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積累與形成起來的。
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是歷代書家們學習小楷的典範之作,也是臨帖的書法物件,還有唐人臨本,明朝祝允明臨本,明朝王寵臨本等,都是臨本相比於範本,其字的結構雖有一定的區,但書法臨帖的終極目標:就是最終形成一種“新的協調”。
-
12 # 在遠方
臨帖是每一個學書法者不可缺的功課,首先要弄明白臨帖是在臨什麼。
在臨帖中你要弄點輕重、虛實、濃淡、正欹出來,這些都是微觀變化,是情緒化的東西,而宏觀的東西不能沒有,這是關鍵,否則就沒有從理上去處理它,讓人一看就不合規矩。
因此外形的東西從理,也就是說,字的外形、結構、筆畫的位置等從理,從字理,即中國漢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而筆則從書,反映的是趣和味。這是兩個原則。
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瞭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
13 # 石家莊一級天
書法,修心❤。穿越時空,於古人對話,不是誇張。
書法,生活的手段。是下策!
書法,玄而妙,空而靈。
-
14 # 狂喜淡墨a
書法臨帖終極目標是什麼?
真實存在的是學人家的筆墨之神髓或技巧。若有悟性高,就是學其書道(精神),具有一定的稟賦才情。一般者,學其形狀而已,學其類似不難,然悟透深邃,難得。
而今書家都有慣穿一生,習帖,創作。
初學者,學習如何走對書路,否則永遠蹣跚一如瘸腿。
終極目標,書之規律中尋覓人生的高雅與愉悅之歸宿。
擁躉書之神采神韻,實乃人生快事。籍以漫宕山林情懷或雲遊於心靈之港灣。
書境中有好多不為人所知的世外桃源,立命於藝,遊於筆墨之藝,有的書者痴迷一生,卻不知其無限之奧秘,無窮無盡的書墨藝術,一如古人詩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之幽虛縹緲。
精神悅性的奢侈,屬於書人臨帖中相約古人幽想,世間缺少的是精神內涵的魅力。或詩意化的生活情趣。
於是多少書藝才子南窗秉燈執筆痴迷臨帖,書壟耕耘。是否忘我?身在古人筆墨中而陶醉而養性冶情。
如此理解終極臨帖的目標――人生快樂。
-
15 # 123細柳
臨貼的終極目標是吸取不碑貼的筆法和結字特徵,集眾家之長形成自家一體。如可取柳體筆法特徵形成遒勁筆劃,取柳結字中宮收緊等結字特點、取顏體字形寬敞,扁平。取歐體結豎長,平正,險絕等等。
-
16 # 神韻軒書法
臨帖是為了學習字帖中的精華為自己所用,最終形成獨特的自我風格。
清代書法家王鐸一生臨帖無數,但不泥古,有大部分時間都是臨古帖。
王鐸早期臨帖是作十分精到的準確臨摹,到後來用創作的方式臨摹,最後將各家之長融為一體,形成了強烈的自我風格。
他學書法,把古人小字作品用立軸放大寫,其方法是讓筆畫厚重,小字放大才不顯其空,節奏對比相比原帖要更強烈,而且漲墨法的運用在作品中得到強化,從而大大增強了視覺衝擊力。
王鐸書風形成受哪些書家影響,我們看看他一生臨過的一些字帖就會找到答案。
一,王鐸臨褚遂良蘭亭本。
二,王鐸臨《聖教序》。
三,王鐸《草書臨王獻之帖軸》。
四,王鐸《臨王獻之願餘帖》。
五,王鐸行書臨米芾《惠柑帖》。
六,王鐸《臨顏真卿帖》。
七,王鐸臨柳公權《赤箭帖》。
八,王鐸行書節臨《褚遂良書帖》。
-
17 # 錢塘泊廬
為什麼有的人寫字與原帖高度相似,卻毫無精神氣,是因為重視了字形的學習,疏忽了書法實質精神的探求。書法學習中臨帖的終極目標是要得到書法的根本精神。
字帖是前人留下來的學習書法的範本,雖然前人書寫的時候不一定是專門為後人學習用的。範本不但是字形的模範,更是有著深睿的精神境界。
字帖含了字型的間架結構,筆畫寫法等等字的表象內容,我們透過臨習慢慢的理解,認識它們並且也逐步的掌握它們。但是掌握字型的這些表象,把它們可以非常熟練,甚至於毫無二致的寫出來,也不是臨帖的終極目標。
臨帖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透過臨習,理解書法的筆法,筆畫,筆墨等等筆意的情趣境界;理解書法結構佈局所蘊含的分間布白的審美規律:理解書法的氣息,氣韻生髮的精神氣質。僅僅把字寫的像原帖而缺少對字帖深層次的理解探求,可以說是僅得寫字的皮毛,未及書法的血肉。
總而言之,得到書法的根本理念,內在精神是臨帖學習的終極目標。也只有這樣,臨帖學習才不會步入貌合神離的呆板的死衚衕,也不會有字雖然寫的很像原本,卻沒有華彩,沒有精神氣。也因為這樣,臨帖也是有志於書法的人一輩子的功課。這門功課不在要求把字寫得如何的像到可以亂真,而是不斷的得以從中汲取書法真諦的營養。
(附圖泊廬筆跡)
-
18 # 閒言趣事
臨帖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透過臨帖熟練掌握用筆,運筆,功力提高,結體的完美,再透過章法而創作。在此基礎上傳承創新。達到自已獨特書法藝術個性和風格!
-
19 # 阿森87819
臨帖沒有什麼終極目的,它是習書者,乃至書家日不可輟,終生不可棄的一種修為,也可以說是基本功的練習。如同人的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亦如習武之人拳不離手,學習音樂之人曲不離口。
換言之,也就是從傳統的書法藝術和書法理論中不斷的汲取營養,獲得靈感,促進本身書道的進步,把書法功力推向頂層。
-
20 # 無為大聖o
書法中臨帖的終極目標自古以來就是為了“出帖”。臨帖是學書的開始,白天去坊間選帖晚上便可臨寫。入帖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悟性高的學書人可能用幾年的時間真正寫進去。但是想出帖的人有很多死在了帖子裡,為什麼呢?一管之見方家教正。
回覆列表
“書法中臨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在我看來,書法學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期、中期、後期,而在這三個階段中,臨帖的終極目標都是不一樣的,在這三個階段中,臨帖的終極目標分別是形似、神似和不似,階段依次提升,終極目標也在一步步提高,這也是學習書法臨帖的一條循序漸進的過程,按照這樣的階段順序學習,書法中臨帖的各個終極目標就都能達到。
所以,每個階段臨帖的終極目標都是不一樣的,接下來我們舉例來說明。
第一階段,初期的臨帖終極目標是形似我們學習書法要給自己定目標,但是這些目標最好是切合實際的,而不是好高騖遠,不容易達到的,學習書法第一個階段可以說是學習書法的初期階段,在這一階段臨帖必然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就是形似,也就是臨摹點畫,結構,在字形上要和所臨的字帖保持一致,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只依照著自己的想法,不看字帖上的字形和寫法,臨帖乃至學習書法都是沒有意義的。
〔臨帖初期的終極目標就是形似,也就是純粹地對字帖的點畫結構進行臨摹學習,這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達到“像”的境地〕
孫過庭曾說過臨帖的要點,我覺得對於初期臨帖的終極目標提出了很恰當的要求,他說: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臨帖第一要觀察仔細,第二是要寫得像,也就是形似,這兩個點是層層推進的,只有觀察精準,進而才能臨寫得精準,達到第一步:形似的要求。
前輩書法家們學習書法或者教授書法,常常要求達到與字帖“重影”,這雖然很難或者根本做不到,但是這樣高度的要求必然產生高度的效果。
被稱為近代“草聖”的草書大家于右任在教授書法時,每天只教一個字,為何呢?就是要求學習者把這一個字做到形似的境界,所以學書在精不在多,把一些字學精了便可以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臨帖的初期階段,形似便是這一階段的終極目標,因此,形似在初期階段也顯得至關重要!初學者學習書法臨帖時一定不要貪多,須知貪多嚼不爛,精臨每一個字,先達到形似的目標,後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階段,中期的臨帖終極目標是神似隨著臨帖的深入,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屬於臨帖的中期了,這時臨帖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形似了,而是到達了更高的目標要求神似了。
形似和神似二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義卻大相徑庭了,神似相對於形似來說,可以說是質的飛躍,進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代錢泳在《書學》中說:
“故學書全無帖意,如舊家子弟,不過循規蹈矩,飽暖終身而已。”
這就是說臨帖要把帖中的意味得到,也就是要做到神似,否則就是循規蹈矩,學不到帖中的精髓之處。
而清代的梁巘在《評書帖》中則說得更明白:
“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這就說得很明白了,學習書法高階段不能停留在形似上面,要力求做到神似。
啟功先生學習書法,臨帖時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把寫好的字掛在牆上看,今天看找不出不妥的地方明天接著看,用這種方法就是觀其全貌,得其神韻的一個好方法。
臨帖進入了中期階段,終極目標由形似變為了神似,要求自然也提高了,這不僅僅需要更加細緻得臨帖學習,而且還要學會讀帖,讀字帖的內容,讀書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讀書家創作時的心境等等,對於這些問題的把握對於達到神似大有裨益!
例如你臨摹《蘭亭序》,要想達到形似花精力在點畫結構上即可,但是要想達到神似,你就必須瞭解王羲之所處的東晉時代以及他書寫的地點當時的心境等等,只有把握了這些,才有可能達到神似的地步。
〔臨《蘭亭序》必然要了解字以外的內容,包括作者的時代背景創作心境等等,為達到神似作充分的準備〕
又比如你臨寫顏真卿的楷書,如果你不瞭解顏真卿所處的年代和顏真卿的個人品格的話,你是很難理解顏真卿楷書的那種寬博雄強,淳厚剛勁的。
〔臨顏真卿書法必然要了解顏真卿所處的時代和顏真卿的個人品格,只有這樣才能和顏真卿書法神似〕
所以,臨帖到了中期,目標自然由形似提升到了神似階段,方法也由筆墨功夫加上了筆墨之外的讀帖功夫,雙管齊下,神似效果才會出現,我們才能夠把握。
第三階段,後期的臨帖終極目標是不似到了臨帖的後期,也就是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了,這個階段的臨帖要求更高了,也就是超越了形似和神似要力求達到不似的境界,這是整個臨帖過程的終極目標。
古人說:
“不求與古人似,不能不似;不求與古人合,不能不合。”
這段話的意思很微妙,說的就是在似與不似之間寫出自己的風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帖與出帖的關係。
如果說前面我們所說的形似和神似都是入帖的話,那麼不似就是出帖了。
然而出帖要以入帖作為基礎,也就是說達到不似的階段之前要有形似和神似作為鋪墊。
自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家,學習書法無不效仿“二王”父子所構建的體系,但是他們卻能自成一家,獨具風格,這就是由形似到神似最後到不似的一個過程,到了這個過程,也就能成名成家了。
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書法可謂是雅俗共賞,獨具風格,因此被稱為“啟體”,啟功先生一直學習柳公權和趙孟頫的書法,而且他還學過歐陽詢以及宋徽宗的“瘦金書”,但是他的書法面目卻是自成一派的,而我們在他的書法裡又能看到以上所說的那些書體的影子,這就是一個高階階段了,啟功先生臨帖中已經出帖,達到了臨帖後期的終極目標也就是不似的階段。
〔啟功先生的書法包羅眾家,最終在遍臨閤家的基礎上達到了不似境界,成為了雅俗共賞的“啟體”〕
又比如說,當代著名書家盧中南先生,他的書法一直學習歐陽詢,但我們看他現在的書法你能說是歐體嗎?你又能說不是歐體嗎?
〔盧中南書法顯然已經從形似和神似到達了不似的終極目標,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盧中南先生的老師歐陽中石先生評價很到位,他說:
“細審中南手製,字字未必是歐,但整篇氣息皆從歐出,誠然已得歐體之神髓。”
這就是說盧中南先生的歐楷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既是歐又不是歐,但是在達到不似這個臨帖終極目標之前他也是從形似到神似做起的。
透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發現,書法臨帖的目標並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終極目標,我把臨帖的過程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與之分別對應的終極目標是形似、神似和不似,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臨帖過程,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過程,只有在每一個階段都達到了終極目標,我們的書法學習才能有序、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