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傲立雪申
-
2 # 億星教育
有一次,逛街看到一個小男孩,特別想要買零食,媽媽就是不同意,一開始這個孩子就有意識的用哭鬧來迫使媽媽妥協,可是媽媽非常堅決,就是不買。於是,媽媽用威脅恐嚇的方法想讓孩子的停止哭鬧,結果孩子的情緒就不僅僅是得不到零食的失望了,還產生了被遺棄的恐懼還有委屈。在這種強烈情緒的驅使下,孩子不但大哭,而且抱著媽媽的腿不放手了。這位媽媽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了,就在孩子的屁股上打了幾下。
其實一開始,孩子想要的零食得不到,本身肯定是有情緒的,當然就會哭鬧了。可是這位媽媽不但沒有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反而用威脅恐嚇的辦法來讓孩子聽話,這下起到反效果了。現在很多家長很重視教育的方法,也想要好的教育方法來和孩子搞好關係。其實要想讓教育起到效果,首先家長就要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
一、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其實人類的大腦大概要到25歲才算是真正發育成熟,也有科學家稱要到30歲才算是發育成熟。從出生開始,我們每一次的經歷和體驗都會啟用一些腦細胞,也就是神經元,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深深的影響著大腦的發展。
人的大腦可分為左腦和右腦,三歲之前,感性的右腦佔據絕對領導的地位,孩子越小,語言表達能力就越不足,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不足,完全活在當下。這就是為什麼越小的孩子越不喜歡等待,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覺,以少得可憐的經驗去看待問題,記憶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傳體式的記憶。經常有媽媽嚇唬孩子說“我不要你了”,孩子就真的非常害怕媽媽不要他,甚至這能夠成為一生的陰影,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他還不會去理智地分析,媽媽愛他勝過一切,怎麼可能不要他呢。
因為理性的左腦兩歲才開始發育,在此之前,規則、邏輯、責任、時間觀念等等對他們來說都不存在。當一個孩子開始不停的問為什麼的時候,就說明孩子開始學會思考了,他的左腦要開始起作用了。作為家長在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千萬不要嚇唬孩子。
我們的大腦,從功能方面又可以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層屬於原始腦,也叫爬行動物腦,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一個核心叫做杏仁核。在原始社會,人類除了捕獵就是逃命,關鍵時刻全是靠杏仁核來幫助我們不加思索的逃跑,而不需要先理智的去分析我要用哪種姿勢逃跑才會更快,選擇哪條路才會更安全等等,因為再想下去,恐怕命都沒了。這完全是我們下意識自我保護的反應。
外層就屬於高階腦了,叫做哺乳動物腦,主宰我們的理智分析,道德評判和人際關係等等,內層大腦負責快速思考、衝動反應,外層大腦負責理智思考,屬於慢思維。保命型的快速思維方式並不適合現代人,但還是有一些大人特別容易衝動,這說明慢思維和理智思考是需要訓練的。我們作為家長更是要做好榜樣。
我們的大腦從認知方面又可以分成上下兩層。上層主宰著我們的全面視角,就像樓房一樣,樓越高視野就越好,我們能夠做出一些比較明智的決策,能夠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對他人產生共情,還能夠用道德去約束自己,這些都是上層腦的功勞。下層腦主要是負責我們的基本功能,比如眨眼、呼吸這些反射性的反應,還有跟原始腦功能相同的戰逃反應,以及在傷心時候會哭,憤怒的時候想要用拳頭去解決問題等等一些直接反應。
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非常發達了,而上層大腦在25歲之前都不能算是發育成熟,相當於還在施工當中,上層大腦還不能夠起很好的作用,孩子就非常控制不住情緒,做出衝動的選擇,而且表現得很自我,沒有秩序感。
二、判斷孩子的情緒是來自哪部分腦,再根據情況處理有家長就有疑惑了,既然是孩子,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無條件的滿足他呀?難道這不是溺愛嗎?其實孩子發脾氣,大部分都是因為原始腦通向理智層面的樓梯已經被負面情緒堆積了、堵住了,我們只有幫助孩子清理了這些垃圾,孩子才能夠自己轉移到理智層面去思考問題,或者是冷靜下來聽聽家長的話。當孩子累了或者是情緒不佳的時候,他們可能也會因為能量不足導致大腦沒有能力去用理智腦思考問題。
那麼區分孩子的情緒到底是來自上層理智腦還是來自下層的非理智腦,那就非常的重要了。
上層的情緒是孩子有意識的行為,用撒潑、哭鬧等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家長能夠發現的孩子自己知道他在做什麼,他只是有策略地在採取行動,想要透過操作家長去得到他想要的結果。那下層情緒則是孩子真的是心煩意亂,這個時候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應急激素充斥著他的全身,也沒有辦法去運用高階的思維去思考,或者是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對於上層情緒,我們需要避免以暴制暴,否則就容易引發下層的情緒。面對孩子來自理智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並且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比如說“我覺得真的很難堪,那太尷尬了”等等。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孩子的上層大腦思考,而不是去觸發孩子下層大腦的負面情緒。
面對孩子來自下層的怒火引發的問題行為,我們可以透過遊戲或者是運動幫助孩子重新獲得某方面的平衡和控制,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清除負面情緒。
結束語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避免命令和要求,像在孩子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寶貝,可以抱一下媽媽嗎,媽媽現在情緒太差了“,這樣能夠讓孩子快速的擺脫負面情緒。當然了,我們也要避免置之不理,或者是否定孩子的情緒,比如說”有什麼可哭的,這有什麼可生氣的呀“,這樣會造成孩子更加複雜,更加難以平復的負面情緒。
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跟孩子溝通,讓孩子願意跟我們合作。打罵就更不可取了,因為那並不會讓孩子學會思考,我們要時刻思考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在未來還會對孩子有良好的影響。我們要保持覺察,在覺察到自己傷害了孩子之後,要能夠及時地自我反省,及時地做出補救措施,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原諒我們,也會更願意和家長合作。
回覆列表
這話說的太果斷了吧?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也是因為家教不好,大多數孩子還是可以的,不能一刀切,所有的孩子都有這種行為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