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匠波波

    這個還真不好說,他們所處的時期不同,政治局勢不同,身邊的對手水平不同,還要看是處於什麼角色的人來對付他們,是同種群(內部)的人?還是當時的明朝(外部)的人?這些都要分清楚。就性格來說,他們都足夠多疑、陰狠,都對權力有很強的控制力和控制慾望,但是多爾袞性格里面有恃功而驕、目空一切的弱點,也許要更好對付一點點。

    但是,多爾袞只能從內部的人來對付他才有機會,而慈禧如果從外部來對付,會比較容易。

    大概可以說假如是明朝(外部)的人來對付他們的話,單就軍事和政治水平來說,我認為必須是多爾袞要難對付一些,對於滿清來說,多爾袞絕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慈禧只不過是靠賣弄機巧獲得了咸豐的信任,又靠手腕竊取了政治地位,總體上還是那個幾十年聽不見皇子哭的晚清皇室陰盛陽衰,給了她機會。

    細究歷史,每一個強盛的王朝都必然有一群傑出的精英在領導著這個王朝或者種群,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一樣,他們之所以能建功立業、建國,就因為他們有一群或者幾代的精英領導。宋太宗為什麼打不下當時的遼國都城大都?因為遼國當時的皇帝和將領都是足夠英明又勇猛的領導者,有他們在,整個族群的凝聚力戰鬥力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就可以讓對手望而生畏、知難而退,甚至是消滅對手、奪取天下。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就屬於少數民族族群中少有的傑出精英,他們的政治、軍事水平都足以統御四海、征服四方。單就多爾袞來說,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主要功績如下。

    軍事上:大殺四方,折服群雄。

    1628年,16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首次出證蒙古察哈爾部,破敵。

    1629年,多爾袞隨皇太極進攻明朝邊塞,攻下漢兒莊,敗明朝增援軍隊。

    1630年,多爾袞率軍攻打北京班師回朝途中,大敗明軍。

    1635年,率軍進攻蒙古察哈爾部,成功招降察哈爾部,獲得元朝傳國玉璽,進獻皇太極。

    1638年,奉命南征,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敵17陣,俘獲人畜26萬,殺明朝霍霍有名的大將盧象升。

    1641年至1642年,發動松錦決戰,大敗明軍,從此明朝北方軍事力量基本被消滅,降洪承疇、祖大壽等明軍將領。

    政治上:多措並舉,夯實基礎。

    一方面,定都北京。

    打下北京後,基於一統中原、雄霸九州和退可出關外的戰略考慮,在多爾袞的力主下,滿清遷都北京。

    另一方面,舉賢任能,重用明吏。

    在他的舉薦下,並且范文程、洪承疇、馮銓等人都得到重用,使得這些人對清廷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在一縱明吏的努力下,清廷以高效地實現了收拾民心、穩定統治的目的。

    再一方面,革新制度,承襲明制。

    不得不承認,在治國理政方面,漢人確實要高人一等。這一點,多爾袞是有充分的認識的,在中央機構設定上,他保留明朝的六部,用以處理政務等需要。

    再一方面,擁立幼主,權傾天下。

    一個政治家之所以稱為政治家,就是因為政治家在政治利益面前足夠的清醒,在沒機會的時候隱忍不發、等待機會,在有機會的時候穩準狠,一擊得手。歷史上,對於群龍無首又政治不穩定的皇室來說,在決定皇位繼承人的人選上,往往都是有決定權的一個或者幾個人決定新的皇位繼承人人選,對於真正的實際最高掌權者來說,他們往往是自己成為新的皇帝(如司馬炎、楊堅等),對於實力尚不足以自己上位又大權在握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從政治對手以外的第三人中選擇皇帝人選,進一步把大權握在手中,這就是政治家的清醒。多爾袞就是屬於後者,所以他選擇了立順治為新的皇帝,並自立為攝政王。

    在成為攝政王之後,多爾袞的權勢日益強大,幾乎享有了和和皇帝一樣的禮儀,並且把國家大事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順治成了他的傀儡。

    多爾袞的最終結局:英年早逝。

    1650年12月,多爾袞死亡。對於滿清來說,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明朝老百姓來說,他就是實實在在地劊子手,正是在他的命令下,滿清軍隊對明朝百姓開始了一次次慘無人道的屠殺。

    或許是天妒英才,或許多爾袞還算不上最優秀的政治家,他不懂得盛極而衰的道理,不懂得明哲保身、收斂光芒,直到最後獲得最高權力。他這樣的人,從外部幾乎是打不敗的,你想對付也對付不了,或許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他英年早逝或許正是被從內部“對付”的結果。

    至於慈禧太后,對內部人陰狠,對外部卑躬屈膝,所處的時期滿清國力已經大幅下滑,從外部發力對付她還是比較容易的。

  • 2 # 七世貓哥

    順治朝的攝政王多爾袞難對付還是光緒朝的慈禧太后難對付?

    毫無疑問,雖然兩個人都凌駕於皇權之上,但是如果想除掉多爾袞會比光緒朝的慈禧太后容易的多。

    先看看這兩個人是怎麼上位的吧!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公元1643年擁立順治皇帝開始掌權—1650年死,執政7年。

    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沒有指定繼承人。當時皇位最有利的競爭者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他的弟弟多爾袞。經過一系列的鬥爭妥協,皇太極6歲的的兒子福林登上皇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多爾袞很快排斥掉濟爾哈朗,他的權勢很快煊赫一時。從叔父攝政王變成皇叔父攝政王又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在他死後順治皇帝一度給了“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換句話說,多爾袞是爭奪皇位失敗,自己做了攝政王,最終死後撈了一個“皇帝”的名號。

    而慈禧太后呢!他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身母親。

    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同治皇帝繼位,為了保證皇權的平穩過渡,咸豐皇帝選擇了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作為贊襄大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另外,把“御賞”印章授予他的皇后祜祿氏(慈安太后),把“同道堂”印章授予載淳(由懿貴妃也就是慈禧太后代管)。也就是說,慈禧太后在他的老公死後,只是進入了權力中心邊緣的位置。很快,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就聯手恭親王奕訢,廢掉所謂的“顧命八大臣”,慈禧太后開始垂簾聽政。

    1873年,同治皇帝大婚後,開始親政,慈禧太后名義上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病逝,光緒繼位,慈禧太后太后再次“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暴卒,慈禧太后獨攬大權,直到1908年逝世。

    為什麼相比慈禧太后,多爾袞對皇權的威脅小的多。

    多爾袞因為爭取不到足夠的支援,在自己爭奪皇位無望的情況下,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做了皇帝。而自己做了攝政王,獨攬大權。雖然在他的指揮下,清兵順利入關,並先後擊敗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以及南明的弘光政權還有各地的反清力量,基本穩定了局勢。

    多爾袞掌權後,雖然取得了許多成功。但是,和歷史上的權臣一樣,一再地挑戰皇權的底線。

    其一:打擊政敵,採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策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同為攝政王的濟爾哈朗。結果是,豪格冤死,濟爾哈朗靠邊站。

    其二:妄自尊大。多爾袞不但逼迫皇帝允許他“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不再向皇帝行禮。

    其三:多爾袞把皇帝的印信拿到自己家裡,讓王公大臣到自己府裡上班。

    其四:自己死去的老媽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封做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還進了太廟。

    應該說,多爾袞在順治皇帝還沒有意識到他是威脅的時候就掛掉了,是他的幸運。如果他活的再長一些,那麼不排除康熙除鰲拜的局面提前上演。多爾袞權傾一時不假,皇宮裡順治皇帝還未成年,但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皇太后並不是簡單角色。在多爾袞死的前一年,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同父同母的兄弟多鐸已經病死。而反對他或者對他不滿的濟爾哈朗等人都還在。

    所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以上臨下對付多爾袞並不是很難。

    而到了光緒朝,慈禧太后已經是第二次“垂簾聽政”。經過十幾年的歷練,慈禧太后已經是非常老練的政治家了。尤其是慈安太后死後,朝中已經沒有了牽制她的力量。等到光緒皇帝成年親政以後,慈禧太后已經完全掌控了大清國上上下下。

    更需要的指出的是,如果是孝莊和順治皇帝懲治多爾袞,名正言順。而光緒帝想要對付慈禧太后,則屬於以下犯上,相當於名不正言不順。

  • 3 # 曹老師xixi

    我覺得還是光緒朝的慈禧太后難對付一些。別看慈禧很多方面都比多爾袞差太多了,但是慈禧權謀手段厲害呀。

    先看多爾袞,巔峰時期貴為皇父攝政王,幾乎與皇帝無異了,但是多爾袞一身亡,僅一個月勢力全倒,挫骨揚灰,這是因為在清廷中支援順治皇帝的比支援多爾袞的人多,掌權的八大旗主,一半朝上都不是多爾袞的勢力,就是很多大臣表面上支援多爾袞,那也是出於多爾袞的高壓之下,言不由衷而已,關鍵還有老祖宗孝莊太后挺順治皇帝。要不然也不會兩次多爾袞都沒當上皇帝,死後那麼快全家被抄。

    再看慈禧,從甲申易樞議政王奕訢被奪權後,慈禧的權力達到頂峰,同樣也是與皇帝無異了,這個時期的慈禧,不僅以奕譞為首的宗親王公臣服於慈禧,就是手握大權的各地封疆大吏也都是慈禧的人,慈禧雖然治國能力不夠,但是權謀厲害,朝野上下都是他的人,連恭親王奕訢都不是慈禧的對手,再看皇帝光緒有啥,毛都沒有,勉強算的話,翁同龢算是光緒的人。

    這樣的環境下,你看是順治朝的攝政王多爾袞難對付,還是光緒朝的慈禧太后難對付?

  • 4 # 夢香寒冰

    一個簡單的道理就說明白了:多爾袞有對手嗎?慈禧有對手嗎?

    答案是多爾袞有對手,是姜瓖。多爾袞死於姜瓖系列戰爭中——距姜瓖本人死亡不過一年,而姜瓖之亂長達十年。

    而慈禧太后沒有對手,數十年掌控大清朝政。

    結論:多爾袞真不算啥。

  • 5 # 茹叔敬

    順治能夠以皇太極(清太宗)第九子的身份登基稱帝,完全是一場歷史的偶然巧合,是多爾袞和豪格兩人爭奪皇位鬥爭相互妥協的結果。從懂事起,順治就完全生活在一種和平民的兒子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最使福臨傷心的是:在睿王多爾袞攝政期間,《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多爾袞攝政長達七年,也就是說,順治從六歲到十四歲未親政之前,每隔幾個月多爾袞才允許福臨見一次隔幾牆之遙的親生母親,人間還有比這更摧殘人心,冷酷無情嗎?因此,順治視乳母(乳孃)李氏如同親生母親,感情十分摯厚,甚至超過其生母孝莊皇太后。而對於給他帶來痛苦的帝位卻看得很輕,對自己的帝位十分反感。順治的童年生活,就在這缺少母愛,缺少溫暖,更無兒童天真活潑,天然情趣可言。冷酷刻板的宮廷生活悄悄逝去。這種兒童時期所蒙受的巨大心理劍傷,是終生也無法彌合的。隨著順治帝年齡增長,多爾袞的地位日益強烈地受到潛在威脅!!多爾袞不得不甚一日地加強對皇帝的控制。多爾袞輔政不久,便藉故將政敵豪格和濟爾哈郎貶下政壇!豪格囚禁而死,其權勢已達到《代天攝政》的地步。早在順治即位之初,多爾袞就採用阻止福臨學習的愚味政策,多爾袞企圖將少年天子變成無知無識的玩偶以達到自己進取坐上帝位的目的!!順治還在盛京時,大學士洪承疇進言:皇上滿書俱已熟悉,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盡備六經。皇上多學習漢文,學治國之道。但多爾袞大罵洪承疇,一律回絕,不予採納。後來順治親政時回憶道:朕極不幸,五歲時父皇已駕崩,皇太后生朕一身,無人教訓,坐失學業。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讀諸臣奏摺,茫然不解,不懂!多爾袞施行愚昧政策只能說明多爾袞自己更加愚昧!他對順治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恰恰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順治更快,更堅決地復仇,推翻反對者的列內。親政之前的順治帝,除了暗自痛恨這位身材細瘦,一臉虯鬚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不是電視劇的那樣高大。)更多的卻是恐懼和不安,因為:多爾袞是太上皇了,他是清帝國的實際創造者(注:湯若望詞),而且多爾袞隨時隨地用各種藉口和方法廢掉福臨和孝莊太后。福臨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為鞏固福臨的地位依滿族習俗下嫁多爾袞。順治不能容忍君權旁落,不能容忍傀儡皇帝和情婦母后的屈辱地位。多爾袞一死,順治立即派人到睿王府將體現權力的玉璽收入大內。一個月餘,多爾袞的屍體被挖出來,用根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多爾袞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昔日睿王的黨徒們非死即貶,兩白旗勢力從此大衰。順治對多爾袞的種種處置方式,完全未有安大清侓例的規定,未按照大清法度規定,而是個人私憤的恣意宣洩,這種情況在他親政之後多有發生。總之,順治從即位那一天起,就生活在宮廷鬥爭的陰影之中,直到死去。正是這種宮闈內廷鬥爭環境,塑造了他舉動《怪異》的性恪。舉例說明:首先順治在婚姻生活上,他以近乎狂暴的態度,踐踏他的皇室加給他的傳統的政治婚姻,肆無忌憚地追求自己愛之所愛。不如說他是想向一切人說明皇帝的意志至上。順治十年八月,他不顧滿蒙聯姻的祖制,不顧滿漢群臣的反對,毅然決定廢掉蒙古愽爾濟吉特氏皇后。順治十一年,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又為他娶了兩位蒙古愽爾濟吉特氏姑娘。其一封后,其一封妃。順治對她們極其冷淡,致使二人苦守一世空房,無一子嗣。與之同時,他卻無視:后妃之選,例不得及漢人的舊制,愛上了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接著,又不顧一切地將皇弟愽果爾的福晉董鄂氏搶到手,逼到愽果爾飲恨袍辱,自盡身亡。搶到董鄂氏後,四個月便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而且決意再一次廢后,改立董鄂氏為皇后。董鄂氏以死的代價反對福臨不慎的行為,當董鄂妃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後,順治帝先以超出常規的葬禮厚葬董鄂妃後,又做出要剃髮出家的舉動,這些怪異的行動,仍是他對宮廷鬥爭不滿的一種反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和孩子溝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