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安妮接受了他人的勸導與男友分手後,文中這樣描述“可是,她又覺得,要是任何處境相同的年輕人來徵求她的意見,決不會聽到這種必將立即引起不幸,對未來的幸福毫無保障的勸告”這究竟是隻是小說家言,還是在現實中確有如此案例?真的會有什麼建議“必將立即引起不幸”嗎
10
回覆列表
  • 1 # Vlog醬

    謝邀! 首先故事背景為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的文學思想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即

    開始逐漸脫離理性主義的牽絆,開始了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對立。

    然後我們回到小說裡,裡面主人公安妮一開始的接受“勸導”到後面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正時當時文學思想的一個轉變嗎?這也更好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現實中,也有相同的案例,現在盛行的“嫁富二代”風潮等等,細細品味,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寫照呢?懷揣一顆嫁給愛情的心去接觸感情,但是免不了他人理性的“勸導”,最後又不得不向理性、向現實低頭。從某些方面來講也是一種‘不幸’。

  • 2 # 西域鷹眼

    在簡·奧斯丁42歲的生命裡,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勸導》是他最後兩部小說中的一部,大約寫於1816年。

    他給這部小說的名字是《埃利奧特一家的生活》,後來的名字是他堂哥和出版社為了發行而改的。這部小說標誌著奧斯丁的人生觀價值觀趨向於成熟,在小說中,精神生活中衝突的思想漸行漸遠,人物理性和感性的對立也有所弱化,諷刺人性弱點的筆觸也有尖刻轉向溫婉。

    《勸導》描寫了一個加到瀕臨衰落的貴族小姐埃利奧特的感情生活,她19歲的時候愛上了年輕的海軍軍官弗雷德利克·溫特沃斯,但她的教母拉塞爾夫人極力反對。安妮沒有反抗,只是猶豫了一下,就接受了長輩的“勸導”,與心上人解除婚約。但是8年後他們又重逢了,是因為安妮的父親因為債務危機被迫把住宅租給了弗雷德利克·溫特沃斯的姐夫。

    後來弗雷德利克·溫特沃斯經過幾個女人和安妮的對比,最終選擇了與安妮舊情復燃恢復交往,並奔赴幸福的婚姻。很多人認為他們舊情復發的動機完全歸於精神層面的相互吸引。

    研究奧斯丁的其他作品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作家,她對純情少年少女的幼稚和成年人在追求愛情過程中為地位、金錢、容貌、氣質和肉慾所左右的窘況有著獨到深刻和切實的感受和認識,雖然報以嘲諷,但很有節制,深表同情而不是失公正。

    這就是人性的真實描寫。而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愛情觀和人生觀都會發生不同階段的變化。我們也可以從奧斯汀的作品中理解和洞察她自己對愛情觀和人生觀不同階段的理解,也可以瞭解她對英國女性的悲哀處境給予的深切人文關懷。

    當然,在今天我們也可以參考奧斯丁給她的姐妹們指出了的一條通往未來的人生之路,他的一些觀念和超前的現代意識,也對現在戀愛中的青年男女仍然具有指導和警示意義。

    所以我想說:簡·奧斯汀的魅力是永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當老師半年六千,現在理髮半天兩千,還有必要讓兒子讀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