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eo斌209216225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釋出團營令,拜上帝會教眾一萬餘人齊聚金田,舉起反清義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南方起義的烽火燃起後,清廷震恐,急派雲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入桂督師,不料林則徐在半路病死。於是改派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命周天爵為廣西巡撫會同助剿,不料李星沅又病死軍中,清廷再派欽差大臣賽尚阿前來督師。

    清軍主帥雖一再更換,但仍然沒有停止對太平天國的圍剿。

    金田起義爆發後,清軍統帥賽尚阿坐鎮桂林遙控指揮。前線總指揮為廣西提督向榮,向榮部有兵馬7000餘人;清軍南路統帥為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所部有12000人;此外,還有湖南秀水知縣江忠源的楚勇1200人,川軍劉長清部1000人左右,黔軍周鳳岐部1000餘人,再加上當地土司隊伍數千人,清軍總兵力約為30000人左右而且全是作戰部隊。

    此時剛剛舉起義旗的太平天國有多少人馬呢?拜上帝教此時有教眾2、3萬人,但太平軍都是舉家征戰,所能征戰的青壯年兵馬僅有四、五千人,甚至更少。咸豐二年三月丁卯,廣西巡撫鄒鳴鶴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中寫道:“此次攻城賊匪約有二、三千人,該匪揚言有六、七千人。”一個月後,鄒鳴鶴再奏:“偵探賊眾男婦約四、五千人。”(王先謙《咸豐東華錄》卷14)

    桂林是廣西的省城,當時太平軍要攻桂林肯定要集中其全部兵力。因此,鄒鳴鶴的奏摺如實反映了當時太平軍的作戰兵力,最多僅有四、五千人。

    那麼,清軍兵力是太平軍的10倍,又有名將向榮、烏蘭泰,卻為何被區區幾千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有清一朝,軍隊有兩種編制。一種是由旗人組建的八旗兵,另外一種是由漢人編成的叫做綠營兵。清咸豐年間,全國綠營總兵力約為六十四萬,八旗兵為二十五萬。

    清軍入關之後,八旗兵已經喪失了戰鬥力。軍隊主力以綠營為主,守衛各省重大戰略要地,八旗兵僅拱衛京畿地帶。

    到咸豐之時,八旗兵戰鬥力弱到何種程度?在太平軍北伐圍攻懷慶時,黑龍江旗兵見太平軍“即走”,懷慶府團練首領李棠階在記錄八旗兵打仗無能,搶奪有膽的事實:“黑龍江兵(搶劫)尤甚,打仗則聞炮即遁,唯日肆搜搶,至民間桌椅門窗鞋襪等物,零星雜貨皆掠賣之,竟至成市”。(《平粵匪方略》卷19)

    黑龍江旗兵連桌椅門窗鞋襪都搶,打仗一開炮就跑,這樣的八旗兵已經是腐爛到骨子裡了。

    八旗如此,那綠營呢?金田起義爆發時,清軍向榮、周鳳岐立刻率大軍圍攻金田,卻接連多次被太平軍打敗,甚至太平軍二、三千人都能打到桂林城下,清軍三萬多的兵力真是不堪一擊。

    清軍綠營兵從人數、裝備和補給上都優於太平軍,卻為何屢戰屢敗,不堪一擊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綠營師老兵疲,相互拆臺,見死不救。清朝的綠營兵墮落是從乾隆末年開始的,綠營兵師老兵疲,成為一害。尤其是在作戰時,相互之間拆臺,見死不救最為嚴重。曾國藩曾指出:“今日之兵(指綠營)極可傷恨者在敗不相救四字。彼營出隊,此營張目而旁觀,侈口而微笑,見其勝則深妒之,恐其得賞銀,恐其得保奏,見其敗則袖手不顧,雖全軍覆沒,亦無一人出而援手救於生死呼吸之頃者”。從曾國藩的描述來看,這哪是友軍,完全是坑一樣的隊友;見友軍作戰不但袖手旁觀,還笑看友軍血戰,即使友軍全軍覆沒了也不救,要是友軍勝利了就嫉妒。在向榮、周鳳岐、烏蘭泰等部率兵圍攻金田時,清軍雖然人數眾多,卻各自為陣,甚至害怕友軍搶了功勞而處處掣肘。

    二是軍隊官僚化氣息嚴重,士兵戰鬥力極差。綠營兵建立時間久,改革積習卻並沒有跟上步伐,綠營成為了軍官和士兵升官發財的門道。於是,綠營衙門氣息嚴重,軍隊嚴重官僚化。江忠源在評論綠營的這種習性時指出:“無事則應對趨蹌,務為美觀;臨陣則趔趄敗退,專撿便宜,論功則多鑽營,遇敗則推諉”。胡林翼也認為:“額制之兵,無一可以禦侮者,以其巧猾偷惰,積習已深。”(《胡文忠公遺集》卷54)李鴻章則更加直截了當:“綠營習氣太深,兵力大半驕惰,將兵又不一心”(王先謙《咸豐東華錄》卷14)。貪生怕死,貪功奪利是綠營兵的一大特色。在向榮率軍與太平軍在官村之戰時,就有士兵因懼怕而畏縮不前,前隊士兵還未與太平軍接觸,後隊便已經潰敗。在一次戰鬥中,綠營有五百人被殺死,其中三百人竟然是因為前隊潰敗而害怕跳崖身死。如此隊伍,果真是不堪一擊。

    三是綠營軍紀敗壞,雙槍兵疲弱無能,時常內鬥。綠營兵中,不少士兵都吸食鴉片,“其中,川、黔、皖各省兵更是疲弱,復沿途騷擾。”“綠營全無技藝,臨陣全靠炮火”從這些記錄我們可以看出,綠營兵有不少大煙鬼,而且貪生怕死,每次打仗都是隔遠遠地放炮,也不管打不打得到人。一旦敵軍靠近了,就丟棄槍炮逃跑將兵器全數給敵人。在金田圍剿太平軍時“楚兵與黔兵不和,鎮篁兵又與常德兵不睦”(姚瑩《平賊事宜狀》)各省綠營之間彼此不和,就連即使是一省的綠營也因為地區不同而不和。綠營兵也因此常為搶奪戰利品和功勞而大打出手,綠營之間矛盾和派系之爭激烈。

    此外,從太平軍一方來說,太平軍雖然人數不如清軍,但齊心協力,太平軍有宗教信仰支撐,作戰精神勇猛,加之太平軍早期的“聖兵”制度和楊秀清等人的靈活指揮使得清軍一再碰壁,大敗而回。

    在金田起義時期,清軍綠營敗得最慘、最丟人的一次是永安突圍。永安突圍戰,太平軍處於被動包圍的境地,卻被楊秀清在平衝——龍寮嶺一帶設下的三路伏兵打得落花流水,清軍5000餘人死亡,擊斃清軍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以及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多員。清軍南路統帥烏蘭泰落澗受傷,回到桂林後死去。清軍另一路統帥向榮,僅帶著數個衛兵逃回桂林。

    一仗打死三總兵,重傷致死一統帥,擊斃副將、參將等高階軍官多人,綠營兵的慘敗見證了清軍的腐朽和無能。也正因為如此,清廷才開始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對付太平軍。

  • 2 # 三生有畫

    兵在精不在多,自古以來,以少勝多的案例,比比皆是。打仗,首先講究的是將帥統兵有方,士兵之精銳不怕死,團隊目標之統一明確。

    1、從將帥這個角度而言,太平軍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石達開等骨幹,都是不世出的將佐帥才。尤其是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被認為是天國最傑出的將領,放在當時的大清朝,幾乎無人能及。將帥統御有方,臨戰有術,即使是幾千遊兵,也已經能夠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了。

    反觀清朝,這個時候的官佐,盡是酒囊飯袋,世家貴族,尤其是八旗將領,除了吃喝嫖賭,估計就只剩溜鬚拍馬了。這樣的人,掛帥沙場,必敗無疑。連做官都不會做了,還談什麼打仗。

    2、從士兵之銳氣的角度而言,誠然官軍訓練過,但是當兵的只為求財,當官的只為升官,這樣的軍隊暮氣極深,搶錢搶糧搶女人,天下一絕,但是要他們去賣命,怎麼可能?當兵的都是混口飯吃,謀個生路而已。

    太平軍計程車兵,就不一樣了。都是勞苦大眾,沒有活路的的,參加拜上帝教,只為求個活路,在上個層次,就是為了上帝而戰。為什麼要信仰拜上帝?為什麼要參加太平軍?那是因為他們覺得非如此,不足以存活於世,非如此,不足以苟全家人。所以為了活命,多活一天,舉家加入,父兄子弟,妻兒寡母,全部加入,但求活路。在那個年代,活著比死者艱難的多,所以民不畏死,當兵打仗,就更不怕死了。為了讓自己的家人活下去,所有的子弟兵,都會英勇無畏。

    再說說這個拜上帝教,它本身就是一種思想武器,窮人本來書讀的少,心眼實,又能吃苦,是天生的好兵源。這就是為什麼戚家軍、曾國藩的軍隊,招兵時都要求是不識字的農民、礦工出身。這種人體力好,能吃苦,更能聽從將領,便於訓練和指揮打仗。如果再用傳銷的老祖宗那一套,天天給他們洗腦。我相信大家都見過傳銷的威力,洗過腦的人,那個痴迷不悟的倔強。所以,太平軍打起仗來,人人都視死如歸了。和這種人打仗,即使手拿鋤頭斧頭,一般的官軍,都不是對手。

    即使後來的湘軍,淮軍,論作戰勇敢,都不及太平軍。全靠武器先進,人多錢多,把太平軍耗死了。

    3、最後一個,就是內部團結問題。任何一個小的團隊,都會相對來說比較團結,內部比較和諧,矛盾比較小。對於已經立國兩百年的大清朝,則不同了。內部民族矛盾,地域矛盾,派系矛盾,個人矛盾,等等。各種矛盾,糾纏在一起,必然導致效率低下,指揮不靈。這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制,必然產生的現象。

    簡單的來說,太平軍將領一下,各個組織單元,立馬就會行動。而大清朝將令一下,卻要等半天,還有的人會以各種理由,減緩行軍,或者乾脆提前撤出戰鬥儲存實力。

    這樣的清軍,將帥無能,官兵求財畏死,官佐互相掣肘,那什麼來打敗太平天國三千不畏死的精銳?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軍興之初,太平軍將士和家屬加在一起不過萬餘人,作戰部隊大約數千人。

    而且,除了少數參與過天地會起義的部隊外,大多數都是沒有戰鬥經驗的貧苦群眾。

    而大清的反應也並不遲鈍。

    由於剛剛鎮壓了廣西天地會起義,大清對廣西地區的仍然保持著很高的警惕性,部署的兵力也不少。

    廣西巡撫偵知拜上帝會團營後,立刻組織了附近團營前來圍剿。咸豐更是令林則徐、李星沅督師,調向榮率6000綠營前來作戰。

    據大清戶部資料,自金田起義到攻克永安,大清已消耗軍餉620餘萬兩,累積調遣兵勇達7萬人!

    可不要小看這些兵勇。後來,這些在廣西就開始參與作戰的清軍,後來成了江南大營的主要力量,在湘軍崛起前,是大清最為依仗的精銳部隊!

    可是,太平軍仍然屢屢擊敗清軍,最後發展壯大了。

    太平軍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地制宜的山地防禦戰

    起義之初,太平軍主要以防禦戰為主。

    太平軍將士缺少戰鬥經驗,但許多人過去長期種山燒炭,對當地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也很擅長改造地形。

    而廣西山區多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山巒陡峭,樹木叢生,易守難攻。

    所以,在起義之初,他們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展開戰鬥,彌補作戰經驗不足的缺陷。

    他們在隘路陡峭處挖掘深溝,遍插竹籤,在山麓築造厚厚土牆,部署有限的火器。

    同時,又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在縱深部署機動部隊,隨時殲滅突入的少量清軍。

    地形不利於大兵團進攻,經過太平軍的改造後,清軍大兵團攻堅往往難以取勝。

    少數兵力迂迴突破後,又在崎嶇山路中被太平軍預備隊殲滅。

    因此,清軍往往不能迅速殲滅太平軍,只能轉取“坐守戰”,長圍久困,切斷太平軍補給。

    初生的太平軍由此獲得相對安全的環境,完善組織,改善戰術,逐漸成熟起來。

    後世史家多批評這個階段的太平軍坐困一地,過於保守。

    個人認為:對於缺乏戰鬥經驗的部隊來說,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展開戰鬥,積累作戰經驗,不失為穩妥之舉。

    巧妙的突圍戰

    當然,在清軍長圍久困之下,太平軍往往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就面臨糧食、物資短缺的問題,必須轉移。

    太平軍對於突圍戰的組織,也頗為巧妙。

    清軍兵力雖多,但在綿延山巒中,包圍圈往往難以做到處處嚴實。

    而且,除了向榮等部隊外,許多地方部署的團營,戰鬥意志薄弱、紀律鬆散。

    太平軍得以透過有效的情報偵察,找到清軍包圍圈的薄弱點。

    而太平軍對突圍的時機也頗為講究。

    他們往往選擇中旬月夜,最好是剛下過雨,道路泥濘的時候。

    微弱的月光、泥濘的道路,對常年在山地行走的太平軍將士來說不成問題,但對地形不熟的清軍來說則舉步維艱。

    因此,太平軍以先鋒(通常是羅大綱部)尋找縫隙,打出突破口,由前軍(通常是蕭朝貴部)控制道路,在後軍(通常是石達開、秦日綱)的掩護下,中軍(包括家屬)順利轉移。

    太平軍得以快速突破,並獲得一定的時間視窗實施轉移。

    不失時機的殲滅戰

    即使組織巧妙,但突圍,畢竟是最容易遭到損失的時候。

    太平軍早期的幾次重大挫折,都是在轉移階段部署不當,遭到重創的。

    但是,運動起來的清軍,也是最容易打擊的。

    太平軍早期幾次相對較大的殲滅戰,都是發生在轉移階段。

    由於多狹隘山路,清軍追擊時往往只能分幾路同時追擊。

    太平軍只要部署得當,可以以一部分軍隊牽制諸路,集中主力殲滅部分敵軍主力。

    腦洞大開的攻堅戰

    太平軍要獲得物資,尤其稀缺的洪藥(火藥),還必須攻略城市。

    可是,早期的太平軍沒有能力用常規手段大舉攻城,也還沒有發展出後來那樣純熟的土攻戰術。

    於是,太平軍多是以奇襲+土辦法攻城。

    攻打永安時,羅大綱率軍迅速奔襲。

    由於奔襲速度快,太平軍抵達時,永安城內只有1000的餘人,兵力奇缺。

    太平軍將鞭炮堆在城外西南角,風起時燃放,城頭的清軍目迷頭暈,一片混亂。太平軍趁勢將燃燒的紙炮扔入城內,並在迷霧中奮勇登城,控制南門,引導大軍入城。

    當清軍大隊前來救援時,太平軍已經破城一日!

    在攻打桂林時,羅大綱又假扮清軍,企圖“混”開城,可惜未遂。

    此外,由於太平軍攻城作戰多是出敵不意,迅速迫近,因此,守城清軍往往龜縮城內,太平軍總是能佔據城外險要。

    因此,即便太平軍不能破城,也能佔據有利地形,一面攻城,一面阻援。

    運動戰崛起

    防禦-轉移作戰雖然組織巧妙,但是,僅靠這種作戰樣式,太平軍始終無法作大。

    因此,在很長時間內,太平軍常常“兵不滿萬”,只能算是“求生存”。

    在防禦-轉移戰中錘鍊出戰鬥力後,太平軍開始了大範圍的運動戰。

    從廣西到湖南、湖北,儘管太平軍攻桂林、長沙這樣的大城不入,但因軍事素質提高,往往能一面攻城一面打援,並在攻城不利後順利轉移。

    而像一般的小縣城,太平軍往往奔襲可克,獲得物資、兵員。

    因此,太平軍儘管始終無法殲滅長期與之糾纏的清軍精銳,但他們仍然能不斷髮展壯大。

    在湖南,太平軍獲得大量礦工組成的土攻部隊,改善攻堅能力,又獲得大量水手組成的水營,掌握制水權後,已經成勢!

    當太平軍離開湖南時,他們的總人數已經由萬人發展到數十萬,作戰部隊已經由數千發展到近10萬,發展成一支可以與大清抗衡的龐大軍隊。

    在太平天國軍興之初,就力量而言,他們與對手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可是,當時的太平軍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他們以務實的戰略與強敵周旋;以創造性的民間智慧對抗敵人專業卻陳舊的軍事套路;以嚴明的紀律和高度協調與充滿官場劣俗相互推諉敵人血戰。

    因此,太平軍一步步作大、作強了。

    遺憾的是:不久,他們又以令人吃驚的速度腐化墮落,變成比對手更奇葩的勢力。

    因此,到太平天國後期,儘管太平軍數量已經不佔劣勢,甚至遠遠多於湘軍、淮軍,但他們內訌不斷,一盤散沙,走向覆滅。

  • 4 # 研究推背圖

    當兵巴不得讓貪官死,有個記錄三個太平軍進入清軍營地當兵沒有一個打的,反爾指明當官的住處,殺了當官的當兵的一鬨而散,這裡面的原因不言自明。

  • 5 # 春花秋月月如花

    清兵雖然愚昧無能,但是西方列強要在陸地上與清朝較量仍然要吃力。

    於是西方列強利用教會在中國扶持了太平天國這支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資金並對武裝人員進行訓練。

    當時清朝的武器與太平天國的先進火器有代差開始階段被太平天國輕鬆擊敗。

    隨著局勢的進展太平天國佔領了大片土地,西方列強見時機成熟就向太平天國提條件索要利益等,但洪秀全翅膀硬了,不答應。

    西方列強與太平天國翻臉後就停止了向太平天國提供先進武器,同時的清朝卻非常好說話,對西方列強提的條件要求都能滿足。在清朝與太平天國鬥爭時西方列強開始支援清政府,在後期賣給清朝的武器中已經有機槍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同時太平天國又忙於權力鬥爭士氣低落,最終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陸游算頂級詩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