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中國的朝代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同,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是一個政治比較早熟的國家,民眾有嚴重的畏亂心理(大一統即是這種心理的必然結果),因此,中國不惜犧牲社會的效率和活力,也要把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都給消除了。這其中,就包括了取消神權、巫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雖然神婆之類始終存在,不過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勢力,神權在周王朝時就已經式微了。因此,中國的封建時代是“家天下”時期,統御萬姓之民而奉一家一姓。
朝,原本意思是當下。孔子說過“丈於朝”,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因此“朝”類似現在只所說的“國家統治政權”(即國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並非等同於現代定義的“國家”。
代,就比較好理解了,代際傳承,血緣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朝代”合稱,則是當下政權統治者權力的代際傳承的意思。
不過,這個當下政權也不是沒有標準,因為還有很有割據政權,他們也自稱大國(夜郎自大),自命正統(如赫連勃勃建統萬城,寓意君臨天下,統御四方),怎麼區分他們呢?
這裡有一個“國”的概念。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國”,不等同於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這個“國”是指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比如,戰國七雄,皆稱國而不稱朝。周天子雖然只有一隅之地,可還是天下共主。
那麼,什麼時候稱“朝”,什麼時候稱“國”呢?
以秦朝為例,在一統六國之前,都稱秦國,只是一個比較大的諸侯國。統一六國之後,稱秦朝,是為天下共主。由此觀之,一統華夏,乃是稱朝的先決條件。
可是很快時代又變了。
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強勢崛起,可是隨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逐漸式微,甚至偏居江南一隅,北方中原淪為異族的統治區域。那該怎麼判定,哪個稱“國”,哪個稱“朝”呢?
史官們給的標準答案是,正統所在即稱“朝”,除此之外皆稱“國”。如東晉稱朝,五胡十六國稱國。只是後來隋唐統一天下,其法統得自北朝,因此認定南北雙方皆是正統。其實,北魏時期,中原一帶文化衣冠已經大體恢復,北魏中期以後,就開始與南朝爭奪正統地位了。
到後來的兩宋時期,也因為分裂時期的正統問題糾纏不休,因為誰都沒有完全一統,只能爭正統的名分。偏巧遼、金、兩宋都是漢學漢法,尤其金國政權,還佔據了中原一帶,自命正統霸權。元朝統一後,在這個問題上也沒糾結多長時間,因為不管誰是正統,最後都不影響元朝的正統地位。所以,乾脆,一股腦地都給修了史書,都成了正統。
話說到這裡,西夏該稱“國”還是稱“朝”也應該有一個判斷了吧。
說到這裡,再說一點題外話。
西夏國土面積不小,有80萬平方公里,32州,民眾300多萬,兵民不分,全國勝兵50萬。國雖小,卻極為彪悍,與宋朝、契丹、金國對峙190多年,堪稱另一個時代的《三國志》(遼、金、元算是魏晉一般的存在)。可是西夏人給後來統一全國的元朝統治者的印象太壞,也太深了,所以元朝給遼、金、宋都修了史書,唯獨沒有給西夏修史。西夏國的事,都是在別國史書中才能找得到。
不過,即便給西夏國修了史,其地位也不過是蜀、吳一般,皆稱“主”而不稱“帝”,是以西夏割據政權無疑。
-
3 # 中國歷史研究所
看看朝代的定義: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一個詞。
對於秦漢唐這些強大的王朝來說,稱為一個朝代並沒有多大的爭論,但是相對於南北朝時期,還有宋朝時期,這個時候就有很多爭議了,因為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南方北方地方政權太多了。沒有哪一個政權能夠統一。而在宋時也是一樣,宋時就有遼,金,西夏,蒙古,大理等等。這些政權如果按照大一統的王朝領土來說的話,只有把這些地方政權都統一了才能算是一個朝代,但是這些政權誰也沒有做到,包括我們一直說的宋朝。即使是北宋時期當時的遼國,後來的金國,西夏等等都是佔據了很大的領土的。
所以準確的說這個時候都不能算是一個朝代。不管是西夏,還是遼國,金國,宋等等都不能算是有朝代。為什麼?
其實朝代一個開始的定義就是隻有天下共主者才敢稱朝。什麼意思?就是天下人都認可的,天下之主,只有一統天下才能稱為朝。比如戰國時代,當時國家太多了,各個國家都只是稱國,只有秦國統一之後才稱為秦朝。那麼按照這個定義來說的話,西夏毫無疑問不能算是一個朝代,只能是一個地方政權。
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發生了變化,從這之後隨便一個小政權都敢稱朝了,就說宋朝時期,其實當時不管是金人還是契丹人都沒有把宋稱為宋朝,也只是說宋國,因為只是這些分裂的政權往往都不會承認對方有稱朝的資格。
其實這個問題就像稱帝一樣的,一開始有哪個人敢稱帝,只有一統天下了才敢稱帝,但是到後來隨便一個小政權的統治者都敢冒出來稱帝,比如說三國的袁術,隋末的王世充稱帝,元末的陳友諒稱帝等等,這些人哪個統一了,而且當時比自己強大的政權都有,他們都敢稱帝。
所以說西夏是一個地方政權還是一個朝代,就看你是以哪個意思來理解了。
-
4 # 鄭說豫見
西夏到底算不算一個朝代?
先來能清楚啥是朝代。
中國文字一字一意。先說朝,朝有早晨的意思,有朝拜的的意思,有朝廷的意思。具體到朝廷而言,就是要求其他國家、諸侯要像朝拜太陽一樣對待自己。朝廷擁有絕對的權威,是主宰的力量。朝廷可以頒佈法令、授予爵位職位,甚至直接出兵幫助搞定諸侯國的事情,以維護朝廷的權威。
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王。之所以叫朝,是因為他必須像太陽一樣獨一無二,說一不二。如果有人自立為王而不能征討或者征討失敗,朝廷的權威就會下降或者失去。諸侯就會懈怠或者輕視王室,不按時朝拜,不貢獻禮物,不出兵協助征戰,這個朝就要衰落了。
有點像黑社會老大,向人家收了保護費,就要保護人家,遇到事情也必須要出頭的。如果有另外一個黑社會過來收保護費,就是挑戰老大的權威,必然面臨一場爭鬥,決出勝負,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要想成為一個朝,在一個文化領域,是不能有挑戰者的。如果有挑戰者,必然處於戰爭狀態,不會有和平的。朝與國從來不是一個平等的概念,朝是眾國之君主,國家的君主是國王,而朝的君主是皇帝,是凌駕於國王之上的存在。
一個王朝,把自己管轄的區域稱為中國,自己是天朝上國,外邊是化外之地,只有做藩屬和稱臣納貢的份兒,甚至求為藩屬也不一定被允許。
很顯然,西夏沒有達到那個境界,西夏立國之前臣服於唐、宋,自立為王,也從來沒有徵服過宋國及契丹,後期有臣服於蒙古,只能算一個割據政權。嚴格意義上來說,宋也不能被稱為一個朝代,宋朝連傳統的漢地都沒有完全收復,頂多算是南朝。只是基於漢族的正統思想,把遼金西夏大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視為夷狄,宋為正統。
一個朝可以延續若干代,或者若干世,比如說秦朝二世而亡,隋朝僅傳兩代,大清十二帝,是在一個朝內部換了代,敬奉的還是一個祖,比如朱棣篡了侄子的位置,但仍敬奉朱元璋這個太祖,自己仍為宗。
朝代的概念與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顯然不同,朝代可以沒有明確的疆域概念,只要有朝廷就行。現在講究國與國之間平等,互相尊重。所以朝廷的說法也過時了。但中國的歷史,就是王朝更迭的歷史,比如強漢盛唐,是魯迅口中所謂坐穩了奴隸的時代。實在找不到代表的朝代,則被描述為混亂的時代,比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是魯迅口中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
-
5 # 做和說不一樣
男女之間就存在純友誼。2.友誼是分階段的,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來控制。但是蠢蠢欲動的內心,有時也會使得我們跨越這一步。
-
6 # 使用者52632712080
南無阿彌陀佛。有國家,也有史學家,別人說算,就算,不算,也沒關係,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一切順其自然。南無阿彌陀佛。
-
7 # 餐具廠zhangwen1981
算,夏天慶十二年(公元1205年)蒙古第一次向西夏顯示強大的武力。三月,成吉思汗藉口西夏收納了蒙古仇人,率兵攻破力吉里寨(即應裡縣),並且縱兵瓜、沙諸州進行擄掠。西夏統治階級對蒙古軍隊的突然進攻束手無策,只得任其蹂躪。四月,成吉思汗退兵經過夏落思城,又“大掠人民及其駱駝而還”。純佑對成吉思汗滅亡西夏的企圖沒有足夠的認識,因而當蒙古退兵後,以為從此可以太平,於是下令大赦國內,做起西夏再度“中興的美夢。
可是,好夢不長,夏應天二年(公元1207年)九月,蒙古又以安全廢黜純佑沒有通報為藉口,第二次出兵,攻佔了兀刺海城。安全調集右廂各路兵進行抵抗,蒙古軍隊在夏境攻掠數月,因糧草接濟不上而退兵。
應天四年(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為了消除滅亡金朝的後顧之憂,第三次出兵徵西夏。三月,派兵自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南)北,由居延海關口攻入河西。安全遣皇子承禎、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率兵五萬竭力抵抗,但沒有能抵禦住蒙古軍隊的強大攻勢面慘遭失敗,高逸被俘後不屈被殺。四月,蒙古兵再度圍攻兀刺海城。太傅西壁氏率兵和蒙古軍隊進行了激烈的巷戰,夏兵戰敗,城陷。七月,蒙古軍隊進攻右廂朝順軍司所在地克夷門。西夏在克夷門原有駐兵七萬多,安全獲悉蒙古軍隊進攻的訊息後,又派嵬名令公率兵五萬增援,夏兵堅守兩個多月,城最後還是被蒙古軍隊攻陷。嵬名令公也做了蒙古軍隊的俘虜。蒙古軍隊乘勝包圍中興府。安全束手無策,只好親自督軍登城防守。九月,正遇大雨,河水暴漲。成吉思汗派兵築起堤壩,提高水位,引水灌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掩死者無數。城牆即將塌時,突然河水決堤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才退兵解圍。蒙古退兵以後,成吉思汗遣太傅訛答入城招諭,安全只好納女求和,蒙古遂放還嵬名令公。
蒙古和西夏議和後,便集中力量進攻金朝,金在蒙古大軍的攻勢下,於公元1214年將都城遷至汴京。從公元1216年起,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開始第一次西征,先後滅掉了今伊犁河以西的西遼和花刺子模王國。蒙古在西征和進攻金朝的過程中,不斷向夏國徵兵。西夏“不堪奔命,禮意漸疏”,於是又惹怒了蒙古。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十二月,蒙古軍隊渡過黃河,第四次出征西夏,當蒙古軍隊逼近中興府的時候,遵頊驚恐萬狀,將太子德任留在城緘領兵防守,自己匆忙逃竄西涼,夏兵無力抵抗,再次向蒙古請降。
公元1223年,遵頊讓位給德旺。德旺想趁成吉思汗親自率軍西征的機會,把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聯合起來,共同抗擊蒙古。當蒙古得悉西夏“陰結外援,蓄異圖”的訊息以後,決定調集大軍滅亡西夏。
夏乾定元年(公元1224年)九月,蒙古軍隊攻破銀州,夏兵數萬人戰死,夏將塔海被俘後受害。德旺向蒙古表示願意投降和派遣人質,蒙古才退兵。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勝利,回到摸北。次年二月,成吉思汗藉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又親自統兵十萬,由北路攻入夏境。先破西夏的軍事重鎮黑水、兀刺海等城。接著,蒙古大將阿答赤率軍與畏兀兒亦都護合兵攻沙州。夏將藉辣恩義領兵頑強抵抗,蒙古軍經過月餘的強攻才攻克沙州。五月,蒙古軍揮兵南下,先後攻陷肅州、甘州和西涼府。至此,西夏的右臂河西地區,幾乎全部喪失。
在蒙古大軍壓境、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夏城連連失守。乾定三年(公元1226年)五月,六十四歲的上皇遵頊病死,諡曰英文皇帝,廟號神宗。時隔兩月,德旺憂悸成疾,也發病面死,卒年四十六,廟號獻宗。德旺死後,獻宗的侄子睨被擁立繼位。
蒙古軍隊分成東西兩路向西夏都城挺進。八月,西路軍越過沙陀(今寧夏中衛縣西),搶佔了黃河九渡,攻陷應裡。十月,東路軍攻破夏州。兩路夾擊,形成對西夏政治、經濟中心靈、興地區的鉗形攻勢。十一月,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大軍圍攻靈州。末主睨遣大將嵬名令公率十萬大軍緊急赴援,途中被蒙古軍隊打敗。德任領固守靈州的夏兵和蒙古軍隊進行死戰,其激烈的程度為蒙古作戰以來所少見。最後因夏兵傷亡慘重而失敗。靈州失陷,德任被蒙古軍隊俘獲,不屈被殺。十二月,蒙古軍隊攻克鹽州川,派兵四處搜尋,燒殺搶掠,夏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乾定四年(公元1227年)一月,末主睨以蒙古兵臨城下,國勢瀕危,顧不得改元,繼續使用乾定年號。這時,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兵的後路。末主睨被蒙古軍圍困在中興府內,一籌莫展,委託右丞相高良惠領兵抵抗。高良惠“內鎮百官、外勵將士”,領兵在都城日夜拒守,積勞成疾。部下勸他保重,他感嘆說:“我身為國臣,不能消除禍亂,使敵寇深入至此,活著有什麼用呢?”最後由於勞累過度而死。閏五月,成吉盡汗回師隆德,因氣天炎熱,避暑於六盤山,派御帳前首千戶察罕赴中興府諭降。六月間,又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睨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向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七月,成窯思汗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全部殺掉。不久,末主睨率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古軍隊帶著末主等行至薩里川,成吉思汗病死。蒙古軍隊為了防止夏主生變,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末主睨等殺死。建國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終於滅亡。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和西夏是不同的,夏朝是中國被確認最早的一個朝代,而西夏則是宋朝時期的地方割據的少數民族政權。中國歷史上大的朝代的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記憶: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在這些朝代更替過程中,還有周秦之間的春秋戰國、漢晉之間的三國、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等分裂割據時期都是中國的歷史更替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