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山手卷

    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跟著孔子?

    首先,孔子是私學的先行者。

    孔子生活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在那個時代,讀書還是貴族階層的事,布衣階層讀書還是一個奢侈的夢,是孔子使得這個夢變成了現實。孔子創立了私學,打破了貴族階層的壟斷,使得教育在一定範圍內開始普及。他雖不是創辦私學第一人,但他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使得人人都有機會親近知識。如果問為什麼是孔子而不是別人。這就是第一個原因。

    其次,孔子有大志。

    孔子的志向在哪裡呢?《論語·先進》中孔子問弟子志向,曾皙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長嘆一聲,說:“吾與點也。”曾皙想象了一幅暮春時節百姓自在生活的美好畫面,孔子說,“我與點志向一致啊!”點即是曾皙。

    孔子一生志為安頓百姓,要實現這個志向,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參與政治。但即使他仕途受挫,被迫離開國家,四處奔波勞頓,“惶惶然如喪家之犬”,也依然告訴我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最後,孔子有德。

    在《論語·學而》中子禽問子貢:“夫子到了哪個國家,就能聽到那個國家的政務,這是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老人家的呢?”子貢說:“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嚴肅、節儉、謙遜得到的。他老人家的方法和別人的方法不相同吧?” 溫、良、恭、儉、讓便是孔子給人的感受。非是孔子要去求人,而是與孔子交談能夠感受到平等與被尊重,才會願意主動敞開自己啊!

    回到這個問題。在那個時代,孔子為什麼會被那麼多人追隨呢?也不妨先問問我們自己,作為獨立自由的個體,我們自己願意去追隨的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首先,他應當是志趣相投的人,否則不願有更深的交往。其次,他還應當是有魄力的人,否則他無法領導別人。同時,他應該有真知灼見,是一個“意見領袖”,非如此,才會有人願意追隨。

    試問,有幾人可做到呢?

    圖/網路

  • 2 # 護膚品招商和旅遊

    一,孔子為一代名師,名師出高徒,衝著孔子在名氣就有無數人擠破腦袋想做孔子的弟子。

    二,孔子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需要去傳播他的學說文化,就需要培養更多的弟子去幫助他把儒家發揚光大。

  • 3 # 軒轅凌霄

    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們想一想,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孔子所在的魯國,齊國等等這些國家,其實國土都比較小,都是我們現在國土的一部分而已,就說魯國吧,那時候魯國全華人口才有多少,魯國國王的皇宮能容納多少人辦公呢?

    文武百官,我們假設有一百個官吧,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加上皇帝才多少人,那麼魯國如此,孔子周遊列國的這些國家還不都是如此。

    全國面積有限

    全華人口有限

    受過高等教育的文官武將就更有限

    那麼我們看看孔子的門下有多少人,按照歷史的記載,孔子有七十二賢人,從孔子學習的學生有三千人,這是一股龐大的勢力,我們就算孔子是公司董事長吧,孔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受過高等教育的總人數超過三千人,其中還有七十二個教授級博士生導師。這些人有文有武,可以說孔子門下的學生文武雙全,這在當時春秋的歷史背景下,是多麼強大的一股政治勢力。

    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哪個國君敢收留孔子呢?

    孔子門下學生能包攬管理這個國家的所有官職,哪個國君在當時敢這麼做呢?

    所以我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正是因為孔子講學講的太好了,門生故吏遍天下,周遊列國的時候,各個國家的國君才不敢收留容納,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孔子教的都是真東西 弟子們絕不會離開!

  • 4 # 德平不惑

    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1.在沒有科舉之前,和平社會的上升通道是什麼?基本都是靠舉薦和世襲.

    2.這兩種拼的就是關係和出生.

    3.出生,我們無法選擇,拼的是命.

    4.剩餘的只有一條上升之路可以努力拼搏:關係.

    5.關係如流量,可以成功的兩條路:

    (1)傍大V獲取流量.

    (2)已成大V自帶流量.

    6.孔子就是春秋時代的大V.

    7.我的觀點就是:不是願意,而是需求.

    一條人生可以晉級的需求之路,希望之路.

    8.今天,如同昨日,變得只是攫利的人,不變的永遠都是利益.

  • 5 # 現實的完美

    孔子為什麼被後世尊人聖人?聖者無濁!用現在話說就是心靈美的人!不管什麼和他交往都會生敬畏之心!當然會有很多人喜歡!光明誰不喜歡?現在為我很少有老師讓學生們敬仰?

  • 6 # 山堅海闊

    這個問題,問的沒法準確回答,只能從歷史故事的點滴中猜測。比如說子貢,孔子弟子當中最有錢的一個,在當孔子弟子前,就是個富商,牛到什麼程度呢?與諸侯分庭抗禮。子貢最後為孔子守孝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從這些故事來看,肯定是子貢與諸侯們分庭抗禮導致諸侯不滿和怨恨,使得子貢的生意大受影響。當他學了孔子的禮之後,即使有與諸侯分庭抗禮的實力,仍然給諸侯磕頭以示謙虛,其中的利益絕不是小數目。

    至於其他的弟子我想各有原因,總得來說是比較有效的獲得現實利益,就是透過求名獲利。莊子所以說魯國無儒就是指名不符實。這說明一點周人治國民風樸實,孔子夾了些虛偽。就是今天說真話的鬥得過說假話的嗎?

  • 7 # 魯中居士

    兩千多年了,七十多萬天啦,每一天裡都有人問這種問題喲!其實很簡單,就是跟孔子學習如何做人!此乃"顏苦孔之卓也"!

  • 8 # 通玄道人

    因為孔子講的是正道,是為天下老百姓著想。用道德,用個人魅力,征服了他的弟子。心服者,如三千弟子之服孔子也。

  • 9 # 仁己及人

    因為本身就是天上下來度人的,所以一定會有很多弟子,而且會有很多典籍留下來,成為學派。

    那個年代,全世界範圍內誕生了幾大聖人,耶穌,老子,孔子和佛陀。所說內容雖然有差別,但是還是很多共同點,比如都強調仁慈仁義,都強調孝順(看看摩西十戒),都強調誠實,戒律等等,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他們所支撐的文明也成了現代社會的幾個大的文明,為何?就是天道傳下來的,天道或者解脫道化現人間度人。

    所以說,在天為道,在地為德,天人感應都是存在的。地上的人不仁不義,亂來,不順應天道,就容易遭災禍,而順應天道,則容易發達。所以說,仁義禮智信等價值是永恆的

  • 10 # 走自己的路182757971

    因為當時孔子周遊列國,每到一個地方總得辦個講座吧?到後來孔子成名後為蹭孔子熱度凡是去聽孔子講座者都自稱為其弟子。仔細算來在當時才三千弟子,別忘了是周遊列國收的,真不算多。

  • 11 # 蘭州易道王

    跟著孔子學,考官啊!別家的學問,科考不取唄!現代知識分子中,不少人尊孔,因為有2000多年一直獨尊儒術,成了歷史慣性與文化思維慣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三十歲去哪裡面試都嫌棄年紀大,難道30歲以後就要當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