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哥在義烏

    三國演義裡面有這麼一段諸葛亮在北伐的伐魏戰爭中,馬謖丟了街亭,馬懿率領十幾萬大軍乘勝追擊,追擊的大軍已經到了今天的勉縣,諸葛亮當時手下既沒有兵,又沒有將,當時的城裡只有區區的2000精兵,如果和司馬懿對抗,那就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但諸葛亮根據經常和司馬懿交戰,瞭解司馬懿的個性,司馬懿此人深信多疑,再加上司馬懿對諸葛亮用兵也有深深的體會,因為司馬懿在和諸葛亮的屢次交戰中沒有撈到一點好處,也沒佔到多少便宜,諸葛亮就擺起了空城計城門大開,城門口兩邊還有四人掃地,城裡還有百姓在走動,司馬懿的率領的大軍追到城下一看,葛亮悠閒地帶著兩個書童,在城樓上彈起了曲子司馬懿一看諸葛亮還彈的曲子,

    坐在那裡穩如泰山,絲毫沒有一點點擔心他的十幾萬大軍已經攻來,司馬懿就立即停了下來,向城樓上觀望,這時司馬懿發現城門裡面有塵土飛起就懷疑諸葛亮在附近埋伏有重兵,於是就命令大軍撤退看著司馬懿的大軍漸漸遠去當時的諸葛亮也嚇了一身冷汗。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其實這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故意寫出來的因為這是故事情節的需要,按常理說,司馬懿此人何等的精明他的大軍已經追到了城下,手下有十幾萬大軍那完全可以派一萬兩萬兵力去進攻試探一下那司馬懿為什麼他沒有這樣做了?反而成就了諸葛亮空城計的美名了,這就和當時的大環境是分不開的,因為司馬懿太需要諸葛亮了諸葛亮不但不能死,而且還要好好的活著,這樣他才有用武之地,如果諸葛亮死了,司馬懿他也知道他自己的下場,諸葛亮一死曹魏就沒有了對手那他回去還不是被曹魏殺掉,會滅了自己滿門?司馬懿這樣做並不是要放過諸葛亮而是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這關係到他司馬家族的身家性命沒有了諸葛亮,也就沒有了司馬懿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擺空城計一首曲子,嚇退了司馬懿十幾萬大軍的緣故了!

  • 2 # 後日射羿2237754646

    第一次北伐,失空斬的內容就不說了,街亭之敗怪諸葛亮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害了大軍更害了馬謖 而空城計一說,人們被騙了很多年。

    為什麼人們會被騙呢?因為精彩,精彩到諸葛西城樓上撫琴一曲就嚇跑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但其實不然。我覺得空城計實為知音會。司馬和諸葛就像一對情人,合演了一齣戲而已。

    大家想啊,十五萬人馬圍城,都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了,司馬懿卻狼狽逃跑,這可能嗎?要是我用兵,派一小股死士,就算五千人吧,衝進西城,到時候有沒有伏兵立刻就能知道。再不就一頓甩石機或者萬箭齊發什麼的,怎麼都行啊!都聽到琴聲了,離得遠嗎?直接射下來不就完了,還一聽彈琴就跑了?再或者圍而不攻,圍點打援,困死諸葛亮。

    所以,我覺得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自從司馬懿一出山,大家看諸葛亮就一次次用兵出現失誤。戰略戰術用人用兵都或多或少出現問題。甚至到最後,自己也被司馬懿活活拖死。可見,司馬懿並不害怕諸葛亮。

    我個人認為司馬懿的智慧謀略可能更勝諸葛亮不止一點點。司馬懿甚至未必把諸葛亮當回事。他真正的敵人是他的後方,整個曹魏集團。曹操後期,曹丕,曹叡,曹爽,曹休都想殺了司馬懿,甚至滅其族,直到司馬篡位,用的也是詐死之計,可見他的後方多麼可怕啊!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何況司馬懿是走狗嗎?簡直是條藏獒,根本沒法控制。如果諸葛亮死了,曹魏還用得著留著司馬懿嗎?況且當時我想司馬懿也考慮到了兩個兒子還小,並不成熟,更不老辣,他們還需要時間成長。他這一衝進去,諸葛亮必死,但這哥們一旦掛了,自己也就沒用了。所以他們是同生共死的關係!

    而諸葛亮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司馬懿怎麼退兵啊?沒理由啊。所以諸葛亮就幫了他一下,用琴聲傳遞了共生共死的資訊,也用琴聲幫助司馬懿,給他找了個退兵的理由!不然回去司馬懿如何交代啊?!於是倆人就合演了這齣戲。諸葛一彈琴,司馬狼狽逃跑。

  • 3 # 波浪壯闊任我秀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作者羅貫中虛構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神化諸葛亮,體現諸葛亮膽大心細、用兵如神,處變不驚。

    但羅貫中把牛逼吹大了,空城計寫的有點不符合軍事常識:司馬懿費九牛二虎之力率十五萬大軍圍城,不發一槍一彈,僅聽諸葛亮之琴聲便落荒而逃是有悖常理的,再怎麼樣也該射—通亂箭或派小股人馬試探一下再作決定,因為這不需要啥成本,也很容易試探出虛實。但老羅沒考慮到,因為他畢竟只是個小說家。

    雖然空城計有點懸,但依然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幾百年過去了,人們仍對它津津樂道,甚至把它編成戲曲,拍成影視劇,或許這就是三國文化的魅力吧!

  • 4 # 老薑聰蒜

    為什麼諸葛亮在城頭彈琴一曲,司馬懿退兵了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讓司馬懿三驚而退。

    一驚是諸葛亮不按常理出牌。 諸葛亮一生帶兵行事謹慎,六出祁山北伐,都是老套路出征,既不敢採納魏延的奇襲子午谷計劃,也不敢與司馬懿大軍正面交鋒。一向以計取勝,計取不勝,就退兵,退兵時也必使計,以防追兵。

    作為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帶兵策略心知肚明。以致諸葛亮給他寄女人衣服,罵他膽小象女人,司馬懿欣然接受,就是不出戰。怕中計。所以司馬懿有怕中計。

    二驚是琴曲是高山流水。諸葛亮在城樓上悠閒的彈琴,這琴曲既不是體現戰爭的十面埋伏,也不是體現愛情的鳳求凰。而是彈給知音聽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傳,司馬懿知道這意思,就是我諸葛亮今天彈的曲子,你懂的。我大開城門,你也是懂的。司馬懿之前懷疑中計的心情,此時更加堅信了有計。

    三驚是琴聲的純淨迷人。在城樓上,諸葛亮既沒有跟司馬懿打一聲招呼,而且俯首專一彈琴,彷彿城下沒有追兵,只有潺潺流水,鳥鳴花間。琴聲不慌亂,琴低沉,流暢悠揚,真情攜切切私語,拔動了每一位戰士的心,也拔動了司馬懿的心。於是司馬懿在馬上失聲大叫:“中計了,快跑!”

    司馬懿果然中了計,空城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家》中嚴叔嚴嬸被趕出家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