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瑪雅古堡
-
2 # 花貓貓9527
應該是類似於現在的三輪車,三輪車的手把不是像牛頭嗎?三輪車一個人用腳蹬也不大費力,只是三國時代沒有鏈條,可能是齒輪傳動的,後來沒人會做齒輪⚙可能就失傳了
-
3 # 薩沙
基本可以肯定,木牛流馬就是獨輪車。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與妻子黃月英及蒲元等人發明的運輸工具。
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4百斤以上(相當於今天的100公斤),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上圖搞得像機器人一樣,誇張。
其實,在四川那種棧道、山路上就算是今天,也沒有什麼可靠的運輸工具。
可以說,獨輪車幾乎是唯一可行的運輸工具。
獨輪車可以經過這些複雜的山路。
這裡道路狹窄崎嶇,四輪車甚至兩輪車都無法有效行走,只有獨輪車可以執行。
獨輪車在路況較好時,可以由一個人推車操縱,其餘多個人幫助推行,可以運載上百公斤糧食。
即便路況不要的時候,1個人也可以推著走了。
而木流牛馬是有4條腿的,在山路上如果推車人精疲力盡,可以暫時撐在地上,不用一直用力。
而大部隊運輸,一天不過行走20裡,符合獨輪車的速度。如果是其他車輛甚至騾馬運輸,不可能一天只走這點距離。
其實木牛流馬沒什麼神秘的,就是獨輪車。
諸葛亮不是穿越者,不可能超越時代設計運輸工具。
在古代沒有足夠騾馬的情況下,獨輪車是山地運輸最簡單有效的工具了。
如果採用挑擔,四川很多山地挑擔很危險,搞不好就墜崖而死。
而採用人力揹負,一個人能夠扛個三四十斤走山路就很了不起了,而獨輪車可以裝100斤左右。
今天的白領,扛三四斤走山路都得死。
-
4 # 韶華傾夢
蜀道崎嶇,遠來勞苦。崎嶇就意味著道路的高低不平,而蜀道又是以狹窄幽長聞名。
蜀漢佔據著益州,諸葛亮的北伐大多數是出祁山來侵襲曹魏。而在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之時,就是復出祁山,自斜谷到劍閣,總共駐紮了十四個大寨。按照諸葛亮的計劃,是想要佯攻北原,暗地裡直取渭濱。
但諸葛亮沒有想到,他用兵謹慎且缺乏冒險精神的特點被司馬懿所洞悉。所以,司馬懿很確定地向曹魏諸將表示,諸葛亮不會出武功山,只要到渭河阻擋就行。事實證明,最瞭解你的恰巧是你的對手。諸葛亮被迫和司馬懿對陣在渭河兩岸。
也就是在這種有持久戰趨勢的情況下,木牛流馬被引了出來。因為蜀軍的糧食囤積在劍閣,人夫牛馬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搬運是很不利的。而在漢之時,便已有獨輪車和雙輪車的實操了。但是,因為棧道的特殊情況,使得這兩種運輸工具難以得到最優的效果。
所以,為了方便後勤的運輸,諸葛亮和夫人黃月英一起對獨輪車進行了全新的改造。新的獨輪車依然是人力獨輪車,但是卻一腳四足。所謂四足,就是在車邊前後裝上四根木柱,這樣能夠穩當地透過崎嶇的棧道。而且其速度是,人行六尺,牛行四步。簡單地說,就是人走一步,輪子轉到四次,能夠較大程度地減少人所使用的力氣,
更為關鍵的是,每一隻木牛能夠裝載供十人一個月所需的糧食。所以,這樣更加能為後勤提高效率,使得諸葛亮能夠在持久戰中堅持下去。
但可惜的是,諸葛亮雖然做足了準備,但還是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在上方谷一戰中,司馬懿僥倖地從諸葛亮的埋伏圈逃脫後,便一直堅守在營寨不出戰了。而諸葛亮的身體也越來越糟,最後無奈地逝世於五丈原。
-
5 # 史海逐浪大徐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都有提到諸葛亮為了解決糧草運輸問題,研製出了木牛流馬。
關於木牛流馬是否真實存在,以及這木牛流馬的模樣,都存在不少爭議。
在我看來木牛流馬應該是存在的,但是遠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北伐糧草供給一直困擾諸葛亮的巨大難題。
諸葛亮想不明白,蕭何為什麼能糧食送上去,自己就做不到呢?有水利專家分析,幾百年前水路通暢,後來水路斷絕了,諸葛亮並不知道。
木牛流馬應該是對當時運輸工具的一種改良升級。正史中的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誇張。
羅貫中想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但看起來寫的近似於妖怪一樣了,過猶不及。
-
6 # 巽芳公子
說諸葛亮木牛流馬是自動跑的機器牛自然太神話了,但如果說木牛流馬就是獨輪車簡直是在侮辱諸葛亮智商,侮辱古人智商,也是在侮辱讀者智商。
首先從技術角度,獨輪車沒有任何巧妙可言,只要發明了車輪,就會有獨輪車,因為二者之間沒有什麼機械技術瓶頸需要突破。從這個方面講,至少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獨輪車了。
其次《三國志》裡明確說過諸葛亮“善巧思”,對於木牛流馬,陳壽是當作一項創新和發明來記載的,這種已有的,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會專門記載為發明嗎?
其次《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時特別說明了各項元件的尺寸,如下:
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頷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感興趣的可以去搜全文。從描述來看,和獨輪車差別也太大了吧?
綜述,不要人云亦云地把木牛流馬和獨輪車等同,保持一點獨立思考能力。
至於真正的木牛流馬是什麼,從《諸葛亮集》的描述來看,很可能類似於一種發條機關,利用槓桿,齒輪等原理以閥門操縱的一種至少四輪木車。
-
7 # 百科千尋君
早在宋代,就有人認為木牛流馬是“獨輪車”,這種說法也沒什麼對不對的,反正都失傳了。▲老三國裡面的道具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記載:“小車: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這裡認為木牛就是小車,流馬就是獨輪車。《宋史》、《歷代名臣奏議》等書中也認為木牛流馬是“獨輪車”
宋代陳師道在《後山叢談》認為木牛是獨輪車,流馬是四輪車。李昉的《太平御覽》和《南齊書·祖沖之傳》認為木牛流馬是步行機械。還有人認為木牛流馬是自動機械的。說法莫衷一是。▲新三國裡面的道具
木牛流馬歷來為史家所重,在民間也有廣泛影響。經過歷代輾轉抄錄史料記載已有多個版本,無法統一,木牛流馬到底是怎樣的東西已無法知曉,畢竟失傳1780多年了,沒有圖紙和實物流傳下來,成為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個不解之謎。▲山東淄博市博物館展出的木牛模型
雖然通常認為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的,但也有人提出異議,比如趙無聲在《快史拾遺》中提及:“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他就認為木牛流馬是蒲元所造,蒲元是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刀匠,曾為諸葛亮制刀。還有人認為木牛流馬是團隊的結晶,諸葛亮只是帶頭人,由於諸葛亮的名氣太大,就全算在他頭上,民間傳說對諸葛亮也進行了神話,與諸葛亮有關的東西也多是真假參半,亦真亦幻了。▲北京《軍事博物館》的木牛展品
目前流傳下來的關於木牛流馬外形最完整的描述來自於《諸葛亮集》。
《三國志注》引《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記載:
“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對於木牛流馬的描述非常詳盡了,只可惜沒有圖紙和實物。木牛和流馬是兩種機械,流馬是木牛的加強版,這裡分開描述了木牛和流馬,其中“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是對木牛功能的描述。據三國文化研究中心郭清華考證,木牛可以載大米600斤,日行二十里說明它的速度並不快,人不大勞說明木牛隻是一個省力工具,仍然需要人力操縱,並非自動機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木牛復原品
目前已經復原出來的木牛流馬有單輪的、四足的、四輪的、走軌道的、向下衝滑道的,從一個輪子到16個輪子各式各樣的,很多景區、紀念館、博物館裡都展出了一些木牛流馬複製品,木牛居多,流馬少見,因為流馬的製作要求更高。比較粗糙的復原就是在一個獨輪車上安一個木製的牛頭,複雜一點的加一些不知道啥作用的木頭。
總之,真正的木牛流馬已經復原不出來了。
-
8 # 淨月暖陽
很多學者認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四五十年前在四川還常見的獨輪車(四川當地叫雞公車)。可我卻不這麼認為。
諸葛亮的木流牛馬,不僅是三國演義這種文學作品裡有出現,大家都知道,文學作品都可以誇大,諸葛亮在演義中幾乎通神,能掐會算,呼風喚雨。而三國演義成書離三國已距上千年,更不可能如實記錄,自然想像成份較多。
而在《三國志》這樣的嚴肅史籍中,就有木流牛馬的記載,且不止一處。三國志成書在西晉,距三國時期不足百年,而陳壽又在四川,同時記錄的連弩得以流傳,證明確有相應的實物。只是史籍對實物描述語焉不詳,一是中國習慣於寫意描述,不記原理圖樣。二是當時並沒失傳,只說名字大家自然知道所言何物,沒必要解釋。
四川的雞公車(獨輪車),並非車象公雞形狀,(現在有些景點的雞公車,在車頭搞個公雞模型,完全是穿鑿附會),而是因為推動時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如同母雞鳴叫而得名。中國對物品的取名,都會有講究,有原由的。不能說雞公車也以動物命名,就認為是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我認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致少在外型上與牛和馬是有相似之處的,而且不大可能是車輪滾動行走,而應該是四肢輪動行走,就算四肢頂端與地面接觸是輪形,也是四個小輪,這與雞公車是有天大的區別的。
而木牛和流馬應當是原理相似但外型、功能有差別的兩種樣式,否則不會用兩個名字,且分開記述。推論是木牛載重更大,外觀做成牛的形狀,而流馬行進速度更快,可如馬般奔跑。
現在許多人試圖複製,傳動機構上,現在不難,最不能讓人理解的是動力系統,是靠人力推動,還是木牛流馬自行行走。如果是自行行走,在沒有發動機,沒有蓄電池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難道是靠彈簧蓄力?放在一千八百年前,這套機構,真可謂是“神蹟”啦!
總之,決不會是獨輪車,若是獨輪車,史籍上大可不必記述木牛流馬不吃糧草,古人不會弱智到這種地步。
老祖宗們的智慧很多,失傳的也很多,可現在有些研究不出來,不一定就是以前沒有,太小看祖先智慧了。魯班書裡還有人造的飛行器呢,真不敢說不可能,還是不要妄下結論為好!
-
9 # 覺醒207580216
不對。木牛流馬性質與馬蹄表近似,乃上伐條的,伐條上緊後,自動放張、自動行走。然而獨輪車,是要靠藉助人力才能行走。
-
10 # 錢多多讀文史
木牛流馬我無緣親見,但獨輪車我是見過的。
小時候在農村,那時交通不發達,車子更少。鄉親們送糧載貨,多用獨輪車。如圖:
獨輪車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它很好地分解了挑夫的肩腰壓力,將部分重量卸到輪子上,讓農民們運貨的效率大增,獨輪適合在小路通行,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鄉村重要工具。
那它與傳說中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有什麼關係呢?北宋陳師道曾言: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他認為,蜀中“小車”就是木牛流馬。
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
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清代滿族水利專家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說是陳師道記載的木牛流馬:
“土車,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儲存葛遺制。”麟慶認為:木牛是有前轅的獨輪車,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
按照這些前人的說法,後世的獨輪車是有木牛流馬的痕跡的,但辨析他們的記載,似乎獨輪車又只是木牛流馬的一部分。
傳說中的木牛流馬究竟如何神奇?《三國演義》的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這一回說明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最主要的還是發明了一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叫做木牛流馬。這種運輸工具解決了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並且相當先進,完全不使用能源作為依賴。
《南齊書·祖沖之傳》中講,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如此來看,似乎木牛流馬近於機器人?
按理說這種現象頗有穿越之嫌。
後人於各種傳說中找到了一些靠譜的記載,根據祖沖之造木牛流馬的過程,推測三國時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為常見,我們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極有可能就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
獨輪車取木牛流馬的部分原理。按後人的復原圖,木牛流馬有四條腿,四條腿的木牛流馬是怎麼在棧道上行走的呢?
也許諸葛亮時期,是在開闊的戰場上使用四輪。而後人,就像高承、麟慶等人所言,獨輪車即沒有前轅的流馬。
-
11 # 甘甜的純淨水
謝謝邀請:說是獨輪車實在侮辱諸葛亮,同時自己也是弱智,獨輪車還用諸葛亮去發明?木牛流馬可以自動行走,而獨輪車要人力推。就是木牛流馬是自動行走千百年來,人們才對他好奇。說是獨輪車的人不亞於清末英國軍艦打進來是,兩廣總督牛建以為英國的軍艦靠牛拉的一樣蠢。要知道諸葛亮精通易學,玄學的,他遭的木牛流馬按今天科學原理是違背能量守恆原理。可是有些東西古人造出來不能用今天科學解釋,畢竟科學與玄學就目前來說還是兩種學說。所以不懂就別要去臆測了,畢竟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是什麼都能解釋的。
-
12 # 歷史笑春風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是記載在史書中的,應該是真事。但是,一直沒有仿製成功的。在《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裡面說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用來運糧。木牛流馬不必飲食,行走自如。說得這兩樣東西如同自己活動的機器人一樣。
這個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沒有現在的技術,沒有動力,更不可能有永動機。因此,木牛流馬的動力主要還是人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基本判斷,這兩樣東西應該是人力牽引的運糧機械。
我們再看看《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的木牛流馬的使用地點: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可見,木牛流馬不是同時使用的。木牛是在出祁山時候用的,主要是用於山地運輸。而流馬是出斜谷時使用的,主要用於斜谷中水道。
這樣根據製造方法和使用地點,可以推測木牛流馬的形狀。木牛應該是一種有蓋子的人力推拉的四輪木車,可以裝載一人一年的糧食,也就是五六百斤。而流馬無足無腳,應該不是船就是滑撬。漢中不用滑撬,則流馬應該是一種特製的小船。這種船用於斜谷中的水道,人力拉牽,運糧比木牛要多得多。
有人考證說,木牛就是解放前四川礦工使用的“土牛車”,流馬則是四川使用的叫做“快馬子”的窄長小船。
-
13 # 子夢奇談
關於木牛和流馬,三國志中有精準的資料描述,現代也有很多人仿造。比較著名的是的新疆一位教師,刊在《光明日報》上的仿製品。教師叫王前,成果已經賣給日本人了
-
14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說這話的人是在嘲諷咱大中國在諸葛亮之前沒有獨輪車嗎?然而據文獻記載,早在西周時期獨輪車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了。真正獨輪車的使用歷史足足有5000年,所以不能確定獨輪車就是在商周時期被髮明出來。只不過因為商末周初,國家的大規模城市建設。使得這類人用運輸工具得以大規模的普及(當然,商周時期,車更多是以兩輪的形式應用於軍事)
所以說,如果所謂的木牛流馬僅僅是一部獨輪車,那麼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都不可能因為他的精妙被記錄在案,因為獨輪車在這之前也會廣泛地運用於運送糧草之上。否則,你如何想古代千軍萬馬在前方打仗,日以消耗千石萬石的糧草是如何運輸上來的!
因此我覺得,木牛流馬肯定不是獨輪車。否則也用不著諸葛亮去發明,就有若諸葛亮發明的神秘的八卦陣,因為大家不懂的,所以被賦予了神話的色彩。我覺得八卦陣不過是用木料組成利用江水流動作動力的一個大型機關群。其中陣門的開合隨著時辰的不同無時無刻的不再改變,所以進去的人可能剛剛推開透過的門馬上關死就再也推不開了。(當然,其中肯定會佈置大量的殺人機關)如果不懂其中的開合之機,人進入後根本不知道下一該走哪裡,也就會困到裡面永遠出不來。(如此有人會說,可以強行破壞門道或者乾脆放一把火燒掉,那麼不妨把你自己關在房子裡把房子點了試試!)
八卦陣的精妙可能除了諸葛亮再也沒有人實際把它弄出來。在魚腹浦的八卦陣也因為常年沒有人維護成了一堆破木頭,其中的奧妙也無人可解。
諸葛亮就是這麼一個非常了不得的能工巧匠,所以肯定會設計出一些超越常人智商的東西,如果以咱們這些腦袋去理解天才的發明,可能除了懷疑已經沒法去彌補自己的無知了。如若一個唐朝的人穿越到現代看到滿地的汽車滿天的飛機,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後就會懷疑自己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
就如我們現在看木牛流馬,因為以我們的認知覺得它不可能存在就認為它不存在。如果真的有一天有一位天才把它仿造出來,我們也會像唐朝人一樣不相信它的存在,在完全無法理解他原理之際,也只能懷疑自己看到了別的次元的東西!
木牛流馬可以肯定不是獨輪車,因為獨輪車在木牛流馬出現之前已經在華夏的土地上滿地跑了。但它到底是個什麼神奇的東西?在我們難以理解之前,也只能去無限懷疑它的存在了!
-
15 # 今天講什麼
很多學者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所謂“木牛流馬”就是一種特殊的獨輪車,是一種經過改良的、適合爬坡上坎的改良版獨輪車,適用於秦嶺地區的地形。
在古代,馬車、牛車都需要在較寬闊的道路上行駛,但道路的修築需要較高的成本,這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另外,對於偏居一隅的蜀漢政權而言,想要徵集足夠數量的大牲畜進行山地運輸估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獨輪車適合在田埂、小道以及崎嶇山路上載貨,它由一個輪子著地,貨架設在車輪兩側,是一種經濟實用的交通運輸工具。有一種叫作“雞公車”的獨輪車出現在東漢,盛行於漢魏,而中國在晉代以後才陸續出現了各種異性車輛和巨型車輛。諸葛亮不是歷史的穿越者,他不可能創新出超越那個時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邏輯分析,“木牛流馬”只是一種獨輪車是有道理的,但技藝已經失傳,現在的獨輪車應該是在“雞公車”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
回覆列表
孔明即手書一紙,付眾觀看,眾將環繞而視。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軸。 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三國演義》
以上是《三國演義》原著對木牛流馬的描述,現在主流個觀點有以下三種:
01.木牛流馬是普通獨輪推車《宋史》、《後山叢譚》和《稗史類編》都說:木製獨輪小車,漢代稱為鹿車, 經諸葛亮改進後稱為木牛流馬,到了北宋,在沈括《夢溪筆談》中開始出現了獨輪車的名稱,這種小車的形態和構造,因地制宜, 略有不同, 故各地所稱手推車、二把手, 雞公車等, 都是指這種獨輪小車
02.木牛流馬是四輪車高承《事物紀原》卷八說: (諸葛亮始造)木牛, 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民間謂之江州車子,這在《諸葛亮集》、《資治通鑑》裡也有些根據,范文瀾明確提出這個觀點,其確鑿佐證是成都羊子山二號漢墓出土的駢車畫像磚, 其右下角有人推獨輪小車的形象,木牛流馬的稱呼來歷,因為獨輪車不用牛馬,這正如今人把拖拉機叫做鐵牛、摩托車叫電驢子一樣,但這兩種解釋也有欠妥之處:獨輪車、四輪車機械原理十分簡單,何勞“長於巧思”的諸葛亮親自制作?而且獨輪車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 諸葛亮沿用了這種獨輪車, 還值得史書上大書一筆嗎?
03.木牛流馬是奇異的自動機械此說以《南齊書·祖沖之傳》、《太平御覽》、《辭源》等為代表, 其主要內容是:三國時代, 運用齒輪原理製作機械,己屢見不鮮,東漢時畢嵐作翻車是利用齒輪轉動來汲水的一種裝備,三國時韓暨又製造水排,利用水力驅動水輪來灌水。
其實應該是一種永動機,認為是獨輪車的也太小看諸葛亮的智慧了,當年諸葛亮北伐,自己就乘坐兩輪車,獨輪車無非就是去掉一個輪,算不上什麼神奇的發明,也不應該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很多史料都有這個記載,木牛流馬,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解決糧食搬運問題,而且不需要人力,顯然獨輪車是說不過去的,更像老三國裡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