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5
回覆列表
  • 1 # 好玩的國學

    我自我糾正一下錯誤。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呵呵這個詞最早是蘇東坡用的,其實是錯了。比蘇東坡還早的晚唐詞人韋莊就在他的菩薩蠻的詞中用過:

    菩薩蠻·

    唐代: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 2 # 小倍哥
      我們每個人都“呵呵”過,都是在網路上,現實生活中大概沒有呵呵的。  於是大家都以為,“呵呵”是網路語,而且如大多數網路詞彙一樣,發明人不詳,來歷也不詳。  但我較了一回真,或者說是讀史偶得,竟然在古書中發現了“呵呵”,而“呵呵”的這位,是十六國時期一位因殺弟而被他父親殘酷處死的太子,他的名字叫石宣。在古籍中,石宣是唯一一位“呵呵”過的古人,我暫且稱之為“呵呵”的發明人吧。  石宣是十六國後趙君主石虎的太子,他因見石虎喜愛幼弟秦公石韜,大有取而代之之勢,於是先發制人,派人刺殺了石韜。  石虎初始不曉得兇手是誰,眼見心愛的兒子死了,頓時哭暈過去,醒來打算親自前往祭祀。司空李農勸他:“害死秦公的未知何人,賊在京師,鑾輿不宜輕出。”石虎聽了,就沒有去臨喪,並且在太武殿發喪時,嚴兵防衛。石宣這個幕後主兇也假惺惺跑去祭弔,他來到喪次,大為開心,竟然笑了起來。  《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石)宣往臨(石)韜喪,不哭,直言‘呵呵’”。  “呵”這個字,《資治通鑑》注音為“虎何翻”,與今天一樣,讀為“he”。“呵呵”之意,就是“笑聲”。 那麼,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說是蘇東坡發明的呢?主要是因為對蘇軾的喜愛和對他文章詩詞的熟悉。據統計蘇軾在與友人通訊中用"呵呵"之處有證可查的就有20多處。譬如蘇軾評論自己那篇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這句末尾令現代人甚為驚訝的二字一出,眾網友遂開始奉蘇軾為“呵呵”一語的締造者。 其實比蘇軾早200年的韋莊也曾用過"呵呵"二字的。韋莊《菩薩蠻》5首中的第四首:“全軍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陣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真可謂東坡‘呵呵’一笑見從容,韋莊‘呵呵’一笑斷愁腸啊。……

  • 3 # 橙哥日白

    蘇東坡為人豁達,講話隨性,經常與人通訊中說“呵呵”。身為一代文豪,如此口語化的大量運用,倒也有趣。

    在東坡之前,韋莊詩中有過“呵呵二字”:遇酒且呵呵;

    後趙石虎殺了自己的弟弟之後,也曾“呵呵“過;

    重點是,他們都不是“呵呵”二字發明者,

    ——本答案參考自《紅星農家樂 致富好幫手—母豬分娩前後的管理》

  • 4 # 迷樓

    幾年前,有網友撰文說“呵呵”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人韋莊的“菩薩蠻”,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書信中最愛用“呵呵”。我查遍網路,發現他們沒有查閱蘇東坡的原書,來源都一樣,引用的都是一篇文章中哪同樣的四通書信。看來,沒人下這個死功夫,還是我來。“呵呵”是不是宋代的流行語,唐宋八大家裡都有誰愛用“呵呵”,我們來用事實說話。

    我把唐宋八大家的文集都查閱了一遍。我知道,“呵呵”這種表述,在正經文章中肯定是很少用的,那我就重點放在他們的書信中。唐代的有兩家,韓愈和柳宗元的書信留下來的不多,我查遍《韓昌黎文集》和《柳宗元全集》,都沒見到“呵呵”的影子。宋代六大家除了蘇洵、蘇軾、蘇轍這“三蘇“外,其他就是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這三位。

    我遍翻《歐陽修文集》,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為人比較豁達,他總共有十二封書信用了“呵呵”;王安石比較正統死板,在他有限的書信裡邊,很少有私情的流露,所以一點也不“呵呵”;曾鞏也是,是個老正經,書信裡一般也不開玩笑。在《蘇軾文集》中,裡面有數百封書信,東坡是個老頑童,雖然屢遭逆境,但通訊不改,他在書信裡有四十七封帶有“呵呵”。

    ——下面我們看看幾封代表性的書信:

    ▲所索拙詩,豈敢措手,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某每蒙公眷念,遠致珍物,勞人重費,豈不肖所安耶!所問凌翠,至今虛位,雲乃權發遣耳,何足掛齒牙!呵呵。

    ▲王家人力來,及專人,並獲二緘。及承雄篇贊詠,異夢證成仙果,甚喜幸也。某雖竊食靈芝,而君為國鑄造,藥力縱在君前,陰功必在君後也。呵呵。

    ▲某啟。比日蒸熱,體中佳否?承惠楊梅,感佩之至。聞山姜花欲出,錄夢得詩去,庶致此饋也。呵呵。

    ▲數日前,率然與道源過江,遊寒溪西山,奇勝殆過於所聞。獨以坐無狂先生,為深憾耳。呵呵。

    ▲前某嘗攜家一遊,時家有胡琴婢,就室中作《索涼州》,凜然有兵車鐵馬之聲。婢去久矣,因公復起一念,果若遊此,當有新篇。果爾者,亦當破戒奉和也。呵呵。

    ▲天覺出藍之作,本以為公家寶,而公乃輕以與人,謹收藏以鎮篋笥。然尋常不揆輒以亂道塵獻,想公亦隨手將與人耳。呵呵。

    ▲離浙中已四年,向亦有少浙物,久已分散零落矣。有藥玉船兩隻,獻上,恰好吻酌,不通客矣。呵呵。

    ▲示諭親情事,專在下懷。然此中殊少士族,若有所得,當立上聞也。寫字,俟少閒,續納上。墨竹如可尊意,當取次致左右,畫者在此不遠,必可求也。呵呵。

    ——嗯,全引下來估計一天你也看不完,就引這些代表性的書信吧,已經能看出問題了。這說明“呵呵”雖然不是蘇東坡發明的,但他用得最多,而且都用得恰到好處,顯示了他的達觀和敏慧。我看後確實佩服,呵呵。

  • 5 # 指寰王啊

    《“呵呵”一詞用之書信始於蘇東坡》,以上幾例都非用於書信,不過即使如此,“呵呵”用之於書信也並非源自蘇東坡。早在蘇東坡出生前三年(蘇東坡出生於1037年),歐陽修就開始在書信中 “呵呵”了。景佑元年(1034年),歐陽修在《與王幾道一通》中寫道:“幾道未嘗為此詩,落意便爾清遠,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窮,何不戒也。呵呵。”蘇東坡剛剛三歲時(1039年),歐陽修又在信中“呵呵”了:“孫書注說,日夕渴見,已經奏御,敢借示否?蒙索亂道,恰來盡,呵呵。”蘇東坡八歲時(1044年),歐陽修依然如故:“銘文不煩見督,不久納上,只為須索要好者,恐未盡爾。呵呵。”這時候的蘇東坡還在跟著父親讀書,哪裡就學會“呵呵”了?

    有宋一代,“呵呵”一詞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的書信中常常使用,其頻率當然趕不上今天的QQ和MSN聊天,手指一動就可以“呵呵”,不過“呵呵”起源之早,出乎 人們的想象。人們經常有一個誤解,認為今天使用的大多數流行語都是現代的專利,其實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說著跟我們一樣的話了,“呵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呵呵!

  • 6 # 八面楚風

    “呵呵”一詞的發明權根本不屬於蘇東坡,即使用在書信中也並非蘇東坡首創。

    “呵呵”最早見於史料,出自《晉書·石季龍載記》。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韜得寵,派遣刺客殺了石韜。臨葬前,石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當然就是笑聲。後趙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來是胡人之間流行的一種笑聲。

    入唐後,唐王室本來就有胡人血統,加之採取相容幷蓄的國策,遂成就了輝煌的大唐盛世,“呵呵”這種胡人的笑聲也順理成章傳入中原。《全唐詩》中“呵呵”一詞凡三見。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韋莊《天仙子》:“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道人生能幾何。”還是韋莊的《菩薩蠻》:“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這些用法足足比蘇東坡早了兩百到六百多年,蘇東坡哪裡配擁有“呵呵”的智慧財產權呢!

  • 7 # 太史員外郎

    在用智慧手機和親朋好友聊天的時候,“呵呵”一詞一直被大家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整完人或者開過玩笑之後,這個詞可以小解大家不少尷尬。用得是久了,就以為“呵呵”這個詞是現代人發明的,孰不只“呵呵”一詞,竟然源遠流長。

    呵呵”最早見於史料,出自《晉書·石季龍載記》。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韜得寵,派遣刺客殺了石韜。臨葬前,石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

    其中以往有一段時間,“呵呵”一詞一度曾被認為是蘇東坡發明的,而且有理有據的!

    如蘇軾的詩,《與鮮于子駿》:“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再比如《與陳季常》:“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

    其實,“呵呵”一詞在《全唐詩》中就已經被使用了,如《詩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

    更何況早在蘇東坡之前歐陽修就幵始在書信中“呵呵”了。景佑元年歐陽修在 《與王幾道一通》中寫道:“幾道未嘗為此詩,落意便爾清遠,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窮,何不戒也,呵呵。”

    可見“呵呵”一詞並非蘇東坡所發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電影以美國19世紀為背景的?有什麼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