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空枝見雪痕

    首先是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陪伴,只有爺爺奶奶照顧,很多人認為可以透過電話和影片,但是這與陪伴在身邊是不一樣的,缺乏父愛和母愛。

    其次,沒有父母陪伴,留守兒童內心會比較敏感甚至是自卑。

    嚴重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陪伴心理上容易出現問題,從而走上極端。

  • 2 # 幫大哥

    留守兒童缺少什麼情感?我用事實來說下吧!

    以前我有個學生,他就是一名留守兒童,他父母離異,父親處在打工,只有年邁的爺爺管著他。

    剛入學的時候我就就被他邋遢的衣著吸引了,這到底是個怎麼的家庭呢,這個孩子估計不好管!

    確實如此,上了幾天課,他的作業總是交不起上來,我給他家打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斷續的聲音:“他肚子疼”,一聽就是年紀大了的老人。詢問到這樣的情況,我趕緊應允,我實在不能讓老人太過為難,尤其是他說的這麼費勁!

    我每次說檢查他作業,第二天他就不來了,理由無非是頭疼,肚子疼!

    換成別人,家長肯定就得來學校了,可他的爺爺,我又怎麼忍心。

    我騎著車子,來到他家,一進家門,院子那個凌亂,垃圾堆放在角落,但似乎每個角落都有垃圾!

    和他爺爺簡單寒暄幾句,我走進了他的臥室,他看見我必然是驚奇不已,趕緊用被子矇住了臉,那被子好似刷了油一般,油光可鑑,我的內心一陣痠痛,他媽如果在他身邊,或許會好很多吧!

    他見我居然能家訪,他自然老實了許多,可同學們,缺說不願意挨著他,說他忒臭,我簡單瞭解後,讓同學們不要再聲張,第二天我把他叫來辦公室,我給了他一雙襪子,對他說,襪子可以換著洗洗,一定要洗啊!他點了點頭!後來班裡的氣息也好了很多!

    我查班裡違禁品,發現他桌子裡都是辣條袋,我找到他,他說每天晚上爺爺給他5塊錢早餐錢,他就喜歡吃辣條!

    後來,每天早上我都會多買一個包子,雖然沒多大營養,但我希望他能正常!

  • 3 # 茉語汎

    毋庸置疑,留守兒童在幼時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缺失會使他們性格中極度缺乏安全感。很多留守兒童都有一種超越本身年齡的成熟,當週圍孩子都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忘記或根本沒有在父母面前撒嬌。父母的愛是任何一個親友的愛無法代替的。有一次和同事聊天,無意之間聊起來,之前兩口子都在市裡工作,孩子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因為爺爺奶奶都是單位退休職工,生活相對有保障,同事就放心的追隨自己的工作,直到孩子上小學才把孩子接到身邊。很多年之後,孩子說起上幼兒園的時候,班裡有個男同學總是欺負她,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喜歡她,說她笨,我這個同事,很自責,很後悔。她說了一句話,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不在她身邊,這麼些年每當想起來這些事,就想掉眼淚,不是矯情,很多母親最脆弱的軟肋就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最牽動的是母親的心。而孩子像父母敞開心扉的時間就那幾年,過去的時光根本無法彌補,幼時父母所給予的安全感也無法彌補。

  • 4 # 吾小兌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給的愛,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孩子的身上常常會有父母的影子。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卻各有各的不同,我們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留守兒童缺乏具體的哪種情感,不同情況還要做具體的分析,但是我們可以找出他們缺乏情感的總稱——愛。

    一個在愛和包容的家庭生長的孩子和在父母角色缺失的孩子,必然是不同的。

    因為他們缺乏愛,所以他們可能會自卑,沒有安全感,孤僻,自私,甚至仇視社會。還有一些因為沒有足夠的愛,也不會愛別人。

    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每個人都受到童年的影響,只不過留守兒童的群體問題更突出一些,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 5 # 一個做麵包的男生

    缺乏安全感,最需要的不是錢的問題,是陪伴,也許一年才能見一次父母,這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矛盾,在家陪你我沒錢養你,出去賺錢我不能陪你,現在開家長會,老師說的最多的是:如果你現在只為了賺錢不去陪孩子,你會失去多少多少,如果你去陪伴孩子學習成長了,孩子以後賺的錢也許會是你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工作就沒錢養家,沒有錢你學校怎麼上?道理我們都懂,也都會說,只是我們首先需要活著,也許槓精們會說,你可以在家,在近處找工作啊,你這樣說的話,你去了解一下為什麼那麼多外出務工人員的無奈,哪個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我們作為底層人民,能做的只是多賺點錢,讓孩子長大成人結婚生子……

  • 6 # 緣來就愛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的心好痛!曾經在老家的學前教育中心待過幾年,農村山溝溝有太多的留守兒童,她們對父母的感情有著無法衡量的渴望!有一對姐弟的父親出門務工因為被人騙最後進監獄,母親改嫁,爺爺在外面幫人看工地,姐弟倆跟著奶奶在家,奶奶終日忙著農活對姐弟的看管有心無力,全部拜託老師,從姐弟入園就老師們就發現姐弟太多壞習慣,瞭解到家庭情況後,我們就用溫情和關心一點一滴的改變她們,直到幼兒園畢業,從冷漠自私自利到有愛心有原則有底線,並安慰奶奶開解母親的改嫁。

    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這些正值生長髮育、接受義務教育、思想啟蒙初步形成的留守兒童,往往無法享受像同齡人一樣的關愛,生理、心理上極易發生偏差,學業也大受影響,甚至走上犯罪之路,這與他們的心理情感緊密相連。

    從事十幾年的學前教育從改革開放後大多數人的父母出門打工後,大多數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產生,不僅僅只是一種現象,而且已經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近年來,留守兒童的情感問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

    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從小就缺乏父母的關愛,只是透過電話聯絡的方式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兒童渴望關愛的心情與獨自在家的孤獨.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兒童的成長過程缺失太多,情感的成長也缺乏方向,因此留守兒童的情感最缺的是對孩子的陪伴!

  • 7 # 女俠亂燉

    留守兒童缺乏安全感,資格感,親密感。

    我哥哥嫂子曾經外出做生意,將侄兒放在家裡爺爺奶奶帶著。

    他們每年只有春節回家待幾天,平時靠電話和侄兒聯絡。

    有一年夏天我帶孩子回去看父母,中間帶孩子們去山裡玩,特意帶上侄兒。

    侄兒比我兒子還小,可一路上他特別懂事,顯得很小心。看得我心疼。這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小小年紀他就學會了察言觀色。

    吃飯的時候,我說一人點一個喜歡吃的菜,侄兒推脫說我們點什麼他吃什麼。我告訴他,我是姑姑,和你爸爸是兄妹,是你很親的人。你有資格點一個自己喜歡吃的菜,這樣我們大家都輕鬆開心。

    侄兒點菜時小心翼翼,菜端上來吃得也小心翼翼。沒有父母在身邊關愛的孩子,內在缺少資格感。

    遊玩回來,我們步行穿過一個路口,我牽著他的手過馬路,侄兒的手明顯收緊,整個手緊張得冒汗,過完馬路他就抽出了手。這是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的孩子,不習慣和人親近,缺乏親密感。

    那次見過侄兒後,我專門找哥哥嫂嫂談了幾個小時。只有一個觀點:日子窮苦點都要將孩子帶到身邊,孩子10歲了,再不帶在身邊,一旦青春叛逆期,叛逆起來,他們未必管得了。

    @女俠講情感故事 說:

    留守兒童缺失安全感,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

    留守兒童缺少資格感,自我價值感低。遇到挫折,或被壞的思想影響,容易破罐子破摔。

    留守兒童缺少親密感,在未來的婚戀中,不懂得和伴侶相處,建立幸福婚姻有困難。

    建議:父母儘量將15歲以下的孩子帶在身邊,吃住差一點都不要緊,沒有誰能代替父母的陪伴與教育。

    孩子成長的時間,錯過了難以追回,用多少錢也彌補不了。

    馬雲曾經說過:家庭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孩子教育。

    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大多數都有情感缺失,從而導致心理問題。

    1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的地方是父母身邊。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孩子的家園。

  • 8 # 瑤歌夜盡

    留守兒童缺乏哪些情感?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可能缺乏對別人的信任。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無可厚非的作用。但是有些家長,迫於家庭經濟壓力,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孩子去外地賺錢養家。這就形成了中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現狀,留守兒童。他們大部分是被家裡的老人看守,但是,孩子在心底還是更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自己。

    因此,沒有父母的陪伴與教導,他們可能不會信任別人。因為在平時,他們只有自己保護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他們對外界有牴觸情緒,只活在自己的小小的世界中 他們也極度缺乏安全感。

    第二、沒有父母的教導,他們可能缺乏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父母的陪伴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他們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沒有人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去度過難關,父母遠在天邊,也不能時時刻刻的照顧孩子的內心感受。因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怎樣都無所謂,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他們不相信自己。

    第三、沒有同齡玩伴,他們可能缺乏與別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留守兒童大多數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因此,他們大多數時間都與家裡的爺爺奶奶在一起,很少有同齡玩伴。這就會造成他們沒有機會與別人交流溝通,缺乏溝通能力。

  • 9 # 風信子守護

    作者這個問題問的很接地氣喲!留守兒童,如果爸媽都不在身邊的,如果常年也很少電話呀,或者國家看望的,一旦冷落了孩子們,她們肯定或多或少會缺少點安全感,要知道做父母的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愛是很重要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會有影響的,有的孩子甚至會有不自信的表現,當然也會有自卑、自閉、內向啊等等一系列的,有些甚至反常,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3歲定80,如果父母越早不在孩子身邊的,都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來說,有時可能還會對爺爺奶奶還親過父母的,常年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陪她們成長啊,沒有好好的教育孩子呀!鼓勵孩子的呀!久而久之對孩子大腦發育都是不好的,能理解很多做父母都是無奈,要生活要養家,必須外出工作,而且在外吧,真的是喝口水都要錢的世界,所以不得不賺錢,無奈之下才讓孩子留守在家的,不管怎麼說,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們溝通交流,關心對孩子們幫助特別大,所以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早日發大財,回到家中陪孩子們成長,在這,祝願作者闔家幸福,平安健康。

  • 10 # 山石000

    個人認為,留守兒童缺乏以下幾方面的情感:

    一、來自於家庭的那種無可替代的親情

    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分佈在農村,他們的父母因外出打工而不在身邊,致使他們缺失了最為親切的關心、關懷、關愛,連最起碼的喜怒哀樂都無法得到及時的體貼、疏導和分享,他們變得孤僻、任性,排外、極端,甚至因一些原因沾染種種惡習。

    我曾問過一些留守孩子:“爸媽不在身邊,你會覺得孤獨嗎?”99%的孩子會回答:“孤獨!”“感覺孤獨時,你會怎麼辦?”孩子一臉的茫然和無所適從。可想而知,孩子內心是如何的難受。當問到“此時你最想對爸媽說的心裡話是什麼?”時,大多數孩子會異口同聲地答道:“爸爸媽媽,你們早點回來吧,我們想你們。”

    二、來自於同齡兒童之間的相互關愛

    留守兒童不同於其他同齡兒童,由於他們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特殊的環境讓他們變得膽小、遲鈍、呆板、敵對等特點,由此,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都產生一種懷疑的態度,甚至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孩子有異樣的言語和舉動,便表現出煩躁、仇視。

    三、來自於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夠完善

    目前,有那麼一些老師眼裡只有成績好的學生,忽視那些成績差的學生。而被忽視的那部分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因為留守兒童屬於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明顯比其他同齡學生差,學習方面顯得困難重重,自然而然的就不引起學校和老師的注意,加上他們長期形成的孤僻自閉、沉默寡言的性格,久而久之便失掉了這方面的情感。

    四、來自於社會大環境的不同薰染

    俗話說:社會個大染缸,不同的染料造就不同的人。留守兒童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因為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品行不端不良少年,他們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不是拉幫結夥,就是偷摸拐騙,他們拉攏的矛頭極易指向留守兒童。另外,網咖、KTV等娛樂場所也致使眾多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心態,使他們整日沉迷於娛樂而不能自拔。

    基於以上因素,我們必須採取家校社聯手,最佳化管理模式,多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不斷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控能力,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現實,克服不良心理,重建信心,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 11 # 田野裡的螢火蟲呀

    留守兒童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成長的這個階段,缺乏了親子活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

    小的時候,為了生計,爸爸媽媽出去其他城市工作,就在老家的我,雖然很勇敢地長大了,但是到現在,和他人都沒有辦法建立一種比較親近的關係,不習慣和別人走得太親近,甚至不習慣別人對自己太好。這種影響是一輩子,即便很努力去修煉,也沒有辦法和那些在健全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樣自然和他人建立關係。阿德勒說人類的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係,就這可以推出,我們的成長環境對我們一輩子的影響是有多大。

    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愛,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會比較著消極或者叛逆。同時,內心的缺愛,對他人也會少一份同理心,人際關係方面也會有影響。在學校,別人會討論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什麼,多麼開心,而自己卻沒有話可說,父母都不在身邊,還會被一些同學歧視,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

    如果但凡有一點選擇,我們都要和孩子在一起,在這成長的關鍵的幾年,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ealme x2的nfc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