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教他他好像不感興趣,但什麼都明白(叫他關門他也知道,叫他把換的尿片扔垃圾桶他也會做,叫抱一個也會,叫親一個就總不親)只會喊媽媽,而且都不標準,還得很急的時候他才喊(要出門的時候,他看到我拿車子,自己就爬上去坐好,然後著急的會意媽媽!(意思叫我走,也是急性子一個))!平時叫他喊他又不喊!哎……我們這邊有的一歲多都會說好多了!好期待跟其他寶寶一樣會說話,我想跟兒子交流!
7
回覆列表
  • 1 # 那盞燈

    我哥哥三歲才講話,因為不會講話,都叫他啞巴。現在好了,成了話販子了,哈哈。

    其實你應該去醫院確診一下,如果聽力沒問題,一般是會講話的,只是講的遲些,不必太過擔心。

    還可以換種方式交流,嘗試跟他讀兒歌順口溜,啟發他的語言興趣。

  • 2 # 堯媽成長記

    我的經驗告訴你,不用著急,大可放心吧!因為我兒子都兩週半了才正兒八本的說話,之前和你描述的差不多,現在三週半什麼都會說了!

    其實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一開始我也像你一樣非常的著急,有時候都想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有語言障礙呀?為什麼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人家都會說話了,有的都會唱歌、背詩了,可我的孩子連一句流利的話都不會說呢?

    後來有的人告訴我,孩子說話晚是因為在孩子語言啟蒙的時候,和孩子溝通的太少了;也有的人告訴我說男孩子發育的慢,有說話晚的,有的孩子都五六歲了才會說話!

    說真的,別人說歸說,可我的還是走一絲擔心的,但我不再害怕了,給孩子每天堅持看繪本,講故事,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慢慢的孩子從說話不清楚到清楚一點兒,又漸漸的說的說一些,再到後來什麼都會說了!

  • 3 # 淅錡寶貝成長季

    有的孩子,是行動派,不說,就是嗯嗯啊啊,直接行動。只要孩子能說基本的幾個詞,比如媽媽,爸爸等就行了,那證明他不是啞巴,接下來就是耐心的等待,積極的陪伴,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經常跟他講話聊天,哪怕沒有迴應,否是沒關係的,持續的聊天,總有一天,他會突然間說很多詞的。

    我家小寶就是這樣的,1歲半還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說簡單的和喜歡的。而姐姐一歲多點點就能說很多,完全是相反的。就算現在姐姐每天都跟她講很多,她也不說,用手指,或者還不行就直接自己行動。

    這樣也很好,我們無法理解她的時候,自己行動,她獨立能力很強。現在能說我不要,我要。很多都是她喜歡的,她就說,完全不管我們教什麼。反正我也不急,慢慢等待,每天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給她講故事,陪她玩耍,很幸福。

  • 4 # 融和小屋正面管教龍哥

    首先,對於你期待孩子早點開口說話,能與他交流的心情非常理解。作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長,孩子說話晚,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以下三個生理因素:

    01 聽力障礙

    如果孩子無法正常地聽到周圍的聲音,就無法學習如何發音和用語言來交流。

    02 智力障礙

    智力發育存在障礙的孩子,其語言發展的能力也會較同齡兒童差一些。

    03 發音障礙

    發音器官存在問題的孩子,自然也就無法正常地開口說話。

    雖然你的兒子目前還不會說話,但從你的描述中來看,在這三個方面他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你可以不必太過擔心。

    當然,除了生理因素外,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也有可能導致孩子說話晚。

    02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期間需要父母耐心地陪伴和訓練,如果父母過於急躁和嚴厲,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打斷或糾正孩子,也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所以,只要你保持足夠的耐心,帶著愛陪伴孩子,每天多跟孩子說說話,給孩子讀讀繪本,鼓勵孩子多表達,相信你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如地開口說話了,你也就能與他交流嘍。

  • 5 # 鹿媽說育兒

    孩子從無語言到有語言是需要幾個必備條件的:

    1、一定的認知能力。即孩子要能夠認識部分物品,能夠理解簡單的指令。根據你的描述,你說什麼孩子都能聽懂,那麼說明孩子在認知上是沒有問題的。

    2、表達的動機。透過你的描述,可以知道孩子表達的動機並不是很強烈,只有當他非常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才會去冒一些音。所以針對你的描述,你需要加強孩子表達的動機,多給孩子創造表達的機會。例如孩子去找你,你可以讓他喊“爸爸”或者“媽媽”。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時,要引導他說“要”,說完再給。千萬不要在孩子還沒開口之前,他一個眼神過去,你就立馬滿足他的要求。那麼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況還是不會去表達,因為他不需要講話你就知道他要幹什麼,就已經滿足他了啊。

    3、構音器官的正常。由於沒有見到你的孩子,所以我沒有辦法判斷你的孩子是不是在構音器官上存在著問題,但是排除了第一個原因,這個因素的可能性很大。由於我們都是在呼氣的時候發聲的,所以你要去看看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吹氣,能否吹滅蠟燭;還要判斷孩子能夠嚼動稍微硬一點的東西,看看孩子嘴巴能否靈活的張開、合上;看看孩子會不會用喜歡,用吸管的時候是用嘴唇含著的,還是牙齒咬著的;看看孩子的舌頭能否伸到嘴巴外面,能否靈活的上下左右移動,會不會彈舌頭。如果以上孩子內容孩子都能做到,那麼說明構音器官沒有問題。如果孩子做不到,那麼說明孩子存在著構音器官方面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找專業的人員去給孩子做口肌,做發音訓練。

    像你家這種理解能力好的孩子進步起來會很快的,關鍵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以上三個原因可以供你參考,可以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去找找原因,找到了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 6 # 愛心輔導媽媽

    兩歲不會說話的孩子多的是,如果是男孩兒就更正常了,我的一個親戚家有個男孩兒,三歲半的時候一個字也不會說,家裡人著急的不得了,到醫院看專家,說孩子什麼毛病也沒有,就是接觸的人太少,孩子在語言方面沒有更多的輸入,當然就沒有輸出了。

    現在孩子快四歲了,剛剛會叫爸爸、哥哥、媽媽只能說出一個字“媽”,其它的還是說不好,可是他什麼都明白,看動畫片、玩手機、自己吃飯等這些都會做。需要大人幹什麼,他就會拽著大人去。

    所以,一個小男孩兒剛剛兩歲不會說話,這個不足為怪,應該沒什麼毛病,家長也不要太緊張,如果真的很擔心,就到醫院看看醫生。

  • 7 # 你說我叫啥1987

    其實在診所和趙老師的課堂上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案例。小朋友到三四歲還是隻能說出一兩個字,不是自閉症,身體上的成長也正常,但就是不說話。

    通常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小孩,我們看四個方面:聽力、遊戲能力、分享情感能力、分享注意力能力。孩子的聽力應該沒問題,其他的方面從你的敘述中很難了解。除了聽力以外,遊戲能力通常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力和思維狀態。

    分享情感能力:孩子游戲或者玩耍的時候,遇到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他會向你樂或者表現出其他分享快樂的方式嗎?

    最後是共享注意力能力,在一起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他會跟你關注相同的玩具或者書籍嗎?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問題,一般我們不考慮導致的原因是什麼,主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怎麼能讓孩子跟上語言發展的速度。

    寶媽可以考慮給寶寶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的環境,如果家裡沒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的話,有可能是缺乏語言刺激而導致的語言發育障礙。如果是這樣的話寶媽可以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刺激環境,多和孩子交流,講故事,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家長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訓練來幫助孩子。其實訓練最關鍵的概念就是系統性、功能性和持續性。系統性是指訓練要從簡單的溝通方式開始,一點一點累積。孩子學習溝通最開始都是從肢體語言和手勢開始,然後逐漸說出一個字,然後兩個字,三個字,多個字。

    還可以多帶孩子到處走,到處玩。與孩子一起讀書,陪孩子一起做手工,剪紙,EVA貼畫。多帶孩子去公園,爬山,郊遊,而且是和幼兒園同班小朋友一起去。買了很多2-3歲,3-4歲認知邏輯類的貼紙書,帶孩子一起做。

  • 8 # 寶爸育兒在路上

    我家兩歲了,1歲就開始說話現在什麼話都會說。我覺得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育特點,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家長尤其媽媽要多對孩子說話,多交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總說你看看誰誰比你小都會說話了。只要足量的輸入就好了,不要管孩子聽不聽的懂,只要她身邊相關的說就對了,多帶寶寶出去在小區看到什麼都說,指給孩子看,孩子有需求時反應慢些,讓孩子說,給孩子示範,有的不說是孩子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養育者就懂是要做什麼,等不到孩子說話就做好,孩子自然就不說話了。總之,媽媽行動懶一些話多些。

  • 9 # 積木育兒

    孩子語言發展是每個家長都很關心的事情,就像題主說的,期待和孩子的交流!

    有些孩子說話早,1歲多點,就會說簡單的話,基本能和家長交流了。有的孩子2歲多,甚至到3歲才開始認真的說話,表達。

    雖然這不同的孩子都是正常的,但1歲多的孩子必定會得到非常多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讚美誇獎,因此而更願意去說話表達;後者卻要面對家人的焦慮、不理解,甚至有可能很多負面的評價,我們都想要孩子好了更好,棒了更棒,但萬物都有其自然規律,比方水果的成熟有諺語稱“7月桃8月梨9月柿子紅了皮”,我們會不會因為他們熟的時間不同,而喜歡桃,批評柿子呢?又希望自己家孩子不是柿子,而是桃呢?

    我們要去了解能幫助孩子發展語言的方法,比方簡單的語言多重複,透過繪本閱讀,多聽有韻律感的兒歌或者故事,家庭中成員之間交流盡量吐字清晰、放慢語速,邀請寶寶一起參與進交流中,比方家裡討論晚上做飯的事情,吃米飯還是麵條,媽媽說想吃米飯,爸爸說想吃麵條,我們可以再問問寶寶,你想吃什麼?對於他表達過的語言,我們需要在平時鼓勵他多說,剛學會說“奶奶”,那我們就一段時間請寶寶每天都說幾次,讓他嚐到掌握語言的甜頭。

    這位寶媽提到的急性子,也是2歲左右孩子還不能掌握語言之前,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在他著急的會意媽媽快點走的時候,媽媽可以迴應下孩子“寶寶已經坐好啦!都等不及要出發啦!我們馬上就出發哈,我現在還需要……,寶寶再等我一分鐘哈!”。表達中包括孩子的現狀,孩子希望要做的事情,媽媽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目前處境,他急躁的心情會有所緩解。

  • 10 # 我家仨帥哥

    看了上面題主的說明,可以判定的是寶寶沒有生理性的毛病,那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多多陪伴,多多陪說,然後耐心等待。

    寶寶的發育真的差別挺大的。

    我家大寶9個月會叫爸爸媽媽。然後1歲多就會說很多很多話,從小就是一個小話癆,現在快5歲,每天都是說說說個不停。不是遺傳,我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不是話多的人。

    你以為二寶也和哥哥一樣?

    錯!

    我家二寶現在1歲7個多月,惜字如金!

    現在只會叫爸爸媽媽,“哥哥”還叫的是“嘚嘚”!

    可以發音,可以清晰的叫爸爸媽媽,首先確定會說話,不是啞巴(別笑,真的會擔心的!)。

    我也再想,為什麼二寶這麼大還不怎麼說話呢?

    1、可能是錢6個月,我和二寶說話太少了。

    確實,帶二寶沒有帶大寶上心,大寶當時我就是個話癆,不停的說不停地說。二寶的時候,我安靜了很多。

    但是老公說,絕對不是。因為除了我的因素,爸爸和哥哥也和二寶說話,逗引二寶啊!二寶多了哥哥的逗引啊!

    2、媽媽的心理因素

    i

    大寶2歲多說話時不時有點結巴,直到最近才完全好。所以我心裡一直有種“二寶最好晚點說話,這樣就不會受到哥哥的影響”這種想法。

    都說寶寶是最會感應媽媽的心聲的,我猜想,二寶是不是直到媽媽有這個想法,所以遲遲不願意開口呢?

    3、個體發育的差異

    我家倆寶都是男娃。但是差異還挺大的。

    說話早晚是一個方面。

    走路也是,大寶1歲1個月走路,二寶1歲3個月走路。

    大寶比較好動,精力充沛,就沒有他消停的時候。

    但是二寶很小開始就比大寶文靜很多,出去玩耍也不像哥哥小時候那麼上天入地的。

    4、不管怎樣,保持多互動、多說話是一定沒錯的。

    期待寶寶們小話癆的時候!

  • 11 # 母嬰微信直播聯盟

    我家的寶寶都兩歲了還不會說話,

    這正常嗎?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這種疑問。

    那麼寶寶什麼時候說話才是正常的呢?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

    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

    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彙量會增加到300個詞。

    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物件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

    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寶寶到了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比如當你說出“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4歲的時候,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為媽媽們整理了4個教寶寶說話的小竅門

    1.可以從照鏡子開始

    讓寶寶認識鏡子裡的那位小朋友,並指著鏡子對寶寶說“這是寶寶”,“這是媽媽”,讓寶寶能在愉快的情緒下主動開口學說話。

    2.多給寶寶讀童謠

    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詞彙量,也能夠讓寶寶感受到語言韻律的魅力,進一步增加寶寶學說話的興趣。

    3.邊玩遊戲邊說話

    在遊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4.簡單的親子共讀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不要給寶寶講過於複雜的故事情節,只是告訴寶寶畫面上的物品分別都是什麼就可以了,這時候,簡單明瞭的語言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也更有利於寶寶學習簡單的發音。

  • 12 # 江天20

    一般的情況,七八個月大的孩子開始咿呀學語,會含含糊糊叫出爸爸媽媽了;到兩歲左右逐漸能說簡單的話了。

    雖然也有的寶寶稍微晚一些,不過到了兩歲,孩子還現在不愛說話,應該引起重視了。分析原因可能是,家庭給寶寶創造的語言環境還不夠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語言發展。

    根據本人經驗提一些建議,家長可以參考:

    第一,儘量緩和和孩子交流的氣氛。儘管作為父母會為孩子不會說話擔心著急,但態度千萬不要太嚴厲。因為那樣會使孩子說話時感到壓力,孩子就更難開口說話了。一定要給予愛護和鼓勵,不能急躁。

    第二,讓孩子多說話。利用日常生活的事情,引導孩子說話。比如看到什麼了人和事,多問孩子: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這是誰的,那是誰的;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哪一個好。總之,就是讓孩子多說話,說對了給與獎勵;說不好,不要批評,要引導。這樣,有利於提高寶寶的自信心。

    第三,多和孩子交流。每天花些時間教孩子看圖說話,給他講故事,聽兒歌,可以提高他學習語言的興趣,促使他早日開口說話。

    第四,要給孩子創造新鮮的語言環境,比如讓孩子儘量多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也可以外出玩耍,這樣孩子會很興奮,會主動說話。

    一般情況,儘管以上幾種方法訓練,孩子就會開始說話了。

    如果孩子還不開口講話,很可能有器質方面問題。比如存在聽力疾患,或者存在語言中樞以及發音器官問題,建議去兒童醫院進一步檢查,及早治療。

    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 13 # 莫笑原創

    孩子二歲不開口說話的因素有多方面的,聽力、言語、智力、等。

    一:聽力。現在這方面的的挺多的,每年幾萬的聽障兒童在增長。我家大寶就是聽障寶寶,由於他們聽不到語言,自然也就不會說了!不過現在醫學發達,不嚴重的佩戴助聽器,嚴重的植入人工耳蝸。經過康復訓練後還是可以恢復的一些語言功能的!

    二:智力。在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智力也會影響語言功能。雖然他能聽見,但他聽不懂,不理解,不會模仿,自然就不會開口。例如腦癱寶寶就屬於智力。經過康復也可以提高部分智力!

    三:自閉症。這類孩子聽力沒問題,智力也沒問題。但就是不說話,不與人交流,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閉症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只能透過康復訓練來改變。

    以上都是我們常見的寶寶不開口的型別,當然也有開口說話晚的,只是個例。如果孩子一歲還不能牙牙學語,聽不懂簡單指令,就要引起重視了。

    最後我以一位聽障寶寶的家長給所有看到我這個答案的人一些建議。結婚和準備要懷孩子之前,有條件一定要做檢查,經濟好的要做個夫妻基因配比。懷孩子時一定要做足孕檢,現在有些孕檢是國家免費的。

  • 14 # AB動漫城

    正常情況下孩子是1歲以後就開始學習叫爸爸媽媽的,現在孩子還是不會說爸爸媽媽這個語言能力是存在異常的,最好帶孩子去正規醫院檢查下舌頭、喉嚨,聲帶。

    病情分析:首先就要找到造成幼兒不願意說話的原因,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如智商低下,從心理上講,有以下兩方面:

    1、不喜歡錶達有的寶寶不愛說話是由於不喜歡錶達,多是由自身性格引起,有的寶寶內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晚,語音口齒不清,常引成大人的笑話,也會使寶寶形成怕說話的心理。爸爸媽媽經常指責寶寶,對寶寶要求過嚴,都會造成寶寶不愛說話。

    2、不擅長表達這樣的寶寶,往往是缺乏語言環境的剌激,從而影響語言發育。當爸爸媽媽不愛說話,寶寶得不到語言環境的刺激,沒有說話的模仿物件,也就變得不愛說話。或者爸爸媽媽理解太快,在寶寶還未說話前已經將事情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寶寶雖然能表達,但也不太愛表達了。如今家長對待孩子都會有點過分保護。從而使幼兒很少能與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兒童時代,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易建立起來。

  • 15 # 卓理超人

    #樸貨研究所#

    一、2歲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二三歲就能比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四歲時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語的口語了,到五歲以後能較清楚地複述聽過的故事大意、看圖說話或自己編簡單的故事。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註意了。

    比如,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的時候能夠說出比較完整的句子,而有的寶寶直到2歲仍然不會說話,但寶寶卻顯得非常聰明,說什麼他都懂,而且讓他做什麼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總是用手來“比畫”,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

    2

    二、寶寶不會說話,說話晚有哪些跡象?

    4個月大時:不會模仿爸爸、媽媽發出的聲音。

    6個月大時:不會笑或大聲叫。

    8-9個月大時:不會用聲音吸引你的注意力;還沒開始咿呀學語。

    滿10個月時:對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不懂怎麼讓你知道他是高興還是煩躁。

    滿12個月時:不會做揮手、搖頭之類的肢體語言;還不能發出一兩個聲母(比如p、b等);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與你交流。

    滿15個月時:不明白“不行”和“再見”之類的詞,也不做反應;會做的肢體語言(比如擺手、指東西等)還不到6種;會說的詞不足1~3個。

    滿18個月時:連6~10個詞都不會說;還不會用手指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天空飛過的小鳥或飛機。

    滿20個月大時:會說的聲母還不足6個。

    21個月時:不會迴應簡單的指令;不會假裝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給自己梳頭、給娃娃餵飯等)。

    滿24個月時:不會把兩個詞連在一起;不知道常見家庭用具(比如牙刷、電話、筷子等)的功能;不會模仿別人的動作或學別人說話;不會按照要求指出身體部位。

    滿30個月時:即使自己家裡的人也沒人能明白他;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滿3歲時:不會說短語;聽不懂簡短的指令;對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興趣;和爸爸或媽媽分開時特別困難。

    滿3歲半時:經常不能把話說完整(比如不會說“回家”,只會說“回”)。

    滿4歲時:說話還經常結巴;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

    3

    三、生理原因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寶寶不會說話呢?

    1、看看寶寶的舌息帶是否有粘連?

    2、帶寶寶去醫院檢查聽力?

    3、其他病灶,比如腦癱等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您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了,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如果這些原因都沒有,就接著找其他原因。說話晚?舌繫帶手術最好等4歲後。

    4

    四、語言環境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1、你偶爾才孩子說話,比較少和寶寶做語言交流。

    2、除了你,和寶寶說話的其他人很少。

    3、家人的口音很雜,方言,英文,普通話交錯。

    通常,處在以上三種不利語言環境下的寶寶開口說話會比較晚造。如果你給寶寶提供的語言環境太過單調或太過複雜,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導致了語言發展的滯後。您需要立即改變,應多和孩子說話,暫時統一全家人的口音,讓寶寶容易理解和模仿。

    如果你給寶寶營造的語言環境是健康的,我們接著找找其他原因。

    5

    五、交流方式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1、當您看到寶寶用簡單的手勢表達需求時,您的反應是:

    A.一般都能理解,幫助寶寶完成。

    B.即使理解也要教寶寶儘可能說出來。

    如果您的答案是A,那造成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語言惰性。您對寶寶的肢體動作太理解並馬上滿足寶寶的需求,使得寶寶沒有必要說話了。您需要逐步要求寶寶必須要說出來才理解他的意思。

    2、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一般用什麼樣的語句呢?

    A.正常語句,就象和其他成人說話差不多。

    B.簡短的語句,並放慢語速。

    如果您的答案是A,那造成寶寶“不喜歡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交流形式太難,寶寶不容易理解和模仿,或者從心理上造成了壓力,認為只有像大人那樣才能說話。您應該稍微改變一些說話的方式,和寶寶說短句或用肢體語言配合簡短語句共同表達,接近寶寶表達能力,讓寶寶可以和您平行地交流。

    6

    六、心理原因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1.當寶寶開口模仿您說話的時候,您是怎麼做的:

    A.及時地糾正寶寶的發音,並乘機反覆鞏固。

    B.不管寶寶的發音如何,及時地給予鼓勵。

    2.當寶寶用手勢表示某種需求的時候,您很想讓寶寶說出來,您是怎麼做的?

    A.一定要讓寶寶說出來才幫助他,否則就不滿足他。

    B.反覆教他2、3次,實在不願意說就不強迫他,滿足他的要求。

    3.您和寶寶興致勃勃地看動物圖片,您想乘機教寶寶說說動物名稱。他的反應是:

    A.您一教,他就表示出很煩躁的樣子,甚至連圖片也不看了。

    B.您教的時候,寶寶偶爾能模仿您發音,他表示煩躁的時候你就立即停止。

    如果您的情況大部分時候都是A,那寶寶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您造成的,您對寶寶的要求太高了。您需要示範如何用語言形式進行交流,而不是強調使用標準的發音和語法句型。

    對於有明顯厭惡“學講話”的寶寶,您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型別的寶寶還會減少和您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您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七、如何讓寶寶儘早開口說話?

    語言是我們的思維工具、交際工具和學習工具,培養和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嬰幼兒階段正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對寶寶進行訓練和指導,可以為寶寶未來的發展奠定個良好基礎。寶寶從9個月開始進入了語言意識的萌芽期,開始了口語方面的積累;2歲時寶寶會發生一次“語言爆炸”,進入一個口語快速增長期。父母應該根據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為孩子的發展做正確的引導。

    7

    0-1歲階段語言訓練

    說給寶寶聽

    不會說話的寶寶也能透過耳朵接受資訊,為他們日後的“說”打基礎。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透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如:“媽媽正給寶寶穿衣服,來,伸伸你的小胳膊。”或者“寶寶正在洗澡,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並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這種語言環境的作用在於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成人要堅持說普通話,以清晰、正確、規範的語言向孩子述說,禁用方言。

    製造發聲的機會

    寶寶會用“咿、呀、哈、嗚”等聲音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恰是培養寶寶模仿發音的好時機。當他們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溼了或想拿某一樣東西時,媽媽趁機替他們把這些願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孩子聽,然後等待寶寶的反應,即便是“哼”、“哈”也好。如此天天重複,就等於在他們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孩子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1-2歲階段語言訓練

    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

    身邊物品,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把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給寶寶看,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顏色、形狀等等,隨後再問問孩子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形狀、用途如何,這不但能幫寶寶學到一些生活常識,還能幫他積累新名詞,促進語言的發展。當然,父母也可以透過互動遊戲與之交流,創造一個和寶寶對話的情境,激發他說話的慾望。

    滿足要求晚半拍

    寶寶想要某種東西,往往盯著它或用手去抓。這時媽媽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裡,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比如“我要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我要會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說不好,媽媽可以先做示範,由寶寶“學舌”,然後,再把這些東西給孩子。在反覆訓練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發育得比較快。

    重複說過的內容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在寶寶認識了其中的動物之後,請他給媽媽講一講每張卡片上有什麼,每種動物長什麼樣、它們在幹什麼,等等;也可以藉助簡單的圖畫書,媽媽講頁、寶寶重複一遍,然後再往下進行。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這種訓練,媽媽把看到的景物介紹給孩子,請他重複一遍。總之,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重複的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句子由短到長,循序漸進。

    8

    孩子不愛開口說話不同於自閉症

    兒童自閉症和語言發育遲緩均屬小兒發育障礙。由於自閉症和語言發育遲緩均出現語言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將自閉症誤認為單純性語言發育遲緩。同時許多人沒有見過自閉症患兒(發病率較低),但是聽說或親眼見過語言發育遲緩的患兒,就認為患兒是講話晚,沒有關係,長大就會好的,一再遲疑不去看病,最終拖到語言發育年齡已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導致患兒終生沒有語言。

  • 16 # 使用者1939182355228476

    對於你期待孩子早點開口說話,能與他交流的心情非常理解。作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長,孩子說話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球實戰動作晃不到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