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話匣子聊天

    沒有相配的動力,殲20就發揮不出戰力。老貴的飛機只能減配使用,花了奧迪A6L的錢,卻只能當五菱宏光用,就沒意思了吧。

  • 2 # 麥田軍事觀察

    殲20自然還會更換渦扇15,原因很簡單,渦扇15是為殲20特意研發的配套型號,只有真正的換裝渦氓15之後,這個專案才算達到設計的最初標準,至於效能上的影響也有一定影響,但是已經不重要。

    目前換裝渦扇10B,原因就在於提高中國產化率,在此之前,殲20使用的是進口發動機,這會影響到中期的產量,國外的發動機生產企業不會按照我們的生產需求來適時調整計劃的,只有使用自己的發動機,才能保證生產工作的協調性,我們可以自動的調整供應速度,對於生產的進度有保障。

    當然了,更發對效能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不要過分的強調這個點,飛機涉及設計多方面的,單純的就講發動機如何沒有什麼大意義,只要夠用就可以了,說換裝之後效能能提高多少,只能說是更為理想,但是說多麼重要就不必了。發動機不是一切,非說發動機決定一切,非要上某個型號才行什麼的,那就過度了。

    我們的殲20已經很不錯了,以後需要的提高,在解決了有無之後,再進一步提高,換更好的發動機是一個重要的選項,但不是唯一的專案,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是相當多的。

  • 3 # 森林狼6

    無可置疑,渦扇15是為殲20(圖1)而生,而渦扇10B達不到五代戰機的要求,它只是一個過客罷了,但殲10C(圖2)用起渦扇10B很順手,能夠做到“落葉飄”動作,不能說渦扇10B就不好,只是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而已,而渦扇10發動機則有殲10、殲11(圖3)、殲16(圖4)在匹配,用起來非常適合。世界上航空發動機以中美俄為代表,而渦扇10類似美製F110、俄製AL31系列發動機,渦扇10現在發展了多個型號,未來會更加做實。渦扇10B配備殲20是對比過後,它是第二選擇,關鍵渦扇15還要經過一系列測試,等待著完成所需要數錄後才能匹殲20,航天科技並不是街上買賣那麼隨便,必須經過嚴格要求,這種模式相比美帝軍火商制度還要好,原因美帝的軍火商太經濟化。

    殲20配備渦扇15是指定專案的,說白了就是規劃好的路線,渦扇15服役後,殲20效能會得質的飛躍,其實殲20發動機有兩種選擇,一、是釆用中國產心臟渦扇15,二、是選擇俄製117S發動機,這是專業人員給出的答案,但中國產渦扇15已經列裝沒必要使用俄製發動機,更何況俄製117S發動機的造價不菲。

    殲20在2011年1月首飛之後,就已經用上了中國產心臟做出一系列的測試,當時的2001和2002號戰機就換上了新動力,這種神秘動力系統很可能就是渦扇10B,殲20從設計圖紙再到原型機,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可以說殲20從外形策劃、隱身、動力系統、火控等全都實現中國產化,根據殲20照片分析中發現,殲20發動機尾噴口可以收縮,這不難看出,它就是渦扇10B的向量噴管。

    渦扇15服役後,配備殲20,使得殲20具備優秀的超級巡航能力,同時是航天人夢寐以求的過失速機動效能,而渦扇10是咱們第三代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和美製F110和俄製AL31發動機同一水平,也是中美俄的較量,但這三款發動機的專業對口是三四代戰機,而不是五代戰機標準。

  • 4 # 國平軍史

    關於殲-20機體內使用的發動機,網路上有據可查的應該有三種,最初,採用的是俄製AL-31F發動機的增推版;此後,用上了完全自主的WS-10B太行發動機版,曾引發軍迷的歡欣鼓舞;現在,網路上風傳我空軍殲-20已經用上了WS-15峨眉發動機,大讚大讚大讚!

    俄製AL-31F發動機,最大推力約13.2噸,最初,隨蘇-27SK引進中國,被中國空軍沿用至今,而今即將成為歷史和過去。

    即便用上AL-31F發動機用中國產零件調教增加推力的增推版,高效能的殲-20仍然無法做出超音速巡航,那麼至少在隱形戰機美標“4S”中,就缺失了1S,成了3S隱形戰機,對空軍來說短期能忍受,長期肯定不能忍受的。

    至於WS-10B太行發動機,推力增加到14噸,用在殲-10B上,在珠海航展上飛出了“眼鏡蛇”、“落葉飄”、“極小半徑轉彎”等高難度機動動作,風頭甚至蓋過了開啟內建彈倉的殲-20的飛行表演,殲-10B在珠海航展上可謂一鳴驚人。

    但同樣的WS-10B太行發動機,用在殲-20身上,就沒有用在殲-10B上效果好,原因是殲-10B是架中型戰機,而殲-20卻是一架重型戰機。

    但用上WS-10B太行發動機時,畢竟可讓殲-20實現低速超音速巡航,這個在中國產大功率渦扇發動機未橫空出世的背景下,空軍還是能夠接受的,儘管有某些遺憾。

    現在,網傳WS-15峨眉發動機來了,是專門為空軍第4代隱形戰機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向量版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約16.3噸,標誌著中國在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又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將賦予殲-20真正實現不亞於F-22A的超音速巡航和機動能力,對於空軍和軍迷絕對是個好訊息。

    殲-20,目前是亞洲區域最先進的戰機,對其他國家採購裝備的F-35A具備優勢,此型既笨又重的單發隱形戰機,畢竟是以對地打擊為主,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而殲-20研發時就是對標F-22A,是一架空優型戰機,飛速高度、速度、機動能力等,絕非F-35A可比。

  • 5 # 飛哥說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殲20的定位。對於中國空軍而言,殲20是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產物,是邁入現代化空軍的標誌,所以非常有必要不斷提高和完善殲20戰機的各項指標和效能。

    所以,當WS-10B發動機基本成熟並裝備殲20之後,對於推力更大的WS-15發動機,當然是有所期待的,因為殲20擁有充足的機體空間,來進行必要的升級,這是美軍F-22戰機想要卻做不到的。

    因為如果F-22的機體空間允許的話,美華人當然很樂意為它換裝推力逆天的F-135發動機,當然,F-119目前對於F-22A戰鬥機是絕對夠用的。

    問題是沒有人會拒絕提高自家武器裝備的效能。縱觀經典的F-15和F-16第三代戰鬥機,他們的動力系統不但多次最佳化升級,甚至連供應商都有兩個甚至三個,波音,普惠和通用公司共享軍隊訂單,一起發展,令美軍有充足的選擇,這樣,如果在戰時狀態下,多家公司可共同提供動力單元,確保戰機能夠快速生產,保障美空軍有足夠的戰機。

    基於美軍的經驗,殲20很有必要在適當時機升級換裝WS-15發動機。至於要不要等,筆者認為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軍隊不可能停止殲20的現有生產來等一個目前還不太穩定的動力型號,完全可以一邊繼續生產安裝WS-10B發動機的殲20戰機,一邊觀察WS-15的研製進度,來一個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另外一方面,殲20的動力單元其實已經經過多次修改,從最開始的俄製99M1發動機,再到WS-10B發動機,就連尾噴口也從傳統的圓形改為帶鋸齒狀的隱身設計,這說明軍隊非常渴望完善殲20的動力單元,在氣動佈局和資訊化方面以做到極致之後,發動機成為最後短板。.

    所以,這不是要不要等的問題,這是必須要完成的一個升級專案,否則中國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碾壓對手的強大戰機。

  • 6 # 咖哩咖哩醬

    答案是肯定的,渦輪風扇15是J-20的標準動力。 J-20的最大問題是軍方稱為“心臟病”的動力問題,嚴重限制了J-20的技能和戰術。最大化指標。目前,J-20已小批次生產,並已在部隊服役。人們普遍認為,該服務模型配備了中國產渦輪風扇10B改進型發動機,與渦輪風扇10A相比,其推力有所增加,從而滿足了J-20的低速超車要求。需要音速巡航。還有一種更普遍的說法是,J-20的低速超音速巡航的實現主要與其更大的長寬比設計有關。這位官員說的是小長寬比的提升機體側欄芥末佈局設計。尤其是,它解決了早期J-10機型跨音速飛行能力弱的缺點,並獲得了空軍更滿意的初始超音速巡航能力。此外,J-20已成為現役四代隱身飛機中最快的理論巡航模型。 。毫無疑問,儘管渦輪風扇10B發動機增加了推力,但它仍然是第三代發動機,在推力,發動機壽命,故障方面,它與美國和俄羅斯的主流第四代發動機相距甚遠。率等指標。區別。在目前服役的四代飛機中,美國F-22A使用的F-119向量發動機的推力為15.5噸,F-35使用的F-135向量發動機已達到18噸,型號超過20噸; -57目前,Su-35所使用的117S向量發動機的推力為14.5噸,後來的標準產品-30向量發動機的推力約為16噸;這表明J-20的當前階段使用AL-31或渦流。風扇10B的發動機推力略微不足。最重要的是,J-20的規模是服役的四代戰鬥機中最大的。它的推力小於在役的第四代戰鬥機的主流戰鬥機,其推力重量比自然處於較低水平。這對重要的可操縱性和敏捷性指標(如爬升率,轉彎角和戰鬥機的加速度)具有更大的影響。其他四代戰鬥機通常使用引擎向量技術,這對於實現戰鬥機的超機動飛行至關重要。以法國陣風為例。它的單引擎推力為9噸,但使用向量引擎技術,因此戰鬥機的總體機動性處於良好水平;俄羅斯製造的Su-35實際上在航空電子領域。沒有實質性的改善。參照西方航空電子標準,此類飛機的最大改進是使用了117S向量發動機,這使此類飛機具有強大的超機動性,併成為Su-35效能指標的最大亮點。國內第四代隱形飛機的設計提出了超機動性,超敏捷性,超資訊感知能力和高隱身指標。向量引擎技術已在J-10B向量技術驗證機上成功驗證,並且希望實現超機動性和敏捷性。最快的途徑是向量引擎技術的應用。 Turbofan-15在推力和向量技術兩個領域滿足了這一需求。因此,對於J-20,不是等待的必要,而是裝置刺激生產的緊迫性。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J-20的首要任務是制止外國隱形飛機,然後我們將討論資訊作戰的優勢。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這個問題已經不需要回答了,因為殲20的渦扇15應該正在試飛中,不是廠家試驗,而是部隊正在編寫大綱的實驗中。也就是說,這一階段完成之後完整的殲20就正式裝備部隊了。

    當然,不是看到的真戰鬥機,而是圖片,但聲音是親耳聽到的發動機的聲音。原來經常聽到戰機的聲音,而且還能看到飛機,以前經常看到殲7,現在經常看到的是殲10和殲11。他們的發動機聲音比較嘹亮,聽熟悉之後能聽出他們的飛機型別。

    但最近聽到的天空飛過的戰鬥機,發動機的聲音感覺不一樣了。感覺聲音很近,雖然近,但是並不是特別大的響亮的聲音,而是有些發悶悶的聲音,這個聲音肯定不是殲10和殲11的發動機的聲音,肯定是一種新型發動機。而且這個聲音還特別快,可以說瞬間即逝。

    自己猜測是不是殲20的渦扇15呢?感覺應該是。按照網上專家說的,在2018年珠海航展時專家就說渦扇15很快就要是批次生產了,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兒,希望大家能夠耐心等待一下。而現在是2020年即將過去,可能現在就是時間點吧。因為這種飛行並不是一次,而是經常聽到。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陰天還是晴天都能聽到,可見飛行很頻繁,也很順利。

    相信完整的殲20很快就會裝備空軍作戰部隊,並快速形成戰鬥力,當然這只是推測。我在盼望著公佈的那一天快點到來。

  • 8 # 史材勾陳

    很有必要。航空發動機的效能是逐漸打磨出來的,但是一代發動機有一代的底色,一旦基礎不具備,那麼無論如何提升效能都不能對效能有質的改進。所以還是需要新的研發才能跟得上需要。

    中國發動機與戰機跟美國相比不一樣,美華人的發動機技術比較先進,所以往往戰機研發完成之前,發動機的研發就完成了。而中國在航發工業基礎上比較落後,所以我們的航發多在戰機服役之後才能研發完成。這裡面的典型代表就是渦扇10和渦扇15。

    我們知道,渦扇10是為殲10戰機配套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研發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比殲10的研製時間長的多。我們的渦扇10定型之初問題不斷,甚至還有噴葉片的嚴重事故。不過好在我們總算在2015年徹底的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直到2017年本題所提的渦扇10B才開始研發完成。前後三十多年,投入巨量的研發資金,中國最終克服了困擾中國戰機發展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一技術短板。

    而我們的殲20早在2012年就開始試飛,不要說中國的渦扇15,渦扇10都還問題重重。所以殲20試飛的時候所使用的發動機其實還是俄羅斯進口的AL31。為殲20配套研發的渦扇15和渦扇10當初的情況一樣,落後於戰機研製的進度。所以現在的殲20是依託渦扇10B發動機處於小批次生產狀態。既然渦扇10B可以用,那麼是不是就不必要等渦扇15,依託渦扇10B大規模裝備殲20呢?

    其實真的這樣做,未免有些短視了。相比於渦扇10,渦扇15還是有根本的提升的。如果裝備了渦扇10B大規模生產的殲20的話,我們的殲20還是無法發揮出全部的實力。再加上週邊的隱身戰機威脅並沒有那麼的緊迫,我們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低速生產殲20維持殲20的生產線,到渦扇15完全出來再大規模生產殲20一點也不遲。

    渦扇10B和渦扇15在效能引數上差距很大。目前渦扇10B最大推力才只有14.5噸,推重比8.5。看上去已經完爆美俄三代機所裝備的發動機,但是跟隱身戰機裝備的發動機還是差距很大的。根據空軍專家宋心之的資料,中國渦扇15的最大推力達到了19噸,超過美國F22所裝備的F119發動機。推重比達到了10.9接近美國F35所裝備的F135發動機。渦扇15的技術引數已經是世界第二,僅次於F135發動機了。所以我感覺等一下渦扇15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周邊的隱身戰機威脅我們當下還是足以輕鬆應對的!

  • 9 # 五嶽掩赤城

    渦扇-10B根本無法發揮殲-20超音速效能,必須要第四代發動機才行

    做人要有理想,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發展的確不易,從早期的噴零件狀態,發展到現在14噸推力、FADEC的渦扇-10B“數字太行”,可以說是達到三代半航空渦扇發動機水平,著實不容易,可以說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指望拿渦扇-10B給第四代戰鬥機湊合用,那就大錯特錯。不僅推力無法滿足需求,更重要的是渦扇-10發動機設計佈局不利於殲-20發揮超音速效能。給殲-20專供的渦扇-10B推力最大可以達到15.5噸,可以滿足下基本需求

    這方面渦扇-10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立項之初就是定位為以低空、亞音速為主要工作區域的渦扇發動機。在渦扇-10開始設計的80年代,我們還沒有獨立完成過合格的渦扇發動機。而且相比較高空超音速可以用渦噴發動機頂陣子,渦扇發動機效能最突出的低空和亞音速區域完全是空白,所以渦扇-10立項就是針對低空和亞音速這些傳統渦扇發動機最能發揮性能的區域。

    另一方面渦扇-10的核心機技術,當時借鑑了引進的麥道DC-8客機上的CFM56-II發動機,我們偷偷拆開研究。這發動機技術源於F101渦扇發動機,是給B-1轟炸機配備的,後發展出F110系列發動機。也因為其基礎是給轟炸機使用的,所以本身也是以亞音速和低空為主要工作區域。也正因為如此,太行對比AL31,推力增加的同時,油耗下降不少,殲-11B換太行後航程和作戰半徑有所增加。

    所以渦扇-10最主要問題就在這裡,他的的總壓比和涵道比都是為低空、亞音速空域而佈局設計的。特別是涵道比,渦扇-10公佈有兩個版本,一個是0.78,另一個是0.89,應該是渦扇-10B修改了核心機。但是不管哪個版本都太高了,F-35使用的F135發動機涵道比也是0.78,被噴成超音速效能渣渣,超音速巡航也無法實現。所以渦扇-10B發動機根本無法滿足殲-20設計所需要的超音速效能,這是設計佈局上的不足,無法透過材料和加工技術改進就可以解決。太行可能能夠滿足殲-20的推力需求,但是對於其超音速效能的發揮是嚴重的阻礙!

    現代空戰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突出超音速效能。因為音障的存在,飛機進行超音速飛行需要比亞音速付出3倍的飛行阻力和5倍的結構強度衝擊,所以三代機們在臨近音速時機動效能會斷崖式下降。而四代空優戰鬥機就是把空戰帶到這段區間,要求在超音速依舊可以完成相當的機動動作,強調超音速機動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就對航空發動機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高軍用推力和小涵道比發動機。

    軍用推力就是不使用加力的推力,之前戰機想要超音速基本上都要使用加力,加力油耗大,而且不能持續開啟否則會過熱。

    而涵道比則是渦扇發動機內外涵道的空氣流量比,外涵道氣流是由前幾級風扇像螺旋槳一樣工作帶起來的,這部分氣流產生的推力經濟性好、油耗低。但是無法超音速(否則第一級風扇被超音速激波打斷),屬亞音速氣流,在超音速飛行時,這股氣流反而是飛行阻力。所以第四代空優戰鬥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都是小涵道比發動機,F-22使用的F119-PW-100涵道比僅有0.3;颱風戰鬥機的EJ200發動機涵道比是0.4;陣風戰鬥機的M88發動機涵道比是0.3;F/A-18E/F超級大黃蜂和瑞典鷹獅E/F戰鬥機使用的F414發動機涵道比是0.4。渦扇發動機的內外涵道,兩者空氣流量比例就是涵道比,超音速時只有內涵道燃燒的氣流才是真正做功。渦扇15的效能和引數別猜了,渦扇10太行都變了好幾個版本,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渦扇-15必定是適應超音速的小涵道比發動機,只有渦扇-15才能真正發揮殲-20四代機的真正威力。

    所以指望殲-20揹著渦扇-10B發動機0.8級的涵道比,是嚴重的負擔和削弱,必須要渦扇-15發動機才行!

  • 10 # 新型多向進氣風扇

    新型風扇---多向進氣自平衡異面風扇簡介

    在多發動機的大型飛機中,有這樣一種設計,同一翅膀下兩個發動機前的渦槳旋轉方向相反,這是為了使兩個渦槳上產生的扭矩相互抵消,使飛機受力均衡。多向進氣自平衡異面風扇不僅能實現正面和側面多向進,使進氣量大增,還透過自平衡措施,使風扇受力均衡穩定,使風扇整體不受旋轉時扇葉上產生空氣反作用力及其力矩的影響,使風扇執行平穩,磨損少,噪音低,能耗低,故障率下降,使用壽命增加,作為航空發動機的進氣風扇或艦船推進螺旋槳使用,有較顯著的效果。

  • 11 # 航空視界

    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水平是一直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從戰鬥機的研製到運輸機以及轟炸機的研製等,無一例外都是需要採用國外的發動機。目前中國空軍裝備的殲-20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還是從國外引進的AL31F發動機的改進型號,這個從殲-20戰鬥機原型機試飛到現在列裝作戰部隊一直這樣。

    如今在殲-20戰鬥機上已經開始測試中國產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就是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太行渦扇10發動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被廣泛運用在殲-11BS和其他一些沈飛生產的重型戰鬥機上,從使用效果來看已經滿足了現階段的需求。渦扇10發動機是一款可以和AL31F媲美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還研製出了向量功能,這就是在殲-10B向量發動機驗證機上安裝測試的那款。

    現階段開始在殲-20戰鬥機上進行渦扇10發動機改進型號的測試是為了進行殲-20戰鬥機的批次生產,因為一直從國外進口發動機會嚴重限制殲-20戰鬥機的產量,同時由於渦扇15的研製進度到目前為止還趕不上殲-20戰鬥機的需求,所以先使用渦扇10發動機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渦扇10發動機的指標距離渦扇15的設計指標相差太遠。

    渦扇15發動機的研製不僅僅是給殲-20戰鬥機提供動力,這也是中國未來多種機型可以使用的大推力發動機。作為殲-20戰鬥機來說使用渦扇15發動機可以實現其設計的全部指標,機動能力是衡量一款五代戰鬥機的一個標準,而使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就是這個指標的一個保證。

  • 12 # 魂舞大漠

    ▲此夢“太行”猶未足。“太行”成,擺脫了模型醜名,對岸綠媒酸氣十足,問題這個人絕非專業之士,張開大嘴妄加評論,難免狂遭大陸網友吐槽。推比8,“太行”作為世上軍用第三代大推的傑作之一,沒有幾個能造,我們成功了,正能說明取得了重要成就。航空發動機,是工業之花,被譽為工業王冠上的一顆最璀璨的明珠,沒有之一,集各種學科與技術工藝為一身,造起來著實非常困難,如材料技術,裝配工藝,實驗設施,等等,是一項大的系統整合,涉及到諸多技術,能造者,越來越少,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22個,說起來也只是美國長期一家獨大,就是英國羅羅,身為航空發動機巨頭之一,在技術上對羨國也多有依賴,除美國而外,就是俄羅斯,接下來便是咱們。殲-10B矢推驗證機,亮麗珠海,即充分證明了“太行”的成功,三十年艱辛倍尋常,終得被拿下,著實非不容易。令人歡欣鼓舞,感到了滿滿的自豪。

    ▲“峨眉”秀麗天下絕。“太行”山風獵獵,“峨眉”更自非比尋常,從三代向四代前進,在“太行”建立的非常紮實基礎下,亦步亦趨。現在“峨眉”的現狀,大體是關鍵技術已成,正在密集進行裝機實驗。發動機不同其它,要檢驗它的成熟,只靠密集地大量實驗,往往數臺發動機,晝夜不停,要工作多少萬小時以上,方能證明它的成功,而且這中間最好不要出現太多問題,出了問題就需要全尾查個沒完,一查就是一個天長日久,所以航發的研製,是細思極恐的事。當年美國三代機的航發F110,問題不斷,使F-15和F-16長期成為“機庫皇后",積30年而成,這才有了第四代航發,研製速度加快,別人趟過的險,經過的路呀,大致我們也要走一遍。航發專家2016年即信心十足地講了,三年五載,中國航發可得,這就最清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我們的發動機,成了!

    ▲名山高峰一座座。如圖,都在鬧熱地討論發動機,中美多大的差距,其實僅看外表,是找不到問題的,劉大響院士說的話,過去攤子鋪得大,設施不健全,基礎研究不夠,沒有長期規則,資金不充足等,隨著航發集團的成立,真正理順了體制,人才隊伍也在擴大,資金投入增多,已具備了相當厚實的發展基礎,正開展相當多的型號實驗,發動機預研成為常態,不再像以前,上款飛機就上馬一款發動機,現在數座名山屹立,不只“太行”,如WS-13“泰山”也已經成熟,大飛機發動機渦扇-18和渦扇-20,也投入密集的試驗之中。人們傳說的第六代變迴圈發動機,也已有了訊息,四代“峨眉”即成,五代上馬,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小,遠非有人不負責任嘴一張,就是幾十年,正是不尊重我們航發人勞動的表現,這樣不好。

  • 13 # 航空君

    目前中國空軍部隊小批次裝備的中國產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搭載的依舊是俄製AL-31FN的相關改進型號。

    雖然在中國空軍部隊之中服役的中國產殲-20搭載的是俄製軍用航空發動機,但是在2018年年末,有相關的新聞媒體拍攝到了,搭載有中國產渦扇-10B大推力軍用發動機的殲-20已經開始相關的地面測試工作了。並且,不僅僅是第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殲-20搭載了該型軍用發動機,三代半的殲-10B也搭載了該型軍用發動機進行相關的測試飛行工作。

    同樣,作為典型第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的中國產殲-20,高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是這款戰鬥機必須具備的幾個戰機效能,也因此如果在不換裝中國產渦扇-15大推力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前提下,中國產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是很難在不開啟發動機加力的狀態下,實現超音速巡航的。

    未來,中國產殲-20隱身戰鬥機不僅需要裝備具有大推力的中國產渦扇-15,而且隨著殲-20隱身重型戰鬥機逐漸的系列化,中國產渦扇-15也將隨之的衍生出推力更大的改進型號。

  • 14 # 兵哥哥vs

    做人要有理想,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發展的確不易,從早期的噴零件狀態,發展到現在14噸推力、FADEC的渦扇-10B“數字太行”,可以說是達到三代半航空渦扇發動機水平,著實不容易,可以說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指望拿渦扇-10B給第四代戰鬥機湊合用,那就大錯特錯。不僅推力無法滿足需求,更重要的是渦扇-10發動機設計佈局不利於殲-20發揮超音速效能。

    給殲-20專供的渦扇-10B推力最大可以達到15.5噸,可以滿足下基本需求

    這方面渦扇-10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立項之初就是定位為以低空、亞音速為主要工作區域的渦扇發動機。在渦扇-10開始設計的80年代,我們還沒有獨立完成過合格的渦扇發動機。而且相比較高空超音速可以用渦噴發動機頂陣子,渦扇發動機效能最突出的低空和亞音速區域完全是空白,所以渦扇-10立項就是針對低空和亞音速這些傳統渦扇發動機最能發揮性能的區域。

    另一方面渦扇-10的核心機技術,當時借鑑了引進的麥道DC-8客機上的CFM56-II發動機,我們偷偷拆開研究。這發動機技術源於F101渦扇發動機,是給B-1轟炸機配備的,後發展出F110系列發動機。也因為其基礎是給轟炸機使用的,所以本身也是以亞音速和低空為主要工作區域。

    也正因為如此,太行對比AL31,推力增加的同時,油耗下降不少,殲-11B換太行後航程和作戰半徑有所增加。

    所以渦扇-10最主要問題就在這裡,他的的總壓比和涵道比都是為低空、亞音速空域而佈局設計的。特別是涵道比,渦扇-10公佈有兩個版本,一個是0.78,另一個是0.89,應該是渦扇-10B修改了核心機。但是不管哪個版本都太高了,F-35使用的F135發動機涵道比也是0.78,被噴成超音速效能渣渣,超音速巡航也無法實現。所以渦扇-10B發動機根本無法滿足殲-20設計所需要的超音速效能,這是設計佈局上的不足,無法透過材料和加工技術改進就可以解決。

    太行可能能夠滿足殲-20的推力需求,但是對於其超音速效能的發揮是嚴重的阻礙!

    現代空戰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突出超音速效能。因為音障的存在,飛機進行超音速飛行需要比亞音速付出3倍的飛行阻力和5倍的結構強度衝擊,所以三代機們在臨近音速時機動效能會斷崖式下降。而四代空優戰鬥機就是把空戰帶到這段區間,要求在超音速依舊可以完成相當的機動動作,強調超音速機動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就對航空發動機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高軍用推力和小涵道比發動機。

    軍用推力就是不使用加力的推力,之前戰機想要超音速基本上都要使用加力,加力油耗大,而且不能持續開啟否則會過熱。

    而涵道比則是渦扇發動機內外涵道的空氣流量比,外涵道氣流是由前幾級風扇像螺旋槳一樣工作帶起來的,這部分氣流產生的推力經濟性好、油耗低。但是無法超音速(否則第一級風扇被超音速激波打斷),屬亞音速氣流,在超音速飛行時,這股氣流反而是飛行阻力。所以第四代空優戰鬥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都是小涵道比發動機,F-22使用的F119-PW-100涵道比僅有0.3;颱風戰鬥機的EJ200發動機涵道比是0.4;陣風戰鬥機的M88發動機涵道比是0.3;F/A-18E/F超級大黃蜂和瑞典鷹獅E/F戰鬥機使用的F414發動機涵道比是0.4。

    渦扇發動機的內外涵道,兩者空氣流量比例就是涵道比,超音速時只有內涵道燃燒的氣流才是真正做功。

    渦扇15的效能和引數別猜了,渦扇10太行都變了好幾個版本,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渦扇-15必定是適應超音速的小涵道比發動機,只有渦扇-15才能真正發揮殲-20四代機的真正威力。

    所以指望殲-20揹著渦扇-10B發動機0.8級的涵道比,是嚴重的負擔和削弱,必須要渦扇-15發動機才行!

  • 15 # 畫人物

    一個是“夠用”,一個是邁向“機生的巔峰”,能一樣嗎?!

    渦扇-10B,推力144千牛,渦扇-15,推力180千牛,這兩個都是網友推測值。但僅僅是這樣,就可以看到明顯的差距。換算成海拔水平面上的推力,就差了4噸多。這是決定了生死的4噸多,有了渦扇-15,超音速巡航自然沒有問題了。剩下的就算不用向量噴管,殲-20仍然可以靠著多翼面操控和強勁的發動機,再配合電傳飛控系統的支援,完成各種超機動動作(美F-35就可以)。

    雖然很多朋友這個時候一定想出來”吐槽”下中國的發動機,但是必須要說明一點,發動機這種需要長期全工業體系積累的高階工業產物,絕非一朝一夕能搞得出來的。因此現在渦扇-10B還只能算是堪用而已。必須說明一點,裝備殲-20的渦扇-10B一定不會是珠海航展上的TVC向量推進版本,而是集成了數字電傳的增推版本。最主要還是為了確保殲-20的順利量產,畢竟現在各大部隊都渴望首批換裝殲-20,起碼先來個36架左右滿足首批需求。

    至於渦扇-15到底什麼時間能夠裝上殲-20,從地面臺架時間的開始時間推算,現在渦扇-15再次地面測試應該不會少於2-3年了。接下來應該會借用驗證機進行測試,一般這類情況會選擇一架雙發重型機,或者到試飛員的空中發動機試車臺。不過,渦扇-15畢竟是重大節點專案,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完成。不過,渦扇-15就算成了,整合到殲-20試飛也需要1-2年的時間,所以在2020年左右看到渦扇-15安裝到殲-20上,應該是個比較靠譜的時間點。

    渦扇-10B從安裝到殲-10B再到航展展示,也用了快3年的時間。所以,真急不得!

  • 16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不忘初“心”,裝了渦扇15的殲20才是頂天立地的殲20.

    自殲20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在這8年的時間裡,殲20從無到有、不算完善、改進,目前已經列裝部隊,正在有條不紊的換裝,初步形成了戰鬥力。列裝部隊後,殲20憑藉優越的隱形效能、先進的氣動佈局和超強的資訊能力,展現除了強大的戰鬥力。在軍隊的內部對抗中,殲20以代差優勢橫掃三代機。雖然如此,廣大軍迷還是有一塊心病---殲20的發動機問題。

    殲20的原型機、裝備試訓、飛訓基地的試生產型機以及目前正在東部戰區空X旅換裝的小批次生產型機多時使用著俄製99M1發動機,雖然由中國進行了某些改進,但無論是推力、推重比、可靠性等指標都差強人意。而且,俄羅斯方面的質量管理也問題不少,難以滿足中國穩步擴大殲20生產規模的要求。

    為了不受制於人,中國目前正在測試太行版的殲20,但這款發動機不是殲16上的太行B,而是太行C。而且據楊偉總師透露,向量推力版的太行發動機也已經在殲20上裝機測試。

    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無論是正在使用的俄製99M1,還是正在試飛中的渦扇10C,都不是殲20的理想動力。裝備這兩款發動機的殲20只能實現最低限度的超音速巡航(即開加力跨過音速,然後關閉加力實現幾十分鐘的超音速飛行),卻無法實現高馬赫超音速巡航(不開加力實現1.5馬赫以上的持續飛行)。

    無論是F22還是殲20,這兩種頂級四代機都透過高度隱身和超巡來獲得超強的空戰效能。隱身對空戰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大大壓縮敵方發現、鎖定自己的距離,使本方處於單向透明的優勢地位。而超巡對提高空戰效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憑藉較快的速度迅速佔位,獲得比對方更好的態勢;二是載機較高的速度也賦予了導彈更高的初始速度,提高了導彈的有效射程、擴大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同時降低對方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在攻防兩個方面擴大優勢。

    F22重點最佳化在高馬赫數時的機動性,據稱在1.6-1.8馬赫時機動效能最佳,而三代機主要是最佳化垮因素區間的機動性(0.8-1.2馬赫)。所以,即便不仰仗隱身優勢,F22也能有效壓制F15這樣的三代機。

    F22能實現高馬赫數巡航,除了依靠升阻比極佳的乾淨外形,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使用了效能逆天的F119發動機。

    F119最大軍推超過10噸,最大加力推力15.6噸,推重比超過10,而且還帶減阻效能的二元向量噴管,甩99M1/太行C幾十條長安街。

    我們的殲20在氣動設計上也與F22一個思路,突出超音速能力。殲20飛行員曾經說“一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殲20使用中國獨創的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超音速升阻比更出色。但是99M1和太行C不到9噸的最大軍推,使得殲20尚不具備F22那樣1.6馬赫以上的超巡能力,這也成為殲20目前最大的缺陷。

    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渦扇15來解決。雖然高度保密,但是渦扇15應該是與F119同一級別。注意看上圖右邊的時間,渦扇15於2006年立項,比殲20立項的時間還早一些。這說明中國早就把渦扇15當做殲20的動力選擇,而且早早就布了局。當然,渦扇15的進度是另外一碼事了......

    目前美、日、韓在中國周邊部署的四代機越來越多,我們必須要列裝更多的四代機才能有效抗衡。目前裝備99M1和太行C的殲20壓制F35的問題不大,但是要跟F22過招,還是渦扇15版本的殲20才有把握。實事求是的說,99M1和太行C的殲20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湊合著過的產物,雖然對我們來說仍然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於在未來20年甚至更遠的將來撐起中國空天的主力制空戰鬥機,渦扇15才是正道。

  • 17 # 草根守望者

    殲20配用何種發動機,曾有媒體向有關部門提問,答覆是國家機密,保密。

    媒體曾普遍猜測殲20早期用的是AF—31型的改進版,後期開始裝備渦扇10B。

    無論AF—31系列還是渦扇10系列,都是妥協下的無奈選擇。

    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機的主要特徵之一,達不到這一要求,嚴格意義上講,就不能稱為四代機。

    總設計師楊偉對殲20的評價:

    在設計殲-20時,在世界上獨創了“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這種設計用來做飛機的話既能擁有很好的隱身效能,同時還可具備很強的超音速和機動飛行能力。

    既有大的作戰半徑又裝載武器多,在戰場態勢感知、資訊對抗、機載武器和協同作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擁有不少絕招。

    殲20本身它第一個是突出隱身,第二個它突出遠端的打擊能力,第三個突出的是資訊化作戰能力。

    戰機飛行員張昊對殲20的評價:

    我們這個飛機,機動性特別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飛機的亞音速效能不錯,一進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

    總師 ,飛行員對殲20的褒獎讓廣大軍迷欣喜若狂!

    欣喜過後,仔細回味,還是覺得殲20還差點什麼。

    發動機!

    總師、飛行員強調了隱身、機動、資訊、感知、載彈等方面的突出優勢,但唯獨沒提到發動機,沒有強調超音速巡航能力。

    發動機,戰機的心臟。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份。

    一型戰機,一型發動機。渦扇10本為殲10系列戰機配套,但由於研發嚴重滯後,不得已選用俄製AF—31系列發動機。

    渦扇10屬三代發動機,與渦扇15存在代差。無論渦扇10如何改進,都只是殲10、殲15、殲16的配置物件,不可能是殲20的最佳配置。俄羅斯的蘇57也不可能選用AF—31系列發動機。

    渦扇15,為殲20量身定製。安裝渦扇15後,殲20將補齊超音速巡航的短板,效能將發揮至極致。

    在中國,發動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專門成立了航發集團,重金投入。發動機的研發、生產也步入良性軌道,渦扇10已批次列裝,向量推力型也已推出,進入試驗驗證階段,表明中國發動機短板已開始補齊。

    相信,用不了多久,配備渦扇15的殲20戰機將遨遊祖國的上空。屆時,國內外對殲20的質疑聲將徹底消失,殲20也將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世界上任一款四代機。

  • 18 # rada2

    曾看到非官方報道,渦扇15初始設計推力15噸,後考慮通用性一機多用提高到18噸並基本成型,有一民企技術革新讓葉片效能得到革命性的提高,推力猛然可提高到24噸,重量還減輕了。好事情也帶來煩惱,推力提高太多,重量減輕導致飛機重心發生變化而不得不重新修改飛機與發動機匹配引數,這也是渦扇15近兩年似乎進展緩慢的原因。不知真偽,但我寧願相信這一快樂的煩惱。

  • 19 # 雯臣

    當然要了,不過會時間會久一些,對於發動機的進度,個人以為不要太樂觀,從殲二十試飛開始傳言渦扇十五已經很快了,可是都列裝了還見不到傳說中的渦扇十五,畢竟歷史差距太大。沒有渦扇十五就沒有全狀態殲二十,設計之初就是以渦扇十五的效能為指標的。

    渦扇十五直接關係到超音速巡航能力,向量噴口帶來的能量損失,也得更大推力發動機補償,否則會影響飛機的機動性發揮。殲二十以目前狀態的快速成軍,也說明根本等不及渦扇十五的成熟。

    樂觀點渦扇十五成熟還需要十年,如果悲觀一點渦扇十五以,及其它傳說中的中國產新一代發動機,全部成熟起來並達到國外同類發動機標準,或許是二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與渦扇十五同類的俄羅斯產品30,也就是蘇聯時期立項的AL41,從立項到現在已經起碼三十年了,有沒有批次投產還是問題,何況中國剛剛仿製成功上一代的AL31,可見下一代航發中國產之路還很漫長。

    殲二十與它的前輩殲十一樣,從殲十A到殲十B,才真正的成熟了起來,到了殲十C才修成正果,前後也是差不多二十年時間,正式換裝渦扇十五的殲二十,是不是也得這麼長時間,我們拭目以待。

  • 20 # 狼煙火燎

    渦扇-10B根本無法滿足殲20的推理要求,只是當前狀態下無奈的應急方案,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發動機了,而專門為殲20隱身戰機配套研發的更大推理的渦扇-15目前還正在研發而已,渦扇10B無論是在推力方面,還是飛控系統,還是向量偏轉都會更好。

    渦扇10B這款發動機其實與之前殲20裝備的AL-31F發動機在推力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在研發過程中恐怕還參考了這款發動機,渦扇10B最大的進步就是解決了向量噴口問題,這在珠海航展上,殲10B的表演中已經展示過了,效能方面還是可以的,殲20也就將就著用了(還有一個傳說殲20用的發動機是WS-10C)。

    而殲20作為四代機效能上當然要想最好的F22靠攏,目前渦扇-10B確實讓殲20機動效能得到質的提高,但和美國F119、F135航空發動機差之甚遠,也無法滿足四代機超音速巡航要求。

    WS-15發動機則不同,他是是專門為殲20戰機研發的,其設計最大推力可達到16~18t,強勁的動力不但能為殲20戰機提供超音速巡航能力,還具有更強大的超音速機動能力,這才是殲20理想的發動機型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商排名第一的邊牧到底有多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