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喬一
-
2 # 育兒甜橙樹
不會,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認為好的人生可能對他來說未必是好的。
看《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時,那時我想到的是:我們做父母的,即使我們非常迫切的想保護孩子,但是我們終究替代不了孩子,他有他要去面對的世界、他有他要去承受的痛苦和挫折,因為他的世界,有時候你進不去。既然我們連苦難都不能替代,更何況他的整個人生呢?所以,我們只能放手讓他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未來的路。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他,那時候的他們因為沒得選擇,只能按照我們的要求前行,這種狀態可能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孩子會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會慢慢萌芽。他們會慢慢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對於他們不想做的事兒、不願意成為的人,他們會開始反抗,這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他們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他們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而有可能這個時候,我們因為自己固有的思維已經讓親子關係惡化了,或者已經讓孩子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我們認為的人生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的,就像我們上一代覺得穩定的工作是好的,但對於我們來說穩定的工作可能意味著工資低、沒有成長。我們的想法和意識也會隨著時代發展落後,如果一直覺得自己是對的,這個本身就是個錯誤。
-
3 # 走走的情感世界
可能大多數人嘴上都會說不會吧,但實際上家長都會或多或少的把孩子往他們認為對的方向引導。
就像音樂世家的孩子一般也會從事相關的工作,家裡都是醫生的,孩子大多也是幹這行的,當然例外也有,這就說明正常的潛意識裡會替孩子判斷,哪條路是捷徑,哪條路更好,這不就是相當於讓孩子成為你想讓他成為的人嗎?
有的人說我會給孩子絕對的自由,絕對不干涉他的選擇,真是這樣嗎?真的有絕對的自由嗎?那麼他認為成為一個江洋大盜是他的選擇,試問有多少人還能不管不問?我們家長還是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把孩子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然後再幫他們選擇一個最優的方向,扶著他們走過去。什麼是最優的方向,當然是我們認為對他們來說最好的選擇了,這是不是又替他們做了選擇呢?
再有,孩子在面臨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往往還處於不成熟的時期,可能對自己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還是迷茫的,那麼家長不給他們幫助的話,他就有可能選錯了方向而後悔,我們可以說決定權在孩子自己手裡,但是建議可以給啊,我們給的建議不也是我們認為的好的建議嗎?
所以,在中國從古至今的社會現象中,父母還是會參與孩子的選擇,孩子一般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續著父輩們走過的路啊!
-
4 # 鳥兒愛吃魚
不會,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可能是因為個性的關係,我從來不喜歡任何人去束縛我,我也不會去幹預他人的決定。這讓我擁有安全感和自由感。
但同時我也確實會去嘗試讓孩子接受一些我認為好的東西,比如他還不會說話時,就擁有了好多繪本,他在這個環境中成長就很輕鬆的去接受看書了。總會跟我說,媽媽,我已經沒有新書看了,快幫我買幾本。
比如娃娃,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我直到成年也沒捨得買一個娃娃,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就買了好幾個放在家裡。後來大一點整理玩具時,我問他,有沒有什麼玩具是你不想要的,他自己去收拾了一通,把所有的娃娃都丟給我說不要這個,不喜歡。這幾個娃娃最終被扔到了垃圾桶。
孩子現在4歲,有的時候會沒有自己的規劃。因此我會適當的給他選擇,A 或B ,儘量的不去幹預他。生活中也是如此,我認為在一個家庭中,一個人太強勢,另一個就會相對軟弱。當你做的越多,別人就做的越少。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越來越輕鬆,我覺得這樣就好。
-
5 # 青蘋果影視推薦
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尤其是家中只有一胎寶寶的,更是把孩子捧在了手心上,孩子的穿衣脫衣、洗臉刷牙包括洗衣服,都是父母在幫孩子完成,雖然寶寶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逸,時間長了不僅會養成孩子的懶惰,還會導致孩子喪失獨立自主的能力。尤其是家中有男孩的,雖然男孩子調皮搗蛋,但這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和樂趣,家長不能夠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學會動手的能力,從小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一味地依賴父母,沒有判斷力,這才是對男孩子最好的教育。
-
6 # 蘇採舟L
我不會,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格,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愛好,可能在他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他挑選一些興趣的讓他去學,但他最終要怎麼樣還得看他個人意願,我不喜歡別人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我,所以我也不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
-
7 # 孫子涵412
我想我不會,只能說是想我應該不會,畢竟人的主觀意識和行動往往偏差很大。
我的上一輩很典型很老派,家裡有輩分的要求,孩子該做孩子的事情,父母就是孩子的領導者,同樣,把他們的思想強加在我的身上,希望我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樣子。很顯然,我如今成長成了與他們心中截然相反的人,追求獨立,自由,怕束縛怕管制,要求存在感。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也沒有狠心的爹媽,其實天下父母形形色色,初衷卻不變,都是為了孩子好,可孩子能否成長成一個優秀如你所願的孩子,除了你的教育,還有他接觸的外在的社會環境和他自身對社會對人生的感知,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著追求自己人生和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他並不是我的附屬品,其實生而為人都會有太多的遺憾,會覺得這輩子我沒有做到什麼什麼,那麼中國的傳統就是寄託給下一代,這在我看來說不好聽無疑就是道德綁架,我的孩子沒有義務為我的遺憾買單,我會給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三觀正的孩子,至於其他,我不要求他,同樣他也別束縛我,別以我是你的孩子綁架我的人生讓我被他牽制我的人生,,包括金錢,和我老得時候想做的事情,看孩子或者人生不如意完全依附我,在我看來,我的孩子只要不吸毒不犯罪不給社會添負擔,不去打擾別人的生活,不去依附他人生活,他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都可以,這是他的人生,至於他想喜歡同性,甚至和牛共度一生那都是他的自由。
-
8 # 溫言軟語JY
我只會不讓她走 我走錯的路,或者期望她能過上我羨慕得別人的生活,一切順其自然的同時也會時不時的指點一下她,因為我覺得有時候父母的經驗和眼界多少能幫助到子女,在人生的重要階段看似每個不起眼決定,都影響著她以後得人生,我希望在那一刻 我能幫助到她,等但她能獨當一面 自力更生的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她溫暖的後盾,在她遇到人生不如意的時候 她還有地方可去,可以療傷,可以重新開始,所以 有了孩子的那一天起,我們也要跟他們一起成長,我們能決定孩子人生的時候 也就那十幾年,之後她有他們自己的命運,好的壞的皆是命數,我們無力干預 所以我覺得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孩子需要的父母 在這個大千世界好好的陪他們走一段
-
9 # 小弋解憂鋪子
感謝提問,我的答案是不會,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可能現在你覺得好的東西(比如職業),過了幾年又會發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也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和良好的品質,把父母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並不公平,對他們以後的發展也並不一定有好處,反而會讓父母操碎了心,還不一定會有理想的結果。
作為家長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質,比如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的能力;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品質,專注力;樂觀開朗的性格;愛動腦筋,勤于思考,承受挫折和反思的能力等。父母幫助孩子把這些基礎打好,那麼無論未來會怎麼變,孩子的性格和品質不會變,有了這些好的性格品質做支撐,以後的事情,無論多難,孩子一個人也肯定能應付,父母不需要再多去操心,甚至也操不了心,因為你的孩子一定會比你更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蕊,需要父母們的精心呵護,當然更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小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品質,以不變應萬變,該放手時就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飛,摔疼了,父母只要能夠出現並陪伴就行了,這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
10 # 相信幸運會隨時到來
不會 孩子的人生讓孩子們自己活出來 但作為家長最基本的管教肯定是要有的首先最起碼不能成壞人流氓 在一個就是德智體美勞 待人接物,然後從小要教孩子心中有神起碼讓孩子心中有個宗旨和定義 是不能做壞事的 做了壞事會受到懲罰之類 先給我成人再給我成才 起碼以後出門不用擔心自己祖宗十八代被罵!說教育有問題
-
11 # 君羊squeen
你會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嗎?
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不會,決對不可以
作為一個媽媽,我成長的環境相對比較的原生態,儘管條件不那麼的允許。但我從小仍然努力的掙扎,就是要讓自己不要成為父母的影子,長大能成為自己。
有一句話說,如果你將來的孩子長大了就像你原來的樣子,那是多麼失敗的父母。
自打我當了媽媽後,小的時候要注重孩子的營養,讓他有一副好身體,這是他畢生的資本。
所以每一餐蔬菜水果均衡搭配,要讓他吃好吃飽營養不失衡,還不要養成挑食的習慣。所以胃口要從小培養。
自打他上早教班後,更注重的就是教育和習慣的培養。這裡的教育包括書本教育、興趣教育、文化教育等。這是他終身的精神財富。
習慣主要是指生活起居習慣,身體丶語言行為習慣,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他的一生。
我覺得讓不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們做家長的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要避開自己身上的這些坑,要潛意識的培養孩子成為他自己。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他自己,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1、如果小時候自己是留守兒童或者寄養兒童,那你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者寄養兒童。這是一道心靈的創傷,要用一個人一生的時間去治癒,能不能治癒好,還要看個人的意志力和生活環境及身邊遇到的人。所以陪著孩子是你必須要做到的一點。這是最起碼的愛,也是最底層的愛。但往往現在有一部分人就沒有做到。
2、再疼愛孩子,也要教給他什麼是規矩,什麼是輸贏,什麼是孝順,什麼是友愛,什麼是忍讓,什麼是取捨。
規矩就是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心裡的這道防線不可以逾越不可以妄為。
輸贏是教會他人的,一生有輸有贏,贏得起就要輸得起,最好的方式就是下棋,既可以教會他懂規矩也教會了他輸贏乃兵家常事。
孝順就是無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疼你多愛你,你都必須要做到對他們尊敬,長輩就是長輩,不可以少不更事、年幼無知。
友愛主要講的是上學之後與同學之間的相互友好與互助,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小糾紛小矛盾。
忍讓是一個人出了社會必須為此交學費的一門社會課,很多人就是出了社會之後,未來這兩個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以從小就要教會他們什麼應該忍什麼應該讓,什麼不可忍,什麼不可讓。如何去把握這種分寸,做的忍讓又度。
取捨大多是指在取得成績或者取得成功的路上,我們都會有得到會有失去。有舍必有得,有取必有出,心胸要放寬闊一點,人生才會快樂。
3、養成好的習慣,好的修養。
一個人的習慣,那肯定是從娃娃出生的時候就應該養成。比如睡覺應該去床上。
在養成習慣的路上,大人肯定是非常糾結的。有時候難免會動口動手,只要不過分不過度都是可以的。個人觀點是家裡的父母一定要hold得住小孩。要讓他知道有約束。
修養這個東西那就見仁見智啦,每個家庭的氛圍和家庭關係有著很大的區別,培養出來的小朋友當然也不同。所謂的氣質大概就是這樣吧。
4、好好練字,能寫好一手好字,那絕對是人生當中一塊敲門磚,見字如見人,尤其是現在的電子科技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寫好字那是非常的難能可貴。
5丶興趣愛好,選那麼三兩樣他喜歡的堅持學下去。不是為了去考什麼證,而是為了他在以後孤獨乏味的人生當中能找到更多的樂趣,有更多的選擇。
6、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之本,從小就需要有良好的體質體能。那就需要小的時候從父母做起,做好引導與參與。
7、好好讀書,不管是將來他能不能考上名校,至少用心了就好。這裡的父母需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取向。不要硬逼,畢竟人生的出路不是隻有讀書這一條,但是讀書那肯定是其中的一條。
8、學會好好愛自己,欣賞自己,給自己足夠的自信。
建議去看一下電影囧媽,劇情對這個問題的表達有很好的解釋。
-
12 # 鳳146983974
以前會,現在不會了我以前因為痛恨我婆婆重男輕女,所以就痛下決心要把我女兒培養成副總理吳儀那樣的女強人,然後“啪啪”地打我婆婆的臉結果呢?我發現我女兒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我就是把她活活打死,她也無法辦到呀後來我就選擇了徹底地放棄,讓她自由發展唄!這一自由可不得了,她徹底地不隨我了:我愛好寫作,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或者記者,她愛好睡懶覺(隨她爸);我性急好罵人,她“溫拖拖”性子(隨她爸);我小氣愛記仇,她心寬得很(隨她爸);就連長相身材,她也隨她爸……哦豁,這個女兒敢情我百生了
回覆列表
我不會。
自己從上學開始就被家裡的長輩各種要求,被束縛,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與壞。自己一路走來可以說是深受這種思想的“毒害”,那麼為什麼還要讓自己的孩子經受一次你所經受的東西。
我的孩子,我不需要他什麼都是優秀的,我會順應現在的社會形式讓孩子學點特長,但我不會逼著他學他自己不喜歡的,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並且告訴他選擇了就不能放棄,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不過多的約束他的行為自由,儘可能的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長下去。
我們自己都不是優秀的人,憑什麼要求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沒有遺傳給孩子優良的基因,就別怪孩子成不了你要求的那樣。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不是成才而是成人,教他做人,不要做違法犯罪,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這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